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跑到我的时间线上,让我看到了一个9000多赞的匿名回答。
身为母亲,看完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因为这位母亲的所作所为,对一个6岁的孩子是极为不公的。
我想说两点:
1. 孩子不是一天长成什么样的,而是每天一点点长成什么样的。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一个突然的结果。孩子成这个样子,她的每一个监护人都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2. 所有孩子心理上接受的都是“谁养谁教”。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爷爷奶奶相处,最亲近的爷爷奶奶都没有发声,而在和妈妈相处的较短时间里却总是受到管教,这对孩子来说心理是非常别扭,难以接受的。说直接点,就是关系没亲到那个份儿上,说不上话。我不是说这位妈妈没养,案例里的妈妈提到自己一直在经济供养,但经济供养孩子是看不见的。在孩子眼里,自己是被爷爷奶奶养大的,和妈妈并没有那么近。
这位妈妈为教育孩子付出的努力十分有限,同时接受不了一个短期内稍稍努力却失败的结果。在她的处境上,想达到一个好的结果,眼下应该做的努力根本不能是自己一个劲儿地管教女儿,抗衡全家。而是先和丈夫公婆进行积极正面的沟通,这个沟通过程可能旷日持久,异常辛苦,但这是为了女儿所必须的付出。沟通的目的是让全家人在教育女儿这件事儿上达成共识,然后自己监督,全家履行。实在做不到,才是思考离婚等等的时候。
作为母亲,对6岁的孩子平静地亲口说:“从此以后我就当没你这个女儿。”我不知道是多么心智不成熟的妈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不知道这个孩子这一生都能不能忘记这个画面。这句话把自己对老公的愤怒对公婆的愤怒,在夫家经历的所有失控感无力感,都化成彻头彻尾的绝望砸在稚弱的孩子身上。
为什么不吐不快?这个高赞匿名答案作为一个当事人个人情绪的发泄无可厚非,但收获这么多赞同实在让作为母亲的我看了难过。也许当事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收入女性,但毫不能改变这件事情本身是个不懂教育的人身上发生的完全失败的教育范本。
一言以盖之:一个女性生了孩子却不教养她,当孩子长到6岁已呈劣迹,突然想力挽狂澜,不讲方法只计成果,然受到夫家的阻力立刻颓然丧气,遂决定不认自己的孩子!
当事人不是现在错了,是在选择要孩子的时候就错了。这样的心智,最好别当妈别生孩子。
这样的范本,任你几套房产多高收入,为人父母,闻者足戒。
我还想说,每一位女性都有选择不要孩子的自由,但一旦你选择了做一位母亲,就请对你的孩子负责。这不是你对孩子的恩情,是你最基本的人道义务。
我也奉劝那9000多位点赞的用户:如果你通读全文以后仍然真心赞同这位妈妈的所作所为,那么请你别要孩子。
小孩心机,是这个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情,小孩子能理解心机,施展心机,说明这个小孩从成长期就没啥自我,或者自我弹性很大,搞好了是汪(Zhou)精(en)卫(Lai)式的憋屈人格,搞得不好就是心底悲苦的连环杀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