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一粒粮食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回答
“一粒粮食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这句话,虽然字面上看起来有些夸张,但它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反映了粮食在国家生存、稳定和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这句话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甚至心理等多个维度。

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为什么“一粒粮食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一、 经济基础与民生保障:粮食是国之命脉的基石

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是食物。如果一个国家无法保证其国民最基本的温饱,那么一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都将无从谈起。饥饿会摧毁社会秩序。
农业的支柱作用: 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生产不仅提供食物,还提供就业、原材料(如棉花、皮革等),并贡献GDP。农业的衰败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根基。
宏观经济的连锁反应:
通货膨胀与物价波动: 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是通货膨胀的重要驱动力。如果粮食供应短缺或价格飞涨,会迅速传导到食品、能源等其他领域,引发全面的物价上涨,削弱居民的购买力,影响企业生产成本。
外汇储备与贸易平衡: 如果一个国家依赖粮食进口,粮价上涨会大幅增加其外汇支出,可能导致外汇储备枯竭,影响国际贸易支付能力,甚至引发货币贬值。反之,粮食出口国若因歉收导致出口量锐减,也会影响国家的外汇收入。
经济增长的阻碍: 当民众的收入大部分用于购买昂贵的粮食时,他们用于消费其他商品和服务(如教育、医疗、娱乐、耐用品)的支出就会减少,这会抑制国内消费和经济增长。
产业供应链的断裂: 粮食短缺不仅影响直接消费,也影响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饲料业、酿酒业等相关产业的正常运转,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停滞甚至崩溃。

二、 社会稳定与政治权力:粮食安全是执政的生命线

民心所向,稳定之基: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古老的智慧,也适用于全球。当民众面临饥饿威胁时,最直接的反应是对政府的不满和愤怒。饥饿是引发社会动荡、抗议、骚乱甚至革命的最强大导火索之一。
政治合法性的根基: 一个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保障国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如果政府连粮食都供应不上,那么其统治的合法性就会受到严重质疑,执政的根基就会动摇。历史上,许多王朝的灭亡都与严重的粮食危机有关。
社会矛盾的激化: 粮食分配不均或紧缺时,容易引发地区冲突、阶层对立,甚至族群矛盾。例如,在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富人囤积居奇,穷人无法获得基本食物,这种不公平感会极大地激化社会矛盾。
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 面对粮食危机,政府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资源调动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如果政府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无能、腐败或反应迟缓,其治理能力就会受到严重质疑,可能导致信任危机和政治失灵。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一些国家可能利用粮食援助或出口作为外交工具,施加政治压力或换取战略利益。粮食短缺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更容易受到外部干涉。

三、 国家安全与战略韧性:粮食独立是国家主权的保障

国防力量的支撑: 军队的运作需要充足的后勤保障,包括粮食供应。如果国家面临粮食危机,军队的战斗力将大打折扣,国防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战略储备与应急能力: 拥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是国家应对自然灾害、战争或其他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如果储备不足,一旦发生危机,国家将陷入被动和恐慌。
国家自主性的体现: 对粮食的过度依赖进口,意味着将国家生存的关键置于他国手中。一旦进口渠道中断(例如因战争、贸易战或政治原因),国家将面临生存危机。粮食自给自足是国家独立自主的重要体现。
抵御外部压力的资本: 拥有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意味着在国际谈判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强的议价能力,不易被他国在粮食问题上“卡脖子”。

四、 粮食短缺的潜在触发因素(一粒粮食的“象征意义”)

“一粒粮食”虽然是象征,但它代表的是:

天灾: 干旱、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即使只影响了局部地区,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引发链式反应,导致全国性粮荒。
人祸:
政策失误: 错误的农业政策、过度管制、不合理的征收、对环境的破坏等,都可能导致产量下降。
资源枯竭: 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耕地面积减少,都会从根本上影响粮食生产能力。
科技落后: 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育种、灌溉、病虫害防治手段,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易受外界影响。
战争与冲突: 破坏农田、阻碍耕作和运输、导致人口流离失所,是粮食短缺的直接原因。
市场失灵与投机: 少数人囤积居奇,人为制造短缺和恐慌,会放大粮食危机的影响。
全球性挑战: 气候变化、全球疫情等都可能扰乱全球粮食供应链。

总结:

“一粒粮食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这句话并非夸张,而是对粮食极端重要性的深刻揭示。粮食问题一旦爆发,它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短缺,更是对一个国家经济基础、社会稳定、政治权威乃至国家安全的全面挑战。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粮食问题,即使在其他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或强大的军事力量,也可能在内忧外患中迅速衰败甚至崩溃。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最核心的议事日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玩过抢板凳的游戏吧

