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男女比例失调为什么没有造成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

回答
男女比例失调导致了男性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这在很多文化和社会结构中,反而强化了传统的性别角色,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难以得到提升,甚至可能出现下降。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解读:

1. 男性数量优势强化传统父权结构与价值体系:

“物以稀为贵”的反向效应: 通常情况下,稀缺的资源或个体更容易获得重视。然而,在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下,如果男性数量远超女性,尤其是在一些高度父权制的社会中,女性的“稀缺性”并没有转化为她们在社会结构中的议价能力或地位提升。
男性群体内部竞争加剧: 当男性数量远多于女性时,男性之间争夺配偶的竞争会变得异常激烈。这种竞争往往会倒逼男性为了迎合父权社会的期望,更倾向于扮演传统的“养家糊人”的角色,并对女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在传统道德、贤妻良母等方面。
父权制逻辑的巩固: 在一些父权制社会中,男性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主导者,而女性则被定位为依附者和生育者。男性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男性有能力和动力去维护和巩固这种父权结构,他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数量优势,在家庭、职场和政治领域,进一步边缘化女性的声音和权力。

2. 女性的传统角色被固化和强化:

生育价值被过度放大: 在男女比例失调的环境下,生育能力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为了确保族群或社会的延续,女性的生育功能可能会被社会舆论和家庭压力所过度强调,从而将她们的社会定位局限于生育和抚养后代。
“贤妻良母”的传统标准被推崇: 由于男性数量多,为了“不愁嫁”,女性可能会被鼓励和要求更符合传统的贤良淑德标准,例如温柔、顺从、顾家、善于持家等。这些标准往往限制了女性在教育、职业发展、公共事务等方面的参与和发展空间。
婚姻市场的“供大于求”与女性的“被动选择”: 在女性选择对象时,由于男性数量庞大,她们可能面临更多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并非总是赋予她们更高的地位。相反,在激烈的竞争下,男性为了获得婚姻,可能会表现得更卑微、更讨好,但这并不等同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因为她们的地位依然是建立在“被选择”而非“被尊重”的基础上的。

3. 社会资源分配的倾斜与女性机会的限制:

教育和职业机会的竞争压力: 如果社会资源(如教育、就业机会)是有限的,那么男性数量的增加可能意味着女性在这些领域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一些传统观念可能会认为男性比女性更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或从事某些职业,导致女性在资源分配上处于不利地位。
职场歧视与天花板: 在一些男性主导的行业或领域,男女比例失调可能加剧职场歧视。男性可能会更倾向于提拔和信任其他男性,女性在晋升和获得领导职位方面会遇到更大的阻碍,即“玻璃天花板”。
经济依赖性加剧: 如果女性在教育和职业发展上受到限制,她们可能会更加依赖男性(丈夫、父亲、兄弟)的经济支持,这进一步固化了其在家中的依附地位,难以形成独立的社会人格和经济地位。

4. 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和法律保障:

性别平等政策的滞后: 即使存在性别平等意识,但如果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女性的权利,男女比例失调带来的压力可能会让这些政策难以有效执行。
家庭内部权力结构的不平等: 在很多情况下,家庭内部的权力分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贡献和社会地位。如果女性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参与度受限,她们在家庭决策中可能处于弱势地位,即使在男性数量占优的情况下,也无法转化为家庭地位的提升。
对女性暴力和剥削的风险增加: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男女比例失调,特别是男性数量远超女性时,可能会伴随对女性的暴力、拐卖或强迫婚姻等问题。这恰恰说明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而非上升。

5. 文化和社会观念的惯性:

男尊女卑观念的根深蒂固: 男女比例失调可能发生在已经存在男尊女卑文化传统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数量上的优势并不能改变人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价值判断。
社会认同的构建: 社会的认同往往是基于现有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如果社会整体价值体系倾向于男性主导,那么即使女性数量有所变化,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挑战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共识。

总结来说,男女比例失调没有直接导致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失调发生在父权制社会背景下。男性数量上的优势非但没有赋予女性更多议价权,反而可能因为男性群体内部的竞争、传统性别角色的固化、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以及性别平等政策的不足,导致女性的处境更加被动,其社会地位受到限制甚至可能出现滑坡。

要改变这一状况,仅仅依靠男女比例的数字变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在教育、就业、法律、文化观念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刻的改革,真正实现性别平等,赋予女性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个绝佳的提问,不过,要扎实地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有难度:男女比例失调的时候,女性地位是不是真的没有上升?如果是,为什么?要想对这两点给出准确的回答,我们就要找到几个其它方面都一模一样的区域,随机打乱这些地方的性别比,再看之后女性地位的演变。正常人(包括答主)的第一反应多半是:我们又不是神,怎么可能做这种实验呢?


