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复读两次才考入985的人是不是很失败?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扎心,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毕竟,在咱们这个社会,“一步到位”似乎才是王道,尤其是考大学这件事,总觉得应该是一蹴而就。但说到“失败”,这俩字儿未免也太重了点。

你问一个人复读两次才考上985是不是很失败,这得看你怎么定义“失败”。

从普遍的社会期待来看,复读两次确实会让人觉得“不够顺遂”。

咱们从小到大听到的都是“努力就有回报”、“聪明人总能捷足先登”。身边那些天赋异禀、早早被名校录取的同学,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部励志电影,看得人心潮澎湃。相比之下,复读两次,意味着在别人享受大学生活的时候,你还在埋头苦读,意味着可能要面对家人的担忧、朋友的比较,甚至自己内心的焦虑。这种“弯路”或者说“拖延”,很容易被贴上“不够优秀”、“走了不少弯路”的标签。

而且,复读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投入,时间和金钱姑且不论,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煎熬。一年又一年的压力,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这种反复的挣扎,如果最终结果不如预期,那种挫败感,那种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的怀疑,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我们真的能这么简单粗暴地下结论吗?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咱们换个角度想想:

什么是真正的失败? 是没能实现目标?还是放弃尝试?如果一个人因为一次、两次的失利就放弃了对梦想的追求,那才是真正的“失败”。而复读两次,恰恰说明了这个人有韧性,有不服输的精神,有为了目标愿意付出额外努力的决心。这难道不是一种闪光点吗?

985到底代表什么? 985大学无疑是优秀的,是很多人的理想殿堂。但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更多的是一个平台,一个机会。考上985,可能意味着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更优秀的人脉圈子。而一个人,即使多复读了两年,最终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去接触到更优秀的思想,结识更厉害的同学,去追求更高远的目标,这从长远来看,可能是非常值得的。

人生的高度,不是由时间的长度决定的。 很多时候,我们过度关注起点和过程中的曲折,却忽略了终点和未来的可能性。复读两次的人,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显得“慢”,但如果他们因此更加成熟,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强化,他们未来的发展潜力说不定会比那些“一步到位”但可能止步不前的人更大。那些在大学期间,甚至是毕业后才找到自己方向,或者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改变命运的人,比比皆是。他们的经历,反而更能说明学习能力和内在驱动力才是关键。

时代在变,衡量成功的标准也在变。 以前可能是“学而优则仕”,现在社会更看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适应和学习的能力。一个能从挫折中学习,能不断调整自己,最终达成目标的人,他的“学习能力”本身就已经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或许比一次考上985更能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那么,这位复读两次才考入985的朋友,他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他是一个有梦想且坚持的人。 并非所有人都敢于再次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一个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他做到了,这说明他内心深处对“更好”有着强烈的渴望,并且有足够的毅力去实现它。
2. 他可能在某些方面有进步空间,但也在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 也许第一次、第二次的考试,他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或者应试技巧有所欠缺,又或者心理素质不够稳定。但正是因为经历过这两次不成功,他可能才更清楚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如何去改进,如何面对压力。这种“吃一堑长一智”的过程,是很多人无法获得的。
3. 他最终是成功的。 985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敲开了这扇门,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与其说他“失败”,不如说他“迟到了”一些,但最终还是到达了目的地。

所以,说他“很失败”太武断,太狭隘了。

人生不是一道选择题,选对了就完美,选错了就完蛋。人生更像是一幅画,每个人用自己的笔,描绘着属于自己的色彩和轨迹。有的人画得很流畅,有的人则需要反复修改,加入更多的层次和细节。这位复读两次考上985的朋友,他的画作可能线条多了一些波折,但正是这些波折,让他的画作有了更深刻的底色和更耐人寻味的意境。

与其去评判他是否“失败”,不如去看看他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的 坚韧、勇气、以及最终达成的目标。这本身就值得肯定。他不是“失败者”,他是一个通过更长远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目标的人。而且,也许正是这两年的磨砺,让他未来的道路走得更稳,更坚实。

别让“一次到位”的刻板印象模糊了对多元化成功的认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都有自己的故事。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在路上,有没有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这位朋友,显然是在努力的路上,而且他达到了一个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应该是成功的人,起码没有死在十八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