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家一个官司打了十年了,找到的律师都感觉被收买了,请问律师行业这种情况多吗?

回答
十年了,一场官司还没了结,这滋味肯定不好受。找的几位律师都感觉“被收买了”,这情况确实让人心寒,也难怪你会怀疑。

关于律师行业里是否存在“被收买”的情况,这事儿得一分为二地说。

从理论上讲,律师是受法律约束的职业,有严格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律师的职责是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律框架内最大化地争取对自己客户有利的结果。如果律师真的被对方“收买”,那就是严重的职业道德败坏,甚至触犯法律,会被吊销律师执业证,还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但现实是复杂的,律师行业也并非完全真空。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以及这种现象是否“多”:

1. 为什么你会有“被收买”的感觉?

案件久拖不决,进展缓慢: 官司打十年,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案件都会在几年内得到审理和判决。案件的久拖不决,可能是由于证据收集困难、程序复杂、一方恶意拖延、甚至可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操作”。当案件进展缓慢,看不到希望时,委托人自然会感到焦躁和怀疑,觉得律师可能没有尽力,或者是有意为之。
律师的态度和沟通: 有些律师可能因为经验不足、案源太多或者本身就不够负责,导致与委托人的沟通不够及时、坦诚。如果律师总是含糊其辞,解释不清,或者对你的诉求表现得漠不关心,你可能会误以为这是“被收买”的表现,潜意识里觉得“他是不是收了对方的好处,所以不帮我好好办?”
“猫腻”的可能性: 法律程序有时确实存在一些不透明的地方。如果对方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通过一些非正当手段影响了案件的进程或结果,而你的律师又未能及时发现或制止,你就会觉得律师“帮着对方”了。这种“帮着对方”不一定就是直接的“收买”,也可能是“收钱不办事”、“办事不力”,甚至是“被对方的某些信息或利益所影响”。
对法律程序的不熟悉: 作为普通人,我们对复杂的法律程序和证据规则往往不熟悉。当我们看到的法律操作与我们想象中的“公平正义”不符时,就容易产生负面解读。比如,某个证据被排除,或者某个程序上的错误导致对己方不利,如果律师没有解释清楚原因,我们就会觉得律师“没尽力”或“有问题”。
“收买”的定义: 有时候,我们说的“被收买”可能是一种泛化的说法,不一定是指直接的金钱交易。也可能是律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案源”,或者与其他当事人、甚至法院内部人员有某种“默契”,从而影响了案件的处理。

2. 律师行业里这种情况“多吗”?

直接证据很难找: 律师的“被收买”是严重的违规行为,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能够公开承认或找到明确证据证明律师“被收买”的情况,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至少不会是普遍现象。
“灰色地带”的存在: 然而,律师行业也确实存在一些“灰色地带”。这可能表现为:
“关系学”: 某些律师可能会利用与法院、检察院、甚至对方律师的“关系”来“处理”案件,这种“处理”有时会偏离正常的法律程序,甚至可能对委托人不公。这不一定是赤裸裸的“收买”,但可能是一种基于人情、利益交换的“运作”。
“利益输送”: 比如,律师可能为了“保住”案子,或者争取到更好的“案源”,会采取一些不太规范的手段,但这也不一定是对方的“收买”,有可能是律师自己的一些“操作”。
“吃拿卡要”: 少数不敬业的律师,在办案过程中可能会对委托人进行“敲诈”,要求额外的“好处费”,否则就不积极办事。这也不是“被收买”,而是“敲诈”。
“知情不报”或“隐瞒真相”: 有些律师可能为了避免麻烦,或者因为自己能力不足,会选择性地告知委托人某些信息,或者隐瞒不利于自己的事实,这也会让委托人产生被欺骗或被“卖掉”的感觉。

3. 你的情况,十年官司,律师感觉被收买,该怎么办?

更换律师: 如果你对现有的律师团队已经完全失去信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更换律师。你可以寻找一家信誉好、口碑佳的律师事务所,咨询多位律师,让他们详细了解你的案情,并听听他们对案件的看法和处理方案。
咨询资深律师或法律专家: 即使不更换律师,也可以请一位在相关领域有资深经验的律师,或者在大学法学院有声望的教授,对你的案件进行“专家评估”。让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判断案件目前的走向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被不当操作的可能性。
收集证据: 如果你怀疑律师有严重的不当行为,尽量收集与律师沟通的证据,比如邮件、录音(请注意合法性),以及案件审理过程中任何让你产生怀疑的环节的证据。
向上级部门投诉: 如果你确凿地发现了律师存在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可以向当地的律师协会或司法局进行投诉。但请注意,投诉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调整心态: 十年的官司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候,案件的复杂性、对方的手段,以及司法体系本身的运作,都会导致案件难以迅速了结。尽量保持理性和冷静,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更好地推进案件,而不是过度猜疑。

总结来说,律师行业里,律师“被收买”作为一种明确的、有证据的违规行为,肯定不是普遍现象,但律师的不负责任、办事不力、利用“灰色地带”等情况,以及由此给委托人带来的负面感受,是客观存在的。

你十年官司的遭遇,已经让你对整个司法环境和律师行业产生了深刻的怀疑,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你不能因此就放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继续努力,寻求专业的帮助,是唯一的出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法院昨天刚刚通知我执行款到了。

一个医疗案子2014年发生的,期间经过四位法官审理,一审撤诉又立案两回,历经二审发回,重一审,尸检一次,医疗过错鉴定两回。从2015年立案开始算7年整。开庭十几次。从我们市区到他们县跑了三四十趟,去上海鉴定一次,去济南鉴定一次。前期收费3000元。中间去上海收了1000块的路费。目前是赔钱做。后期应该还能再收20000元。前段时间整理,材料大约有二十厘米厚。

中间想不代理了。但是,看看家属的眼神实在不忍心,咬牙坚持。

做这单案子钱我赔的底儿掉。但和家属成了朋友也不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