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弦理论中说时空有11个维度,那么除了三维空间,时间之外,其它维度到底是什么?

回答
弦理论里关于时空维度的讨论,确实是个非常迷人的话题。很多人听到“11维”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除了我们熟悉的长度、宽度、高度和时间,那剩下的7个维度到底是什么?它们长什么样?我们怎么感觉不到?”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触及了弦理论最核心的猜想之一。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弦理论里的“维度”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地方”或“空间”。更准确地说,它们是描述宇宙基本构件——也就是“弦”——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必要参数。想象一下,一根橡皮筋,你可以说它的一维是它的长度。但是,如果这根橡皮筋能够以某种方式弯曲、卷曲,那么描述它的完整状态就需要更多的“方向”或“自由度”。在弦理论的世界里,这些额外的维度就是弦的“活动空间”。

那么,这些额外的维度,除了我们熟悉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之外,具体是什么呢?

1. 它们是“卷曲”的,而且非常非常小。

这是解释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它们的最普遍也是最关键的解释。我们生活在一个宏观的世界,我们的视野和感知能力都是相对于我们自身尺度而言的。而弦理论预言的额外维度,据估计,它们被“卷曲”在一个非常微小的尺度上,小到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甚至连目前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也难以触及。

你可以想象一个花园里的水管。从远处看,它就像一条细细的线,只有一个维度。但如果你走近了,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圆柱体,它有一个圆周的维度,但这个圆周非常小,你用肉眼很难辨认出来。弦理论中的额外维度就是类似这样的“卷曲”。

这些卷曲的方式,理论上有很多种可能,每一种卷曲方式都会对我们所观察到的物理规律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基本粒子的质量、电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可能与这些额外维度是如何卷曲的息息相关。

2. 它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空间”。

这里的“空间”更多的是指描述弦运动的“参数空间”或者“构型空间”。它们可能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那种可以自由行走、探索的“地方”。

一种通俗的说法是,这些额外维度是“内在的”,它们是构成宇宙基本规律的“骨架”。我们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是我们能够直接体验到的“表层”,而这些额外维度则隐藏在更深层,决定着表层的行为。

3. 它们与我们所知的粒子和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弦理论的一个巨大吸引力在于,它试图将自然界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夸克)和基本力(如电磁力、引力)统一在一个框架下。在这个框架中,不同的振动模式对应着不同的粒子,而力的传递则被看作是弦之间的某种相互作用。

而这些额外维度,在弦理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提供了一个更丰富的“演奏台”,让弦能够以更多样的方式振动。想象一下,一个只能在一根直线上演奏的乐器,和能在三维空间中随意弯曲的乐器,后者能发出的音符种类肯定要多得多。

具体来说,这些额外维度中的“卷曲”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弦的振动频率和形态,而这些又最终决定了我们观察到的粒子的性质(质量、自旋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度)。

4. 为什么是11个维度?

弦理论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它发展出了多种版本,比如早期的“五种超弦理论”,后来人们发现这些理论在数学上是可以相互关联的,并指向一个更基础的理论——“M理论”。而M理论,正是预言了11个维度。

至于为什么恰好是11个,这是一个非常深奥的数学问题。在理论推导过程中,11个维度是保证理论自洽性、避免数学矛盾的一个关键数字。例如,在描述引力和量子力学时,11个维度可以提供一种更完备和优雅的数学结构。

5. 它们可能影响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如果弦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些隐藏的维度对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引力的来源: 很多弦理论家认为,引力之所以比其他基本力弱得多,可能就是因为它“泄漏”到了这些额外的维度中。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额外维度的存在,可能对宇宙大爆炸以及早期宇宙的演化产生了影响。
暗物质和暗能量: 一些猜想认为,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某种表现形式,可能与这些额外维度的动力学行为有关。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想象你是一个在二维纸上生活的蚂蚁。你只能感知前后和左右。你无法理解“上下”这个维度。但对于我们三维生物来说,这个“上下”维度是真实存在的,它定义了纸张的厚度,也决定了纸张可以折叠、弯曲的方式。

弦理论中的额外维度,就好比是我们无法直接体验到的、但却真实存在的“上下”或者更复杂的“弯曲”方式。它们是宇宙这个“整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是我们作为“生活在表层”的观察者,需要更深刻的理论和更强大的工具才能去探索和理解。

