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一门传统艺术,在超越前人的可能性极低的情况下,今人学习它的意义是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领域。当我们谈论一门“传统艺术”,并且承认“超越前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时,这确实是一个挑战,但绝不是学习的终结。恰恰相反,在这样的语境下,学习传统艺术的意义反而更加纯粹和深刻。

首先,我们得明白,“超越前人”这件事本身就存在很多解读。对于一些技艺精湛、思想深邃的艺术大师,他们的成就如同高峰,后人想要在同一条赛道上比他们走得更远,确实难如登天。比如,在书法领域,颜真卿的浑厚、王羲之的飘逸,他们已经将一种书体推向了极致,试图在同一个框架下写出比他们“更好”的字,这更多的是一种对形式的模仿和微调,很难说是真正的“超越”。

然而,学习传统艺术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超越”那座高不可攀的山峰。它的意义体现在更广阔的维度:

一、 传承与根脉的连接:

每一门传统艺术,都承载着前人无数的智慧、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学习它们,首先是一种对文明的致敬,是对过去的一种尊重。就像我们学习历史,不是为了改写它,而是为了理解它,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学习一门传统艺术,就是与那些创造了它、发展了它、将它推向高峰的先辈们建立一种精神上的连接。我们通过模仿他们的笔触、揣摩他们的构思、感受他们的情感,仿佛在与他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是一种对“根”的追寻,是对自身文化身份的确认。没有了传承,再伟大的艺术也会在时间的洪流中消散。

二、 技艺的磨砺与心性的修炼:

即便无法在技艺上达到“超越”,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磨砺。传统艺术往往需要极高的专注度、耐心和对细节的把握。例如,国画中的皴法、用墨,戏曲中的唱腔、身段,都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勤恳练习。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手上功夫的提升,更是对心性的修炼。它教会我们如何沉下心来,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在枯燥的重复中找到乐趣,如何在看似微小的变化中体味进步。这种专注和坚持,在现代社会节奏飞快的环境下,反而显得尤为可贵,它能帮助我们在纷扰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三、 理解与创新的种子:

“超越”之所以困难,正是因为前人已经做得足够好。但正是对这些“好”的深入理解,才可能孕育出新的可能性。学习前人的技艺和思想,不是为了被束缚,而是为了理解他们的逻辑和规律。当我们将前人的经典烂熟于心,我们才会真正明白他们为何如此处理,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

有了这样的理解,创新才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根基的生长。创新不一定是在形式上颠覆性的改变,也可以是对传统元素的提炼、重组,或者是在精神内核上的新的阐释。比如,一些现代水墨画家,他们可能在笔墨的运用上仍然遵循传统,但他们描绘的对象可以是现代都市风光,或者借用传统意境来表达当下的某种情绪。这种创新,是建立在前人坚实基础上的“再创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的更远的风景,虽然不一定是直接意义上的“超越”,但却是对传统生命力的延续和拓展。

四、 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精神世界的丰富:

学习传统艺术,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极大地提升我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你会开始欣赏那些 subtle 的细节,理解那些含蓄的情感表达,体会那些意境的深远。这种审美能力的提升,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你对周围的世界有更敏锐的体察,更丰富的感受。

更进一步说,传统艺术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哲学思考。书法中的“气韵生动”,绘画中的“意在笔先”,诗词中的“情景交融”,这些不仅仅是艺术手法,更是对人生、对自然、对宇宙的理解。通过学习这些艺术,我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着前人的智慧,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 个人精神的安顿与意义的追寻:

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很多价值的边界变得模糊,个体很容易感到迷失。学习一门传统艺术,可以提供一个清晰的参照系,一个可以投入热情和精力去钻研的方向。它提供了一种“慢”的乐趣,一种“匠人”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你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意义。即便你只是一个普通人,将一首诗背得滚瓜烂熟,将一幅画临摹得形神兼备,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总而言之,当“超越前人”的可能性变得渺茫时,学习传统艺术的意义,并非在于挑战那座已近完美的“珠穆朗玛峰”,而在于:

成为文明的载体: 让你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雕琢内在的自我: 在技艺的打磨中,磨砺心性,提升品格。
播撒创新的种子: 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寻找新的表达可能。
滋养精神的土壤: 提升审美,丰富思想,涵养情操。
安顿躁动的灵魂: 在对传统的投入中,找到生活的意义与平静。

