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把蚊子从地球上抹掉,生态系统会发生什么?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某一天,我们醒来,发现地球上再也没有了嗡嗡作响的蚊子。这不是什么科幻小说里的奇幻场景,而是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抹掉”它们,会发生什么?这听起来像是个好消息,对吧?毕竟,谁不喜欢被蚊子咬呢?但如果你深入思考,你会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抹除”动作,将会牵动起整个生态系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有些影响甚至会让你大跌眼镜。

首先,我们得承认,蚊子作为一种生物,虽然惹人厌,但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并非无关紧要。它们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直接的食物来源消失: 蚊子,从幼虫时期的孑孓到成虫,都是许多生物的美味佳肴。鱼类,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水体边缘的小型鱼类,会失去重要的食物来源,它们的数量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水生昆虫,例如蜻蜓和豆娘,它们的幼虫(水虿)也会捕食孑孓,一旦孑孓消失,它们的食物选择也会减少。

到了成虫阶段,蚊子则成为了鸟类、蝙蝠、青蛙、蜘蛛、蜥蜴,甚至是其他一些昆虫的猎物。想象一下,在夏天的傍晚,天空中飞舞的蚊子群,对于那些依赖它们生存的生物来说,就是一场盛宴。如果这场盛宴突然取消,这些捕食者就需要寻找其他的替代食物。

捕食者群体的调整: 那些专门以蚊子为食的物种,比如某些种类的蝙蝠和鸟类,它们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其他昆虫,或者调整它们的食性。这可能会导致它们的种群数量出现波动。如果它们无法及时找到足够的替代食物,它们的生存和繁殖就会受到威胁。

授粉者的缺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并非所有蚊子都以吸血为生,很多雄性蚊子以及一部分雌性蚊子,它们是靠吸食植物的花蜜为生的。在某些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它们也扮演着授粉者的角色。虽然它们的授粉效率可能不及蜜蜂或蝴蝶,但在一些特定的植物种群中,它们可能提供了关键的授粉服务。如果蚊子消失,这些植物的繁殖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依赖这些植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疾病传播的“潜在”变化: 蚊子最臭名昭著的身份是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比如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等等。如果蚊子消失,这些疾病在人类和动物中的传播将大大减少,甚至可能消失。从这个角度看,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然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这些病原体并非只存在于蚊子体内。它们也有其他的传播方式,或者会寻找新的宿主。更重要的是,某些动物种群对这些病原体的抵抗力是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如果蚊子消失,这些病原体可能以新的方式影响它们,甚至引发新的疾病。

土壤和水体的变化: 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存在也会对水体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例如,它们会消耗水中的有机物。它们的消失,可能会改变水体中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影响水质。同时,孑孓也为水体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能量。

生态系统的简化: 无论我们是否喜欢它们,蚊子都是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群体,它们的存在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韧性。当一个物种消失时,生态系统往往会变得更简单,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就像抽走积木塔中的一块积木,有时候看起来没事,但如果抽掉关键的一块,整个塔都可能倾倒。

对人类的影响: 除了直接免于蚊虫叮咬的舒适度提升,对人类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间接的。正如前面提到的,一些疾病的消失会极大地改善公共卫生。但如果依赖蚊子生存的物种数量锐减,可能会影响渔业、鸟类观赏等产业。

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抹掉”的手段: 我们是如何“抹掉”蚊子的?如果是通过某种基因工程,比如让它们全部变成雄性,无法繁殖,那么这个过程本身也可能对环境产生未知的影响。如果是通过某种“灭绝”手段,那么这个过程的强度和范围可能会波及到其他不该被打扰的生物。
替代物种的出现: 自然界是充满活力的。当一个生态位空出来时,总会有其他生物来填补。也许会有新的昆虫种群繁盛起来,成为新的“烦恼”或新的食物来源。
进化是缓慢而强大的: 生态系统是经过亿万年演化形成的,每一个物种都有其位置。贸然移除一个庞大的族群,其后果难以完全预测,也难以迅速适应。

