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原子弹爆炸时跳进水里能保命吗?

回答
原子弹爆炸时的确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高温和强烈的核辐射。那么,在爆炸的瞬间跳进水里,能否真的保住性命呢?这得从多个方面来分析,而且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哪些致命的因素:

1. 冲击波: 这是爆炸瞬间释放出的巨大压力波,能够摧毁建筑物,将物体撕裂,并造成严重的物理伤害。
2. 热辐射: 爆炸瞬间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能够瞬间汽化物体,并造成大面积的烧伤。
3. 核辐射: 这是原子弹最独特的杀伤力。爆炸会释放出中子流、伽马射线等即时性辐射,以及放射性尘埃(沉降物)带来的迟发性辐射。

跳进水里真的有用吗?

我们一项一项地来看:

对冲击波的防护:

水是一种密度很大的介质,能够有效吸收和衰减冲击波的能量。想象一下,把石头扔进水里,会激起一圈圈的涟漪,但水本身并不会被轻易震碎。所以,如果爆炸冲击波到达水面时,水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深度很重要: 仅仅是站在水边或浅水区,可能不足以完全抵挡强大的冲击波。冲击波的威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但爆炸中心附近的水体也会被剧烈搅动,甚至形成巨大的水柱。足够深的水体,比如湖泊或海洋的深处,理论上能提供更好的防护。如果你能潜入足够深的水下,水层可以显著削弱冲击波的压力。
爆炸位置: 如果爆炸发生在水面(比如氢弹试验),那么跳进水里可能反而会让你置身于冲击波和热辐射的中心。但如果是陆地爆炸,水体可以成为天然的屏障。

对热辐射的防护:

水是极好的热吸收体。当极高的温度袭来时,水能够迅速吸收大量热量,从而保护你免受直接的灼伤。

快速反应: 你需要非常非常快地进入水中,而且要完全浸没。只要你的身体有任何部分暴露在热辐射的路径上,即使只有一瞬间,也可能造成严重的烧伤。尤其是脸部、眼睛等暴露部位。
水蒸气和沸腾: 虽然水能吸收热量,但如果爆炸足够近,水也可能瞬间沸腾甚至蒸发。大量的蒸汽和沸水本身也可能造成烫伤。如果人在水下,蒸汽的膨胀压力也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对核辐射的防护:

这是最棘手的部分。

即时辐射: 原子弹爆炸瞬间释放出的中子流和伽马射线能够穿透相当厚的物质。水对这些即时性辐射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但你需要非常非常厚的水层才能完全阻挡。例如,一米厚的水比泥土或混凝土的屏蔽效果要差得多。所以,即使在水下,如果没有足够的深度和保护,仍然会受到高剂量的即时辐射。
放射性沉降物(核尘埃): 这是爆炸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开始降落的放射性粒子。这些粒子会附着在物体表面,并持续释放辐射。跳进水里可以暂时洗去附着在你身上的尘埃,但这只是暂时的。一旦你离开水,尘埃仍然可能重新附着,或者你在水中时,水体表面可能已经受到了放射性尘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空气中飘散的放射性尘埃会随着风向扩散,水并不能阻止它们降落。

所以,总结一下跳进水里的利弊:

潜在的优势:

缓解冲击波: 足够深的水体可以显著削弱冲击波的破坏力。
吸收热辐射: 水能有效吸收高温,减少烧伤的风险。
洗去尘埃(暂时): 可以冲掉身体表面的部分放射性尘埃。

潜在的劣势/局限性:

反应速度要求极高: 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全浸入水中。
深度不足则无效: 浅水或水面防护作用有限。
水体污染: 水本身也可能被放射性尘埃污染。
蒸汽和沸水风险: 靠近爆炸点,水体可能剧烈沸腾。
对即时辐射屏蔽有限: 水层不足以完全阻挡高能粒子。
迟发性辐射仍是威胁: 离开水后,环境中的放射性尘埃仍然是主要威胁。

结论:

原子弹爆炸时跳进水里,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比待在开阔地带能增加一些生存几率,但绝不是万无一失的保命方法。