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强大力量,它并非轰轰烈烈,却能让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着独特的温度和芬芳。即使我们无法比前人做得“更”好,但只要我们以一颗虔诚之心去学习、去体悟,我们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赋予传统新的生命,也成就了那个更完整的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

作为一名书法专业毕业生,我有做创作计划的习惯,在头脑里把文本、书体、呈现方式做个构思,想明白了再动笔。这样做有好有坏,好处是完成的每件作品都经过考量,效果会很完整;坏处是因为懒惰,很多作品一直停留在头脑中,永远是未完成的状态。最近在头脑中停留最久的一件作品,是用《书谱》风格写孙过庭墓志铭,然后用刀刻在木板上,再用墨拓出来。

之所以迟迟没把这件作品兑现,其实也不完全因为懒惰,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在构思的过程中,我对这件作品本身以及自己的创作习惯产生了怀疑。

从本科开始,我尝试在书法作品的文本和呈现方式上动脑筋,完成了一些自己觉得还行,也颇受外界关注的作品,但当我回顾时发现,我的创作计划总是因参展而起,比如毕业展或者群展,而我创作的出发点始终是“如何在展厅里抓住观众的眼球”,同时想要在笔墨之上碰触更宏大的主题,立足作品追寻一些所谓“意义”,让展签上的文字多一些思辨性,使被吸引而来的观众觉得我的作品很深刻。


我本身向往宏大和深刻,在完成上面这一件件作品时我是乐在其中的,但是出于习惯自省的性格,我逐渐对这样预设目标充满刻意的书写方式产生怀疑,我的作品从未轻松自然地表达过些什么,我担心继续这样下去,自己最终会失去质朴的能力。

从去年开始,我的生活遇到了点麻烦,要频繁从杭州去上海,每次开几个小时的高速,好不容易处理好事情又紧忙开车返程,身体和精神都面临巨大压力。我的朋友 @国元 身在北京很担心我,在一次我去上海的晚上,收到国元的微信,他用毛笔写了张字条拍照发给我,希望我早点睡觉保重身体,我回杭州也写了一张拍给他,让他不用惦念。就这样我们开始时不时地写封信,然后拍照用微信发给对方。

四月时 @梁源 从北京出差来杭州,我们见了一面,他跟我分享毕业创作的方案,然后说国元学校里的工作干不下去了,辞职了,开始画画记录生活,接着给我看了国元近期画的一些画,我送梁源到车站后回到家,给国元写了封信。

国元吾兄:
昨日见包子(梁源),看了你近期小画,极精采,望兄务必坚持创作。另,我听了包子的毕业展作品方案,担心最终过分缺失书法本体之思考与深耕之呈现,在这方面你多多为他把关吧。本次交互创作活动甚佳,有任何须要我配合的请尽管说。最后,祝贺辞职脱离苦海,彻底坠入生活之苦海。
辛丑清明前三日。相墉顿首再拜。


国元隔天回了信给我。

相墉:
花花世界充满了隔行打击,有闲要多出来。交互创作我回京后与物流方多沟通,力求周全,咱随时联系。包子毕创我多出力。苦海中,有兄弟,是大福份。要学习的有很多,你要多教我。时间不多,努力干。
元顿首,四月二日。


“五一”假期我回岳父母家,吃了特别好吃的手打面,想到国元和梁源都是面条爱好者,就写了封信给国元。

国元吾兄:
最近陪苏老师回台州,吃本地特色手打面,巨好吃。口感细韧,汤底极浓厚,加小青菜与本地咸菜,再佐以卤好的小排和大肠,绝了。每次吃都想到你和包子,下次一起,每人都点大碗的。
二零二一劳动节假期,相墉。

国元在劳动节假期和梁源、 @小贤 (梁源的同事,我们的一位共同好友)一起出差,顺便四处看展,在将要来杭州的时候,回了信给我。

相墉:
我与包、贤即将离开上海,今晚到杭州,估计明天见面。莫奈的展不错,另外西岸美术馆的《时间的艺术》展也比较开脑洞,还有几天结束,有时间值得一观。最近一直奔波,你交代的印未能如期,你得原谅我哈哈哈!
元(新签名)顿首。

