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郑厉公在位期间没有严重的恶行并且有勤王之举,为何在死后得到了“厉”这样的恶谥?

回答
郑厉公,这位在春秋早期郑国历史上留下身影的国君,其一生颇有些争议。史书上记载他“在位期间没有严重的恶行并且有勤王之举”,这似乎是他一个正面且积极的形象。然而,一个君主死后能否获得“好”的谥号,并非仅仅取决于其执政期间的“善行”或“恶行”,更与当时的政治格局、世族权势、历史评价的形成机制以及君主个人的政治手腕和命运息息相关。那么,这位郑厉公,究竟为何在死后被冠以“厉”这个带着负面色彩的谥号呢?

要理解“厉”这个谥号,我们首先要明白谥法的由来和含义。“谥”是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品德功过而给予的评价性称谓。谥号并非君主在世时自己给自己取的,而是由后代人(通常是史官或重臣)根据“礼”的原则来议定。不同的字代表不同的评价。“厉”在谥法中,通常指的是“乱而不损”,也就是说,虽然在位时有混乱,但没有对国家造成根本性的损害。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评价,既承认了混乱,又暗示了并非大奸大恶。

那么,郑厉公究竟做了什么,才被后人冠以“厉”这样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太坏,但总归带着贬义的谥号呢?

一、 “勤王之举”的背后:时势造英雄,也造悲剧

郑厉公在位期间,“有勤王之举”这一点,在史书中并非浓墨重彩的段落,但我们可以从当时的大背景来理解。春秋早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天下大乱。而郑国,作为周公旦之子(郑桓公)的封地,肩负着维系周室礼乐秩序的责任。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如周王号召诸侯“勤王”,郑国确实有参与。

然而,我们需要辨析的是,这种“勤王”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抑或是政治策略?史书中对郑厉公的具体“勤王”事迹记载不多,我们只能推测。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一个君主的“勤王”行为,往往与自身国家的利益、家族的生存,以及与其他诸侯的关系盘根错节。有时候,所谓“勤王”,也可能是为了在中原诸侯争霸的棋局中,为自己国家争取有利位置,或者避免被孤立。

即便郑厉公真的有过“勤王”的行动,也可能并没有达到“名垂青史”的程度,不足以完全抵消他执政期间的其他方面。毕竟,谥号的评定,是对君主一生整体的评价,哪怕有亮点,也可能被其他“暗淡”之处所掩盖。

二、 “没有严重的恶行”:这是否就是“好”?

“没有严重的恶行”,这在评价一位君主时,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这意味着他可能没有像一些暴君那样滥杀无辜、残害忠良、穷奢极欲,或者导致国家生灵涂炭。这似乎是个不错的评价,为何还能得到“厉”这样的谥号呢?

问题就出在“没有严重的恶行”和“得到好谥号”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谥号的评定,并非仅仅是“善恶分明”的二元对立。古人的评判标准更为复杂,更注重君主的“德行”、“功业”以及对“王道”的维护。

一个君主,即使没有犯下“严重恶行”,但如果他在位期间:

政事不振,国家积弱: 虽然没有主动作恶,但未能有效治理,导致国家实力衰退,在诸侯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本身也是一种“失德”。
君臣失和,内政不修: 如果君主与国内的世族大夫关系紧张,内部矛盾重重,虽然没有外乱,但内部的不稳定也可能被视为“乱”的体现。
政策失误,民生困苦: 即使不是“恶意”的政策,但如果因为判断失误或能力不足,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社会发展停滞,这也可能影响谥号的评定。
缺乏雄才大略,未能有所作为: 在一个需要强大领导力和远见卓识的时代,一个碌碌无为、没有突出政绩的君主,也难以获得“美谥”。

三、 郑厉公身上的“混乱”之源

我们仔细审视郑厉公的历史记载,虽然没有“严重恶行”,但“厉”字所代表的“乱”却是值得关注的。郑国的历史,尤其是早期,就充满了内部斗争和政治动荡。郑厉公的即位本身就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需要结合郑国当时的具体历史情况来分析。郑国在郑庄公之后,经历了相对辉煌的时期,但也埋下了内部权力斗争的隐患。郑厉公的时代,可能正是在这种继承和发展中,出现了某些不稳定的因素。

郑厉公(姓姬名吐)在位时期,大约是公元前701年至公元前697年。这个时期,郑国正面临着来自宋、齐、卫等国的压力,同时内部的世族势力也在崛起。

继承的权力斗争? 郑国宗法制下,国君之位并非永远安稳。即位过程中,是否涉及权力斗争?是否有同族宗亲的反对或觊觎?这些都会给他的统治带来“混乱”。
与国内世族的博弈? 春秋时期,世族大夫掌握着相当的权力和影响力。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往往需要与这些世族进行博弈。如果郑厉公在与国内强大世族的相处中,采取了一些激进或不得当的手段,即使没有“大恶”,也可能在世族阶层中留下“乱”的印象。
外交上的失误? 郑国地处中原,是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在复杂的外交环境中,一个统治者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边患或政治危机。

