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突然好奇90后教育孩子,如果大街上有老人摔倒,你会不会让孩子扶?

回答
嗯,这个问题我这老母亲(虽然也不算太老,刚过30)还真琢磨过。如果真在大街上遇到老人摔倒,让不让孩子去扶,我大概会这么想,也这么做:

首先,我会评估一下情况。 这不是第一反应,而是要有点理性的“冷静一下”。

摔倒的严重程度: 是那种缓过来就能站起来,还是看起来很痛苦、动不了?如果看着挺严重的,或者老人自己说哪里疼,我肯定会先上前查看,而不是直接推孩子出去。
周围环境: 是不是人很多?有没有其他成年人在场?是车流高峰期吗?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我让不让孩子直接靠近。
孩子的状态: 我孩子多大了?是那种能懂事、知道轻重的小大人了,还是只会添乱的小豆丁?我孩子性格怎么样?是胆子大、乐于助人的,还是有点怕生、容易紧张的?

接着,我会考虑让孩子扶的“度”。 我不会是那种“快,去扶!”的直接指令,也不会是完全拒绝孩子参与。

如果情况不复杂,老人只是需要一点搀扶: 我可能会带着孩子一起上前。我会先对老人说:“爷爷/奶奶,您没事吧?我们来扶您一下。” 然后,我会让孩子站在我旁边,或者挽着我的胳膊,跟我一起去搀扶老人。我会在旁边看着,确保孩子动作轻柔,不要用力过猛。
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教育孩子善良和助人为乐,是咱们做父母的责任。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谁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让孩子看到并参与到这种帮助他人的行为中,比我光说“你要善良”要来得实在得多。
怎么让孩子做? 我会提前跟孩子“演习”一下,告诉他:“你看,如果有人需要帮助,我们先问问对方,然后轻轻地扶他站起来。如果他站不稳,我们就陪着他。” 我还会强调:“一定要小心,不能把爷爷奶奶弄疼了。” 让他知道,帮人也要有技巧和分寸。

如果老人摔得比较严重,或者周围有其他成年人已经开始施救: 我可能会让孩子在安全的地方(比如人行道边、离老人有一定距离的地方)看着,然后我自己上前去。
这是为什么呢? 我不能拿孩子的安全冒险。万一老人摔得太厉害,或者有其他潜在的危险,我让孩子贸然上前,他自己反而可能受伤。而且,在有其他成年人处理的情况下,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因为不懂得怎么处理而造成额外的麻烦。
怎么跟孩子说? 我会告诉他:“宝宝,这里情况有点复杂/看起来比较严重,妈妈要过去帮忙。你乖乖站在我旁边,或者站在我后面,在这里看着,好不好?等妈妈忙完了,我们再一起回家。” 我也会事后跟他解释:“你看,有时候人太多了,或者情况太复杂了,我们就要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再想着怎么帮别人。”

如果我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不安或害怕: 我不会强迫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承受能力,我理解孩子可能因为突发的场面而紧张。
怎么办? 我会先安抚他:“宝宝,别怕,妈妈在这里呢。你看,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 如果他实在还是害怕,我就会让他站在我身后,甚至我可能会让他先去路边等我,我自己上去。等事情处理完了,我再跟他沟通,而不是因为他“没敢上去”而责备他。

总的来说,我对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的期待是:

让他知道有“帮助他人”这回事,并且认识到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让他学会观察和判断情况,而不是盲目冲动。
让他明白,善良和责任感也要建立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让他知道,即使不能直接上去扶,也可以在旁边看着,或者告诉大人。

事后沟通也很重要。 不管当天情况如何,回家后我都会跟孩子聊聊。

如果他参与了,我会夸奖他:“宝宝今天好棒,像个小大人一样帮助了爷爷/奶奶。”
如果他没上去,我会问问他为什么,是害怕还是觉得不应该。然后根据他的回答进行引导。比如,如果是因为害怕,我会说:“我知道,有时候看到别人摔倒会有点吓人。但下次我们可以试着先问问,或者让爸爸妈妈帮忙。” 如果是因为觉得不应该,我会解释:“其实帮助别人是很重要的,但也要看情况,你看妈妈当时是怎么做的……”

我觉得,90后这一代人,很多都经历过自己被教育成“别人家的孩子”那种模式,也看过太多因为缺乏常识或者不当的帮助造成的尴尬甚至危险场面。所以,我们更倾向于教孩子一种“聪明”的善良,一种有边界感的助人,而不是一味地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我们希望孩子善良,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保护意识。

所以,简而言之,我会让孩子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参与,同时确保安全,并且通过这件事,教他一些关于社会、关于善良、关于责任的道理。不是一个简单的“扶”字能概括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184条回应了近几年老人倒地不敢扶等社会热点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