问题

《植物大战僵尸》里的矿工僵尸挖到最后一排,为什么不直接吃脑子而是往回走?

回答
在《植物大战僵尸》中,矿工僵尸(Miner Zombie)挖到最后一排时,他并没有直接攻击你最后的防御线,而是选择往回走,这确实是游戏设计中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策略性的细节。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游戏核心机制:地图和路径

游戏地图的限制: 《植物大战僵尸》的战场被分割成几个区域:你的院子(僵尸的进攻方向),以及僵尸僵尸们前进的路径。这些路径是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的。
僵尸的唯一目标: 绝大多数僵尸只有一个目标:到达院子最右侧的房子,也就是玩家的“脑子”所在位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必须沿着预设的地图路径前进。
矿工僵尸的特殊机制: 矿工僵尸是游戏中少数几个能够“规避”常规路径的单位。他的特殊能力就是挖掘。

2. 矿工僵尸的挖掘机制

地下移动: 矿工僵尸在挖掘时,会从他出现的僵尸来袭方向(通常是左侧)开始,向右边挖掘。他会暂时离开地面,在地下移动。
挖掘的目标: 矿工僵工的挖掘不是漫无目的的。他的目标是穿过你已经部署好的植物防御线,并绕过你最外围的植物,以便能够从侧翼或者你意想不到的更靠内侧的位置出现,直接威胁你。
“最后一排”的定义: 在游戏中,当矿工僵尸挖到“最后一排”,通常指的是他已经挖穿了你当前防御线最外层植物所在的纵列。

3. 为什么不直接吃脑子,而是往回走?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而答案隐藏在矿工僵尸的“目的”和“策略”中:

规避火力,寻找最佳攻击点:
避免正面冲突: 如果矿工僵尸直接出现在最后一排的玩家房子前,他会立即面临你所有最强大的植物的集火攻击(比如玉米加农炮、双发射手等)。这对他来说非常危险,很可能在他还没来得及造成多少威胁之前就被摧毁了。
利用“回走”创造机会: 当矿工僵尸挖到最后一排,并且他周围的地面上没有植物阻挡时,他选择“往回走”(实际上是转向你的基地更深处,沿着院子内的空白区域向两侧移动),是为了寻找一个不被直接攻击的落脚点。
侧翼偷袭: 他往回走,往往是为了绕到你防线的侧翼,或者出现在一个你没预料到的位置,这样他就能避开正面火力,直接开始啃食你家中的植物,或者更进一步地接近你的脑子。想象一下,如果你精心布置了一排豌豆射手和坚果,矿工僵尸从最右边一颗坚果后面直接冒出来,那会比他从正面冒出来更具威胁性。

“钻地”是伪装和伪装的侦察:
矿工僵尸的钻地不仅仅是一种移动方式,更是一种“侦察”和“伪装”。他在地下时,你无法直接攻击他,也无法确定他会从哪个位置钻出来。
当他钻到最后一排时,他 фактически完成了对你最外围防线结构的侦察。他知道你最外面的植物在哪里,也知道哪里是相对“空虚”的区域。
往回走,是为了根据侦察结果,选择一个最佳的“钻出点”。这个点可能是你左边或者右边,而不是正对着你的房屋。

游戏设计的“策略性”:
如果矿工僵尸可以直接攻击你的脑子,那么他钻地的意义就不大了,反而会显得不合逻辑。
游戏开发者设计这个机制,是为了增加游戏的策略深度。玩家需要预判矿工僵尸的走向,并在他钻出来之前就布置好应对策略,比如在两侧多布置攻击性植物或者坚果。
这种“绕路”的设计,迫使玩家不能只顾着正面防守,还需要考虑侧翼和后方的威胁。

总结一下矿工僵尸往回走的具体行为:

1. 挖掘: 从他出现的方向开始,在地下向右挖掘。
2. 侦察与规避: 当他到达你最外围植物所在的纵列时,他已经“触及”了你当前防御的最前沿。此时,他会“暂停”在地下,同时评估周围的防御情况。
3. 选择路径: 他不会直接破土而出攻击你的房子,因为那里火力最猛。相反,他会选择在地下“折返”,转向院子的更深处区域,并根据他对两侧(左边或右边)的“视野”判断,选择一个更容易、更安全钻出的位置。
4. 迂回攻击: 他最终会从你防线侧翼的某个位置钻出来,然后开始攻击你放在那里的植物,或者直接尝试威胁你的房屋。

