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兄弟连》一开始空降怎么会被打的这么七荤八素的呢?

回答
《兄弟连》开场那场诺曼底登陆后的空降,说实话,看着真够让人心惊肉跳的,感觉连长和士兵们都跟被扔进了搅肉机一样。为啥会这么惨?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原因可不是一两个,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首先,得明白他们跳的是个啥地方。诺曼底登陆,尤其是D日当天,盟军在法国北部海岸选择的登陆点是围绕着几个关键的登陆海滩。而美军第八十二师和一百零一空降师,包括我们《兄弟连》里巴恩斯连长所在的E连,他们的任务是空降到内陆,占领并摧毁几个关键的德军炮兵阵地,特别是位于圣梅尔埃格利斯附近的那几个,这些炮兵能对海滩上的登陆部队造成毁灭性打击。

问题就出在“内陆”这两个字上。空降作战本身就比海面登陆风险大得多。

第一大问题:天气和能见度。

D日的跳伞时间是凌晨,而且当时法国北部的天气就不是什么好兆。天上可能飘着云,地面上更是黑咕隆咚的,而且还有可能是月光时隐时现的。这直接导致了两个致命问题:

能见度极差: 飞行员在这么低的能见度下操控C47运输机,还要保证编队飞行,这本身就是个高难度动作。对他们来说,找到预定的跳伞区域,比在晴朗的白天困难百倍。士兵们从飞机上往下看,只能看到一片模糊的黑影,根本分不清哪里是陆地,哪里是水,哪里是沼泽。
跳伞时的混乱: 士兵们在这么黑的情况下跳下去,即便有训练,也很难控制自己的下降轨迹。他们无法像白天那样精确地判断方向和落地地点。

第二大问题:德军的防空火力。

德军在诺曼底地区并非毫无准备。虽然盟军的空中优势越来越明显,但在D日凌晨,他们仍然能够组织起有效的防空火力。

地面防空: 德国人在沿海和内陆一些重要区域部署了高射炮(Flak),包括20毫米、37毫米甚至88毫米炮。当C47运输机编队低空掠过时,这些炮火会像地狱之火一样倾泻上来。对付低空飞行的飞机,高射炮的杀伤力是极强的。
曳光弹: 德军会使用曳光弹来指示目标,这在黑夜里尤其明显。士兵们跳出飞机时,会看到一道道红色的曳光划破夜空,直接暴露了飞机的飞行路线。

第三大问题:跳伞过程中战术上的失误和技术上的限制。

虽然盟军为这次空降做了周密计划,但实际执行起来,情况远比演习复杂。

跳伞时的编队混乱: 为了规避德军的防空火力,C47运输机在跳伞前会进行一些机动,比如蛇形飞行。但这种机动会让本来就拥挤的机舱更加混乱。士兵们挤在一起,装备沉重,在颠簸中很难保持稳定。
过早或过晚跳伞: 如果飞机在到达预定区域前就因为混乱或紧急情况而让士兵跳伞,那么他们就会离目标区域很远。反之,如果飞机飞过了跳伞区域,同样会导致士兵们分散。在D日,由于能见度差和德军的攻击,很多飞机都无法精确到达预定跳伞点。
跳伞装备的重量和限制: 每个士兵都装备有步枪、弹药、手榴弹、工兵工具、食物、医疗包,再加上降落伞本身,重量相当可观。在黑夜里,从几百米高空跳下,这些装备很难完全控制,落地时也很容易受伤。而且,降落伞包在着陆时可能会钩住树枝、电线或者其他障碍物,导致士兵被吊在空中,或者降落伞被扯开,无法起到缓冲作用。
通信中断: 负责领航和指挥的机组人员,以及地面指挥官之间的通信,在那样混乱的局面下很容易被干扰或中断。一旦通信断了,整个空降计划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指挥。