Grosjean和Khattar即将刊出的研究如此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回顾历史!具体来说,18-19世纪,英国向澳大利亚各地流放了超过13万男犯人和近2.5万名女犯人。1830年代移民涌入前,这些犯人构成了当地居民的绝大多数。各流放地的男女比例差异十分悬殊:如下图,稍微均衡一点的地方,可能是2比1、3比1;失衡夸张的地方,这个数字可能超过10比1,甚至接近20比1。



这样一段历史,为回答题主的问题创设了绝佳的“自然实验”:18世纪的这段“流放史”造成的澳大利亚各地性别比的差异,对当时女性的地位有什么影响?对150年后的当代男性女性,又有什么影响?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两位作者收集了包括1836年新南威尔士人口普查在内的一系列历史数据,以及包括2011年澳大利亚人口普查在内的一系列当代数据。


针对19世纪中叶的统计分析[1]显示:男女性别比的提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影响。首先,抬高当地女性的结婚率、降低当地男性的结婚率;其次,女性参与工作的比例降低;最后,男女比例失调,也会降低当地女性进入教育、行政、法律、医疗这四个当时的“高阶层”行业的比率。具体来说,性别比每上升大致2,女性在以上四个行业工作的比率就下降约1.5%


前两点不难理解:男多女少,婚姻市场上男性的竞争自然激烈。相比做家政或进工厂,早早结婚显得更有诱惑力。对当时的许多女性来说,挑选一个好伴侣,然后专心操持家务,不失为令人满意的选项。然而,这一点也制约了她们踏入更高的社会阶层。从这个角度看,女性地位是否因性别失调而上升?这取决于你更看重舒适的生活,还是更看重奋斗的空间



针对当代数据的探讨印证了这一点:男女性别比失衡,对男女分工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200年之后!具体来说,同样是19世纪前中期男女性别比更高的地区,2011年时男性每周的工作时长更高、女性的工作时长更低;相应地,女性每周的闲暇时间和家务时间也会更长。此外,这个地区历史上的性别比每提升2个点,当地女性就业于“高阶层”行业的比例就降低1%


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差异长期延续呢?两位作者的答案是文化[2]。具体来说,历史上的性别比越高,当地的受访者中,赞成“男性负责赚钱,女性负责家务活和照顾小孩,这会让每个人的生活都更好”的比例就越高。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内的性别失衡,可能在当地形成规范性别分工的保守文化。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显示:这一点确实能很好地解释前面提到的当代差异


总之,短期内,性别比失衡会带来两类不同的影响:女性议价能力更强,普遍进入婚姻,参与劳苦工作的比例降低;然而,这也制约了她们进入“高阶层”的职业。长期内,这一点固化为文化:即使性别比例已经相对均衡,女性仍然偏重操持家务,较少进入职场。她们进入“高阶层”职业的比率仍然偏低。相比接近丛林的原始社会,这一研究,对身处当代的我们或许更有启发意义。


[1] 本文的计量分析做得非常扎实。具体来说,在基准回归中,文章控制了经度、纬度、地形、土壤类型、金/铜等主要矿产、各产业比例、时间固定效应和区域固定效应等一系列因素;此外,文章尝试了去掉极端值、进一步控制港口距离与宗教等变量、做倾向得分匹配、以流放犯性别比作居民性别比工具变量的回归、Oster检验、一系列安慰剂检验等检查,文章结果依然保持稳健。

[2] 文章在这里同样做了非常细的分析:分析各产业内部男女从业者的比例,可以排除掉“产业结构长期延续”这一解释,分析当代的男女性别比、教育程度和结婚率数据,可以排除这三类解释。文章还发现:当地的移民家庭越多,前面提到的赞同“性别分工”的保守文化的受访者比例就越低;非移民家庭内部通婚的比例越高,赞同保守文化的比例越高。这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解释。


参考文献:Grosjean, P., & Khattar, R. It's raining men! Hallelujah? The long-run consequences of male-biased sex ratios. Forthcom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user avatar

啊?女性地位现在不高吗?没上升吗?

user avatar

再次证明了女拳的贪婪性,永远都会觉得不夠,我还要更多的权利、更高的地位,这都是你们欠“我”的。

user avatar

现在舔狗这么多。你告诉我女性地位没有上升?