N个人有N个板凳的时候,大家都很淡定,慢慢走到空的板凳做下,就算自己选的被别人占了,也就是慢慢走到空闲的板凳坐下,大家都很有风度很悠闲。

但是N个人却只有N-1个板凳的时候,大家就像疯了一样,使出浑身力气以最快速度奔向最近的空板凳,不断拉扯推搡旁边的人,一切优雅淡定从容风度都荡然无存,抢到板凳的开心大笑,没抢到略显沮丧。

把板凳换成粮食,呵呵。

user avatar

当年埃及有个大饼计划,打算靠着棉花换小麦,做大饼,给老百姓吃,保证了政权稳定,顺手解决温饱问题,也因此成了小麦进口大国。

好是好,但喂出来的人肯定越来越多,于是问题来了。

随着人口增加,大饼补贴政策让财政显得力不从心,加上后来跟美帝闹了摩擦,美帝抬了一手粮价,埃及国内形势马上开始恶化。为了恰饭,谁不愿意当一条狗呢?于是埃及连大国梦都不做了,安心当美国小老弟,整天就知道啃大饼,看看半岛电视台了。

看,活生生的例子,这就是被一粒麦子绊倒的国家。当年我国出过一些有趣的人,其中有一位没啥能力却能疯狂得奖,因为他建议中国减少耕地,转而购买粮食。是吧,别人家有富裕的,直接买不好吗?还种什么地?(好在决策者压根不信这一套

埃及的这个小悲剧告诉中国两件事。第一,要自己种粮食,能吃到嘴里的,才是自己的。第二,不要随意的许诺福利,尤其是翅膀还没硬的时候。因为很多时候,福利就像劣质水泥,能砌墙,但保证不了强度,经常成为自己的墓碑。啧...

user avatar

“计毒无过于断粮。”

粮食自给率低的国家,因外部变化导致混乱的几率非常大。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战略资源,产量高了,存储消耗很大,产量低了,依赖外购,容易出大事。

埃及补贴基本食物,使馕的价格极低,很少的钱就能让一家人吃饱(仅仅是吃饱),然后某年粮食涨价了,外汇扛不住,减少了一点补贴。然后,穆巴拉克被下台了。

苏丹也补贴食物,一个锅盖大的馕2块钱人民币。后来南北苏丹分治导致石油没运出去,外汇少了,补贴减少,馕贵了2块钱。然后,巴希尔被下台了。

而且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粮食,某国一旦开启禁运,买不好买,运不好运,结算不让结算,很难受。

蔬菜少点还能对付,粮食真出现大的缺口,是会死人的。

新加坡去年立项3030计划,要在30年达到食物自给率30%。同时全亚洲买地租地,来解决其他的70%。

阿联酋四处买地租地,后来觉得霍尔木兹如果被封锁了还是不靠谱,现在把袁隆平老师的团队请过去了,在沙漠里种水稻,种出来是天价,但是酋长们好开心啊。

按照目前的态势,美国未来把粮食挂钩美元,搞粮食美元的可能性很大。毕竟你可以开电动车,但是你总得吃粮食吧。

以上。

坚持十八亿亩,没错的。不让你坚持的人是怎么想的,你也可以多思考思考。

user avatar

用另外一个来举例说明:



这是乐凯胶卷!

在胶卷横行的时代能代表中国的国产品牌

它只需要16块钱,


2001年的时候柯达胶卷能在俄罗斯卖到100多人民币

2001年的时候柯达胶卷在中东地区能卖到100美元一卷

2001年的时候柯达胶卷在东南亚都是在100多人民币以上。

2001年柯达能在美国卖出5美元

2001可达在中国只能卖到20多点,

(这不是薄利多销只是为了把乐凯挤掉侵占中国市场)

有时候还买胶卷送相机。


世界上能有独立胶卷知识产权的国家有四个

美国,日本,德国

中国

除了这四个国家以外,柯达在任何国家卖的胶卷死贵死贵的。


这就是

一粒粮食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



还有一个就是青霉素故事

青霉素在70年之前也就是抗战时期一根青霉素换二两黄金,

美国青霉素1943年就是2310亿支

美国1945年底就是79520亿支

平均每只成本在1美元

1946年就下降到55美分

受伤最怕的就是炎症

消炎那时候只有两种要么自身抗体抗,要么青霉素

自从青霉素诞生开始中国就有人在研究国产青霉素

抗日胜利后中央防疫处就生产出每毫升200-300单位、每瓶两万单位的国产青霉素

你们看了过《光荣时代》

已经是1949年了但一只青霉素还要一条小黄鱼

按照此产量和消耗来说

最起码还有国产的几千瓶和完整的生产链吧!