简而言之,矿工僵尸往回走不是“逃跑”,而是一次更狡猾、更具威胁性的战术迂回。他是在利用自己的钻地能力,规避正面火力,寻找一个最佳的攻击时机和位置来执行他的“吃脑子”任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一个矿工僵尸。

我于黑暗的地底处诞生,每天没日没夜地工作着。一把破旧的镐子,一条开了口的吊袋裤,生活贫寒,但我并未曾想过放弃,因为在墓地的另一边,那条马路的对面,有我所渴求的东西-----脑子。为了脑子,我们僵尸一族一直在不懈地奋斗。

时光飞快地流逝,我拿到了挖地许可证,我们的领导者-----僵尸博士,也已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是时候向房屋的主人宣战了。那一晚,昏暗的大厅中,上千位僵尸战士齐聚一堂,空气中洋溢着一股兴奋的气味。听着战友们的欢笑、博士慷慨激昂的演讲,我感觉心中有一股异样的感觉在涌动。

第二天,最后一抹夕阳消失在地平线处,夜幕降临。第一只僵尸举着旗帜,迈着缓慢的步伐一步步地走上浓雾弥漫的草坪。

一颗豌豆呼啸着飞了过来,战争开始了!

冰车僵尸、梯子僵尸、巨人僵尸,一波波的僵尸前仆后继涌上草坪,刹那间豌豆与西瓜齐飞,战况异常激烈。

按照作战部署,在大部队的掩护下,我迅速地挖到了地底下。借着探照灯微弱的光茫,我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镐子,泥土在我的身边飞溅,如朵朵冰冷的浪花。虽身处黑暗的地底,我仍能听到头顶上冰车的轰鸣声、西瓜的碎裂声、以及小丑盒子的爆炸声。我不敢多想,只能拼死地往前挖。

不知挖了多久,头顶上的声音逐渐减小。差不多了,我拭去探照灯上的土灰,向上挖去。

一束月光从小洞里泻入,我加快了挖掘的速度。洞终于通了,大概是地下缺氧的原因(虽然我也不知道僵尸为什么会缺氧),总之刚来到地面的我眼冒金星、晕头转向,足足花了几秒钟我才缓了过来。

一抺温柔的黄光照射在我的脸上,是人类的房子!成功了,我真的挖到了!只要推开这扇门,我便可以吃到一直以来心心念念的脑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向房子走去。

我突然停下了脚步。

我望向身后的战场,战斗仍在继续。我们的攻势虽猛,但并无太大的进展。前面的战友倒下了,新的一批又涌上来。望着遍地的尸体,我的心一阵发痛。

矿工僵尸,你难道不想吃脑子吗?鲜美多汁的脑子,你日思夜想的脑子,你现在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它了,机会难得啊。

我犹豫了起来。战场上,又一名僵尸战士被击败了。他无力地举起他唯一的手臂,在空中来回挥动着,最后不甘地倒在地上。如果不是他们冒死啃掉磁力菇,舍命引爆土豆地雷,我能来到这里吗?他们可是你的同伴、你的战友啊,矿工僵尸!

我终于做出了决定。

拿起一边的镐子,我最后看了一眼面前的屋子,义无反顾地扭头向战场走去。我能够做什么?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我多吃掉一株植物,前线的战友们就能够多前进一步,就多一丝胜利的希望,哪怕它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有些东西,比脑子更重要!




我不甘地跪倒在地上,手上的镐子也掉了下来。在我开始啃食第二株植物时,它们察觉到了我。辅天盖地的子弹向我飞来,好疼,不仅是身体,更是心。我还是太弱小了啊。

意识渐渐模糊,我仿佛看见前方的僵尸们突破坚果墙的阻碍杀向房子,胜利的号角在我耳畔回响。

没有吃到脑子,你难到不觉得可惜吗?一个声音在我脑海中响起。

也许吧,但我并不后悔。我要履行我的职责,虽然我并不强大,但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枪林弹雨,我也在所不辞。因为,我是战士,我 是 不 死 族!



本回答虚构创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文笔不佳,还望大家多多包涵。制作不易,如果你喜欢就请点个免费的赞同吧,谢谢!