总而言之,虽然蚊子的消失听起来是个令人愉悦的设想,但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这将是一场巨大的“震荡”。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食物来源,一些物种需要重新调整它们的生存策略,甚至可能引发一些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的新问题。大自然是一个复杂的网络,每一个细小的节点,无论我们多么不喜欢它,都可能与其他节点紧密相连。抹掉蚊子,就像是在这个网络上剪断了一根线,其影响可能会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和深远。这提醒我们,在干预自然时,往往需要极其谨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一次。本来只是想吐槽那个高赞的,没想到我这匿名被点了好多。回答几个评论:


对于1:枯枝败叶只指掉落到水底的枯枝败叶。摇蚊幼虫吃掉枯枝败叶指的是吃掉整片树叶,排除残渣,是个体积上的量,不是能量上的量,能量上的量还是要归功于各种菌。

对2:传说摇蚊幼虫有毒是因为现在自然水体污染严重,各种难分解的有机毒物(六六六之类的)和重金属离子污染严重,而摇蚊幼虫必定会有富集作用(这也给除去难分解污染物提供了思路)

对3:摇蚊幼虫使浑水变干净这个我是做过对比的,我还在另一杯泥水里加入了水丝蚓,结果水丝蚓净化的最快,摇蚊的第二,空白组等了十几分钟。泥水不是大家平时看到的浑水,是采集摇蚊幼虫时富营养化的河床底泥,是不容易自然澄清的。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挖点儿试下。实践出真知。

回答第二高赞的那位,说蚊子是其他物种的零食的那位,你知道什么是底栖动物吗?知道蚊子幼虫有多大,长啥样,有什么生态学作用吗?

本科毕设采集摇蚊幼虫,就是所谓钓鱼的红虫子。

①分解者:

摇蚊幼虫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自然水体里,岸上掉落枯枝败叶或水里枯草最起码有三分之二是摇蚊幼虫吃掉的。

②食物来源:

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对于食物链上层,蚊子幼虫是个重要的食物来源。这还不像蚊子羽化后在陆地上可能作为食物源没多少价值,蚊子幼虫是水体食物链的高质量蛋白质来源。

③水体净化:

两只摇蚊幼虫可以在五分钟内将一烧杯500毫升的浑浊泥水澄清,将水体有机杂质凝集成团(亲测)。另一方面的净化作用是除重金离子污染,有一个老师就在做这个项目。

所以蚊子没有了会带来什么变化?至少水体的自净能力将会被削减到让工业不敢继续发展。

user avatar

事实上,我们已经在这么做了。

中国广东某实验室,每年都会放飞6000万只蚊子。

本来蚊子就够多了,咋还放飞呢?


别急

这些蚊子都是实验室专门培育的携带特殊病毒的公蚊子,众所周知,公蚊子不会吸血,而这些公蚊子会抢夺野生公蚊子的交配权,而它们自身携带的病毒会导致母蚊子无法生育,从而使蚊子绝种。达到最终消灭蚊子的作用。


这就是来自单身蚊子的愤怒!烧死现充蚊!

新闻连接


最新更新,美国也开始放了

美国将释放14.4万只转基因蚊子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user avatar

2010年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字叫“A world without mosquitoes”(无蚊的世界)。链接:

本来想翻译一下,发现《环球科学》杂志已经翻译了,我把他们翻好的贴过来。

太长不看版: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消灭任何一类生物体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是蚊子的话,说不定还真不会

P.S. 关于这篇文章中的“蚊子对数千种植物起到传粉作用”的观点,后续马里兰大学的教授David W. Inouye也在Nature上发表了质疑,因为目前为止(2010),蚊子除了可能帮助一种北美兰花传粉外,没有任何发表的文章里提到蚊子能传播花粉。他认为“与其说是传播花粉,不如说蚊子只是在窃取花蜜。

我个人的观点:从人类的福祉上考虑,针对能传播疟疾等疾病的专属蚊子进行防治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抹杀整个蚊子群体并不是必须的。另外,我不是很赞同另一个高赞回答里“会有更厉害的物种出现从而占据原本空出的生态位”。“厉害”在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义的时候,不适合作为学术方面的用词。