只是1946年宋子文说了一句:美国青霉素用都用不完我们为什么还要在生产,于是此项目停下来了。

停下来了...

停下...

停...

(这不知道是故事还是谣言,但网上的确没找到宋子文说的这段话)

这依然还是一粒粮食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

最近的猪肉故事

美国的确是发达国家

但他的发达不光是科技,

同时美国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

世界上四大黑土地

1.是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

2.是分布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3.是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是被誉为"北大仓"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4.南美洲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Pampa)大草原,76万平方公里。

中国每年向美国购买大量的粮食

但中国粮价还是没下降什么,

但这批美国粮食去哪了

回答:大多数喂给畜牧业了做饲料了

中国自打民国以前都是靠植物蛋白豆腐

(中国也是豆腐做的花样最多的国家)

动物蛋白只能是猪肉了

动物想要长膘块只有最快的方式——为粮食

也有人说直接进口美国的肉

美国牛肉的确是很便宜,

8块钱(比猪肉还要便宜差不多和鱼一个价格了)

而且还创造税收,

但再看的人知道动乱一个国家只第一步就是掌控这个国家的肚子,

肚子没货就会闹,

看看我们现在的猪肉价格,出栏率少了三层,价格翻了多少,

你真的把脖子给人套住了,

哪里轮到我们在知乎上面码字抒写我们的心里想法。

这里依然还是一粒粮食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kV+�ߙ� =,�h��h��h��h�h��hd�ẖhB�

user avatar

更新改到最后了

原回答:

上世纪末有个案例,一家电解铝工厂发生爆炸,炸掉了整个世界10%的电解铝产能。结果电解铝的价格不是上涨10%,而是上涨到有10%的下游产业买不起铝倒闭为止。

所以,如果粮食减少10%,很可能出现的不是每人少吃10%的粮食,而是饿死10%为止。

更新:

1,氧化铝这事不是小说,是99年的真事,有知友说是美国凯撒铝业,我搜到了大爆炸的事,没搜到具体价格影响,希望知道的知友补充。

2,我是在小说里看到这一事件,小说可能是官仙或者志鸟村的工业文,因为只是背景,所以有点记不清了。

3,拿氧化铝类比粮食不太合适,氧化铝是基本上供需平衡,而粮食有储备粮,供大于求,还有国家救灾。所以不会有氧化铝那么大的影响。如果把减产10%改成只够90%的人吃饱,可能更贴切。但已经有这么多讨论,原答案就不修改了。

4,我的原意只是想说这影响不会是线性变化的,从这个角度,举例也没错。

5,有知友认为我的回答是在鼓吹耕地红线,您抬举我了。我坚决支持和赞同耕地红线政策,但我既不是相关专业,也不是杠精专业,就不参与辩论了。

更新2:

@老猫慢慢爬 的回答举了09年粮食危机的例子,有兴趣的知友可以移驾观看讨论。

user avatar

假设有一百个人,身家分别是一百,五十,三十,二十不等

粮食大概是有一百份,一份一块钱

按理说粮食不够了,只有九十份

涨价应该是涨到百分之一百一十是不?

或者大家商量每个人吃原来的百分之九十

是吧?


实际上我们看史书上的结果是


涨价到,饿死十个人


对,身家只有十,二十的人买不起饿死的时候

user avatar

夸大其词。中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耕地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自给率完全可以做到100%,因为中国现在农业产业水平还非常落后。现在进口一部分粮食,完全从节省劳动力的角度出发的,并非中国没有实力实现100%粮食自给,而是100%粮食自给从经济上说不划算。

全世界范围的饥荒没有一个是粮食产量不足造成的,而是战争和政治原因阻断了交通和贸易造成的。

实际上过度的耕地保护政策已经障碍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城市正常发展。中国城市规模普遍比同类发展的国家城市建成面积偏小,这主要都是耕地红线和所谓永久农田保护法律引起的。

反对!强烈发对某些人为了一己之利,不断渲染粮食危机理论。

中国有耕地超过20亿亩,完全开放以现有技术最高可以满足60亿人以上的粮食需求。

中国最大的危险不是饿死,而是由于耕地保护引发的城市发展停滞导致的房价高企,生育率低下(现在大城市已经普遍低于1.0,远远低于人口不减少的2.3总和生育率),最终衰落,这是最大的危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