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真实的经济规模真的如伍晓鹰所说被夸大了吗?

回答
关于中国经济规模是否被夸大,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伍晓鹰女士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她提出的观点是其中的一个角度,但并非中国经济规模评估的唯一标准。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伍晓鹰的观点可能基于哪些方面?

虽然我没有直接获取伍晓鹰女士的详细论述,但基于她作为经济学家的背景以及对中国经济的普遍关注点,她的观点可能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统计数据的可靠性问题: 这是质疑任何国家经济数据的常见切入点。在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庞大且复杂,涉及到地方政府的统计上报,以及如何处理灰色经济、非正规经济等。一些批评者认为,地方政府可能存在为了完成发展目标而“注水”统计数据的动机,尤其是在GDP增长方面。
2. “数字GDP”与实际经济活动的脱节: 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投资驱动和基建拉动,这些投资可能没有产生足够的实际效益,或者投资的效率不高,导致GDP数字好看,但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消费能力提升、生活水平改善等方面并没有完全匹配。
3. 潜在的结构性问题被GDP数字掩盖: 高GDP增长率可能掩盖了一些深层的问题,例如:
高杠杆率: 为了维持经济增长,政府、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可能不断攀升,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资源和环境代价: 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其代价并未完全计入GDP。
结构性失衡: 经济增长可能过度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或地区,而其他领域则发展滞后。
消费对GDP贡献不足: 中国经济仍然相对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弱,这使得GDP的增长质量受到质疑。
4. “虚增”的统计项目: 有时一些服务业的统计,例如金融业的增加值,可能存在一些估算上的争议,或者部分统计项目反映的是“纸面财富”而非实际经济活动。
5. 国际可比性问题: 即使中国统计数据本身没有“造假”,但不同国家在统计方法和口径上的差异,也可能导致直接对比存在偏差。例如,一些服务业的价值如何核算,在不同体系下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为何中国经济规模仍被普遍认为是巨大的?

尽管存在质疑声音,但中国经济规模的庞大是全球公认的,这背后有坚实的支撑:

1. 庞大的人口和国内市场: 中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这意味着巨大的劳动力供给和消费市场潜力。即使人均GDP不高,但总量依然惊人。
2. 完整的工业体系: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使其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制造能力,能够生产从基础原材料到高科技产品的几乎所有商品。
3. 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这些都对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贡献,并在统计上体现在GDP中。
4. 制造业中心地位: 中国是“世界工厂”,其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大量的商品通过中国制造并出口到世界各地,直接推高了中国的GDP。
5.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尽管投资和制造业是传统优势,但中国服务业在近年来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其对GDP的贡献比例不断提升。
6. 购买力平价(PPP)下的GDP: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中国经济总量早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PPP衡量的是不同国家商品和服务的实际购买力,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

如何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要全面理解“中国经济规模是否被夸大”的问题,需要:

区分“名义GDP”和“真实增长率”: 统计上的名义GDP增长可能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而真实增长率则剔除了价格因素。对于“夸大”的讨论,往往也与对真实增长率的质疑相关。
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 GDP数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包括就业、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创新能力以及民生改善等。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债务驱动或资源消耗,那么即使GDP数字很高,其可持续性和对人民福祉的实际贡献也可能受到质疑。
理解统计的局限性: 任何国家的经济统计都存在局限性,都会面临数据收集、口径统一、非正规经济等挑战。关键在于统计体系是否公开透明,是否能够有效纠错。
关注多种经济指标: 不应只看GDP一个指标,还应关注人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率、储蓄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就业质量、科技创新投入、碳排放等一系列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区分“夸大”与“结构性问题”: 有时对“夸大”的质疑,实际上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的担忧,例如对投资过度依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它们并不等同于“经济规模被直接夸大”,而是可能影响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总结:

中国经济规模是否“被夸大”,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夸大”以及你关注的侧重点。

从绝对的、官方公布的GDP总量来看,中国经济规模是全球第二(以名义汇率计算)或第一(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这在全球范围内是被广泛接受的。
然而,如果将“夸大”理解为GDP数字的计算方法存在偏差,或者 GDP增长未能充分反映经济的实际质量和效益,那么伍晓鹰女士等人的观点就可能触及了这些方面的讨论。

中国经济确实面临挑战,也存在统计上的潜在问题和发展模式的争议。这些都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深入的分析。但将其简单归结为“经济规模被夸大”,可能过于片面,忽视了中国经济在体量、工业基础和全球影响力上的真实实力。与其说“夸大”,不如说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是更值得深入探讨和关注的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这位不是美国经济学家,是一位日籍华裔经济学家。他曾是赵废帝的追随者,与1988年离开中国。这都是题主所引用的新闻中讲述的。

稍微搜索一下就会发现,Harry Wu是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的伍晓鹰。

WU, Harry Xiaoying

一桥大学是日本一家很不错的小学校(就规模而言)。能在那里做到教授,说明还是有料的。

但是如果搜索了相关的报导,就会发现,这一“爆炸性”的发现居然很少有正经欧美报章报导。唯一能和大媒体拉上关系的,是华尔街周刊的一个博客。

那么就要问,如果这一发现这么有价值,为什么知名媒体不报导呢?