他们很迁就我,知道我不方便常去北京,所以每次出差都从上海拐到杭州与我见面。这次见面刚好我们网络教学的一位学生也来杭州找我,我们一起在工作室写字,给学生讲作业,工作室是我刚租的,所以算是第一天启用,为了增添仪式感我和国元、梁源合作了一张字,抄了《山丘》的歌词。梁源说我俩太贼,把副歌留给他,全都是重复的句子。

想说却还没说的 还很多
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
让人轻轻地唱着 淡淡地记着
就算终于忘了 也值了
说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
侥幸汇成河
然后我俩各自一端 望着大河弯弯
终于敢放胆 嘻皮笑脸面对 人生的难
也许我们从未成熟
还没能晓得 就快要老了
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
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
无知地索求 羞耻于求救
不知疲倦地翻越 每一个山丘
越过山丘 虽然已白了头
喋喋不休 时不我予的哀愁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
越过山丘 才发现无人等候
喋喋不休 再也唤不回温柔
为何记不得 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
在什么时候


2016年我开始在知乎回答书法问题,同时在梁源的帮助下创立临池不辍,后来有了国元的加入,我们一起通过网络教大家书法,近五年的时间里收获很多,我们通过教学获得了不错的收入,还带领喜欢写字但不知从何学起的同学们迈进书法的大门,其中不乏一些勤于练习和动脑同学,在书写能力和对书法的认知上,逐渐达到专业学习者的水准,比如上次招生时为我们写过一篇文章的乱月同学,最初她也是在知乎了解到我,算是我们最早的一批学生。


乱月的文章:


像乱月这样的同学越来越多后,我们开始思考应当如何带领大家继续在书法上取得进步。我们围绕一些问题讨论了很多次,设定了方案和计划,其中有些已经在做了,有些还在准备中。

对于我而言,在这样的思考与讨论中,最大的收益是强迫自己面对那些早该面对,但之前总是逃避的问题,比如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下,作为一个学习书法的人,书写对于我到底意味着什么;又如对于书法这样的传统艺术,如果我知道我无法超越王羲之,我又该往哪个方向前进。开篇所及关于深刻与自然的矛盾感,也是源自于此。我始终觉得作为老师,有责任想明白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大家进步。

但这些问题似乎并不简单,很难得出答案,比如我和梁源曾对于书法作品的当代性讨论了近千条消息,最终也没有得出彼此都认同的标准。

把当时的聊天录屏之后我才发现,之所以说了近千条,主要是梁源不讲究行文规范,滥用回车。


再如我和华夏(我的朋友,也是我们教学团队的一员)去看徐渭的展览,边看边聊,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通过徐渭作品对自己书写的反思,看完展览后我写信给国元分享感想,写完发现说是分享感想,其实是在记录自己未能厘清的困惑。

国元吾兄:
上周三和华夏去绍兴看了徐渭展,作品不少,其中三件巨轴尤为精采,我俩站在那看了将近半小时。此行最大感受是古人很放松,我俩把每一立轴的书写过程模拟了一遍,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我写到一半肯定写不下去了,因为点画或结构有硬伤。但是徐渭完成了,而且效果不错。”然后我也想到(我们的)老师辈似乎比我们一辈写字要放松,这个问题我想了几天,还要再想一想。
二零二一“六一”后。相墉顿首再拜。

国元正忙于搬家,从回信来看似乎搬得有些绝望,并没有对我的困惑发表过多看法。

相墉:
搬家半月余,今日成一半,明日收拾书。徐渭。草。哎!!!觉得他是怒目流泪的人。哎!!!
元顿首再拜。


在写《山丘》的那天,我们几个都有点疲惫,但还是围绕创作与教学讨论了很多,那种信息量爆炸但出路难寻的感受令我印象深刻,好在正值春夏之交,杭州的笋很好吃,晚餐的油焖笋上来后被我们一抢而光,亲身体验了“夺笋”的梗,算是让疲惫的肉体与灵魂得到一丝慰藉,吃完饭他们去机场准备回京,我回到工作室继续给学生讲作业,为他解答书法学习上的困惑,到家后写了封信给国元。