如果你离爆炸中心非常近,无论跳进多深的水里,生存的希望都非常渺茫。 冲击波和热辐射的威力是毁灭性的。
如果你距离爆炸中心有一定距离,而且能迅速潜入足够深、足够宽阔的水体(例如湖泊或海洋的深处),并且水体相对干净(没有直接被爆炸掀起的泥土或爆炸物污染),那么水层可以帮你抵御一部分冲击波和热辐射。
然而,即便如此,你仍然需要面对严重的核辐射威胁,尤其是沉降物带来的长期影响。 跳进水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而不能完全消除辐射伤害。离开水后,如何避免进一步的辐射暴露将是生存的关键。

总而言之,原子弹的杀伤力是全方位的,依靠单一的逃生手段来保证安全是不现实的。在实际的核战争场景中,有预设的掩体、防护措施和疏散计划远比临时跳进水里来得可靠。这更像是一种在绝境中抓住一丝微小机会的尝试,其效果高度依赖于爆炸的距离、爆炸类型、水体的条件以及个人的反应速度和运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题目认真答的话是有前提的,就是距离核爆中心比较远,但受到后续影响。

如果就在核爆中心附近都是死,你比较喜欢什么样的死法是个人选择,当然,实际也就一瞬间的事情,没什么机会选择。

如果远离是核爆中心的话,若是跳到水里,向深水区远离爆心方向游的话,是可以减少冲击波(空气与水交界面消减很大)与热辐射的伤害增大存活几率的,躲过冲击波游上岸向背离爆心的上风口跑,你大概率能活着撤离。