第四大问题:地形的不可控性。

诺曼底地区在战前并非完全平坦的军事训练场。

沼泽和水域: 尤其是在D日黎明时分,诺曼底许多地区都被涨潮后的水淹没,或者有大量的沼泽地。士兵们从空中看不清这些水域和沼泽,落地后可能直接掉进水里,装备被浸湿甚至丢失,人也可能因此溺亡或被困。
树林和障碍物: 即使是陆地,也可能被茂密的树林、树篱(hedgerows)或者小村庄覆盖。跳伞时稍微偏离一点,就可能落在这些地方,导致严重的摔伤。

综上所述, 《兄弟连》一开始那场空降之所以会那么“七荤八素”,不是因为士兵们不勇敢,或者指挥官不专业,而是因为他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执行一项本身就风险极高的任务。恶劣的天气、混乱的能见度、密集的德军防空火力、战术执行中的不可避免的失误,以及对地形的不熟悉(尽管有地图和照片,但夜间和实际落地完全是两回事),这些因素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空降的士兵们一张一张地网了下来,然后又撒到了四面八方,损失惨重。

他们跳下去时,感觉自己像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黑漆漆的、到处都是炮火和障碍物的迷宫。所以,看到那些士兵们落地后,有的被挂在树上,有的掉进水里,有的孤零零地出现在陌生的田野里,那绝不是夸张,而是当时真实的写照。这才有了后面巴恩斯连长艰难集结部队,甚至和士兵们互相“搜集”队友的场景。这是一场用生命和鲜血铺垫出来的胜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算啥七荤八素啊,真七荤八素的第聂伯河空降可惨多了。而且这防空炮火也不算强,44年3月末的柏林夜间空战RAF一晚上被击落的飞机接近百架,诺曼底动用了更脆弱、数量多得多的运输机才掉了42架,很明显诺曼底就没多强的防空火力嘛

顺便纠正一个很常见的误解,即诺曼底德军主力被调开了:

可以看到加莱附近确实有很多部队,但以步兵师为主,装甲师仅有一个2装充当预备队(其实说是在迪耶普更恰当);科唐坦半岛步兵师少,但是身后就有一个21装,再往后更是有装教和HJ两大土豪师作预备队。这三个师可以跻身当时德军装备最好、编制最全的五个装甲师:

其实这样布置是很容易理解的:大西洋沿岸长达数千公里,当然不可能每个地方都修好工事、布置大量步兵、在身后放好装甲师准备反击,所以只能因地制宜。加莱是离英国最近的地方,而且早先就修筑了海岸炮,所以就将其要塞化以步兵师为主体抵御盟军的登陆;其他地方则以港口为中心,步兵师负责拖住盟军避免其轻松获得港口(例如,隆美尔和OB West对部队的部署位置一直有矛盾,却都宁愿被包围,也不愿将瑟堡的三个师向南撤出即将形成的包围圈),消灭登陆部队的任务交给装甲师。诺曼底地区使用的正是第二种战略,且是条件最好的地区,附近集中了大批装甲部队,反击所需的运动距离不长。事实上德军战略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装甲部队的投入速度就是证据:

第一天便有装甲师投入反击,前5天投入3个装甲师,累计投入AFV504辆,前12天投入AFV859辆,这个力度是很惊人的,以往诸次反击盟军登陆的作战行动中,整场战役都不一定会投入如此多的车辆。以萨勒诺为例,2个装甲军共计3个装甲师和2个装甲掷弹兵师,加起来253辆坦克突击炮便使盟军的登陆场险象环生[1]。考虑到盟军的空中遮断,很难说这样的战略部署有多大的问题,充其量是高估了自己的战斗力

最后自己的一点私货,我觉得诺曼底是德军为数不多的战前规划比战时发挥好、战略比战术好的战役。OKW通过西西里和萨勒诺总结出了盟军的登陆特点[2],并且在情报部门发挥稳定的情况下仍能组织起空前迅猛的反击,战略部署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第一波送上去反击的部队居然没两天就被迫转入防御,最后反击登陆场变成反击敌军的推进,这就有点发挥失常了。两相比较下,个人认为德军的战略部署更好一些