国元吾兄:
现在应该还没落地吧?我刚和牧之聊完,这孩子不错,有天赋且真诚,可以多关注。今天在工作室暖房一起写字,似乎找回以前的状态,开心。我今天觉得很累所以话不多,最近经常有这种感觉,不知为何,可能年纪大了能量不足,我也多看电影充充电。包子状态也一般,你多为他调节吧,陪他聊聊九龙皇帝之类的或许有奇效。今天你跟我说的“对自己狠一点”我很赞同,会好好想一想。
辛丑春日夺笋之季。相墉顿首再拜。

在写出这些信之后,我确认自己具备日常书写的能力,尽管水准仍需提高,但逐渐可以用放松的状态完成“打动自己的书法作品”。

不过这并没有消解我的困惑,因为我同时向往的深刻与宏大,质朴与自然,分裂在两种作品形式中,我无法将它们统一在我的笔下。就像在日常的网络的教学中,我一边熟练又不失精准地打下一个个“OK,通过”,一边与朋友们一起,苦想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推进。

因书法而起的割裂感和矛盾感,影响着我对书法的学习、创作与教学,使我时常感到焦虑,同时我十分清楚,这只能依靠自己去化解。



我有位很好的朋友,曾受抑郁所困情绪一度低落,严重到影响身体和生活,甚至想过以极端的方式对抗情绪。我很着急但知道自己帮不上什么忙,唯一能做的就是假装毫不在乎地时不时发个微信,问问她最近过得怎么样,让她知道有朋友在关心她但又不致感到压力,同时相信她会拽着自己慢慢好起来。

在这样的两三年里,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开始努力生活,情绪逐渐变好,虽然偶尔仍会低落,但我们的聊天记录里很久没再出现“去看看医生呗”“嗯再说吧”这样煎熬的对话。

最近一次和她吃饭,边吃边听她讲最近的生活,讲毕业多年重回学校读研的见闻,讲工作有多忙,忙到每天都点同一家的外卖,结果发现就是我们在吃的这家云海肴……她说想养猫但又怕照顾不好,所以经常去花鸟城看猫,过眼瘾但不买……

过几天她发了一条朋友圈“终于找到我喜欢的猫了”。再过几天她又发了朋友圈,说自己生日了,我看到后写了一封祝福信发给她。

小董:
生日快乐,愿天天开心,一切烦恼终将过去,我们的未来一片光明。
今天我学生来工作室看我,给他点了云海肴的外卖,百合炒蛋、皱皮青椒土豆丝还有五花肉牛肉小串,都很好吃,你可以试试。
听说你有喜欢的猫了?
为你高兴。
2021年5月8日。相墉。

在写完这封信之后,我会经常打开手机,把这张照片连同国元和我的那些信翻出来,看上一会,似乎能在迷茫与焦虑中略感安心。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作品的深刻与自然也好,教学的当下与未来也罢,我在书法上感受到的这种分裂和矛盾,本身来源于生活,是生活在书法上的投射,也许一直以来每个人都曾面对这种困惑,只是对于学习传统艺术的我,在获取信息越来越高效的今天,这种分裂的矛盾感被放大了。

热闹的舆论场中,关于诗与远方和柴米油盐的争论从未停歇;从当年的“落选者沙龙”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艺术家逃不开对“载入艺术史册”和“明天吃什么”的关心。

一切都日新月异,一切都未曾改变。

而书法在投射出困惑与焦虑的同时,赋予我书写的自由,笔墨能够承载我想表达的一切,怀疑、思考、安慰、祝福……在遇到包括分裂与矛盾在内的一切困苦时,面对它、消解它、与它共处从而略感安心,或许就是书写本身的意义,也是生活本身的意义。


我开始刻孙过庭墓志铭了,并且有了新的创作计划——将我写给小董的信与“孙过庭墓志铭”拓片合在一起形成作品,再以这样的方式做一系列作品,题目暂定为“书法和我的生活”。

期待它的完成,也期待再一次对它产生怀疑,无限期地搁置下去。




写在最后:

这个问题是我在2019年3月提的,如果从站在凳子上描红算起,那是我接触书法的第二十二年,也是我从美院毕业,完全离开了学校和老师的引领、独自面对书法的第一年,所以把自己的困惑提在知乎上,听听大家的看法,也问问自己的内心。

