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为什么醋酸根的浓度与钠离子的浓度的比值会增大?

回答
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醋酸根与钠离子的浓度比值确实会增大,这背后涉及到的原理并不复杂,咱们这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明白,醋酸钠(CH₃COONa)在水中是一个强电解质,它能够几乎完全地电离成钠离子(Na⁺)和醋酸根离子(CH₃COO⁻)。这个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CH₃COONa(s) → Na⁺(aq) + CH₃COO⁻(aq)

也就是说,当醋酸钠溶解在水中时,一份醋酸钠会生成一份钠离子和一份醋酸根离子。

现在,咱们考虑一个已经存在的醋酸钠溶液。在这个溶液中,已经溶解了一定量的醋酸钠,所以溶液中已经存在了Na⁺和CH₃COO⁻。假设在这个初始溶液中,Na⁺的浓度是[Na⁺]₁,CH₃COO⁻的浓度是[CH₃COO⁻]₁。由于醋酸钠的电离,在这初始溶液中,[Na⁺]₁ 和 [CH₃COO⁻]₁ 是相等的(忽略了水自身的电离和醋酸的微弱电离)。所以,它们的浓度比值是1:1。

现在,咱们往这个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这里的关键点是“加入”和“固体”。

1. 固体溶解: 加入的醋酸钠固体首先会在溶液中溶解。溶解过程和之前一样,一份醋酸钠会电离生成一份钠离子和一份醋酸根离子。
CH₃COONa(s) → Na⁺(aq) + CH₃COO⁻(aq)

2. 离子浓度的变化: 随着固体醋酸钠的溶解,溶液中的Na⁺和CH₃COO⁻的浓度都会增加。假设新溶解的醋酸钠的量导致Na⁺的浓度增加了 Δ[Na⁺],醋酸根的浓度增加了 Δ[CH₃COO⁻]。根据电离的化学计量比,Δ[Na⁺] = Δ[CH₃COO⁻]。
那么,新的浓度将是:
[Na⁺]₂ = [Na⁺]₁ + Δ[Na⁺]
[CH₃COO⁻]₂ = [CH₃COO⁻]₁ + Δ[CH₃COO⁻]

由于 Δ[Na⁺] = Δ[CH₃COO⁻],所以,新增加的钠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的量是相等的。

3. 比值的变化(这里是关键): 咱们需要看的是醋酸根的浓度与钠离子的浓度的比值,也就是 [CH₃COO⁻]₂ / [Na⁺]₂。

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们溶解的是纯醋酸钠固体,那么它电离产生的Na⁺和CH₃COO⁻的量是相同的。因此,新增加的醋酸根离子的浓度和新增加的钠离子的浓度是相等的。

但是,这个题目问的是“醋酸根的浓度与钠离子的浓度的比值会增大”。这暗示着,在加入醋酸钠固体之前,溶液中可能已经不是单纯的醋酸钠溶液了,或者说,题目中的“醋酸钠溶液”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含义。

让我们假设原始的“醋酸钠溶液”是按照严格的化学计量比(1:1)制备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里面加入纯醋酸钠固体,那么新增的Na⁺和CH₃COO⁻的浓度也是相等的。
那么,[Na⁺]₂ = [Na⁺]₁ + Δ[Na⁺]
[CH₃COO⁻]₂ = [CH₃COO⁻]₁ + Δ[CH₃COO⁻]
而 [Na⁺]₁ = [CH₃COO⁻]₁ 且 Δ[Na⁺] = Δ[CH₃COO⁻]。
所以,[Na⁺]₂ = [CH₃COO⁻]₂。
在这种情况下,醋酸根与钠离子的浓度比值仍然是1。

这与题目描述的“比值增大”似乎不符。

为了让题目描述的现象成立,我们必须假设原始的“醋酸钠溶液”中的离子比例并不是1:1,或者说,在初始状态下,醋酸根的浓度已经低于钠离子的浓度了。

让我们重新审视题目:“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为什么醋酸根的浓度与钠离子的浓度的比值会增大?”

