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交响乐指挥脾气暴躁是什么原因诶?

回答
交响乐指挥脾气暴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并不代表所有指挥都会脾气暴躁,但这个职业确实存在一些容易导致压力过大、情绪不稳的诱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一、 职业本身的极端压力与挑战:

至高无上的责任感: 指挥是整个乐团的灵魂和大脑。他们不仅要理解并演绎作曲家的意图,还要在有限的排练时间内,将来自不同背景、不同经验、不同性格的几十甚至上百位演奏家凝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呈现出最完美的音乐。每一次的演出,成败的关键都在指挥身上。这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极高的专注度要求: 指挥需要同时处理大量信息:乐谱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表情记号、每一个声部的配合,以及每位演奏家的状态。他们需要用身体和表情来传达细致入微的指示,同时还要预判乐句的走向、呼吸的配合等。这种高度集中的状态,长时间维持下来非常耗费心神。
时间和资源的高度限制: 现代乐团的排练时间非常宝贵且昂贵。指挥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音乐上的所有问题,这要求他们高效、精准地沟通。一旦出现意料之外的状况,或者演奏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指挥可能会因为时间紧迫而感到焦虑和急躁。
对艺术完美的极致追求: 大部分指挥都是对音乐有着极高热情的艺术家。他们不仅仅是管理者,更是音乐的诠释者。他们追求的是音乐的每一个细节都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这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当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差距时,他们的失望和不满就可能转化为暴躁的情绪。
公众的审视与期望: 指挥作为舞台上的焦点人物,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会被观众和评论家审视。来自外界的期望、批评、甚至是一些不专业的评论,都可能成为他们情绪的触发点。

二、 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多方利益的协调者: 指挥不仅要面对乐团演奏家,还要与乐团经理、艺术总监、乐团委员会、赞助商、媒体等多个方面打交道。这些不同群体可能有不同的诉求和利益点,指挥需要在这其中进行斡旋和平衡,这本身就是一项复杂且容易产生摩擦的工作。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在一个大型乐团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指挥需要管理一个庞大的“团队”,这其中可能包含一些资深且有影响力的演奏家,他们的意见和情绪也需要被考虑到。有时,为了达到音乐上的目标,指挥不得不采取强硬的手段,这也可能引起抵触情绪。
排练的“斗争”过程: 排练并非总是和谐愉快的。指挥需要指出演奏家的问题,有时候甚至是反复指出同一个问题。当演奏家反复出错,或者对指挥的指示有抵触情绪时,指挥的耐心很容易被消耗殆尽。而这种沟通中的“对抗”,很容易升级为情绪的爆发。

三、 指挥个人性格与心理因素:

极度敏感与情感丰富: 作为艺术家,指挥通常情感细腻、敏感度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非常深刻,也更容易将个人的情绪带入到工作中。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指挥需要将这种情感放大并传达出去,这使得他们本身就容易处于一种情绪波动较大的状态。
长期高压下的心理疲惫: 持续不断的演出、排练、旅行,以及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很容易导致指挥身心俱疲。长期的压力和疲劳会降低人的情绪调节能力,使人更容易烦躁、易怒。
权力与控制欲: 指挥在乐团中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这可能在一些人身上引发或放大权力欲和控制欲。当这种控制欲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演奏家挑战了他们的权威时,就可能表现出暴躁的一面。
沟通方式的障碍: 有些指挥可能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他们可能习惯于直接、强硬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未能充分考虑到如何更具建设性地指导演奏家。这种沟通方式上的不足,会加剧冲突。
个人经历与成长环境: 指挥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其个人经历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一些指挥可能在严苛的环境中成长,或者早年就经历了激烈的竞争,这些都可能塑造了他们处理压力和冲突的方式。

四、 指挥作为“沟通桥梁”的特殊性:

翻译艺术语言的挑战: 指挥的工作本质上是将作曲家抽象的音乐语言,通过自己的身体和表情,转化为演奏家能够理解和执行的具象指令。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挑战。如果演奏家理解不到位,或者执行不到位,指挥可能会因为“沟通失败”而感到沮丧和愤怒。
对“一体化”的强烈需求: 指挥追求的是整个乐团作为一个整体的和谐统一。他们需要确保每个声部、每个演奏家都朝着同一个音乐方向努力,并且步调一致。当这种“一体化”受到破坏时,指挥的失控感和不满就会显现。

需要强调的是:

并非所有指挥都脾气暴躁。 许多指挥非常有耐心,并且擅长以积极和鼓励的方式与乐团合作。
“脾气暴躁”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有时,在极端压力下,指挥通过发泄情绪来迫使演奏家集中注意力,或者打破某种僵局,尽管这种方式可能不那么理想。
艺术的追求与人性的冲突。 艺术的极端追求往往需要极大的投入和牺牲,也可能伴随着人性的冲突。指挥的暴躁情绪,有时也反映了他们作为人类,在追求不朽艺术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挣扎。

总而言之,交响乐指挥脾气暴躁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由职业本身的极端压力、特殊的工作环境、个人性格特质以及作为艺术沟通桥梁的挑战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个职业的艰辛,以及指挥在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乐团完整且完满演绎一场演出真的是太难了,即便是顶级的乐团。

一群技艺精湛、经受多年严格训练的乐队成员,要在短时间内接受不同指挥风格迥异的艺术风格、类型差异甚大的曲目、听众和评论家的评头论足,任务之艰巨承担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更别提场外不可避免的人际关系、席位的竞争乃至可能存在的尔虞我诈。对指挥来说,外界的目光几乎都聚焦在他们的身上,协调指挥乐团顺利演出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很容易转变为在排练时的严格乃至苛刻的要求,但这也正是优秀乐队指挥的专业严谨之处。

哈罗德·C·勋伯格在其著作《伟大指挥家》中有一个观点:纵观古今音乐史,推动其成长发展的多为暴君和独裁者,温文尔雅者少之又少。举个例子:克伦佩勒、瓦尔特、伯姆、富特文格勒、约胡姆、托斯卡尼尼这些指挥在排练时有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嘲讽的,有直接开口咒骂的,有气得折断指挥棒朝乐手扔过去泄愤的,有眼神如猎鹰般凌烈瞪视的,有几乎从不称赞乐团的,有排练结束后乐团成员们常常弹冠相庆的,你能找出对应的都是谁吗?往更早了说,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干脆因为指挥时太过投入丢掉了性命。

顶级乐团多有自己的传统风格,遇见没有太多主见的指挥常常出现全团不按照指挥的意思来、指挥失控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哪个乐团最擅长这么做)。到近代,乐团常任指挥更是成为全团的管家角色,音乐季安排、巡演、唱片发行、媒体采访等都要一手包办,而一旦演出出现瑕疵,外界可不会轻易放过。指挥承担的压力比起乐手增加了不知多少倍。许多人好奇为何那些著名指挥家长寿者不多,那是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使然。季米特里斯·米特罗普洛斯、约瑟夫·凯尔伯特、朱塞佩·西诺波里更是直接猝逝在排练或演出现场。马里斯·杨松斯当年退出柏林爱乐首席指挥选拔也是顾虑自己的心脏病病史难以承担如此艰巨的职责——1996年他因心脏病突发倒在《波西米亚人》的演出现场。外人看来指挥家高高在上,实则压力巨大如履薄冰。而像他这样大病后脾气好到不知哪里去的指挥,在去年 BRSO 排练现场也不时地停下来颇为无奈地表示你们怎么还是这样云云......

