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主播,也是一名记者。咱先别说大部分工作由机器人来替代,假如我的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世界会怎样?哦谢天谢地,你不需要想象了,因为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求此刻我的心理阴影面积)
2015年冬,东方卫视早新闻《看东方》栏目启用了微软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作为天气“女主播”,“她”绘声绘色地播报着当天上海和全国天气,声音和蔼亲切,播报准确无误。除非程序错乱,否则想要让这位主播“吃栗子”可是太难,一切都在程序的掌控之中。
科技真是日新月异, 后来@科大讯飞 设计出了一款多语种合成主播——小晴,会说中英日韩法德意等N种语言,瞬间秒杀我们这些肉身主播。有了她,将来全世界的电视台会不会只聘请这一位机器人主播就够用了呢?细思极恐……
好吧,即便抛开语言的优势,普通主播与其竞争也并不占上风。毫不夸张,现实中如果一位主播想弄成她这样的形象,吹头发半小时,化妆至少四十分钟,熟悉备稿……,每天数小时的人力成本这只是保守的估计。而若小晴出镜,也许只需一个回车键的时间,完美。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8428150861004800
主播如此,记者能幸免吗?想得美。《南方都市报》的写稿机器人“小南”面世多年,云南省的第一个写稿机器人“小明”早已在昆明报业上线,听说“小明”只用时1秒就能“写”出一篇100多字的稿件,妈呀,1秒钟,只够我按开电脑电源的时间。别说写稿了,我机器还没开开,人家已经工作结束了。而且听说很多由人工智能完成的稿件其水平甚至比真正记者的水平还高、还规范。
写到这里,让我们这些真人主播和记者情何以堪……
想当年《编辑部的故事》里,李玲玉扮演的假机器人可是让葛优扮演的李东宝痴迷不已,这位美女“机器人”自称每天不吃饭,只靠晒太阳就能“活着”,精明过人的李东宝居然也信以为真。那么如果将来真的有一位能以假乱真的机器人主播问世,你是不是也会为ta痴迷呢?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
打开电视机或手机客户端,播报新闻的面孔依然笑容可掬,但你恐怕根本分不清屏幕上的是真人,还是机器。
当然,电视台也有可能会如实告知:“观众朋友,此次新闻节目是由机器人主播为您播报的”,亦或是像“转基因”“非转基因”的标签一样,出现在屏幕下方,提示观众自由选择。
能选择的恐怕还不止这些,你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庄重大气型、亲切贴心型、清新活力型、乖巧可爱型……就如当年郭达蔡明的小品里,买来个机器人当老婆,可以随意选择心仪类型那样,总之,绝对会有一款机器人主播适合你的喜好。
讲真,客观来看,如果将来真的有这样一款类真人机器人主播和记者问世的话,它可发挥的作用也不少。智能机器人可以突破很多人类无法达到的物理和生理极限,到一些不适宜人类完成的特殊领域进行报道:
比如,进入战争或爆破现场做现场记者,而无需过多考虑安全问题,要知道,战地记者可是世界上伤亡率很高的一个职业;
它们还可以到达极寒或酷热地带,抑或抵达沙漠无人区腹地,而无需考虑补给问题,因为它真的能做到晒晒太阳就吃饱了;
它们还能深入水下进行现场报道,根本无需考虑人类在水下时间过长而导致的体力极限问题……
当然,也会有些变化,恐怕观众一时间不容易适应——
我们将很难看到,机器人主播能像白岩松、张泉灵等那样精彩的采访。对机器人来说,提问容易,追问不易。提问是否犀利,追问是否一针见血,才更见主播的功力。把握提问的锐度和深度,机器人主播?恐怕你还差点事。
我们将很难看到,机器人主播能像董卿那样,为顾及被采访对象的感受和表达对其的尊重,单膝跪地,完成采访。这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却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是人性所散发出的温度和光彩。
我们也将很难看到,播报汶川地震新闻时,主播看到救援画面,不禁潸然泪下的场面。因为机器人不会动真情,毕竟它只是机器人,不是人——一位有血有肉、有感情、活生生的人!
说了这些天马行空的设想,你会喜欢未来的电视或手机屏幕上的主播变成以上文字所描述的模样吗?
没关系,不必多虑了。
因为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各种机器人都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未来,已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