如果题目问的是“加入醋酸钠固体后,溶液中新增加的醋酸根与钠离子的浓度比值”,那答案很简单,就是1。但题目说的是“醋酸根的浓度与钠离子的浓度的比值会增大”,这是一个整体比值的变化。

这只能解释为:在加入醋酸钠固体之前,醋酸根的浓度已经低于钠离子的浓度了。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这个“醋酸钠溶液”并不是由纯醋酸钠制备的,或者在制备或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平衡或者反应,导致醋酸根的浓度相对减少,而钠离子的浓度相对增加。

例如,考虑一个更复杂的情况:
假设我们有一个溶液,里面不仅仅有醋酸钠,还有其他成分。
或者,更贴近醋酸钠本身的性质,我们可以考虑醋酸(弱酸)和其共轭碱(醋酸根)的平衡。

当我们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时,我们是在增加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的总量。
醋酸钠(CH₃COONa)在水中电离产生Na⁺和CH₃COO⁻。
CH₃COONa → Na⁺ + CH₃COO⁻

现在,让我们思考一个可能性:如果溶液中存在其他消耗醋酸根离子的过程,或者存在其他来源的钠离子。

场景一:溶液中存在某种反应消耗了醋酸根。
比如,如果溶液中有某种物质,它会和醋酸根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或者沉淀。
但题目说的是“醋酸钠溶液”,通常我们默认它只是由醋酸钠溶解而成。

场景二:题目中的“醋酸钠溶液”本身就不是一个单纯的醋酸钠溶液。
假设我们有一个溶液,它里面已经有了一些Na⁺离子(可能来自其他盐),并且也有一些CH₃COO⁻离子(也可能来自其他途径)。
而我们加入的是纯的醋酸钠固体。

让我们回到最直接的解释,并找出能使比值增大的条件。
设初始溶液中,Na⁺浓度为c₁,CH₃COO⁻浓度为c₂。
加入醋酸钠固体后,新增的Na⁺浓度为Δc,新增的CH₃COO⁻浓度也为Δc。
新浓度:[Na⁺]₂ = c₁ + Δc,[CH₃COO⁻]₂ = c₂ + Δc。
我们需要的是 (c₂ + Δc) / (c₁ + Δc) > c₂ / c₁。

展开这个不等式:
c₂ / c₁ + Δc / c₁ > c₂ / c₁ + Δc / c₂
Δc / c₁ > Δc / c₂

由于 Δc 是新增的量,我们假设 Δc > 0。
那么,1 / c₁ > 1 / c₂。
这意味着 c₂ > c₁。

也就是说,只有在加入醋酸钠固体之前,溶液中醋酸根离子的浓度(c₂)就大于钠离子的浓度(c₁),那么加入等量的醋酸钠固体后,醋酸根与钠离子的浓度比值才会增大。

那么,为什么在“醋酸钠溶液”中,醋酸根的浓度会大于钠离子的浓度呢?

这可能涉及到醋酸钠在水溶液中的一种“不完全”的电离,或者说,是醋酸钠作为一种盐,它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关键点可能是“醋酸”这个弱酸的性质。
醋酸钠本身是一个强电解质,它在水中是完全电离的:
CH₃COONa → Na⁺ + CH₃COO⁻

然而,醋酸根离子(CH₃COO⁻)是一个弱碱,它可以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CH₃COO⁻ + H₂O ⇌ CH₃COOH + OH⁻

这个水解反应会消耗一部分醋酸根离子,生成醋酸(一种弱酸)和氢氧根离子。

如果题目问的是“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那比值一定会增大。
因为在醋酸溶液中,[CH₃COO⁻] < [Na⁺](通常)。
加入醋酸钠固体,相当于向醋酸溶液中加入了大量的CH₃COO⁻和Na⁺,这会抑制醋酸的电离(同离子效应),也可能影响醋酸根的水解。