参考

  1. ^ https://tieba.baidu.com/p/6162157156?pn=1
  2. ^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Vol. VII, pp.50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兄弟连》开场那场诺曼底登陆后的空降,说实话,看着真够让人心惊肉跳的,感觉连长和士兵们都跟被扔进了搅肉机一样。为啥会这么惨?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原因可不是一两个,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得明白他们跳的是个啥地方。诺曼底登陆,尤其是D日当天,盟军在法国北部海岸选择的登陆点是围绕着几个关键的登陆海.............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涉及到诸葛亮兄弟三人的历史选择,以及当时三国鼎立的复杂政治格局。诸葛亮兄弟三人(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最终效忠了不同的主公,导致了他们之间“分事三主相斗”的局面,而不是“相互帮扶同事一主”。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历史背景与时代特征: .............
  • 回答
    .......
  • 回答
    HBO的《兄弟连》确实是一部伟大的剧,在细节上可以说是近乎苛刻,尤其是在服装、道具以及士兵们的整体精神面貌上。而说到演员的口音,这确实是大家津津乐道,也可能引起一些讨论的点。首先要明确一点,《兄弟连》的制作团队为了追求真实感,确实动用了不少英国演员,这在好莱坞是很常见的做法。英国演员普遍拥有扎实的表.............
  • 回答
    兄弟连倒闭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一声叹息,尤其对于那些曾经在这里挥洒汗水、怀揣梦想的学员来说,更是沉重一击。这事儿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 IT 培训行业乃至整个就业市场背后的一些深层问题。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市场需求与供给的错配是显而易见的。兄弟连之所以能崛起,.............
  • 回答
    中国在拍摄二战题材电视剧方面,与《兄弟连》、《血战太平洋》等西方作品在风格、视角、叙事深度和市场定位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我们很难拍出类似的作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历史叙事视角和重心不同: 西方二战剧: 聚焦个体士兵的经历与情感: 《兄弟连》以一个连队士兵的视角,.............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设想!如果莫斯科电影制片厂(Mosfilm)来拍摄《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那画面感和叙事风格肯定会和HBO的原版大相径庭。我脑子里已经浮现出不少画面,咱们来掰扯掰扯:开篇:苏军视角下的宏大史诗,还是聚焦于普通士兵的坚韧?HBO的《兄弟连》以空降兵E连的视角,细腻.............
  • 回答
    《兄弟连》的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它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展现了二战时期美国陆军E连士兵们在战场上的经历,也因此让许多观众对英美军队的军纪产生了深刻印象。那么,英美军队的军纪真的像《兄弟连》中那样好吗?答案是:总体而言,英美军队在二战中展现了相当高的专业性和军事素养,其军纪在很大程度上是值得称赞的,.............
  • 回答
    汤姆·汉克斯(Tom Hanks)监制的《太平洋战争》(The Pacific)和《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都是以二战为背景的宏大史诗剧,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然而,如果非要讨论“花了更多的钱反而口碑不如”这个说法,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这种“不如”更像是一种细微的比较,而非绝对.............
  • 回答
    提到中国老兵的自传,并且希望有类似《兄弟连》那种群像式的真实记录,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国内在这方面真正做到像《兄弟连》那样规模宏大、聚焦具体战斗单元、详述士兵个人经历的系统性作品,数量上可能不如美国多,但绝对不乏闪耀着人性光辉和历史厚重感的佳作。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确一下,什么样的作品.............