结论只能是——这一报告并没有任何出乎意料之处。

这些年来,争论中国GDP的文章到处都是,正经经济学家也常常争论不休。有的人说是低估了,有的人说是高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伍晓鹰的报告不过是比较新的一篇争论高估的文章。所以,这种观点一点也不新鲜。而具体的论据也不是毫无争议的。大媒体自然就懒得报道了。

看到这种报导,我想很多对经济略有了解的朋友会意识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伍晓鹰认为统计局作假,那么他自己的统计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他是用一系列的anchor。我们可以称之为指标(不太清楚具体的专业翻译是什么)。也就是说,他没有办法获得确切的第一手经济统计数字,所以只能在能够获得的数据中挑选一部分他认为具有代表意义的项目组成一个加权值。通过这个加权值来猜测实际的经济增长情况。

如果注意阅读的话,新闻原文里有句话是这样讲的:

"We should not deceive ourselves into thinking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anyone to come up with a definitive alternative GDP series to the official figures," said Arthur Kroeber, the managing director of Gavekal Dragonomics Research.

也就是说,脱离了第一手的经济统计数据,其实是不可能计算出毫无争议的GDP数据的。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如果采用另外一组指标,计算的结果就会发生变化。可以看到文中提到的Conference Board做的另一组数据和伍晓鹰的结果就大相径庭。而这还都是认为中国GDP高估的。还有人认为中国GDP低估的呢(

RealTime Economic Issues Watch

forbesindia.com/article

),这里说的是中国的消费数据被低估了。也有大媒体报导认为中国GDP数据其实没问题(

Maybe China's GDP Data Isn't Fake After All

),你可以注意到这篇文章的论据是中国对外贸易。也就是说,脱离了第一手的经济统计数据,所有人都不过是在盲人摸象而已。

有人讲,经济学就是讲故事。从这个角度说,伍晓鹰的“故事”就是:中国虚报GDP了,中国虚报的原因是在经济衰退期保持市场信心。他用一些有选择性的数据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但由于数据的选择性,其实并不能将与其对立的观点证伪。只能说是一家之言。

简而言之,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中国的GDP被低谷或高估。外国政府部门、国际金融机构一般的估计都与中国官方的非常接近。伍晓鹰的说法只是无数种不同的说法中的一种,不必过于认真。