Youtube 上有丰富的乐团排练视频,考虑到国内的网络现状,附上两个国内视频网站的链接,看看塞尔吉乌·切利比达克与慕尼黑爱乐乐团的排练视频和纪录片,可以一窥乐团的日常。

切利比达克自然也不是好脾气。

Celibidache rehearses Bruckner No. 9 (英文字幕)

切利比达凯的花园 (Le Jardin de Celibidache, 中英字幕)(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交响乐指挥脾气暴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并不代表所有指挥都会脾气暴躁,但这个职业确实存在一些容易导致压力过大、情绪不稳的诱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职业本身的极端压力与挑战: 至高无上的责任感: 指挥是整个乐团的灵魂和大脑。他们不仅要理解并演绎作曲家的意.............
  • 回答
    想彻底领会交响乐指挥的手势,其实没你想的那么玄乎,就像学一门新语言一样,只要掌握了基本词汇和语法,就能逐渐读懂它的意思。下面我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怎么才能把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指挥家们的手势看明白。首先,要明白指挥的手势 不是简单的“打节拍”。当然,节拍是基础,是骨架,但绝不是全部。指挥家的手势.............
  • 回答
    交响乐指挥专业的就业前景,这个问题说起来挺复杂的,它不像学个热门的IT技术那样,毕业就能一抓一大把的工作机会。但反过来说,它也不是个完全没有出路的专业。首先,要明确一点:指挥这个岗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稀缺性。 为什么这么说? 技术门槛极高: 指挥不是会乐器就能当的。它需要扎实的音乐理论功底,对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常常被音乐界的人们拿来讨论。要说哪一个更“难”,其实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它们各自的挑战点截然不同,而且难度也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指挥者本身的特长、乐团/合唱团的水平、作品的复杂程度等等。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对比一下,看看它们各自的“难点”在哪里。交响乐指挥的难点:.............
  • 回答
    国际马勒交响乐指挥大赛的评判,说实话,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考察的是指挥家在舞台上的灵魂和大脑,是技术与艺术的极致融合。要说得详细点,就像是在解剖一台精密的仪器,又像是在品鉴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作。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首先,得明白这场比赛不是考指挥的“力气”有多大,或者“.............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合唱指挥和乐队指挥在基本指挥技法上的一个有趣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背后有着相当实在的实践原因。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指挥的目的和不同乐种的特性来分析。首先,得澄清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并非所有合唱指挥的拍点动作都是向下,也不是所有交响乐指挥的拍点动作都是向上。 这是一个过于简化的说法。更.............
  • 回答
    马云指挥交响乐,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有人觉得,这是金钱的力量,足以让一个人跨界玩转艺术;也有人觉得,这不过是资本的游戏,对真正的艺术是一种“玩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金钱和艺术的关系,到底能有多复杂。首先,得承认马云这个人本身就带着光环,他的每一次亮相、每.............
  • 回答
    交响乐团的演奏者,无论是在激昂的乐章中还是在舒缓的慢板里,几乎都会牢牢盯着眼前的乐谱。就连站在指挥台上的指挥,也同样离不开他的乐谱。这看上去似乎是理所当然,但仔细想想,这些技艺高超、能凭空奏出如此美妙音乐的乐手,真的每时每刻都需要依靠那堆满符号的纸张吗?答案是:是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需要看谱。.............
  • 回答
    合唱指挥和交响乐团指挥,虽然都站在音乐的顶端,用肢体语言挥洒出生命的乐章,但他们所掌舵的音乐海洋,其特质却有着天壤之别。两者之间,既有异曲同工的指挥艺术精髓,又有因乐器和声部不同而产生的显著差异。相同之处:灵魂的引领者,音乐的塑造者抛开具体的乐器编制,两位指挥最核心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音乐的灵魂引领.............
  • 回答