user avatar

现在的女性社会地位难道不高吗????

user avatar

还没上升???已经觉得全世界都欠自己的,都快上天了吧。。。

user avatar

因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只会在一部分领域增加女性的地位,但不能全方位提高女性的地位。

但一些男女比例极其悬殊却经济繁荣的国家,提供了一种提升女性地位的有效途径

我们看几个男女比例极其悬殊的国家的实际情况。废话不说,上数据。


卡塔尔

卡塔尔近年一直是世界上男女比例最悬殊的国家。预计2020年,卡塔尔的男女比例将达到3.39,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

也就是说,4个卡塔尔居民中,才有一名女性。

这种极端的性别比例,和卡塔尔外来劳工占比巨大的人口结构有直接关系

然而卡塔尔女性的社会地位,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卡塔尔女性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卡塔尔的众多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卡塔尔的法律保障女性在个人收入和拥有财产上取得和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越来越多的卡塔尔女性逐渐进入原本由男性垄断的岗位。在卡塔尔政府提供免费办公场所、职业培训等政策的支持下,已经有6%的卡塔尔女性选择自主创业。

虽然尚不能证明这些进步中卡塔尔性别失衡占了多大因素,但卡塔尔女性的的确确享有了性别失衡带来的一个直接好处--在婚恋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而这种结果往往是提卡塔尔女性在婚姻中经济地位的提升

另一方面,卡塔尔在很多女性相关议题上落后于世界。比如,女性仍然是卡塔尔政坛的稀有动物;卡塔尔女性的离婚权利受到比男性更严苛的限制;联合国在2010年的报告小时,卡塔尔9.4%的15-19岁女孩早早结婚;直到2012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女性仅有50.8%。

沙特

沙特的男女性别比例从1970年的1.03稳步上升至2015年的1.32。

而在各年龄段中,55-64岁的性别比例最悬殊,高达1.64!25-54岁的劳动力主力也有高达1.52的男女比例。

不过,沙特出身人口和少年人口中的男女比例失调并不严重。出生人口男女比例为1.05,0-14岁人口的男女比例为1.04。如果没有移民,沙特的男女比例不会特别悬殊。

至于沙特的女性地位......沙特长期被认为是世界上男女最不平等的国家,这其中部分原因的确是西方对沙特不客观的报道,毕竟沙特女性无论是寿命、收入、受教育的机会、医疗条件,都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包括一些西方国家和美国的一些州。

但抛开西方的偏见,沙特自身的男女不平等问题也极为严重。直至2019年,沙特只有34.4%的女性参与工作。

不过,沙特的女性地位自MBS(Mohammad bin Salman Al Saud)于2017年立为王储后,也沙特社会中的其他方面一样,已经有了很多改善

2017年9月,沙特女性获得了驾车的权利。

更多公共场所对男性和女性同时开放。


阿联酋

阿联酋在经济崛起前的,男女比例基本均衡。1950、1955、1960年阿联酋的每100名阿联酋女性居民对应的男性居民数量分别为102.8、101.1和100.3。

阿联酋经济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腾飞,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工,男女比例也随之直接失衡。1965年,阿联酋男女比例飙升至142,此后继续攀升,在1970、1975、1980年分别达到了173.4、227、228.4。此后阿联酋的男女比例基本在200上下浮动。

预计2020年,阿联酋男女比例为223.8,相比5年前的峰值237.8有所下降。

不过看年龄结结构,阿联酋本地出生人口的男女失衡并没有那么悬殊

阿联酋出生人口男女比例为1.06,0-14岁人口的男女比例为1.07,这两个数学均高于沙特。15-24岁青年人口的男女比例为1.19,因为这个年龄段已经有外来劳工。25-54岁、55-64岁和65岁以上的壮年、老年人口中,男女比例分别为3.27、6.05和3.38。可见阿联酋与沙特、卡塔尔类似,外国成年男性劳工才是造成性别失衡的决定性原因。

本世纪以来,阿联酋在提升女性地位上发力很猛。目前,阿联酋基本实现男女在受教育权上的平等——事实上女性在阿联酋拥有更多受教育机会:阿联酋大学毕业生中70%为女性,理工科毕业生中56%为女性。实际上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科)女多男少是伊斯兰文明圈国家的常态。只是阿联酋全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非常充足,使得女性得到高等教育资源的权利被充分保障。

这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女性在阿联酋科研与工程界的地位极其重要。以阿联酋的火星计划为例,阿联酋火星计划中的本国科学家中,80%为女科学家,一半的领导岗位也由女性担任

