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让老公教你开车。
我老公平时温和,耐心,情绪稳定,嘴巴甜,心思细,我们几个月也不会吵架一次,但是就是在教我开车的时候,大呼小叫,暴躁不已。
这是因为。
他觉得你作为一个司机,用每小时几十公里的速度开着一辆一吨多的庞然大物,你必须对路上的车辆和行人,负责任!你不可以再娇滴滴,晕乎乎,你必须打起百分百的精神,冷静得执行每一项操作,你不能再对我撒娇,不能对我的指令执行不到位,更不能手握方向盘还闹脾气。
你没有资格手握方向盘还闹情绪!
这一刻,你不是他爱的姑娘,可以随便无理取闹的他爱的姑娘,而是一个司机。
我一直爱说一个词叫“角色转换”,老公教老婆开车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平时,老婆是有特权的,管着老公的衣食住行,可以唠叨,可以任性,可以作。吵架的时候,说一句“你竟然吼我,你变了,你以前从来不会吼我”就可以瞬间转败为胜,因为在情感里示弱,是女人重要的攻击手段之一。
但是在开车的时候,特权失效了,男人面对机器,开启了自己的绝对理性,同时,他要求你也开启你的绝对理性,因为你作为一个司机,用每小时几十公里的速度开着一辆一吨多的庞然大物,你必须对路上的车辆和行人,负责任,负绝对的责任!
老公们的想法和做法,百分百没有错。
但这件事矛盾的点就在于,老婆既然找了老公来教开车,就没有打算开启自己的“绝对理性”,她们就是来找依靠,找陪伴,找那种“你很厉害你要帮帮我”的情感体验的。
我老公教我开车的时候,不停的喊“走中间啊你”“撞了撞了”“看镜子啊你”,喊得我越来越暴躁,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开,教了两三次,一点没有进步,光吵架了。
但是我又一想,我们同时拿驾照,我老公开车又是谁教的呢?他何尝不是自己一个人颤颤巍巍的上路,从害怕到熟练的呢?我们在技术上是没有差别的,只是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指望过靠别人缓解自己心理上的恐惧。
于是我趁着他不在家,拿上车就出门了,一个人颤颤巍巍的开了一圈又一圈,然后上路,一个人的时候手脚都是冰的,车辆在身边呼啸而过,会带来深刻的恐惧,但是那一刻,我是极度清醒的,也是绝对理性的。
时到今日,我已经开了好几年的车,即使坐在副驾驶的时候我不会不自觉的踩刹车减速,我非常看不惯我老公开车的习惯,我认为他过弯和减速都不够柔和,对间距的把控过于激进,但是我不会对他大喊大叫,同样的,他也不会再对我大喊大叫。
开车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一个人用他的习惯去减速加速,就是一个人在用他的方式对我们这一车人,这一条路,负责任。
leave me alone
————————————以上为原答案————————
看到很多评论说把这个答案转发给了老婆,不胜欢喜,想起另一个答案,是写面对新生儿的产后焦虑,我的观念是“永远先保自己,再保孩子”“要克服作为母亲的牺牲感”,2019年写完之后陆陆续续收到新手妈妈的留言,有一些评论说自己被治愈了,希望更多的妈妈读到,然后爱自己。
正常状态
就像辅导孩子作业
不分析你老公的心理,分析你的心理。
知道你为啥会这样吗?
当你学车的时候,教练一定是权威的,你一定要无条件听从的,因为这涉及到人身安全,生死关键。
但你老公在你眼中——你是啥玩意儿?你敢吼老娘?
至于离婚,离离离!!!早离早脱身【大笑】。
这很常见。小仙女平时无能、不讲理、闹腾,哄哄就算了。开车不行,出了事是会死的,或者会弄死别人惹上人命官司。
小仙女开车有时候很委屈,为啥对方突然就吼她,突然就变凶了呢?其实是因为她自己不会开车,丝毫没有意识到她刚才的神之操作其实是在死亡边缘擦过。
对男的而言,脑袋都别裤腰带上了还能谈笑风生镇静自若的,古来又有几人呢?