每天,吉塔娃蒂•墨菲(Jittawadee Murphy)都会打开一个炎热、上锁的房间,这间屋子位于马里兰州银泉的沃尔特•里德(Walter Reed)陆军研究所,里面关着一群携带疟疾的蚊子(史蒂芬斯氏按蚊)。她给数以百万计的蚊子提供碾碎的鱼食作为食物,并且让妊娠中的雌蚊从昏迷的小鼠肚子上吸血——它们一个月内吸干了24只这种啮齿动物!墨菲研究蚊子已经20年有余,一直致力于寻找限制其所携带的寄生虫的传播方法。但是,她说,她宁愿它们从地球上消失。

支持她的人一定有很多。每年全世界范围内会有2.47亿人们感染疟疾,其中近百万人会因此死亡。蚊子还会传播黄热病、登革热、乙型脑炎、裂谷热、基孔肯雅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造成了更加巨大的医学与财政负担。然后是虫害的因素:它们的种群数量太过密集,甚至能让阿拉斯加的驯鹿窒息,而现在正是北半球的夏天,蚊子的数量更是达到一个季节性的高峰,它们的口器深深扎入到整个北半球人们的血肉中。

如果这个世界完全没有蚊子,将会怎么样呢?会不会有人(或者别的什么东西)会怀念它们?《自然》向研究蚊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的科学家们抛出了问题,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答案。

目前约有3500种以蚊子命名的生物,其中只有一两百种会叮咬或者袭扰人类。它们生存在几乎每一块大陆的各种栖息地上,在众多的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蚊子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至少一亿年,”墨菲说道,“它们与相当多的其他物种一起进化。”消灭一种蚊子,可能就会让捕食者没有食物,或让某种植物失去传粉的媒介。而探索一个没有蚊子的世界已经不再只是想象中的实验:人们已经投入了相当多的努力,就是为了消除这个最有害、最能传染疾病的物种。

然而科学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由一种蚊子的消失引起的生态缺口很快就会被其他生物的填满。生活将会跟以前一样,甚至还会更好。考虑到它们是主要的疾病传播媒介,“很难说消灭它们会有什么坏处,只是保不准有点附带损害。”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昆虫生态学家史蒂文•朱利亚诺(Steven Juliano)说。没有蚊子的世界将会“对我们更安全”,来自巴西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的医学昆虫学者卡洛斯•布里索拉•马孔德斯(Carlos Brisola Marcondes)说,“蚊子的消失对于人类而言影响重大。”

“极地害客”

如果蚊子全部消失,受影响最大的区域可能是北极冻原,这里居住着撮毛伊蚊( Aedes impiger )和黑足伊蚊( Aedes nigripes )。虫卵将会在第二年积雪融化后孵出,发展到成熟阶段仅需3到4周。从加拿大北部到俄罗斯,每年都有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数量极其庞大,在有些地区甚至会形成厚厚的蚊子云。“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情况,”昆虫学家丹尼尔•斯特里克曼(Daniel Strickman)说。他是美国农业部在马里兰州贝尔茨维尔地区的医疗和城市昆虫学项目的负责人,他还补充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地方,生物的数量可以如此庞大。”

关于如果这个生物群消失了会发生些什么,科学家们持有不同的观点。北卡罗来纳州环境与自然资源部的昆虫学家布鲁斯•哈里森(Bruce Harrison)预计,若没有蚊子作为食物,在苔原筑巢的候鸟数量将会减少50%以上。但其他的研究人员并不这样认为。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地区的美国渔业与野生动植物服务中心的一名野生生物学家,凯茜•库尔比(Cathy Curby)认为北极蚊子并没有大量地出现在候鸟胃部的样品中,蠓(摇蚊)才是更重要的食物来源。“人类可能高估了北极冻原的蚊子数量,因为它们只是选择性地被我们所吸引。”她说。

蚊子平均每天从每只驯鹿上吸取高达300毫升的血液,因而我们曾经认为麋鹿群应该会选择迎风的路线来逃离蚊群。当驯鹿群在北极的山谷中迁移时,路线上的微小变化都会引发极大影响:它们践踏草地、啃食地衣、输送营养物质、还会被狼群吃掉,这些最终会改变沿途的生态环境。如果将这些都考虑进来,蚊子的消失在北极地区会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在其他地方是否也是这样呢?