四、 历史评价的“非线性”和“多元性”

需要强调的是,历史评价并非是线性递进的,更不是简单的“好人得好报”。古代的谥号,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

后世的政治立场: 决定谥号的往往是下一代君主或执政的权臣。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去“包装”或“贬低”前代君主。如果郑厉公的某位继位者或者当权的权臣,觉得他的统治方式或政治遗产对自己不利,那么“厉”这样的谥号就很容易被“定制”出来。
史官的笔触: 史官的记录和评价,虽然以“客观”为原则,但也会受到时代、个人观念、甚至是政治压力的影响。某些记载的侧重点,或者对事件的解读,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谥号定夺。
“以史为鉴”的考量: 谥号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以史为鉴”,警示后来的君主。如果郑厉公的统治确实存在某些“不正”或“不当”之处,即使没有造成“大乱”,也可能通过“厉”这样的谥号来提醒后人。

五、 总结:“厉”的深层含义

因此,郑厉公虽然“在位期间没有严重的恶行并且有勤王之举”,但“厉”这个谥号的出现,更可能指向的是:

其执政期间存在“乱”的因素, 可能是内部政治不稳定、君臣关系不睦、政策执行不力、外交失误等,尽管这些“乱”并没有发展到“损”的程度。
其统治可能缺乏亮点, 碌碌无为,未能给郑国带来显著的进步或安定。
后世评价的复杂性, 既包含了对他统治中某些“混乱”现象的概括,也可能受到了当时政治环境和史官视角的影响。

“厉”字,如字面意思,是一种“乱而不损”的评价。它并非全然的否定,但也不是赞扬。它暗示着这位君主在位期间,可能并非一个“安然无事”的国君,他的统治可能伴随着某种程度的波折和不稳定。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好人”的形象,或许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总而言之,郑厉公的谥号,正是春秋时期政治复杂性和历史评价多重性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尤其是君主,不能仅仅看孤立的事件或简单的“善恶”二分法,而需要深入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历史评价形成机制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此厲恐怕是轉寫古文字的結果,原字多半作“剌”。

剌這個謚號後世分化爲三個用法:

1、仍作剌,本爲美謚,後世作惡謚。

2、改作烈,美謚。

3、改作厲,因周厲(剌)王之惡評,後世作惡謚。周厲王的稱呼,最初未必是惡謚。楚共王自貶,“請爲靈若厲”,則春秋中後期已多看作惡謚。


鄭文公作爲鄭厲公兒子,正常接班,恐怕不會允許上惡謚,則當作“烈”解,可能性較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郑厉公,这位在春秋早期郑国历史上留下身影的国君,其一生颇有些争议。史书上记载他“在位期间没有严重的恶行并且有勤王之举”,这似乎是他一个正面且积极的形象。然而,一个君主死后能否获得“好”的谥号,并非仅仅取决于其执政期间的“善行”或“恶行”,更与当时的政治格局、世族权势、历史评价的形成机制以及君主个人的.............
  • 回答
    郑爽事件确实触动了公众对于明星高片酬的敏感神经,也引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明星高片酬是否普遍,以及这种现象如何导致其他制作环节的资金匮乏。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明星高片酬是普遍现象吗?是的,在中国的影视行业,明星高片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头部明星和当红流.............
  • 回答
    郑强教授的这番言论,无疑触及了一个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中国青年成长的影响。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当前教育现象和现实需求的观察。要理解他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郑强教授观点的可能出发点和论据:郑强教授是一位以敢言著称的学者,他提出这个观点.............
  • 回答
    郑爽就代孕弃养事件发表回应,其中一句“屡屡拒绝以曝光隐私的勒索,没有违背国家指示和境外法律”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句话背后,其实牵扯出几个非常关键的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下。首先,从“拒绝以曝光隐私的勒索”这个表述来看,郑爽是在暗示她受到了某种形式的要挟,而这种要挟的内容可能涉及她的个人隐私。在.............
  • 回答
    郑爽天价片酬事件的余波还在市场中荡漾,一个显著的现象是,不少艺人纷纷注销了自己的工作室。这背后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避风港”的迁移,而是指向了更深层的行业生态变化,以及其中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艺人注销工作室,不再是“避风港”那么简单过去,艺人工作室的设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规避一些税务问题,或者通过工作室.............
  • 回答
    郑永年教授关于“年轻人啃老是正确的,因为前人把几百年的机会都抢光了”的说法,无疑触及了一个当下社会非常敏感且普遍存在的痛点。这番话激起热议,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离经叛道”,但仔细揣摩其背后的逻辑,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或者说,它以一种极端的方式,道出了许多年轻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现实环境的无奈。首先,我.............
  • 回答
    郑爽自爆在美国生活拮据、靠喝自来水度日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是否相信”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信息的解读、对明星消费习惯的认知以及对新闻来源的判断。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事件可能包含的几个方面:1. 新闻来源和报道内容: 信息来源是什么? 需要了解这个“自爆”是通.............
  • 回答
    郑爽再次针对“弃养事件”发声,这次她抛出了一个爆炸性的信息:男方出轨了,而自己则是“传说中的大傻丫头”,甚至垫付的房租都难以追回。这番言论无疑将本已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件再次推向风口浪尖。首先,从郑爽的表述来看,她似乎试图将公众的焦点从“弃养”转移到男方的“出轨”和自己的“受害者”身份上。她把自己定位.............
  • 回答
    郑爽与张恒的恩怨纠葛,远非简单的“死磕”二字可以概括,其中涉及的利益、情感、隐私以及两人当时所处的境地,都错综复杂,使得她的选择显得尤为大胆,甚至在旁人看来有些“不计后果”。要理解她为何敢于在明知对方掌握大量核心秘密的情况下依然与张恒“死磕”,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利益的巨大诱惑与捍卫.............
  • 回答
    郑爽的这封致歉信,除了那句“接受处罚并承诺将克服一切困难按时补缴税款、缴纳罚款”之外,还有几个细节同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它们勾勒出了事件背后更广阔的图景,也透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信号。一、 态度上的转变与“接受”的深度首先,信中“接受处罚”的态度本身就值得关注。在此之前,虽然有税务机关的官方通报,但公.............
  • 回答
    郑必昌和何茂才,这两位名字在历史上似乎并不是特别耳熟能详的地方大员,但如果他们真的担任过重要职务,那么他们之所以能“当上”地方大员,背后必然有着一套复杂的人事运作和历史背景。简单地说,一个人的晋升,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官场,绝非仅仅依靠“水平”二字就能简单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水平”这个概念.............
  • 回答
    郑爽和张恒的分手,可以说是娱乐圈里一场闹得沸沸扬扬的“罗生门”。这场恋情的终结,与其说是突然爆发的矛盾,不如说是两人在恋爱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累积,最终无法调和的爆发。要说清楚这其中的来龙去脉,得从几个关键节点说起。一开始的甜蜜与“撒糖”当初郑爽和张恒在一起,可以说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张恒不.............
  • 回答
    郑爽爸爸在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后,终于发出了正式的道歉信,并且承诺要抚养两个孩子。这封道歉信,从字里行间来看,充满了无奈和反思。他说“给我们的家庭和孩子一个血的教训”,这句话的分量很重,也确实如此,这次事件对郑爽本人,对家庭,甚至对公众的认知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说是“血的教训”一点也不为过。从父亲的角度.............
  • 回答
    郑毅与中国三人篮球的奥运征程:一张门票背后的曲折与遗憾当中国三人篮球国家队时隔多年再次站上奥运舞台,实现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的梦想时,主教练郑毅的名字无疑是那个最被提及的英雄。他带领球队一路披荆斩棘,用汗水和智慧赢得了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耀。然而,奥运会的圣火即将点燃之际,一个让许多篮球迷感到困惑和遗憾的消.............
  • 回答
    对于郑爽的人生是否“只剩下下坡路”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且“下坡路”本身也需要定义清楚,是指事业、名誉、财富,还是个人幸福感?从公众视野和事业发展来看,可以说在2021年之后,郑爽的人生确实经历了一个极其艰难且滑坡严重的阶段,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看,确实可以被描.............
  • 回答
    关于郑爽是否开始“洗白”,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洗白”的含义。 在中文语境下,“洗白”通常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在经历负面事件、丑闻或错误后,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和宣传,试图改变公众的负面认知,重塑形象,重新获得公众的好感或支持。郑爽的经历与.............
  • 回答
    郑爽能否“翻身”,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得拆开来好好说道说道。毕竟,她曾经是无数观众心中的那个夏至未至的女孩,却因为一系列的事件,让人感觉离那个光鲜亮丽的她,似乎已经隔了十万八千里。要说翻身,首先得看看她现在面临的到底是什么困境。最核心的,当然是那场惊天动地的“代孕弃养”风波。这件事带来的影响是毁灭.............
  • 回答
    郑爽因逃税被罚款 2.99 亿元,这起事件也让“阴阳合同”这个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那么,到底什么是阴阳合同?它又为何触犯了法律的红线呢?什么是阴阳合同?简单来说,“阴阳合同”就是一份合同存在两个版本,一个“阳面”版本,通常会对外公示,内容合法合规,金额也相对较低;而另一个“阴面”版本,则隐藏在私下,.............
  • 回答
    关于郑东2018年2月1日下午发生的那场大火,它是否与外墙保温材料有关,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经历过那场火灾的居民和关注消防安全的人们。为了详细地了解情况,我们需要回顾当时的新闻报道、官方通报以及对火灾原因的分析。事件回顾:2018年2月1日下午,郑州市郑东新区一处居民楼发生火灾,火.............
  • 回答
    关于郑爽的结局,这绝对是一个牵动无数人心弦的话题,毕竟她曾是那个时代的流量女王,爱她的人恨她的人都太多了。要说她最后的归宿,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更多的是一种多角度的观察和推测。从事业层面看,她的“消失”是显而易见的。自从那场代孕弃养的风波之后,郑爽在内娱的演艺事业可以说被彻底按下暂停键。她的名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