因为你烧糊了饭,无所谓,出去吃
你打碎了什么,无所谓,再买
你撞了人。。。。。这辈子就可以重开了没有几百万下不来。
你说他为什么着急。
我一般建议新手学车别找家人陪练家人教,因为家人真的压不住火,你一脚油门上去,你俩一家子都可以重开了,可能还要拽上两家父母。要是实在要让家人教,副驾驶上安个刹车。
你以为你握着的是方向盘,其实是你俩甚至你俩父母六个人的脑袋。
没有人能在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还能有一副好脾气的
因为开车不比其他,你一万次都不出错,只要一次出错,人就死了,甚至可能车上坐的人也全完了。
你懂吗?全死了,完球了。
你做菜放多点盐放少点盐,顶多难吃点,大不了不吃了点个外卖,那都不是事儿。
你老公要8点出门你非要磨到9点,无非是浪费个把小时的时间,那也都不是事儿。
你懂吗?生活中的事儿大部分都是小事儿,你老公让着你,宠着你,都没关系。
但开车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从你说话的口气就能看出来,你根本都没有这个意识,明显你老公开车开得好,他觉得你不行,那肯定是你真不行。
不是你那些不会开车的亲人觉得你“还行”,你就还行了。没出事之前都是“还行”。
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吧?
还男性女性的上纲上线打开拳了,我学车那会儿二十出头,教练是退伍运输兵,金牌教练,一点点错指着鼻子骂,骂出了我超强的新手心理素质,教练人不错的,几个被他骂出来的学员还一起请他吃分手烤肉。
我在领证后八年没开车,开车就是一家老小自驾川藏一万多公里,一路无惊无险,靠的就是遇事不慌不急。
你滴滴?我前面有情况你滴你的。倒车没把握?下车看,请人指挥。要借道超大车?头伸出去平直路再考虑,不行就慢慢跟着。你来挤我?刹车让速坚决不第一时间让道。
教练说过,只有撞车才丢人,吼你是练你心理素质,想当年他当兵时候旁边的教官都是拿皮带的….(开始吹)
前两年我坐副驾教我媳妇上路,一路大吼大叫,我媳妇笑着说,你装凶真逗。
所以,有些女同志长长心吧。
说实话我看到那些上车嬉皮笑脸,笑点不断的女学员(男的不敢)我真想替她家里人扇她几耳光让她清醒!
到时候害人害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散尽家财,哭就TM晚了!
到时候你是一个女性,你是一个拳师,你BB几句看会不会被受害人家属打出shi!
我光看题目就点进来了。
开车时候有的人就是喜欢辱骂殴打啥的。
习惯就好
我比较想知道“嘲讽打击训斥”是指说的什么话?
因为有些答案下已经开始打拳了。
这其实是教育心理学的问题。
有时间再慢慢聊。
先用散文撑着。
~~~~~~~~~~~~~~~~~~~~~~~~~~~~~~~~~~
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又称专家盲点(Curse of knowledge)是一种认知偏差。指人在与他人交流的時候,下意识地假設对方拥有理解对话所需要的背景知识。
知识的诅咒是教育的重大阻碍之一。
有句广东话很朴素, 那就是 “鸡同鸭讲”。
新手司机往往意识不到潜在的事故苗头,加上女性对空间感和速度感的判断能力天生弱于男性,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错误都可能成为事故的诱因,不能任其发展形成习惯,要第一时间纠正,万一出事轻则剐蹭重则坐牢。
建议要么放弃挣扎,任何纠正你的指令都无条件立即执行,理解不了的指令先靠边停下,想明白了再继续开,万不可揪着态度发彪,类似于“你竟然敢吼我?!”这种公主脾气要不得,平时他怎么哄你宠你供着你都可以,这时候纠正你训斥你,无论语气轻重缓急,我相信他的出发点都是不想失去你。开车这事,众生平等,甚至说现实一点,私家车在路上谈平等都是奢侈,你稍有不慎各种飞机老年代步车教你做人,更不要说面对大货,私家车妥妥的弱势群体。
要么干脆放弃开车,你还能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