“空中美食”

“蚊子很容易捕捉,而且吃起来还不错。”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水生昆虫学家理查德•梅里特(Richard Merritt)说。如果没有了蚊子的幼虫,会有数百种鱼类不得不改变它们的食谱才能生存下去。“这听起来很简单,但饮食习惯这种特性已经深深烙印这些鱼的遗传基因中。”哈里森表示。比如说,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是一种专门的蚊子捕食者,很擅长杀死蚊子,因此被养殖于稻田和泳池里作为害虫防治的手段,没有了蚊子,它们说不定就会灭绝。而这种鱼或其他鱼类的消失会对整个食物链的上下游产生巨大影响。

此外还有很多种类的昆虫、蜘蛛、蝾螈、蜥蜴和青蛙也会失去这一重要的食物来源。在201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在法国卡马格地区的公园内喷上微生物杀虫剂,并跟踪观察捕食昆虫的毛脚燕的生存状况。他们发现,在喷上微生物杀虫剂之后平均每只鸟巢会产2只幼鸟,而在其他对照地点则平均孵化出3只幼鸟。

大量的捕食蚊子的鸟类很可能转向其他昆虫,这些昆虫会在“后蚊子时代”大量繁殖来取代蚊子的生态位。其他的食虫动植物可能完全不会想起它们:蝙蝠主要捕食飞蛾,而且蚊子在其肠胃内还占不到2%。“如果你正在消耗能量,”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医学昆虫学家珍妮特•麦卡里斯特(Janet McAllister)反问道,“你会选择吃22盎司的蛾子牛排,还是6盎司的蚊子汉堡?”

菜单上的选择很多,似乎大多数昆虫捕食者在没有蚊子的世界也不会挨饿。看来蚊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还没有大到让人们暂时放弃把它们赶尽杀绝的想法。

“随时效劳”

蚊子的幼虫在全球水生生态系统里的构成了可观的生物量。它们可以存在于一切水体中,从不管是雨后的水塘,还是树洞,或者老旧的轮胎内。在洪水泛滥的平原,幼虫的密度大到它们的蠕动都能在水面上引起涟漪。它们以腐烂的树叶、有机残渣和微生物为食。问题是,如果没有蚊子,其他的滤食性生物是否会来替代它们?“能够处理有机碎屑的生物有很多,蚊子并不唯一的一种,更不是最重要的一种,”朱利亚诺说,“如果你取出飞机机翼上的一个铆钉,飞机也不可能因此停止飞行。”



在全世界的水体内,蚊子都是生物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许蚊子消失实际的效果取决于具体的水体。在北美东海岸的紫瓶子草(一种猪笼草)内有一个大约25到100毫升的微型水域,而蚊子的幼虫是这个小小的紧密团体中重要的成员。北美瓶草蚊(Wyeomyia smithii)和瓶草摇蚊(Metriocnemus knabi)是唯二居住在此的昆虫,一同住在这里的还有轮虫、细菌和原生动物。当其他生物掉到水里淹死后,摇蚊咀嚼其尸体,瓶草蚊的幼虫则以残渣为食,为植物提供比如氮一类的营养物质。在这个例子中,消除蚊子可能就会影响植物生长。

在1974年,生态学家约翰•阿迪科特(John Addicott,现就职于加拿大亚伯达省的卡里加尔大学)发表了关于猪笼草内的捕食者与猎物结构的发现,表明有蚊子幼虫存在时,原生动物多样性更加丰富。他认为,蚊子在进食时控制了原生动物中优势种类的数量,使得其他原生动物得以生存。而对于植物而言,更广泛的后果仍然不得而知。