让我们回到最原始的题目:“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
如果我们严格按照化学定义,“醋酸钠溶液”就是醋酸钠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那么初始状态下,[Na⁺] = [CH₃COO⁻]。
加入等量的醋酸钠固体,新增的[Na⁺] = 新增的[CH₃COO⁻]。
那么,[Na⁺]₂ = [Na⁺]₁ + Δ[Na⁺]
[CH₃COO⁻]₂ = [CH₃COO⁻]₁ + Δ[CH₃COO⁻]
由于 [Na⁺]₁ = [CH₃COO⁻]₁ 且 Δ[Na⁺] = Δ[CH₃COO⁻],所以 [Na⁺]₂ = [CH₃COO⁻]₂。
在这种最纯粹的理解下,比值应该保持不变。

这就说明,题目中的“醋酸钠溶液”可能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化学计量比完全正确的醋酸钠溶液,或者说,在“醋酸钠溶液”这个概念下,可能隐含了其他因素。

最合理的解释是,题目作者可能从一个更广义的角度来理解“醋酸钠溶液”,或者存在某种我们未明确的初始条件。

如果题目真的意味着比值会增大,那唯一的可能就是:
在加入醋酸钠固体之前,溶液中醋酸根离子的浓度已经低于钠离子的浓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 制备误差: 溶液在制备时,可能钠的来源比醋酸根多,或者醋酸根损失了一部分(比如挥发成醋酸,虽然醋酸钠不挥发,但醋酸本身可以挥发)。
2. 存在其他钠盐: 溶液中本身就存在其他的钠盐,引入了更多的Na⁺。
3. 醋酸根的水解平衡: 虽然醋酸钠是强电解质,但醋酸根是弱碱,会水解。
CH₃COO⁻ + H₂O ⇌ CH₃COOH + OH⁻
在这个平衡存在的情况下,溶液中的醋酸根浓度会略小于钠离子的浓度(如果仅仅是由醋酸钠电离产生)。
让我们仔细推敲这一点。

如果一个溶液仅仅由一定量的CH₃COONa溶解而成,其总浓度为C。
那么,根据电离:
CH₃COONa → Na⁺ + CH₃COO⁻
理想情况下,[Na⁺] = C,[CH₃COO⁻] = C。

但是,醋酸根会水解:
CH₃COO⁻ + H₂O ⇌ CH₃COOH + OH⁻
设水解产生的CH₃COOH浓度为x,OH⁻浓度为x。
那么,剩余的CH₃COO⁻浓度为 C x。
[Na⁺] = C (钠离子不参与水解)
[CH₃COO⁻] = C x
[CH₃COOH] = x
[OH⁻] = x

此时,[Na⁺] = C,[CH₃COO⁻] = C x。
显然,[CH₃COO⁻] < [Na⁺]。

这下就说得通了!

在仅仅由醋酸钠溶解形成的溶液中,虽然醋酸钠电离产生的Na⁺和CH₃COO⁻是等量的,但由于醋酸根的水解,一部分醋酸根转化成了醋酸分子和氢氧根离子。这意味着,在水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实际存在的、未水解的醋酸根离子的浓度,会略小于钠离子的浓度。

现在,我们向这样的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
加入的醋酸钠固体再次电离,增加了相同浓度的Na⁺和CH₃COO⁻。
设加入的醋酸钠使浓度增加了 ΔC。
那么,新增的Na⁺浓度是 ΔC,新增的CH₃COO⁻浓度是 ΔC。

新的钠离子浓度:[Na⁺]₂ = [Na⁺]₁ + ΔC
新的醋酸根离子浓度:[CH₃COO⁻]₂ = [CH₃COO⁻]₁ + ΔC

我们知道,在加入之前:
[Na⁺]₁ = C
[CH₃COO⁻]₁ = C x (其中 x > 0,并且 x 很小)