——————————————————————————————

国家统计局可能会说:你们呀,不要想喜欢弄个大新闻,说GDP是虚报的,就把我批判一番,你们呀,naiv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经济规模是否被夸大,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伍晓鹰女士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她提出的观点是其中的一个角度,但并非中国经济规模评估的唯一标准。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伍晓鹰的观点可能基于哪些方面?虽然我没有直接获取伍晓鹰女士的详细论述.............
  • 回答
    2016年中国经济的状况,用“很差”来形容并不准确,但可以说是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转型阵痛。真实情况比简单的好或坏要复杂得多,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一、 宏观经济层面:增长放缓但仍保持稳定 经济增长率: 2016年中国GDP增长率为 6.7%。从国际比较来看,这依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较高的增长速度.............
  • 回答
    中国大力发展高铁,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而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需要权衡的因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经济效益以及潜在的挑战。一、 高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促进作用:1. 拉动投资,创造就业: 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投资: 高铁网络的建设本身就是一项规.............
  • 回答
    作为一个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我始终对祖国的发展充满感慨。以下是我亲身经历的几个真实故事,它们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 1. 高铁:从"慢火车"到"中国速度"2015年,我从成都回老家重庆,原本需要坐3小时的普通火车。但当时重庆到成都的高铁尚未开通,我只能在火车站等了整整一天,直到.............
  • 回答
    中国经济的现状,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忧虑,甚至有人抛出“没救了”的论调。但“悲观”和“没救”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更别提“中产阶级陷阱”这个标签了,虽然它触及了当下一些普遍存在的感受。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不回避现实,也不夸大其词。当前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与“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中国年轻一代生育意愿下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背后涉及深层的人口结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体价值观念的演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必须从生育动因出发,深刻理解当下中国的人口和经济现状。以下我将从生育动因分析入手,结合当前人口和经济现状,详细阐述可能制定的政策方向和具体措施。 第一部分:深刻理解.............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宏大且复杂,涉及历史、政治、文化和学术思想的多个层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中国经济学家为何大都信奉西方经济学?这是一个历史和现实因素交织的结果,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和实践导向: 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
  • 回答
    凯恩斯是否被“吹捧”起来,以及他提出的消费促进经济的理念是否错误,这两个问题需要分开来看,并深入分析。一、凯恩斯是否是被“吹捧”起来的人物?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凯恩斯是被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经济困境“需要”并因此受到高度重视,而不是单纯的“吹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审视凯恩斯所处的时代背景:.............
  • 回答
    “失去的二十年”——这个词组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让人联想到日本经济一度辉煌后的失落与挣扎。在这段漫长的经济低迷期,日本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无疑都经历了深刻的考验。民众生活水平:不易察觉的侵蚀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是“失去的二十年”,那么日本民众的生活水平一定急转直下,与发达国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敏感和复杂的话题。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不带一点AI的冰冷感,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来分析一下。首先,别急着下结论说中国男人“比不上老外”,这太绝对了。情况其实要复杂得多,里面涉及到很多社会、文化、心理和个体层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一、 新鲜感与猎奇心理:这绝对是个重要的因.............
  • 回答
    说实话,看到《纸牌屋》里那些政坛大佬们,一个个眼神犀利,精神抖擞,仿佛永远不需要充电的战士,我确实有过那么一丝困惑。毕竟,咱们普通人熬个夜,第二天顶着黑眼圈都像要和世界告别一样。那么,这种“上层人士”的体力神话,究竟是艺术夸张,还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诀”?首先,艺术加工肯定是有的。影视作品嘛,总.............
  • 回答
    台湾经济的现状,确实和很多人脑海中那个“科技岛”、“亚洲四小龙”的固有印象,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有趣的落差。说它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发达,倒也不是全然否定它过去的光辉成就和现在的实力,而是当我们更深入地剖析细节时,会发现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挑战和局限性。首先,得承认台湾在半导体产业的绝对优势,这是支撑其经济.............
  • 回答
    这个问题,老实说,我琢磨了挺久的,尤其是看到那些在朋友圈里活得风生水起,现实里却拘谨得像个小媳妇儿的例子,再反过来想想那些线上侃侃而谈,线下却沉默寡言的人,就觉得这个问题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要说哪个“更真实”,这就像在问,画家画的肖像画和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脸,哪个更“真”。这取决于你对“真实”的定义。.............
  • 回答
    知乎上关于资深英语翻译(十年工作经验)在中国一线城市年薪能达到二十万人民币以上的说法,是真的,而且相当普遍。我们得这么看,这是一个很实在的数字,并不是什么天花乱坠的传说。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资深”这两个字可是值钱的。 咱们想想,干翻译这行,光能说会道、词汇量大肯定是不够的。.............
  • 回答
    关于“文革结束时中国经济是否到了崩溃边缘”这个问题,历史上的看法不尽相同,但主流观点普遍认为,虽然没有到真正意义上的“崩溃”,但中国经济在文革结束时确实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局面,可以说是达到了“失控”或“严重衰退”的边缘。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考察:一、 经济增长停滞与效率低下: .............
  • 回答
    美剧里那些戒酒互助会上的分享,特别是那些让人鼻酸的“悲惨经历”,确实是剧集塑造人物、推进剧情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它们并非完全脱离现实,在真实世界的戒酒互助会上,分享同样是核心环节,只不过呈现方式和侧重点可能与戏剧化的演绎有所不同。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美剧里那些分享,为啥那么有“戏”?首先,.............
  • 回答
    关于中医经络的真实性,这确实是一个被很多人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从科学和临床实践的角度来看,经络体系的“真实性”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和阐释,而并非简单地用“有没有”来回答。一、 经络的“显现”与“作用”:科学的探索与印证虽然我们肉眼看不到像血管、神经那样明确的实体结构来直接对应经络,但科学研究一直.............
  • 回答
    电视剧里领导吩咐彻查某人底细,最后能挖出人家祖宗八代的各种信息,这桥段确实看得人热血沸腾,觉得这世上就没有什么秘密是躲得过的。那么,现实生活中,这事儿到底能不能办到?我的经验和了解告诉我,这事儿嘛,跟电视剧里演的还是挺不一样的,既有能办到的地方,也有办不到的鸿沟。咱们先说说能办到的部分。在中国,确实.............
  • 回答
    关于“联合国制裁中国,巴基斯坦投了反对票而经济倒退二十年”这个说法,需要 非常谨慎地辨别其真实性,因为这个表述包含了几层含义,其中一些是 不准确或者被夸大的。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点:1. 联合国制裁中国: 联合国安理会要通过一项制裁决议,需要得到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至少9个国家赞成,并且常任理.............
  • 回答
    我跟你说,这事儿发生在我老家一个小镇上,听着平淡,但仔细一想,真是让人后怕。那是前两年,我邻居老李,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就靠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他家有个院子,院子旁边有一条小巷,小巷平时也没几个人走,就偶尔有几家邻居从那儿过。老李家院子有个柴棚,里面堆着柴火,还有一些农具。那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