男女互换一下。我可以告诉你什么心理。
我老公,读研时考的证,C1本儿。八年前的事儿了。中途开过我家一次车,把保险杠撞了,此事不提。
我,今年2月才拿的证,C2本。考完后没上过路。不过因为疫情原因,科二硬是练了好几个月,坏处是浪费时间,好处是,虽然没正经上过路,对方向盘和刹车油门还算熟悉,所谓有失必有得,老天爷不骗人的。
今年十月刚提了新车。试车的时候,我老公不敢开车,是我试的,当然,新手嘛,啥也试不出来,就粗略感受了下加速,手感,发动机之类的。
然后,半个月后去提车,老公勉强开着,准备回家,路上遇到十字路口,问题来了,好像打方向盘角度大点他会损失五百万,脚粘油门上了一样,颤颤巍巍的跨过红绿灯路口中心一路冲着路对面就去了,后面一溜震天的滴滴声。我当即就给撵下去,自己开着慢慢的,一路回到家。
自此,老公忙,我就开始了开车接送娃上下幼儿园的日子,大家都知道,幼儿园门口全是老头老太太小孩子,由不得你不小心啊,时间久了,车子也可以稳稳上路了。然后,老公又一次开着上路,在一个拐弯路口又一次因为不舍得打方向盘连跨三条道拐大弯,被出租车追尾,私了赔了人家500.当时我的心态是,没事,蹭蹭就好了,新手开车哪有不蹭的,过几次就好了。
然后我就开始在每一次老公摸车的时候告诉他,市区开车的时候拐弯时方向盘宁可稍微打大点,然后视情况回方向,最坏伤到自己,也不要因为打小了跨多道拐弯伤到别人。
然后,上周发生一事儿,彻底让我爆发了。
出去玩的时候,路不远,开的车,回程的时候,路上遇到几个行人过马路,老公当时车速正常,看到了就开始减速,可是刹车没踩到位,车子还在往前走,眼看着,前面几个人过去了,最后一个老太太还在车头前偏右边,距离越来越近,就剩两三米了,我开始喊,刹车刹车刹车,然后车子还在走,老太太正在车头前,距离也就一米多了,我老公还委屈上了,我踩了,我当时头皮就炸了,心里一万个草泥马,大叫,踩死。然后车子登一下停了。我就看着那老太太走出车头,走出侧方,上了马路牙子。我心脏都在扑通扑通跳你们知道吗?
然后回小区里,又是拐弯,对向来车,你技术不行就索性停下,让对向车过去,自己再走,他偏不,晃晃悠悠硬挤,让停不停,让往左也不,眼看着车身离右边停着的车只有一掌宽,我又喊上了,停车。然后车子停下来。过后还跟我说能过去,我心里真的一万个草泥马,连距离都没有感觉,刹车duang duang的跟抽风一样,居然跟我说能过去,停个车会死啊。
我为什么没有骂出来?当时孩子婆婆都在车上。不看僧面看佛面。
那么,话说回来,到底是什么心理?就是日了狗的心理,恨不得扑上去打他一顿,打个方向盘能输几百万吗?踩个刹车,利利索索踩下去丢人不?能不能大大方方承认自己就是技术不行还心理素质不行?
开车这件事,是容不得失误和差错的,一旦出现,不是伤钱伤车子就是伤人伤命。求你们了,当回事行不?别TM在乎什么态度措辞行不行?真出了事,态度措辞算个屁。实在不行花个千把块钱找个正经陪练好好练练车去,别不把路上无辜路人和车辆当回事行不?
很多女生都有一个思想误区,那就是任何事她要是做错了,都不是什么大事,改正不就完了吗,下次不做不就行了吗,至于这么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吗?
这个道理某种意义上确实没什么问题,比如你在家打碎一个碗,那没事再买一个就好了。你弄坏了你老公的电脑,那也没多大事修一下就好了。你被骗子骗取了1000块钱,那也没多大事下次注意就好了。
但开车可不是这样,开车但凡出事,你有后悔药吗?谁会给你下次改正的机会??在那么高的速度下,只要你失误一次,迎接你的可能就是死亡,这个事情可不是小事啊姐姐,这事也不可能再让你有下次改正的机会的姐姐,你想改可能大概率要去天堂改了。
男生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做妥协,无关痛痒的问题男生可以全部包容你,但这是关乎于生命的事情,他怎么包容你呢
我相信你在学车的时候你的教练也一直嘲讽你打击你吧,但你有没有想过,这都2021年了,为啥教练教人还用那种骂人的方式教学生?就不能态度好点?就不能鼓励你?你肯定觉得如果对方一直鼓励你,你可以做的更好,反之越骂你你就越生气,越紧张。对吗?