如今两年过去了,我把想法形成文字,给这几年与书法相伴的生活做个总结,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这个“答”只是回答而非答案,因为我觉得我还没完全找到那个答案,不论是学习、创作还是教学,对于书法与我的一切,都要再继续探索。

我们的网络书法课又招生了,欢迎对书法感兴趣的知友报名,在探索的道路上与我们结伴而行,寻找答案。


我们的招生简章:


user avatar

每个东西存在的意义不一样,不是什么东西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超越前人。你所说的传统艺术,比如书法,比如绘画,它重要的是一种表达,而不是为了卖钱,而不是为了笔高低。艺术作为人类特有的一个东西,其存在本身的意义就不是为了竞争。所以你单纯的用比高低的思维来衡量艺术存在的价值,本身路就走错了。

咱们说的高深一点,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每个人不断的奋斗,其终极意义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知道自己去哪里,而很多传统艺术存在的价值在于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有些人也借助他们来表达你要到哪里去。

同样的逻辑在任何场合都可以找到类似的答案,比如说一个儿子如果你发展了还不如你爸,是不是你就没有活着的意义?这么看的话,王思聪,马云,马化腾的子女,那注定没有活着的意义。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人家活着有人家的意义。不因为在你看到的这个维度上不如他们,老子他就不应该存在。