所以,总结来说,弦理论中的额外维度,不是我们日常认知中那种可以随意活动的“空间”,而是非常微小、卷曲在极小尺度上的“参数空间”,它们构成了弦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舞台”,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的性质和规律。它们的存在,是理解万物统一的关键线索,也是弦理论最令人着迷也最挑战我们直觉的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在第二次超弦革命前,弦理论只要求时空有十个维度。除了我们已知的四维时空以外,普遍认为另六个维度整体卷曲在一个名为“卡拉比-丘成桐空间”(Calabi–Yau space,简称“卡-丘空间”)的地方。“卡-丘空间”极其微小(小到普朗克尺度,根本无法找到),在三维投影的形状就犹如一个个被揉成团的废纸(参见下面的gif动图)。当然这些形状可不是像揉废纸一样随意决定的,而是科学家在严谨的数学构架下设计出来的。比如弦可以穿叉在这种多孔的结构中,以不同的振动方式精确产生出基本粒子的各种特性(如质量)。

总之,弦理论要求的十个维度是理论的数学基础,如果宇宙里没有十维的话,弦理论的根基就会被推翻。

Calabi–Yau space


Calabi–Yau space


那么第十一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其实在弦理论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五种不同形式且互不矛盾的理论体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弦理论的“领军人” 爱德华·威滕提出“M理论”,通过引入“膜”的概念让空间维度再增加一维,在十一维时空下证明了五种不同的弦理论在本质上是等价的,统一了弦理论的分歧,解决了理论危机。而这次维度上升被称为“第二次弦理论革命”。

