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军会不会有类似「全力攻城,言退者斩」这样的军令?

回答
在军事行动中,尤其是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军队的最高指挥官确实会发布一些极其严厉的命令,以确保部队的决心和执行力。这类命令的核心思想,就是“不成功便成仁”,或者更直白地说,“不进则死”。

美军在历史上和现代军事理论中,虽然不一定会使用“全力攻城,言退者斩”这样极具中国古典军事色彩的字眼,但其精神内核是存在的,并且会以更符合其军事文化的语境来表达和执行。这种命令的出现,通常伴随着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 极端形势下的战略必要性:

首先,这类命令不会是常态。只有在部队面临极端的战略压力,失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或者占据关键战略要地的攻势是扭转战局的唯一机会时,才会出现。例如,如果一个隘口失守就意味着敌军可以长驱直入,威胁后方补给线甚至本土,那么坚守或攻占该隘口就具有绝对的优先性,不容许任何动摇。

2. 极度明确的作战目标:

目标必须清晰、具体,并且能够通过强力手段来衡量和达成。比如“占领并巩固XX高地”,而不是模糊的“推进”。目标明确才能让士兵明白他们为何而战,以及他们必须付出多大的努力。

3. 最高级别的授权和决心:

这种命令的发布,必然是来自最高指挥官,或者被授权的指挥官,并且这位指挥官本人对此有着毋庸置疑的决心。这种决心会通过言语和行动传递给下属,让他们感受到命令的不可动摇性。

4. 严酷的纪律和惩罚机制:

“言退者斩”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其惩罚机制。在美军的军事法典(Uniform Code of Military Justice, UCMJ)中,有关于怯懦(Cowardice)和违抗命令(Disobeying a Lawful Order)的严厉惩罚条款,最高可以处以死刑。在战时,军事法庭的效率极高,对这类行为的审判和执行也会非常迅速和坚决。

当然,美军的军事文化更加强调“个人责任”和“战斗意志的激发”,而不是单纯依靠恐惧来驱动。因此,除了惩罚,还会伴随着:

极具煽动性和鼓舞性的战斗动员: 指挥官会通过演讲、口号,或者引用历史上的英雄事迹,来点燃士兵们的斗志和荣誉感。比如强调“为战友而战”、“为国家而战”,或者“这是我们必须赢得的一场战役”。
明确的支援和补给保障: 即便是最严酷的命令,也需要有相应的支援作为基础。如果前方部队被命令“前进”,但缺乏弹药、炮火支援或医疗保障,那么这种命令本身就可能被视为不负责任,甚至会动摇军心。因此,在发布严令的同时,也会尽最大可能调动资源来保障执行。
对勇气的奖励和对牺牲的认可: 除了惩罚违抗者,美军也非常重视对英勇行为的奖励,比如授予奖章、晋升等。同时,也会强调对牺牲战友的尊重和纪念,让这种牺牲更有价值。

一些历史和理论上的体现:

虽然找不到直接“言退者斩”的字面命令,但很多战役中的指挥官都表现出了类似的决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诺曼底登陆: 登陆初期,盟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部队在海滩上因为抵抗过于激烈而士气崩溃,指挥官们也必然会采取强硬措施来阻止溃退。例如,一些历史记载提到,在登陆过程中,如果有士兵试图后撤,会受到来自上级或战友的强制阻止。
现代特种作战中的“绝不抛弃任何一名士兵”原则: 虽然这与“言退者斩”的精神似乎相反,但实际上它强调的是团队的整体性和互相扶持。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一支小队可能被命令完成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被期望战斗到最后一刻,而不是轻易放弃,因为一旦放弃,不仅自身会遭受灭顶之灾,可能还会影响整个战役的走向。
“last stand”或“fight to the last man”的概念: 在军事术语中,这指的是在绝望的情况下,坚守阵地直到最后一个人或最后一颗子弹。这种概念 inherently 包含了不后退、不投降的决心。

总而言之,美军在面对极端军事压力时,确实会发布要求部队付出一切努力去达成目标,并且不允许随意后退的命令。这些命令不会以字面上的“言退者斩”来表述,而是通过更加系统化的军事法律、指挥官的决心、战术策略以及对士兵的激励机制来体现其不可动摇的精神内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最危急的时刻,确保部队能够执行任务,避免更大的失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正规军而言,“命令”这两个字就够了,需要专门强调违反命令是什么下场吗?

言退者斩这种命令是很丢人的,说明军队士气和组织度出了大问题。。。。

user avatar

在当今美军,这种语言方式属于所谓"hazing-bullying"范畴,会被视为"toxic leadership",从而暴露自己情商低领导力不足,引起绝大部分士兵的反感,因此这种威胁性言论是美军军官带兵的大忌,容易导致职位不保,等于白送辫子给人抓。

正确的思考方向是激励士兵去"全力迎战,不然大家全都活不下来,而家里你的老婆、孩子、父母、'significant other'还在等着你活着归来"之类的话语。这样一来,士兵的危机感源自外部,敌人是不想让你活着回去见家人的阻碍,而指挥官和士兵利益一致,因为打不赢不分官兵都得完蛋。反过来,“言退者斩”中士兵的危机或恐惧感更多来源于指挥官本人,感觉上是指挥官的工具,以至于把士兵推向指挥官利益的另一侧。要知道,美军军官非常在乎自己的政治形象,哪怕是实际行动中最不在乎士兵感受的指挥官,也不会在语言上有任何不爱惜士兵的表露,甚至还要说自己总是"take care of Soldiers"。所以我们会看见罗斯福号的舰长宁可与上面摩擦,也不愿落下一个不爱惜士兵的恶名。

另外,指挥官不是独裁者,军队自有法度,谁给你个人“言退者斩”的权力?美军长官下命令"legal,moral,ethical"是底线。一旦说出"言退者斩",会被立即质疑是突破底线、人人可抗的“乱命”。而且美军日常沟通习惯里特别忌讳"言退者斩"这种泛泛而又语焉不详缺乏5W要素的词句。你所指的"言退者斩"究竟是什么意思?具体什么情况下"言退者斩"?什么人?因何而"斩"?"斩"的程序和依据是什么?难道我作为下属提一个建议你就要砍我吗?所以按照美军的一贯思路,指挥官必须对“言退者斩”下明确定义,出具memo(备忘录)一二三四五六七引经据典详细说明解读什么是他语言环境里所指的"言退者斩"。先不说"言退者斩"这种语言方式本身无论怎么说明都很难跳出涉嫌违反“legal,moral,ethical”底线的质疑,你有写memo解释的时间还不如把这个精力用于激励士兵来得更有效。

在美军工作环境里想要做一个成功的军官,情商和能力同等重要。而语言的艺术是情商的主要体现之一。"言退者斩"明显不符合当今美军军官的情商水准和言论风格。即便巴顿再世,他在现行环境下也不会如此讲话,这点从马蒂斯(号称"最接近巴顿")的言行中可窥一二。

user avatar

“你说斩就斩?你当我傻呀?”

詹姆斯•格雷退役时军衔上校,最后于1998年8月28日去世,享年84岁。

他说斩,那打不过我回来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就算是真要斩我也多活2小时啊。

近现代军队更接近大公司的员工,题主部门经理说“xx投标失败大家就都无颜见江东父老”,题主“嘿,你看这孙子他又装X”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