那你有没有想过现在这么发达了为啥还用那种教育方式嘞?正是因为这个方式有他的合理性啊,确实在你开车的时候我是可以鼓励你,包容你,告诉你没事,慢慢来,不急,好好开。
但这种方式行不通的,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你开车时的紧张,但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这会给你造成你当前的失误不是什么大事的错觉,你不会记住的,你下次很有可能还会继续犯,因为人就是这么个生物,你犯错别人越包容i你,你下次犯的几率就越大。
所以在开车这种事来说,只能是严厉的教育,就是要在你犯错时狠狠的批评你打击你嘲讽你,并且把事情扩大,非常严肃的告诉你你这么做会造成什么后果。
虽然你当时很可能不服,很可能觉得这特么有这么严重吗?但其实你潜意识里已经默默把这件事记下了,等你下次再要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你会不知不觉地想起来你老公当初骂你的样子,从而立马改正。
毕竟坏人会一直被记住,好人容易被遗忘。
关于女生学车男生崩溃的讨论太多,我们就跳过不赘述。
这事关键秘密其实藏在下面这一句里:
所以很多妹妹们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为什么他明明那么好的一个人,一坐上副驾驶却对我那么坏。
甚至于开始上纲上线,他平时可能都是装爱我,其实他真实的样子就是车上歇斯底里吼我的样子,我只不过是打错灯踩错油门开了雨刮一口气撞在地下车库的杆子上,就这么点事儿他怎么就能狠心吼我?
其实这是因为,女人的个性像猫,男人的个性像狗。
猫在面对高压时很多时候是没有很强的边界感的,猫更加感性,在紧急时刻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态度好不好,有没有给予情绪关怀,至于自己砸烂的是几万块的花瓶还是几块钱的瓷缸,她其实没有概念。
所以你会看到女生这时候关注的是哪个是刹车!你和我好好说啊!你吼什么吼?前面是劳斯莱斯撞了我们有保险啊!你吼什么吼你给我解释下?
而狗在面对高压时,更加追求理性和结果导向,他表现出的是和平时完全不一样的纪律感和紧迫性,态度不重要,只要解决问题就行,所以他不会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在生命安全面前,他会表现得宛如恶鬼一般严苛。
换个说法,你老公平时对你的温柔,是一种他有意为之的包装,而他此时高压之下对你的嘶吼也非真情流露,而是另一种包装,通过恐吓你提醒你振作精神,不要搭上身家性命。
他不是真的借机发泄情绪,而是他认为这事关生命安全,很重要,而他觉得你不够重视,所以他要用这种训斥的方式提醒你长记性。
这其实是男性之间非常正常的沟通方式。
比如你经常能看到好基友聊天:
“怎么样怎么样,我这个狗狗币加十倍杠杆买的怎么样?哥哥是不是要发财了?”
“你是傻博弈?不要命了!赶紧给爸爸卖了,现在!晚1分钟卖爸爸把你的菊花打爆!”