如果蚊子提供了“生态系统服务”——即让人类从自然中获益,这可能会成为继续让蚊子存在的强有力的理由。美国罗格斯大学新布朗斯维克分校的进化生态学家迪娜•丰塞卡(Dina Fonseca)举出蠓科的摇蚊,有时候也被认为称为蠓科小虫(no-see-ums)这个物种来作为对比。“人们被蠓科小虫叮咬,或者因为它们而感染病毒、原生动物或者丝虫,就会很想消除它们,”她说,“但是因为一些蠓科蚊子是热带植物如可可树的传粉昆虫,消灭了它们将导致我们没有巧克力可吃。”

成年蚊子依靠花蜜来给自身提供能量(只有某些雌蚊需要吸食血液来得到蛋白质用于产卵),如果没有蚊子,数千种植物就将失去一种传粉媒介(梅洋汤注:这里有分歧)。但麦卡里斯特表示,对于人类依赖的作物而言,它们的传粉好像没啥用。“如果哪怕有一种让它们留在身边的益处,我们早就利用它们了,”她说,“我们不需要蚊子的任何东西,除了让它们走开。”[蚊子:你喜欢我哪一点?人类:我喜欢你离我远一点。]

最终,似乎没有蚊子可以做而其他生物不能做的事情,也许除了这一件——它们极其擅长于从一个动物上吸食血液,然后在扎入到另一个动物体内,这为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理想途径。

“消除有害蚊子的生态学效果是人口会增加,这就是结果。”斯特里科曼说。许多生命将会被挽救,更多的人将不再受疾病的折磨,许多国家也不再被疟疾所困扰。比如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消灭蚊子可能会让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3%(这是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由于疾病所消耗的GDP),这些钱可以用来加速当地发展。“蚊子的消失可以减少卫生系统与医院的财政负担,将用于病媒传播疾病的公共医疗开支投入到其他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上,还能降低辍学率。”世界卫生组织驻马尼拉的疟疾科学家杰弗里•希(Jeffrey Hii)表示。

来自佛罗里达医学昆虫学实验室的生态学家菲尔•卢尼博斯(Phil Lounibos)认为“消除蚊子只会暂时缓解人类的痛苦”。他的研究表明,消除一类病原微生物携带物种的努力都会是徒劳的,因为这个生态位缺口很快会由别的生物补上。他的团队从佛罗里达州的垃圾场里收集了雌性黄热病蚊(埃及伊蚊),发现其中一些已经被亚洲虎蚊(白纹伊蚊)受精,而后者会携带多种人类疾病。这个受精过程会使雌性黄热病蚊失去生育能力,表明了一个物种是如何取代另一个的。

鉴于蚊子传播疾病而导致的严重的人道主义与经济后果,多数科学家会认为人类总体健康的改善会超过人口增长的代价。而在生态系统中会造成“附带损害”的观点,也不会为蚊子赢得到多少同情。“每一种生物在自然中都有重要作用”的浪漫观点同样不足以为蚊子的审判提供辩护。世界上还有蚊子,并不是人类有意留着它们肆虐,而是因为能力有限。

因此,虽然人类会不经意把有益物种(从金枪鱼到珊瑚)推到灭绝的边缘,但人类的万般努力都没能让蚊子的生存受到严重影响。“它们并没有在环境中占据牢不可击的位置,”美国蚊虫防控协会的昆虫学家乔•康伦(Joe Conlon)说,“如果我们明天就能让它们消失,那它们所活跃的生态系统估计也就打个嗝,然后淡定地继续运转,自然会有其他的物种来替代蚊子,而至于是好是坏就说不清了。”

( 翻译:徐丽 审校:马宏)

user avatar

必须滴。创世以来,地球物种已经灭绝了99%了,也没见日子过不下去?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生物界还真地研究了很久,目前公认的结论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蚊子的消失会对任何已知物种造成实质损害。

通俗点说,蚊子对于它的所有已知天敌而言,都是零食。

至于“任何存在的物种都有其价值”这种话应该是诗人说的,讨论生物学问题的时候,这种“论据”就像足球场上使出跆拳道一样,非常不负责任。

另,全世界每年因蚊子传播的疾病死亡的近百万人和他们妻离子散的家庭,或许有权利就这个问题发表点意见吧。

===============更新===============

参见:

另,要求提供一种说法无可靠来源的证据,否则一个回答就是“无可靠信息来源为了避免对您造成误导,请谨慎甄别”也是醉。那么知乎是否应该提供本回答“无可靠信息来源”的证据呢?