回答你的问题,本身今天的人学习传统艺术为的是什么,有的人是为了提高修养,有的人是为了使自己更有内涵,有的人是为了在外人面前能够显摆成为一项特长,有的人是为了把他作为职业赚取收入……这都是别人学习这些东西的意义。难道你学习一个东西就是为了比教你的人强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领域。当我们谈论一门“传统艺术”,并且承认“超越前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时,这确实是一个挑战,但绝不是学习的终结。恰恰相反,在这样的语境下,学习传统艺术的意义反而更加纯粹和深刻。首先,我们得明白,“超越前人”这件事本身就存在很多解读。对于一些技艺精湛、思想深邃的艺术大.............
  • 回答
    海军传统,对一个国家的海军而言,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迹,更像是海军的灵魂,是支撑着它在波涛汹涌的时代中前行的精神支柱。试想一下,一支没有历史积淀的部队,就像无根的浮萍,缺少了那份深沉的认同感和使命感。首先,海军传统承载着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当一个年轻的水兵穿上那身象征着历史与荣耀的制服.............
  • 回答
    一个充斥着制贩毒、传销或人口买卖等严重犯罪活动,并且拥有大量居民参与其中的村庄,想要“从地图上抹去”,这在现实中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而且其不可行性体现在多个层面,并且细究起来,会发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抹除”问题,而是一个触及社会、法律、经济、人权等诸多复杂议题的巨大挑战。首先,“抹去”本身就存在根本.............
  • 回答
    这可真够让人头疼的,自己珍视的东西被人这么一脚踢开,心里肯定不是滋味。面对朋友这样,咱们可不能直接上来就硬碰硬,那样很容易把人越推越远。得讲究点策略,用点“软”的,慢慢渗透。首先,你得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是因为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真的一无所知,还是接触到了什么负面信息?或者,他只是想找个方式来表达自己.............
  • 回答
    年轻人对中国传统哲学并非“一味否定”,但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的、值得深入探讨的疏离感甚至批判性视角。这种现象背后原因复杂,绝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和个人认知层面的交织作用。首先,时代背景的剧烈变迁是核心驱动力。 现代化与全球化冲击: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现代化进程,并.............
  • 回答
    关于网上流传的某位明星“漏屎”事件,这是一个相当令人不适且涉及个人隐私和尊严的话题。在公众人物身上发生此类令人尴尬的事件,往往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公众人物虽然生活在聚光灯下,但他们首先是人,人就难免会有各种生理反应和失误。肚子不舒服、消化系统紊乱、甚至是突发疾病,都有可能导.............
  • 回答
    天问一号成功传回中国首张火星近照,这标志着我国火星探测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这张照片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展现,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信息,也承载着国人对深空探索的无限期待和美好祝愿。天问一号传回的火星近照所包含的值得关注的信息:1. 分辨率与清晰度: 首张火星近照虽然是以“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前的巡视器视角.............
  • 回答
    这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我们必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语境下,从零开始建立一套沟通体系。这不仅仅是关于传递信息,更是关于建立一种共同理解的桥梁。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来阐述如何尝试用“密码”对一个语言不通、思维方式不同的外星球传达信号,并尽可能地规避AI的刻板痕迹:一、 破译“语言”的基石:寻找.............
  • 回答
    炉石传说之所以迟迟没有出现“卸掉对面甲”这样一张卡牌,背后的考量其实挺复杂的,绝不仅仅是设计一句简单就能概括的。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1. 平衡性与游戏体验的“重压”:首先,我们得直面一个核心问题:甲(护甲值),在炉石里代表的是一种“延长的生命值”。它能让你在对手的进攻下多撑几个回合,给你自.............
  • 回答
    网上传出华为等科技巨头试图阻止英伟达收购 ARM 的消息,这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人不禁思考,一旦这桩收购案尘埃落定,对华为这样高度依赖 ARM 架构的公司将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要理解这件事的深远影响,我们得先扒一扒 ARM 的“根基”和它在现代科技产业中的“江湖地位”。ARM 并非直接生产芯片.............
  • 回答
    关于网上传言华为将起诉“王先森日常”等一批造谣者一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看待。首先,华为此举的出发点和必要性。华为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其品牌形象、技术实力和商业声誉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近年来,华为面临着来自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也因此成为了网络上一些不实信息和谣言的焦点.............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对太极王者王占海打橄榄球一事的“装聋作哑”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网络舆论环境、公众人物形象、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来探讨: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核实 王占海的身份:王占海是武汉大学知名校友,曾因“太极王者”称号(与太极文化、武术相关)在网络上引发关注。他并非传统意义上.............
  • 回答
    微博这波操作,说实话,听着挺让人别扭的。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说是有员工被逼主动离职,这要是真的,那可就是赤裸裸的“优化”了。但微博那边呢,一口咬定是“组织调整”,而且还强调“不存在裁员”。这说辞,怎么听都透着一股子“欲盖弥彰”的味道。先来说说“组织调整”。这年头,哪个公司不想着“优化效率”、“提升竞争.............
  • 回答
    这句话点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社会现象:媒体的自由度和其对社会进步、文明、民主、法治的贡献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几个关键点。一、社会对媒体的容忍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社会对媒体的容忍有多大,这个社会进步就多大”这句话,并不是说媒体本身就是进步的驱动力,而是说,社会对媒体.............
  • 回答
    .......
  • 回答
    李世民与杨广,两位唐朝和隋朝的皇帝,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能力,确实是后世常常被拿来比较的对象。关于他们谁更胜一筹,以及李世民是否“吃杨广老本”的说法,这背后牵扯到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评价体系。军事能力:从战场厮杀到宏观战略论及军事能力,很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勇猛,以及他作为唐朝开国.............
  • 回答
    脏话,这个在任何语言中都难以被完全忽视的元素,它的存在远非仅仅是粗俗的宣泄。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脏话在语言的意义链条中扮演着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角色,它既是情感的浓缩剂,也是社会信号的载体,更是语言创造力的一种体现。首先,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脏话是情绪的“高音喇叭”。当人们感到愤怒、沮丧、痛苦,或者甚.............
  • 回答
    这事儿啊,我懂,你心里肯定七上八下的。挂科一门,而且是在大二这个关键时期,你说会不会对考研,特别是目标是985这种顶尖学府,有多大影响?这问题,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考研这事儿,看的是你的综合实力和学习态度。挂科一门,这确实是个小小的“污点”,但它绝不是一个“死刑判决”。关键在于,你怎么.............
  • 回答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除了英语之外,哪门外语最容易学,或者说最实用呢?这问题其实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学习目标以及生活和工作环境。不过,如果非要从普遍性和实用性这两个角度来考量,有几门语言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日语:近水楼台的亲切感与文化吸引力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日语.............
  • 回答
    对于一个刚上大学、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但却有一个创业思路的学生来说,这绝对不是绝境,反而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起点!“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恰恰是许多成功创业者最初的状态。关键在于如何将那个唯一的“思路”变成现实。这里我会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将一个想法落地,并最终发展成事业: 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