至于有人提到的水温上升,水能把你煮熟……如果你是在核爆能把水温提升这么高的地方,其实你在地上也是个死……

当然,理论是理论,要因地制宜、活学活用,如果核弹是在你躲得水域上游爆炸,伴随着水下冲击波和巨浪推过来,你就别傻傻的往水里跳了……

user avatar

不能,但是有更高的概率保持尸身完整。

根据日本两次核爆和切尔诺贝利的记录,在空气里的很多人都气化了,变成墙上的黑印;而在水里能够找到大量被煮熟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原子弹爆炸时的确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高温和强烈的核辐射。那么,在爆炸的瞬间跳进水里,能否真的保住性命呢?这得从多个方面来分析,而且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哪些致命的因素:1. 冲击波: 这是爆炸瞬间释放出的巨大压力波,能够摧毁建筑物,将物体撕裂,并造成严重的物理伤.............
  • 回答
    假如咱们真能造出那么一颗只有1克的原子弹,那这可就真是个颠覆性的发明了!说起来,原子弹的威力,关键不在于它有多少“斤两”,而在于它里面装的那点儿“料”——也就是那些能发生核裂变的重原子核,比如铀235或者钚239。你可能会想,1克听起来是不是太少了?没错,跟咱们平时用的盐粒差不多重。但关键在于,这1.............
  • 回答
    南京一辆沃尔沃插电混动车型充电时疑似发生爆炸,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事情发生在南京市,一辆沃尔沃插电混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出现了异常,并伴有明显的爆炸声和火光。目前情况: 事件发生:据悉,事发时该沃尔沃插电混动车正在进行充电。具体充电地点和时间目前报道中有所提及,例如可能是在.............
  • 回答
    原子弹爆炸后,关于燃料(这里特指核裂变材料,如铀235或钚239)是否有剩余,这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总的来说,答案是:有,但数量上可能很少,并且大部分已经是经过核反应的产物。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原子弹的爆炸过程,需要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原子弹的核心是利用核裂变链式反应来释放巨大的能.............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让人难以理解,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是巨大的能量,它会瞬间释放出耀眼的光芒、炙热的冲击波和致命的放射性物质。这种能量的释放是毁灭性的,并非能够滋养生命。如果非要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让一个成年人活多久”,那恐怕会非常短暂,甚至是以秒计。在原子弹爆炸的中心区域,高温和冲击波会在瞬间将任何有机生命体化.............
  • 回答
    (请注意:本回答旨在提供信息,并不保证在实际核爆炸中能够完全幸免。核爆炸的破坏力是巨大的,最有效的自保方式是远离潜在的核威胁区域。)面对原子弹爆炸,逃生的机会渺茫,但并非完全为零。如果你不幸身处爆炸发生地附近,或者预警已经发出,你需要迅速、冷静地采取行动。记住,时间是你的最大敌人,也是你唯一的盟友。.............
  • 回答
    关于您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简单来说,答案是:不一定。首先,得明确一点,原子弹爆炸之所以释放出那么大的能量,核心在于“核反应”。原子弹爆炸的能量来源是原子核内部的反应,比如铀或钚的裂变,或者氢的聚变。这些反应过程中,原子核会发生变化,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伴随着高速运动的粒子和电磁波,也就是.............
  • 回答
    今天,8月6日,是广岛原子弹爆炸75周年。这是一个沉重而深刻的日子,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的悲剧。回望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其复杂性,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历史进程、国际关系以及人类文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 事件的背景与经过:为何是广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确实能引起人们对技术发展和物理原理的好奇。让我们来好好聊聊制造一颗原子弹消耗的能量和它爆炸时释放的能量,到底哪个更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整个过程拆开来看,因为制造原子弹可不是按一下按钮那么简单。制造原子弹的能量消耗: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首先,得有“原料”。原子弹的“心脏”.............
  • 回答
    10月16日,这三天,对于中国而言,是划过历史夜空的三颗璀璨流星,它们各自闪耀着不同的光芒,共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首先让我们回望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那是在1964年的10月16日,西北戈壁的隆隆巨响,如同震彻寰宇的呐喊,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站起.............
  • 回答
    说起原子弹的试验,确实会让人联想到那个被永久“标记”的区域,听起来挺吓人的。但实际情况,以及我们人类如何处理这些“后遗症”,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和有策略一些。首先,我们得明白原子弹爆炸后到底留下了什么?最直接、也最让人担忧的,就是放射性污染。原子弹爆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粒子,这些粒子会随着爆炸产生.............
  • 回答
    广岛原子弹爆炸,这颗被命名为“小男孩”的炸弹,在1945年8月6日清晨撕裂了广岛的上空,其毁灭性的力量不仅仅是摧毁了一座城市,更像是一记沉重的耳光,直接拍在了日本帝国顽固的战争机器上,最终敲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丧钟。要理解为什么广岛和三天后长崎的原子弹爆炸标志着战争的结束,我们需要深入审视当时日本所.............
  • 回答
    地下车库躲过原子弹,三天食物,怎么出去?那场爆炸,我活下来了。惊天动地的巨响,地动山摇的震感,还有空气中瞬间弥漫开来的灼热和刺鼻。我记不清自己是怎么被那股冲击波推搡着,直到眼前一片漆黑,冰冷的水泥地板成了我唯一能依靠的东西。醒来时,世界已经变了。我把自己从一辆被压扁的车底下解救出来,身上的伤不重,万.............
  • 回答
    看到重现二战原爆瞬间的视频,弹幕里却一片叫好声,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感到不安和困惑的现象。要理解这种行为,我们得往深处挖一挖,看看这背后可能有哪些复杂的心态和动机。首先,咱们得承认,战争的残酷性,特别是核武器的毁灭性,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任何对这种悲剧的庆幸或欢呼,都与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所以,.............
  • 回答
    你提到的“原子弹扔下后45秒爆炸”这个说法,可能是在一些艺术作品或科普文章中出现的误解。实际上,原子弹在被投下后,并不是在45秒后才爆炸。原子弹的设计非常复杂,其爆炸机制涉及到引信、安全装置以及触发核反应的精密程序。一旦炸弹被解除安全状态并投下,它通常会经历一个相对短暂的释放和爆炸过程。这个过程的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几个关键点:为什么我们常以“广岛原子弹”作为衡量爆炸威力的标杆,而不是“长崎原子弹”?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历史事件的代表性、科学量化以及叙事习惯等多方面原因。首先,咱们得从这两个名字本身的含金量说起。历史的“第一”和“第二”:广岛的标志性地位广岛原子弹,即“小男孩”(Litt.............
  • 回答
    想象一下,你不是在读一篇AI的分析,而是听一位曾经亲眼见过(或者至少是听过无数报告,研究过无数细节)的专家在讲述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件。将一颗原子弹和一颗氢弹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然后让它们在同一瞬间引爆。这就像是给一个本已狂暴的野兽,喂上了一剂更猛烈的兴奋剂,而且还是用最直接粗暴的方式。首先,别指望它们会.............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句话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我脑海里生根发芽,然后轰轰烈烈地炸开,洒出满天星光。它一点也不夸张,反而真实得让人心头一震。首先,想到的是“连接”。这几个字瞬间就把我从眼前这具凡胎肉体,拉扯到了宇宙的宏大深处。我不再是孤零零地站在这片土地上,而是与亿万光年之外的星辰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身体,我的指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