就男性在遇到高危情况时,会本能地进入这种训斥模式,而这种模式的本质不是恨,而是关心,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下意识的关心,通过粗话摩挲你的心脏,让你长记性。
所以我恰恰觉得你老公不是说真的不爱你,而是他没搞清楚你们的沟通差异性。
你下次开车前和老公先表明你的态度,首先我是用心学的,然后之前你教我的我都认真记了,我可能开的不如你满意的那样,但是请不要辱骂呵斥我,那样会破坏我们的感情,会让我难过,有问题好好沟通。
如果他还不改,直接把他扔家里,大众点评找个学车私教,上门服务带你学,和蔼可亲又全程嘘寒问暖,不论市区还是高速都可以服务,犯不着为这个离婚小姑娘。
就和一女的一看老公拖地拖不干净就逼逼叨叨恨不得自己再拖一遍一模一样。
自己的优势区、对方干事情达不到自己的标准、对对方期望值低,这三条中两条就容易不耐烦。
抱怨嘲讽比谆谆善诱花的心力和脑子少多了。
有些人不会教育,有些人不想教育。
简单来说:瞧不上。
有人是瞧不上但是不需要你会,
有人是一边瞧不上一边想把你改造了。
其实这种暴躁抱怨叨逼叨嘲讽打压不限于性别,我写过一篇具体的文章,还给了些方法论。
希望对部分有想法改变的人有用。
首发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这一篇文章贼扎心,越早能看明白,越早自由。
不分男女,不分男女,不分男女。
有人问:为什么有些家长会一边抱怨孩子东西没放整齐吃饭很慢,一边又会跟在屁股后面把东西放整齐,一勺一勺的喂饭?
你嘟寻思:因为叨逼叨是一种人的为人处事的习惯。
你信不信这些家长谈恋爱的时候,跟自己另一半相处的时候,其实也是这么个德行。
他们心里面有自己一套做事情的准则。
同时呢,对于不能令他们满意他们一的一些情况,他们会表露非常有泾渭分明的立场。
他们会执着的表达一些规则感。
而他们的掌控欲,让他们看到不能令他们满意的现象,就浑身难受。
比如说,不断的催促,为的是满足他们的时间上面的把控欲望。
比如说,不断的抱怨东西太乱,为的是满足他们对条理性的把控欲望。
比如说,不断的抱怨对方某些事情没有做好,为的是满足他们对于事情做好的标准这一块的绝对话语权。
他们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但是实际上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已经黔驴技穷了,对方已经习惯了左耳进右耳朵出,就任你叨叨。
你觉得你不满意你就去叨叨,反正我不干。
非暴力不合作。
所以对一件ta自己也知道不能改变的事情,只能虚张声势的叨叨一圈,显示自己的权威还在,但是又由于ta自己实在看不过眼,导致必须要把这件事完成到自己满意的地步,进而继续维持住ta自己表面的权威。
其实一切都只是内心戏而已,不信我这种情感博主就给你们举几个情感上面的例子。
一:
男的对女的说,你怎么又把我信用卡刷爆了?下个月要吃土还钱。
对方嬉皮笑脸或者撒撒娇把这个事儿给混过去了,但是下个月仍然会刷爆他的信用卡。
因为对方很清楚:他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实质上他会加班加点,把这窟窿给填起来。
她不是第1次尝到这种甜头,所以,只要嬉皮笑脸就可以把这事混过去,这个事儿的危险等级并不高。
所以这个男的除了在自己另一半面前叨逼叨之外,可能还会在外面喝酒,说自己家女人太能花钱了。
除此之外他对扭转这个局势没有任何的行动力和影响。
再举个例子啊。
二:
女的跑过来跟我哭诉说嘟嘟呀,我男朋友总是打游戏,不理我,我说他他也不听。
每次嘴上都是糊弄我,答应的好好的说知道了,下一次还是会继续。
你看这姑娘每次跟这个男的说我如何如何不满,但是对方每次都只是随便嘴上说说就糊弄过去了,下一次吵架反正仍然是她不疼不痒的抱怨几句,可好糊弄了,你能奈他何?
对于我这种解决问题型的人,会先琢磨哪些破事无伤大雅随他去,哪些是必须解决的矛盾冲突。
在有剧烈矛盾冲突,尤其是自己占理的情况下,会坐下来跟对方立规矩:
第一:这件事情,我很不开心,你没有做好,我觉得你没有上心,我必须让你知道我不开心。
第二:这件事情,你明白了我不开心的点,就告诉我为什么你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要来综合评估一下这件事情是我可以立刻修正的,还是说我这辈子甭想修正这个问题了。
如果是立刻可以修正的问题,那么我们进入第3步。不能修正直接到5。
第三:这件让我很生气的事情,你要如何弥补这个问题?你要让渡哪些权利?