证明一件事物“有”才需要给出证据呀,哪怕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对方观点;要求提供“可靠信息来源”证明一件东西“不存在”……这什么逻辑呀?

user avatar
美哉!以后夏天再也不用赶蚊子也不用抓蚊子包了!只不过一旦它们凭空消失,大自然或许要承受无以复加的“阵痛”……

太好了!再也不会为黑夜里的嗡嗡声抓狂了,再也不用忍受蚊子包了,再也不需要防蚊喷雾了!更重要的是,人类终于摆脱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这是何等慰藉!叮咬人的疟蚊(Anopheles)或斑蚊(Aedes)会传播疟疾、黄热病、登革热、寨卡病毒以及基孔肯雅热,每年导致超过72.5万人死亡。

疟蚊(Anopheles)

然而,将3500种蚊子一举消灭——部分已存在1亿年之久——是否多少有些风险?毕竟,会吸食血液的蚊子不过200种,并且这其中只有一小半会传播疾病。

更何况,唯独雌蚊吸食血液,雄蚊只吸食花蜜。更别说部分花只能依靠蚊子来传粉,例如北美沼泽常见的钝叶舌唇兰(Platanthera obtusata),若没有蚊子帮忙,它们的未来堪忧。

钝叶舌唇兰(Platanthera obtusata)

看到这,想必有人心里开始犯嘀咕:“蚊子种类如此之多,必然有其用处。”事实的确如此。无论是飞旋在空中的成虫,还是水中的幼虫(孑孓),蚊子都是大量生物的食物。根据一位美国专家的估算,仅阿拉斯加一个州就有近5万吨蚊子。对其他动物而言,可真是一个绝妙的食品仓库!


清洁专家

孑孓贪食成性,这使其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的一席。孑孓以腐叶、昆虫尸体和其他生物残渣为食,因此能将自身所在的水塘清理得一干二净。更重要的是,成虫参与了最大规模的生物小循环,因为它们排泄物中的氮可促进植物生长。

不过,现在后悔太迟了。既然想要一个没有蚊子的世界,就只能这样了。在人迹罕至的北极,无蚊的后果已经显现。从加拿大森林到西伯利亚冻原,每年夏季都有大批蚊虫带动季节性迁移,其作用不可替代。

比如每年有大量鸟类为了能享受蚊虫大餐而迁徙;同时,驯鹿群为了避开吸血的蚊子也不得不迁移。如果蚊子不复存在,这些动物的迁移就会逐渐停止。假如没了踩实土壤,啃食植物,还是许多大型捕食者(狼、熊甚至老虎)猎物的驯鹿经过,整个地区的生态平衡都会被颠覆。但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尽管我们强调了蚊子的重要性,消灭蚊子或许不会带来太大的改变。原因在于,如今许多蚊子成为了入侵物种,它们在众多原本运行良好的生态系统中横行肆虐。


叮咬之王

结果,这些蚊子在群落生境里共享各自的生态位,并与多个与它们角色相同的物种共存。但因此也可以肯定,叮咬之王的宝座一旦空缺很快便会被占据。

会由哪个物种取而代之呢?最好是没有侵略性且对人类健康无大害的摇蚊科(Chironomidae,与蚊科同属双翅目)物种。

摇蚊科(Chironomidae)

还有可能是其他虫子,如分布在爱尔兰、英国苏格兰、法国卡马尔格以及非洲部分国家的库蠓(Culicoides)。

库蠓和常见的蚊子一样,雄性采食花蜜,雌性吸食血液。区别在于,它们不会向人类传播寄生虫或其他致命微生物。但库蠓比蚊子更具侵略性,即使穿厚牛仔裤也无法避免它们的叮咬。更糟糕的是,被库蠓叮咬后可能奇痒无比,如果抓挠还会大幅提升感染风险……

库蠓(Culicoides)

得,就算没了蚊子,我们还是免不了抓耳挠腮!


撰文 Titouan Corlet

编译 吴苏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