Wow!知乎第一个破千赞的回答耶!这篇回答是我随手写的,因此还是有些缺欠之处的。像万恶的小推车我就没有考虑到,开篇部分叙述也有些平淡了,后续如果有时间可能会增改一下。

该篇回答是以矿工僵尸的视角来写的,因此没有考虑矿工僵尸进屋吃脑子就可获胜的游戏设定,毕竟那是以玩家视角来看的。最后还是感谢每个提出建议与看法的知友吧,欢迎大家到评论区友好表达观点与想法,谢谢!

user avatar

矿工僵尸走到最后一排,忍住巨大的食物诱惑而往回走,这表现出极强的“利他倾向”

传统进化论者,会从“类群主义”的角度来解释: 那些进化出愿意为集体牺牲自己的僵尸种群,会在自然选择中获得竞争优势。

问题有三个:

  1. 僵尸的这种利他倾向的作用机理究竟是什么? 毕竟我们不能奢望僵尸社会中已经出现了“非我族裔非远必诛”、“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这种支配个体行为、抵抗自私本性的文化现象
  2. 利他主义是否能够成为进化稳定策略?
  3. 作为本质自私的个体,僵尸是如何协调利他与自私这两种完全相反的倾向的?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书中回答了这些问题。

书中提到了一种特别勤奋的鸟,喂养雏鸟的大山雀平均每30秒钟就需要捕到一个猎物。白天的每一秒钟都是珍贵的,因为幼鸟几个小时不进食就会饿死。

当一只香喷喷的菜青虫就在嘴边的时候,大山雀面临的诱惑,难道就比矿工僵尸面对香喷喷的大脑时的诱惑低吗?

但大山雀还是勤勤恳恳地给雏鸟喂食,这与“动物本性自私”的假设矛盾,一般用世人歌颂的父母爱子女的感情来解释,也容易让人接受。

理查德道金斯认为,绝对自私的是基因,而不是承载基因的个体;个体表现出利他倾向,是每时每刻都保持绝对自私的基因操纵的结果。

具体到大山雀的例子,基因会操纵它进行如下“思考”:

  1. 尽管我体内有100%的基因,但每个孩子也有我50%的基因,四个孩子加起来就是200% —— 如此权衡之下,让四个孩子活下去就比让自己活下去,更有利于基因的心愿。(假设个体有自由意识,自由意识与基因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2. 考虑到自己逐渐变老,生育能力越来越弱,从传承基因的角度来讲,那孩子的重要性显得更重要了。
  3. 同样食物对孩子的效益更高: 对自己来说是七分饱到十分饱的区别,对孩子来说则是生与死的区别。

当然,大山雀显然没有进行这种复杂“思考”的能力,而是在漫长的自然选择岁月中,那些被基因操纵而“从雏鸟的撒娇中和吃到食物后满足的叫声中获得的快乐比自己吃香喷喷的菜青虫更快乐”的大山雀,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这段表述中,请注意两个关键点:

  1. 个体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利他性,只是为了基因实现绝对的自私性。
  2. 大山雀并不是出于“民族大义”“家庭责任”而抗拒食物的诱惑,更多的可能是在基因操纵下认为看到儿女的欢笑诱惑更大。

考虑到矿工僵尸与其他僵尸之间并非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可能是表兄弟的关系,所以你可能会说大山雀的这个例子缺乏说服力。

的确,表兄弟之间只有25%的基因相同,远房表兄弟更少至10%以下,那么矿工僵尸牺牲自己去利他的动力就会很小(否则不利于基因的传承)。

何况,就算矿工僵尸牺牲了自己,也未必能让自己这些表兄弟吃上食物啊!立场稍微不坚定一些的僵尸大概会想: 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先自己饱餐一顿再说吧!

咱们可以举另外一个例子: 蜜蜂。

工蜂没有生育能力,却比蜂后更加勤勤恳恳地照顾蜂卵,对待兄弟比对待子女还亲,为什么? 两个原因:

  1. 因为没生育能力,所以避免了“生育还是抚养”的抉择,全力去抚养。类似的,现在年轻人也面临“全力养一胎”还是“生二胎”的抉择。
  2. 由于特殊的减数分裂,工蜂与兄弟之间的基因相似度是75%,的的确确比父母的50%还亲!

个人猜测,矿工僵尸很可能是没有生育能力的个体,因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被基因操纵显示出了更强的“利他主义” —— 这也是僵尸首领选择它去当矿工的原因吧,没有生育能力的个体,更利他。

最后引用文明6的一个无关的梗: 没人比矿工的妻子更值得信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