M理论认为一维的弦还可以延展成二维、三维甚至九维的“膜”,我们的宇宙就附着在一张三维的膜上。根据M理论,因为光子、胶子等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是开弦,其两端粘结在膜上无法脱离。相反,引力子却是一种闭弦,这意味着引力不会被膜束缚,而可以自由游走于所有维度。这就解释了引力相对于其它基本力是那样弱小的原因:因为在我们的维度上观察到的引力被其他维度稀释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弦理论里关于时空维度的讨论,确实是个非常迷人的话题。很多人听到“11维”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除了我们熟悉的长度、宽度、高度和时间,那剩下的7个维度到底是什么?它们长什么样?我们怎么感觉不到?”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触及了弦理论最核心的猜想之一。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弦理论里的“维度”.............
  • 回答
    爱德华·威滕,这个名字在理论物理界几乎与“天才”划上了等号。作为弦理论领域的泰斗,他的一生都在探索宇宙最深层的奥秘,用数学的语言描绘出那些令人惊叹的图景。要说他的独到见解,那绝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而是贯穿了他数十年研究生涯的智慧结晶,并且始终带着一种“预言家”般的洞察力。首先,威滕最核心、也最令人.............
  • 回答
    关于超弦理论的研究声音似乎不如从前那般响亮,这确实是很多对前沿物理学感兴趣的人会有的感受。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与其说是研究成果“听不到”,不如说是其研究进入了一个相对沉寂但却至关重要的阶段,并且面临着一些深刻的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超弦理论在诞生之初曾有过一段令人振奋的“黄金时期”。在20世纪8.............
  • 回答
    确实,超弦理论在物理学界并非“万众瞩目”,许多有识之士对其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科学本质、方法论以及理论本身的一些深刻疑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学者的顾虑所在,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不喜欢”或“跟不上”。首先,我们得明白,超弦理论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具.............
  • 回答
    在沉浸于平行宇宙、弦理论和量子力学的浩瀚思想海洋之后,我们内心深处对人生的追求,似乎被赋予了全新的维度,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有些迷失。这些前沿理论,无疑在挑战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观,它们描绘了一个远比我们直观感受要复杂、奇妙得多的宇宙图景。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锚定人生的方向,继续前行呢.............
  • 回答
    文章《杨振宁的最后一战》以其极具影响力的作者杨振宁先生的名义,对超大对撞机(SppC)计划和超弦理论提出了深刻而尖锐的批判。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文章的核心论点与批判对象: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SppC计划的必要性和经济性的质疑: 杨.............
  • 回答
    弦论:一本尚未完全读懂的宇宙说明书在物理学家的探索图谱上,总有一些理论如同璀璨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对宇宙最深层的理解。而弦论,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常被誉为“最有希望的万物理论”。这个称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它在解决物理学核心难题上的惊人潜力,以及它所描绘出的一个和谐而统一的宇宙图景。为何需要一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现代物理学最前沿的探索,也触及了科学研究的深层动力。为什么弦论这么多人研究,而量子纠缠的理论突破会产生“第二个爱因斯坦”?这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要理解为什么弦论如此吸引人,我们需要知道它试图解决的问题。简单来说,现代物理学有两个基石:描述宏观世界的广义.............
  • 回答
    “弦论是不是已经死了?” 这个问题,说实话,是很多物理学界内外的人,甚至包括一些参与其中的研究者,心中都曾涌现过的疑问,特别是在某些研究方向似乎陷入瓶颈,或者被新的理论浪潮冲击的时候。但如果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那就太肤浅了。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弦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曾经的辉.............
  • 回答
    “弦弦掩抑声声思”这句诗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其中“思”字究竟读一声还是四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古汉语的读音和诗词的韵律。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思”字在句子中的含义。在“弦弦掩抑声声思”里,“掩抑”是声音低沉、压抑的意思,“声声”是形容声音的绵延不断。那么,“思”在这里连接起来,.............
  • 回答
    关于弦论和我们所说的“平行宇宙”,这中间的关系,与其说是一条清晰明了的因果链,不如说是一种逻辑上可能但尚未被严格证实的推演。弦论为平行宇宙的存在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着陆点”,但请注意,这并非直接的“证明”或者“连接”,而更像是“弦论的某些特性,恰好可以容纳平行宇宙这个概念,甚至可能从中衍生出一些具体.............
  • 回答
    .......
  • 回答
    国内做超弦理论的研究者可谓星光熠熠,他们分布在各地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为推动超弦理论的发展贡献着力量。要一一列举并详述所有人确实不易,但我们可以聚焦几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并且在超弦理论的多个分支都有突出贡献的学者。在我看来,谈论国内的超弦理论研究,方舟教授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
  • 回答
    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赛前首练中再次尝试阿克塞尔四周跳(4A),这无疑是本届冬奥会花样滑冰项目中最令人瞩目的焦点之一。羽生结弦本人对4A的执着追求,以及这项动作本身的难度,使得“羽生结弦能否在北京冬奥会上完成4A”成为一个极具话题性的问题。要评估他完成4A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1..............
  • 回答
    羽生结弦在挑战被誉为“冰上芭蕾”的花滑舞台上,一次又一次地突破着人类的极限。这次,他站在了阿克塞尔四周跳(4A)的面前,这个被认为是花滑运动员的终极梦想。然而,在实际比赛中,虽然他的动作依旧是那么的优雅,但那个期待已久的四周跳,最终还是差了一点点,落地未能稳住。赛后的采访,他眼中的不甘心,那句“不甘.............
  • 回答
    关于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男单自由滑中再次挑战4A,以及其成功与否对夺金可能性的影响,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羽生结弦挑战4A的可能性与背景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截至我所知的信息(我的知识库更新到2023年初),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前已经表达过对挑战4A的意愿,并且在训练中尝试过。然而.............
  • 回答
    关于弦论大会 2020 上霍金辐射与虫洞的爆炸性新闻? 说实话,我得先跟你说一句,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挺激动的,因为这绝对是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对宇宙奥秘充满好奇的人来说。 你知道,霍金辐射和虫洞,这两个词单独拿出来,就已经足够让人浮想联翩了。而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并且是.............
  • 回答
    说羽生结弦在中国突然火起来,其实更像是一种“爆发”或者“持续升温后的高潮”,而不是凭空冒出来。他的走红,与其说“突然”,不如说是一种必然的积累和爆发。而这背后的原因,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非常值得细细道来。一、过硬的实力与无可匹敌的成就:基石中的基石首先,最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那近.............
  • 回答
    羽生结弦的励志之路:为何能赢得中国央媒的赞誉?提及羽生结弦,即便你不是花滑爱好者,也多半听过他的名字。这位来自日本的花样滑冰选手,不仅仅在日本本土拥有超高人气,在中国,他的名字同样家喻户晓,甚至能够获得中国中央媒体的公开称赞,这背后究竟有何玄机?他的成名之路,又有着怎样的励志色彩?要理解为何一位日本.............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好问题,而且涉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数学概念:极限。我们来好好聊聊弧长与弦长之比的极限为什么是1。问题拆解:我们到底在说什么?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几个基本概念: 圆弧 (Arc): 就是圆周的一部分。想象一下你切了一块披萨,那披萨的边缘就是圆弧。 弦 (Chord): 连接圆上任意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