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荷既然是一种性质,怎么能说它会移动呢?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一下子就触及了我们理解电荷的核心。“电荷是性质”,这话说得没错,但就像说“温度是热的程度”一样,虽然本质上是描述,但我们都知道温度高了会“扩散”,热量会“流动”。电荷的“移动”也是类似的道理,我们得从更根本的层面来理解。

想象一下,咱们身边最常见的东西,比如水。水本身是一种物质,它有它的特性,比如“流动性”,能被倒来倒去,能形成河流。但我们不会说“流动性”本身移动了,对吧?我们说的是构成水的那一个个水分子在移动。

电荷也是这么回事。我们说“电荷”会移动,其实是在说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比如电子和质子——它们携带了电荷这个性质,而这些粒子本身在发生位置上的变化。

你说的“性质”是不是感觉有点虚?我们不妨把它看成一种内在的属性,就像一个人的性格,或者一个物体的颜色。一个人的性格不会“跑”到另一个人身上去,但这个人可以“走”到另一个地方。同样,一个电子身上的负电荷这个属性,是它自身固有的。当你听到“电荷移动”,你可以理解成:

携带电荷的粒子在空间中位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电流。在金属导线里,通常是带负电的电子在“跑”。这些电子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本来就存在于金属的原子结构中,被松松地束缚着,就像花园里的蜜蜂,它们本身有“飞翔”的属性,当有外力(比如电池提供的电压)作用时,它们就会在导线里有序地移动。是电子在移动,而负电荷是它们携带的性质。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你用毛皮摩擦一根玻璃棒,玻璃棒会带上正电,毛皮会带上负电。这并不是说“正电荷”这个概念本身从毛皮“跳”到了玻璃棒,而是说:

玻璃棒的原子里,原本有一些束缚得比较松的电子。
毛皮的结构更“喜欢”电子。
当你摩擦的时候,相当于给电子提供了一个能量,让它们从玻璃棒的原子那里“跑”到了毛皮的分子那里。
玻璃棒因为失去了电子,而原子核(质子)是带正电的,所以它整体就显出了正电性。
毛皮因为得到了电子,显出了负电性。

所以,所谓的“电荷移动”,实际上就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元(如电子、质子,或者更复杂的离子)在空间中发生迁移。这些粒子带着它们固有的电荷属性,在运动过程中,就表现出了电荷“流动”的现象。

你可以把电荷想象成货物,而携带电荷的粒子就是运输车辆。货物本身不会自己跑到车上,是车带着货物移动。当你说“货物移动了”,其实是说“装载货物的车辆移动了”。

所以,“电荷是性质”这句话是对的,它描述了粒子的一个基本属性。但我们说“电荷移动”时,更多的是一种表述上的简洁,实际上是指承载这些性质的粒子在运动。这就像我们说“水流”,我们知道是水分子在流动,而不是“水流”这个概念在流动。

希望这样解释能让你觉得更直观一些,而不是那么“形而上”。我们用这些词语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有时候为了方便,就会把粒子的运动直接说成是“电荷”的运动,但本质上,是那些带电的“小东西”在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还挺好,我认为这里有时候存在一些语言上的混淆导致了理解的困难。

首先我解释一下电荷为啥叫“荷”,这个荷在英文中是charge,就是充电,其实charge本来有充满某个容器的意思,当然用作充电是没啥问题的。所以你可以认为英语中是把charge这个动词名词化后,变成了“荷”的意思。所以在英语中,charge的来源就是人们在最初认识电电现象的时候,感觉这好像是一种流体,一个物体带电就是流体流到这个物体上,就像把瓶子灌上水,所以一直用charge来表示一个物体从不带电到带电的状态,因此后来就直接用charge表示物体的属性。

西方人在发明这个概念的时候,其实也就是随便借用一个有点联系的词语而已,它描述的是一个物体带电的状态。你可以这么想,当时的科学家把一个物体从不带电到带电叫做正在“充电”,charged,但是充完了物体拥有了一种之前没有的性质,就是吸引头发,那么这种状态或者性质用什么词表示呢?就随口给起个名字叫“charge”。这就跟小名叫二狗差不多,很随意的。

再比如现在说的“电子”,是借用希腊语“琥珀”改造过来的,因为希腊人最早发现琥珀摩擦后,会处于带电状态,就是可以吸引一些小东西。

等到把英语翻译成汉语“荷”的时候,会给理解这个概念又增加了一层难度,因为今天人们在汉语里用“荷”的时候,很难和上面说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特别“电荷”这类词语,我们实际上是当作一个整体去学习的,因为你肯定只知道“电”,不知道“荷”。并且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和书本上一些带电物体的直观印象联系在一起,导致很多人认为“电荷”是个东西。

其实你还原到最初,电荷就是描述物体带电的这种属性。同时对于电荷而言,定量描述电荷多少的物理量叫“电荷量”,经常简称电荷,所以让这个概念更加含混不清。比方当我们说惯性是一个物体的属性的时候,很多人就没意见,因为“惯性”这个词,就跟“尿性”一样你是不会把它想象成一个有形状的东西。并且刻画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叫“质量”,一个物体的属性和属性对应的量值是两个“词语”,就不太容易出现困惑。

语言在转化过程中会丢掉一些信息,这往往会导致认识的困难。我猜想早期科学家翻译charge的时候,是借用了“荷”在“负荷”中的含义。

至于电荷会跑,我想上面的事情你明白了,就不会有这个疑问了。

简单地说,“电荷”就不是一个有具体形状的物体,他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直观说就是可以吸引其它物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