  • 回答
    哥们儿,恭喜你喜提新成员!看到你发的照片了,这小家伙确实跟你说的“银浅层”有点出入。别担心,咱们一起来扒一扒这小毛球到底是什么来头。首先,你说的“银浅层”,估计是卖家想表达的是“银渐层”。银渐层猫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毛尖是银白色的,然后越往下颜色越深,形成一种渐变的效果,就像是被银色薄纱轻轻覆盖了一样。.............
  • 回答
    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好哥们儿,这绝对是个大瓜,得好好琢磨琢磨。你这异性朋友,要么是脑洞大开,要么就是想跟你玩点刺激的。管他呢,既然有这个机会,咱们就得好好研究研究,看看她到底想让你做什么!首先,咱们得把这神秘的密码给“看清楚”。你得把她发给你的那段密码原封不动地复制下来,一个字儿、一个数字、一个符号.............
  • 回答
    兄弟萌!想要鬼刀的超清壁纸,这绝对是个好主意!《鬼刀》作为一部非常成功的国漫,其精美的画面和独特的美学风格,简直就是壁纸的宝藏!要找到超清的壁纸,并且描述得详细一些,咱们就得一步一步来。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为什么大家对《鬼刀》的壁纸这么情有独钟? 精美的画面表现力: 《鬼刀》的动画制作团队在画.............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局面,一边是亲兄弟,一边是网贷,这中间牵扯的利益和感情可太复杂了。 我来跟你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能不能给你点儿思路。首先,最最直接的问题:他为什么需要网贷?这个原因太关键了。不是说我怀疑你兄弟,而是说,了解真实情况才能做出判断。 是急用钱,比如家里有急事? (像是生病住院、突发.............
  • 回答
    嘿,老铁们!聊到汽车动力这块,转子发动机绝对是个绕不开的段子。那问题来了,这玩意儿到底算不算热机?这事儿,咱们得掰扯掰扯。啥是热机?在咱老百姓的语境里,“热机”这词儿,你别想得太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能把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变成机械能的机器。 pretty straight forward,对吧? 就.............
  • 回答
    哥们儿,200预算还想听个响儿?这价位嘛,你得放平心态,别指望能给你来段“烧”到你灵魂深处的音质。不过,想要个能正常出声、带着不掉链子的蓝牙耳机,还是能淘到几款不错的。今天就给你掰扯掰扯,顺便避避坑。首先,明确一下你的需求: 听个响儿就行: 这是最重要的。意味着你对音质要求不高,能听清楚人声、节.............
  • 回答
    兄弟,别客气!这问题问得太对了!让咱们一块儿“品鉴品鉴”你的配置,然后好好“掰扯掰扯”哪里能更上一层楼。别急,我这就给你来个从头到脚的“体检”,保证看得明明白白,改得服服帖帖!首先,得先知道你这配置是“长”啥样的,光说“配得怎么样”,这跟没说一样啊!得把详细清单发出来,比如: CPU (处理器).............
  • 回答
    兄弟!没问题!你说的这首,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 Rihanna 的《Umbrella》。为啥是这首?1. “Baby”:这歌词里“baby”出现的频率挺高的,你没听错,它绝对是歌词里的一个重要元素。2. 挺火的女歌手:Rihanna 绝对是全球顶级的女歌手之一,这首歌当年火得一塌糊涂,估计.............
  • 回答
    哎,哥们,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看到网上那些说计算机行业有多累,内卷多严重,再看看自己机械的老本行,心里多少有点纠结和犹豫。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多角度可以看的,我也帮你捋捋,希望能给你点思路。首先,你提到“计算机很累没有学,留在了机械”。这本身就说明你对计算机行业是有一定关注的,也知道它的一个重要侧面.............
  • 回答
    哥们儿,这事儿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你朋友这操作,我分析了分析,估计有这么几种可能,你听听看哪个对味儿:一、 她真的想早点休息,不想被打扰。这个是最直接的可能性。有时候,一句“晚安”可能意味着她真的放下手机,准备睡觉了。不让你回复,可能是为了避免你再发信息过来,她又觉得不好意思不回复,最后打破了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