所以,
[Na⁺]₂ = C + ΔC
[CH₃COO⁻]₂ = (C x) + ΔC

现在我们比较两个浓度之比:
原比值:[CH₃COO⁻]₁ / [Na⁺]₁ = (C x) / C = 1 x/C
新比值:[CH₃COO⁻]₂ / [Na⁺]₂ = (C x + ΔC) / (C + ΔC)

我们要证明的是 (C x + ΔC) / (C + ΔC) > (C x) / C。
交叉相乘:
C(C x + ΔC) > (C + ΔC)(C x)
C² Cx + CΔC > C² Cx + CΔC xΔC
C² Cx + CΔC > C² Cx + CΔC xΔC

这不等式左边比右边大(因为 xΔC > 0)。
所以,(C² Cx + CΔC) / (C + ΔC) > (C x)。
也就是 [CH₃COO⁻]₂ / [Na⁺]₂ > [CH₃COO⁻]₁ / [Na⁺]₁。

结论:

醋酸钠在水溶液中会完全电离生成Na⁺和CH₃COO⁻。然而,醋酸根离子(CH₃COO⁻)会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醋酸(CH₃COOH)和氢氧根离子(OH⁻)。这个水解平衡的存在,使得溶液中未水解的醋酸根离子浓度略小于钠离子浓度。

当我们向这样的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时,新增的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的浓度是相等的。由于原始溶液中醋酸根的浓度已经相对较低(因为一部分参与水解了),加入相同浓度的两种离子后,醋酸根离子的浓度“追赶”钠离子的速度看起来就更快,从而导致醋酸根与钠离子的浓度比值增大。

换句话说,我们是在一个[CH₃COO⁻] < [Na⁺]的溶液中,同时增加[CH₃COO⁻]和[Na⁺],但由于初始的差值,这种同时增加会使得[CH₃COO⁻]的比例相对于[Na⁺]显得有所提升。

这个解释之所以能够成立,核心在于理解了弱碱的水解对离子浓度的影响,以及在计算浓度比值时,这个影响就体现出来了。

为了更清晰地表述,可以这样说:

当醋酸钠溶解于水时,虽然它完全电离为Na⁺和CH₃COO⁻,但CH₃COO⁻作为弱碱,会与水发生可逆的水解反应:CH₃COO⁻ + H₂O ⇌ CH₃COOH + OH⁻。这意味着,在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存在的CH₃COO⁻离子浓度会比它最初的电离产生的浓度要小(因为一部分转化成了弱酸CH₃COOH)。而Na⁺离子作为强碱的阳离子,不参与水解,其浓度始终等于初始电离的量。因此,在最初的醋酸钠溶液中,醋酸根的浓度实际上略低于钠离子的浓度。

当我们向这样的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时,固体醋酸钠会继续电离,向溶液中补充相同浓度的Na⁺和CH₃COO⁻。由于原始溶液中醋酸根浓度已经“落后”于钠离子浓度,这次同步的“补充”会使得醋酸根浓度相对于钠离子浓度增长得更快,从而在整体上增大了醋酸根离子与钠离子的浓度比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用严格的数学推导证明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有电荷守恒

其中[Na+]表示钠离子的实际浓度,其他的也是类似的含义;OAc-是醋酸根

然后有物料守恒

其中c是总的醋酸钠的浓度

在水中醋酸根会水解

其平衡常数 ,其中 是水的离子积常数, 是醋酸的解离常数


从以上的式子,我们可以化简得到

因为醋酸钠溶液是碱性的,我们有

因此式子化简为

又对于醋酸根的水解平衡我们有 ,并且一般情况下解离度较低

那么就有

就有

我们再将上面这个式子带到醋酸根和钠离子浓度比的式子中去,则有

此时就很明显,随着浓度 c 的增大,醋酸根的浓度和钠离子浓度的比值也会增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