第四:我要你来说这件我很不开心的事情,下次再犯了怎么办?我的底线我要告诉你,同时你自己给自己立的规矩的惩罚措施,如果你没有遵守的话会面临什么样的惩罚?
第五:而那些不愿意改、改不了的,则面临着出局。
很多人跟成年人谈恋爱的时候尚且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底线说清楚,教育孩子的时候你以为他们突然就长大了吗?
别说孩子了,我在知乎上面上传几个我训狗的视频,都有人说我太严厉。
这些爱说我训狗太严厉的人,一方面很羡慕我们家的狗听话,可爱,性格甜美,一方面,又要给自己的无能找理由,说自己狠不下心。
所有的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你的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决定了你的孩子会被你教育成什么样的人。
那些孩子的睡眠吃饭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得很好的家长,一定不是滥用抱怨的家长。
他们的抱怨批评含金量是很高的,孩子知道被批评以后是什么后果,知道家长不仅仅只有批评这一个教育方式,他们也很吃自己家长鼓励,正向强化的教育方式。
他们不会是一个每天喋喋不休输出负能量的家长,他们很尊重自己孩子的生长规律成长节奏。
必须改的问题,坐下来冷着脸好好讲清楚,制定惩罚措施。
可以慢慢等着成长的,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鼓励为主,慢慢进步。
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就睁只眼闭只眼算了,谁能是个完人。这小毛病,不耽误事儿不伤害人,大家就不用互相为难。
这件事情上面很多自己家孩子教育的很好的家长都有分享,可惜特别爱叨逼叨的人不会听他们的那一套,他们没有耐心引导孩子,没有心胸包容孩子,也没有勇气反思自己。
而且叨逼叨还可以好好的站道德高地。
有些人最喜欢说的话就是:
你不知道我把你养大有多难,我是如何如何一把屎一把尿的养大。
结果你一问,真的发现孩子上了小学都不会擦屁股。
他们的孩子已经麻木了,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会被叨叨,你做也是叨叨,不做也是叨叨,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你行你上。
他们没准也很讨厌这样的家长,但是反抗不了,所以麻木地苟着吧。
其实这些爱叨叨的家长也知道;
有的东西不能改变,由于他们的无能,他们摊上了一个麻木的另一半,又很不幸生了一个麻木,不积极合作的孩子。
由于他们的无能无法扭转这些问题,他们活在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傻我独精的环境里,活儿干的贼多,但是叨叨出来了,他们就舒服了。
所以和我免费咨询的这些人,我一直对他们非常凶暴:
这件事情是非改不可的一件事情吗?这个事情已经触及到你的底线了吗?
你能不能狠的下心来好好立规矩?如果立不好规矩有没有魄力说走就走?
如果不能不要在我这浪费时间。
对方这么死皮赖脸,还不都是你自己惯出来的。
孩子不能扔,处得屡教不改死皮赖脸的对象还是可以扔的。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死猪不怕开水烫,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式,除非ta找一个跟ta家长一样的对象,不然一定会被嫌弃。
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刚刚做教练第1年的时候,有一次我的客户因为楼下停车满了,找不到停车位而迟到了。
我后面还有课,所有的课可能都要往后顺延。
所以忍不住叨叨了他几句。
那个时候我这个身价上亿的客户说:
嘟啊,叔教你一个道理,我们家女儿从小就知道了,你现在知道也不晚。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事儿:
一种呢,是叨叨了能改得掉的事儿。
一种呢,是叨叨了也没用的事儿。
既然你要叨叨,要么你就靠叨叨把战局扭转过来,要么就别叨叨。
女人的叨叨稍微频率高一些,而且不能扭转战局的话,就很掉价了。
与其嘴碎叨叨,不如想着损失应该如何弥补。
比如说,布置好任务给我到点下课,谁让我迟到来着。
你又帮我把所有的课顺延,给你自己造成了损失,又要叨叨我,让我心烦,我也没承你的情,你图啥呢?
