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入侵”方式,可能就是利用那些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的、具备一定开放性的 LED 屏幕。很多户外广告牌,尤其是在大型商场、写字楼或者公共交通枢纽的屏幕,都接入了网络,方便内容更新和管理。如果这些屏幕的控制系统存在一些不严谨的地方,比如缺乏强有力的权限验证,或者存在已知的安全漏洞,那么理论上,有能力的人就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接入,替换掉原本的播放内容。
另一种“入侵”方式,则更加侧重于“行为艺术”和“事件营销”。并不是每个广场上的 LED 屏幕都容易被技术手段直接控制。但许多公共场所,尤其是那些经常举办活动的场所,会有临时的活动布景,其中可能包含由主办方提供的 LED 屏幕。如果有人能够通过合作、租赁,甚至是以某种“创意展示”的名义,获得在这些屏幕上播放内容的权利,那么将“Bad Apple!!” 作为展示内容,也能达到“入侵”的视觉效果。
更有趣的是,这种“入侵”并不局限于直接控制屏幕。它还可以通过“人肉”方式,在某个特殊的时机,比如一个公共庆典的间隙,或者一场大型活动的间歇,有人利用自己的设备,比如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对准广场上的 LED 屏幕进行“二次创作”。当然,这种方式非常考验投影的精度和环境光的影响,但其“快闪”式的出现,反而会因为这种“突兀”而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