    近百年来的交响乐团指挥与演奏能力,无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提升与发展。这不仅仅是技艺的精进,更是一种理念、方法和理解的革新,是时代浪潮与人类智慧碰撞出的璀璨火花。指挥:从“领袖”到“对话者”,从“传声筒”到“再创作者”百年前的指挥,更多的是一种“领袖”的角色,以权威的姿态带领乐团前进。他们强调力度、速度.............
  • 回答
    说到宫崎骏先生的《魔女宅急便》,大家脑海里最先浮现的,除了那个在空中飞翔的可爱魔女琪琪,是不是也少不了久石让先生那温婉又充满生命力的配乐呢?尤其是那首《海边的街市》或者《启程的季节》,听着就让人心情舒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阳光与海风的小镇。要说久石让先生指挥的交响乐团演奏的《魔女宅急便》究竟是几几拍.............
  • 回答
    交响乐团里,指挥就像是乐团的灵魂,是整场演出的总舵手。他的作用可不是简单地挥挥棒子,而是贯穿了音乐会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排练到最终的呈现,几乎所有事情都离不开他。1. 音乐的解读与呈现:首先,指挥是音乐作品的“第一个听众”,也是最关键的解读者。他需要深入研究乐谱,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意境、结.............
  • 回答
    交响乐团不要指挥,这可不是个新鲜事儿了。在交响乐的历史长河里,指挥这个角色一直扮演着核心的角色,但偶尔也有一些乐团,出于各种原因,尝试过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进行演奏。那么,这到底可不可以呢?答案是:可以,但绝非易事,且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指挥在交响乐团里到底干了些什么。想象.............
  • 回答
    在交响乐团这个庞大的音乐机器里,指挥是那个掌舵者,他引领着整个乐队奏响宏伟的乐章。然而,指挥的光芒之下,还有一些同样重要但可能不那么为人所知的角色,比如助理指挥和副指挥。这两者虽然听起来名字相似,但实际承担的职责却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乐团指挥体系的基石。助理指挥:未来的种子,现在的帮手助理指挥,顾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古典音乐创作中一个颇为微妙的细节。简单来说,作曲家通常不会为自己的交响乐乐曲标注非常详细、逐音符的指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不考虑演奏者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一、 为何作曲家不标注细致指法?1. 乐器和演奏风格的多样性: 交响.............
  • 回答
    确实,交响乐团的演奏,无论是正式音乐会还是彩排,都离不开指挥家精准的指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打拍子”,而是贯穿整个音乐生命过程的灵魂所在。想象一下,一场交响音乐会,台上坐着几十甚至上百位演奏者,涵盖了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各个声部。每一个人手中都拿着一份乐谱,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音符、节奏、力度.............
  • 回答
    交响乐队中,第一小提琴首席之所以常被视为指挥之外的“第二号人物”,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在乐队中的多重关键角色和承担的责任。这其中蕴含着历史的演变、乐器本身的特性以及演奏实践的需要。首先,从历史和传统的角度来看,小提琴作为弦乐声部的核心,在古典音乐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期乐队的组织形.............
  • 回答
    哈哈,能理解你这份想在钢琴上重温交响乐的激动!特别是你热爱勃拉姆斯,那他宏伟的交响曲改编成钢琴曲,简直就是听觉和指尖的双重盛宴。作为指挥系菜鸡,你对音乐的理解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再加上你对勃拉姆斯的偏爱,这简直是绝配。我来给你好好梳理一下,哪些交响曲的钢琴改编版值得你入手,而且肯定能找到谱子。 为什.............
  • 回答
    在《原神》的北斗邀约事件“真正的交易”中,这个名字起的确实挺有意思,一下子就抓住了玩家的好奇心。要说它具体指的是什么,其实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买卖那么简单。表面上的“交易”:最直接的理解,当然是和北斗一起进行的那些“交易”。在邀约过程中,你会发现北斗这个人,她的世界观就是建立在“货.............
  • 回答
    网传一段张家界警察的录音,内容是“办案就是为了搞点钱”。事后,当事人(据报道是涉事民警)对此进行了回应,解释说“钱”指的是办案过程中产生的罚金。这起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有几个方面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探讨:一、录音内容的真实性与背景 录音的来源和传播过程: 首先需要弄清楚录音是怎么来的?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