在阿布扎比证交所投资的阿联酋公民中,女性占比43%。

阿联酋政府公职人员中,女性也占到了2/3。

种种努力,使得阿联酋超过约旦、摩洛哥、埃及等国,成为阿拉伯世界中女性地位最高的


以上三个性别比例悬殊的国家的共性,是其一部分女性社会地位近年提升迅速,但在其他部分则表现平平

尽管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国情不同,但在提升女性地位的同时,对诸如女性政治权利、性少数群体权利等西方热门的女权话题则讳莫如深。本国国民性别比例的悬殊减少女性获得原先由男性垄断的机会(比如阿联酋的政府高官职位)、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但目前看来,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男女不平等的现实——男女本就不平等的观念在这些国家仍然存在,至于这些国家的女性政治权利与政治自由,则仍然是个无法讨论的话题。


回到中国

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性别失衡状况,存在两点明显不同。

第一,中国没有相对本国国民数量极其庞大的外国劳工。因而,我们不可能出现那种极其悬殊的男女比例。

第二,虽然中国不是男女比例最失衡的国家,但却是15岁以下儿童中男女比例最失衡的国家


本国这意味着十年内,中国会成为世界上年轻人口中男女比例最失衡的国家;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成为整体上本国男女比例最失衡的国家。这点我们也与那些海湾国家不同。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从这些海湾国家中得到些启示。这些国家揭示了一种与西方自由派女权主义和革命中的妇女解放运动都不同、但却能提升女性地位的切实可行的思路

那就是通过繁荣的经济给女性提供足够多的经济机会。毕竟事实证明,哪怕在一个国家的存在认为女性就是不如男性的社会观念,只要其人均GDP和收入足够高,就能够通过给予女性充足的经济机会和自我提升的机会,来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



沙特部分的数据和图片出处:

沙特人口年龄分布与男女比例

data.worldbank.org/indi

cia.gov/library/publica

《纽约时报》关于沙特2019年女性地位的报道

nytimes.com/2020/03/14/

阿联酋部分的数据和图片出处:

阿联酋1950-2020年度的男女比例

statista.com/statistics

阿联酋人口分年龄段的男女比例

theodora.com/wfbcurrent

阿联酋驻美大使馆对该国女性境况的介绍

uae-embassy.org/about-u

阿联酋火星计划的女科学家

Half of UAE's Mars mission leaders are women:

阿联酋近年女性地位改善

adwonline.ae/society-em

阿联酋2015年第一个女性领导力小组成立的报道

卡塔尔部分的数据和图片出处:

关于卡塔尔性别比例失衡的介绍

关于卡塔尔改善女性地位的报道

mepc.org/journal/qatari

联合国妇女署关于卡塔尔女性状况的报告

spring-forward.unwomen.org

卡塔尔女性权利的报告

expatica.com/qa/living/

user avatar

这个话题可以很简单,因为稀缺性只是导致价格高而已,不是地位高。这是两回事。价格高不等于地位高。

以古代为例,一个穷书生,一辈子可能凑不齐和一位名妓吃一顿饭的钱。但是,就社会地位而已,名气再大的名妓也比不上一个穷书生。

如果展开来讲贵与社会地位的差别以及形成的原因和社会背景,那就要长篇大论了。

懒得说那么多,能明白的人一点就透,不明白的人讲三天三夜也说不明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男女比例失调导致了男性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这在很多文化和社会结构中,反而强化了传统的性别角色,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难以得到提升,甚至可能出现下降。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解读:1. 男性数量优势强化传统父权结构与价值体系: “物以稀为贵”的反向效应: 通常情况下,稀缺的资源或个体更容易获得重视。然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苏联在卫国战争后经历了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而中国长达十四年的抗战,虽然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损失,但并未出现如此戏剧性的性别比例扭曲。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因素入手:一、战争的性质与烈度: 苏联卫国战争: 这是一场极端残酷、全民皆兵、全民受难的战争。纳粹德国的目标是灭绝.............
  • 回答
    你提出“男女比例失调下我依然没有男朋友”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思考的困惑。虽然统计数据显示某些地区或年龄段存在性别比例失衡,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轻易找到另一半。影响一个人是否有伴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宏观的男女比例。为了更详细地解答你的困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好像挺多人对“男女比例失调”和“生育率下降”这两个话题表现得比我们想象中还要“上心”。咱们不谈宏大的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就从咱们普通人的角度,扒一扒为啥这事儿不只是“国家大事”,也悄悄成了咱们生活里的谈资,甚至影响到咱们的喜怒哀乐。首先,得承认,咱们普通人也不是真就完全超脱.............
  • 回答
    山东性别比例相对平衡,却常被贴上“重男轻女”的标签,而男女比例失调的两广两湖等地反而较少被如此定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单纯的数字,去看背后更复杂的社会文化、历史演变和信息传播机制。首先,我们得澄清一个概念:性别比例平衡并不等于没有重男轻女。山东的性别比例“平衡.............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复杂的话题,即在男女比例失调的大背景下,“剩下的”为什么会是女生。要详细地讲清楚,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这背后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和个人选择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确,当你说“男女比例失调”时,通常指的是出生性别比失衡。一般来说,自然出.............
  • 回答
    徐州相亲大会的惊人比例:5女对100男,谁该反思?最近,一则关于徐州相亲大会的“惊人”新闻刷爆了朋友圈:现场竟然出现了5位女性面对100位男性这样极不对称的画面。这数字一出,立刻点燃了公众对于婚恋话题的热议,也让不少人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悬殊的性别比例失衡,又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关.............
  • 回答
    在男女交往中,一些言行确实能让男生瞬间失去兴趣,就好像原本对一道菜很有食欲,结果吃了一口发现味道不对劲,瞬间就不想再吃了。这中间的“倒胃口”感,往往是由于一些不合时宜、或触及到男生底线、或者单纯让人感到不舒服的行为。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类情况会比较明显:1. 过早或过度暴露“物质至上”的倾向男生有时候.............
  • 回答
    在中国,男女比例的失调,尤其是男性人口过剩,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失调,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其涟漪效应早已悄然扩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而且这种影响远不止于表面的婚恋市场,更触及了她们在社会、心理、甚至是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被感知到的,无疑是婚恋市场的.............
  • 回答
    中国男女比例失调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情况相当严峻。要理解这个问题有多严重,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根源、表现以及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关于你提到的“强奸大国”这个说法。中国男女比例失调的严峻性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确实存在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而且这种失调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 回答
    男女比例失调,这是一个复杂且深远的社会议题,它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其背后可能牵扯到历史、文化、经济、政策等方方面面。面对它,需要的是深刻的理解、长远的规划以及多维度的应对策略,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口号或一厢情愿的期望。首先,我们要理解失调的根源。 男女比例失调,顾名思义,是指特定区域或人群中,男性与女性.............
  • 回答
    看到徐州邳州相亲大会男女比例高达5女对100男的消息,着实让人心头一紧,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悬殊,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个体感受,都值得我们细细咂摸。首先,极端的男女比例失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女性在婚恋市场中“身价倍增”。从最直观的供需关系来看,当资源(在这里是女性)极其稀缺.............
  • 回答
    关于塔里木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男女比例失调问题,我来给你详细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的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普遍存在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这在全国范围内的很多高校都是如此,塔里木大学也难逃这个“魔咒”。 这是一个行业特性使然,因为这个专业所涉及的很多工作内容,从传统观念上来说,被认为是更适合男性从.............
  • 回答
    男女比例是否可能极端失调?当然可能。历史上,战争、饥荒、重大灾难,甚至是长期的社会经济因素,都曾导致局部地区出现过明显的性别比例失衡。放眼全球,如果某些地区因为特定原因,比如选择性堕胎、性别偏好的社会文化,或是某种全球性流行病对某一性别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都有可能让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更加严峻。想象一.............
  • 回答
    关于中国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其中涉及历史、文化、经济以及政策等多种因素。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中国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简单来说,中国的男女比例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而且这种失衡主要体现在男性人口的比例高于女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在.............
  • 回答
    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足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而更令人关注的是,这其中90后群体中男女比例的失衡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数据,它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乃至心理层面的变迁。2.4亿单身成年人:一个时代的侧影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2.4亿数字的含义。这不仅仅.............
  • 回答
    .......
  • 回答
    关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女混双中国队失利是否为选人失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运动员状态、战术安排、对手实力、临场发挥等多个方面。虽然最终结果是失利,但将其简单归咎于“选人失误”可能过于片面。为了更详细地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1. 中国队的参赛组合与备选方案: 参赛组.............
  • 回答
    .......
  • 回答
    大学中男女比例特别不均衡可能对教育质量、学生心理、社会文化、就业市场等多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潜在后果: 一、教育质量与学术环境1. 课堂互动与学习机会的失衡 性别主导性影响教学效果:若某一性别占主导,可能导致课堂讨论、实验或实践机会的分配不均。例如,男生占主导的课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