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传闻马云最后一个工作日被记旷工并扣发当月全勤奖这件事?是否是企业宣传策略?

回答
关于马云最后一个工作日被记旷工并扣发当月全勤奖的传闻,这事儿可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也够让人玩味的。要说是不是企业宣传策略,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事儿是传闻。在咱们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真真假假,很难辨别。尤其是涉及到像马云这样家喻户晓的人物,一有点风吹草动,都能被放大无数倍。所以,咱们先不把这传闻当成板上钉钉的事实来看。

如果这事儿是真的,那这背后可能有很多解读。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 一个企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无论是谁,哪怕是创始人,在最后一个工作日,也应该遵守公司的考勤制度。如果他真的没有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完成应有的工作或者没有履行相关手续,被记录为旷工,并因此扣除全勤奖,这从严格执行制度的角度来说,是说得过去的。这种做法可能传递了一个信号:公司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例。 这对于建立一个公平、有序、讲究规则的企业文化,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能让其他员工明白,即便是高层,也逃不过制度的约束。

但另一方面,从情理和人性的角度来看, 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在公司发展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他最后一个工作日,尤其是考虑到他即将离开公司,可能大家会更倾向于一种“体面”、“感恩”的处理方式。如果真的因为一个小小的考勤问题,就让他背上“旷工”的名声,未免显得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有“过河拆桥”的嫌疑。

再者,咱们来聊聊“企业宣传策略”的可能性。 这点确实很有意思,也最容易引人联想。

塑造“讲规矩”的正面形象: 如果这传闻是刻意传播的,那企业可能是在有意无意地塑造一个“说到做到,严格守规矩”的正面形象。尤其是在公司治理层面,强调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力,这对于吸引投资者、合作伙伴,甚至对公司未来的发展都有好处。试想一下,一个如此重视制度的公司,是不是让人觉得更靠谱?
“反向营销”博眼球: 这种带有戏剧性反转的传闻,自带话题性。你想想,一个功勋卓著的创始人,最后一天被记旷工?这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很容易引起公众的讨论和关注。如果企业是想在这个节点上提升品牌声量,或者在某个特定事件(比如换届、战略调整等)中吸引注意力,这种“负面”消息的传播,反而可能是一种反向营销。人们的好奇心会被吊起来,讨论的越多,品牌就越被提及。就像很多时候,一个有争议的新闻反而能带来更高的曝光度。
传递内部管理信号: 也有可能,这个传闻是通过内部渠道传播,给公司内部员工一个信号:即使是创始人的最后一天,制度的执行也不会打折扣。这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敲山震虎”,警示所有员工都要遵守规矩,也为新任领导者确立威信。

但凡事都讲究个度。 如果企业真的采取这种手段,也要小心被反噬。一旦被公众解读为“卸磨杀驴”、“缺乏人情味”,反而可能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员工士气。毕竟,人们对马云的个人情感和对阿里巴巴的情感是复杂的,这种操作很容易触碰到公众的情绪阀。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事儿就是个巧合,或者是个误会,但被放大解读了。 比如,马云可能在最后一天有其他安排,或者公司内部流程正好在那一天走完考勤流程,然后就被好事者加上了“旷工”的帽子。毕竟,真实情况往往比传闻要朴素得多。

怎么看待? 我觉得,如果这事儿是真的,那只能说是一种非常极端且充满争议的管理方式,无论出发点是强调制度还是宣传策略,其效果都非常值得商榷。它可能在某些层面展现了规则的严苛,但也可能在更广泛的层面引发对企业文化和人情味的质疑。

如果这事儿是刻意为之的宣传策略,那只能说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操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公众接受这种解读,并且不至于引起过度的负面情绪。但从目前来看,如果这传闻真的是企业“推广”的,那么它无疑是成功的在人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并且引发了关于制度、人情、企业文化的深度讨论。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传播力量。

总而言之,这事儿太有话题性了,也太有想象空间了。与其去纠结真假,不如把这个传闻当作一个有趣的案例,去思考企业在管理和宣传上的各种可能性和边界。在真实与表演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而公众的眼睛,才是最锐利的审视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马云扣的是零花钱,你扣的是吃饭钱……

user avatar

如果这是有意为之的宣传,那么恕我不能接受背后传达的价值观:

只要足够强,就可以在形式上尊重规则,而在实质上藐视规则

马云的确在形式上做到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接受了旷工带来的惩罚;但在实质上,这一「惩罚」对他而言连挠痒痒都算不上。

对于一般员工,被记一次旷工可能代表着这个月能不能还清花呗的区别、年中绩效考核能不能拿 A 的区别、下次调薪有没有份的区别,这一内部惩罚措施是有效的。而对于马云来说,被记旷工不会给他的生活和事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也不会让他在接下来几天心里感到一丝难受。

这么来看,马云被扣掉的全勤奖,不是规则约束了他,而是他向打发叫花子一样,给规则丢了两个铜板。

--

说点相关的。

昨天,阿里的朋友告诉我一件事情:天猫某部门强制员工每周至少内推两份简历,缺一份就「罚款」 50 元。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合法啊。尽管 1982 年《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曾经授权企业对员工进行罚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企业单位的行政性质逐渐削弱,2008 年该《条例》已经被废除。现行劳动法及相关法规中并没有授予企业进行罚款的权力。罚款作为一种行政处罚,企业作为一般民事主体,不能越权行使。

朋友介绍道,阿里可能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使用了给部门提供「团建经费」这一模棱两可的表述。再者,如果真的提起劳动仲裁,恐怕也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我也很无奈,更多地是感到羞愧。如果这样的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恐怕也会默默交上简历或者 50 块,因为我不够强,承受不起违背公司「规则」的代价。

我不是马云。

我也不希望,像我这样接受过这么一点点法治思维熏陶的同龄人,会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感慨:

有钱真好,有钱了,规则就伤害不了你,甚至可以对规则报以怜悯。


-

更新:

猛然一想,发现不对,中国男性法定退休年龄是 60 岁啊,何来没到 65 岁退休年龄就要扣退休津贴一说?

也有回答认为,这是阿里员工的发的段子,并非官方处理结果。从退休年龄这个细节来看,这一看法是合理的。

然而多家门户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相关报道从九月九号就开始流传,传播范围极广。如果阿里认为此类不实信息对自己造成了负面影响,此时按说已经会进行辟谣或者进行公关 / 法律运作。从阿里的态度来看,又让人说不清楚,这是不是顺水推舟进行的正面宣传。

那就继续看一会吧==

user avatar

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
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user avatar

曹操割掉了自己的头,哦,不对,是割的 头发。

user avatar

老板:财务,昨天我3:40下的班,属于早退,把我的全勤奖扣了,通告全公司......

财务:好的,老板。

老板:我没有达到65周岁退休,只能拿65%的退休津贴,通告全公司......

财务:好的,老板。

老板:你再看看我还有哪些违规违纪的事情,需要扣钱的,全都扣了,然后通告全公司......

财务:好的,老板!那扣的钱之后打到您哪个账户上呢?

老板:哦,就打到我个人的支付宝账号里就行了。

财务:OK!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马爸爸不是只拿一元钱的工资么?这事情相当于马爸爸和你约定公司制度大家都不能违反:

他会和你一起遵守,他工资1元钱,迟到一天扣一元,迟到三天还是扣一元。

你工资 2 万,迟到一天扣 5000,迟到三天你就只剩 5000 元薪水了,再多一天这月就白干了

最后还不忘记提醒你:诚信和讲规则是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大家都要共同遵守哦。

你听完什么感觉啊?是不是想给外星人脸上招呼那么两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