问题出现的时候应该先想着怎么解决问题,怎样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一边损害自己的利益,多干了活,一边喋喋不休反而落个抱怨。
万一对方得了便宜还卖乖呢。
后来这个道理我琢磨了很久,我觉得大叔给我上的这一课很值钱啊。
因为我本质是一个对人还不错,而且基本挺负责任的人。
如果埋头干活,但是坏在我一张嘴上,很可能吃力不讨好。
就像大叔说的一样,万一遇到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我就吃大亏了。
因为我并不知道我的牺牲是不是对方需要的,我也不知道我叨叨对方,对方愿不愿意改。
讲真,这个问题可能我妈到现在这把年纪都没想明白。
所有一把年纪了,干事儿还吃力不讨好的人,都差这一课。
所以大家都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最好和我一样,20出头的时候,就把这恶习改掉了。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其实教练也好,老公也好,老婆也好,甚至包括你的朋友、路上查违章的交警,都是一个心理:绝对不能出事!
车子是一个一吨多重的铁疙瘩。地上放半截砖头垫住车轮,两三个甚至四五个人都推不动的存在。
但就是这么庞大笨重的机械,你轻轻一脚油门,它就能在10秒左右从静止加速到100公里每小时。
这就经常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像车子轻飘飘的,和纸盒子一样,我轻轻一踩油门,唰……
但你的感觉是错的。车子的重量还是一吨多;它之所以显得那么灵便,是因为发动机的力量太可怕了——100马力的发动机,你找200匹马都凑不成同样的力道。
为了帮你理解这个数字有多么可怕,不妨做个实验——找一栋楼,对着它的砖墙,跑出最快的速度,一头撞墙上,看看会不会死。
100米短跑,能跑进10秒已是凤毛麟角,折算下来也就36km/h——这个速度,对家用买菜车来说就是三档平均速度,挂四档都有点拖档。
但作为普通人,你的最高速度大概也就能到20km/h。想快?你的腿脚没那么好使。
别说20km/h,10km/h,一头撞墙上也是个死。
我亲眼见过,有人骑电动车,速度上限也就40km;一只鸡突然从旁边山坡飞下,被凌空撞飞。下车看时,那鸡满嘴流血,已经不会动了。
当然,电动自行车撞人没这么可怕。因为它轻,速度也没那么快,转移过去的能量没那么多;鸡这种身体较轻的小动物才会吃到满伤害。
假设你是一位体重100公斤的千金小姐,那么车的体重相当于十几个你。这足以确保发生车祸时,行人会像那只被撞死的鸡一样,轻松吃到满伤害。
更可怕的是,动能和速度是平方关系。快一点点,动能的增加那是翻着倍的往上涨。
一脚油门,十几个你以30~100km/h的速度(你使出吃奶的劲儿所能迸发出的最高速度的三到十倍,也就是能量提高9到100倍),砰的一下砸在行人身上、撞在树上……
你知道那会是什么后果。
所以,在任何略通事理的人眼里,车并不是玩具,甚至都不是交通工具——那是一柄呼啸来去、重达一吨的钢制战锤。
这种东西,那是蹭蹭骨折,碰碰丢命——不是把路上的行人送上天堂、同时把自己送进大牢,就是把自己送进医院,或者……
所以,开车是必须军事化训练的。必须令行禁止。
让你动,马上就要把速度提起来;让你转,必须沿着道路中心平稳完成转向;让你停,车子就必须马上静止,连一个厘米都不能多走。
否则,哪怕慢慢压过别人脚趾,照样可能是骨折。
别说更严重的事故了。
或者,别以为压一下路肩没什么:
车速起来时,压上路肩,侧翻很常见;一个把握不好,滚到下面的水田里,运气最好也是青一块紫一块;运气不好,骨折,脑震荡,落下终身残疾,甚至送了命都不稀奇。
所以,玩车,绝不能是逛街心态。哎呀似乎能过,但似乎又不太能过去……我一点点挪,试试……
绝对不准试!
最慢速度压住人,照样非死即伤;最慢速度蹭蹭别的车、路边栏杆,几百块钱就没了。
要么,你有500%的把握——起码留下400%的余量——然后自信而宽松的开过去;要么,停下来,下车看看,有绝对的把握再过。
没有绝对的把握?
那就让同行的司机开,或者找代驾帮忙;你自己不能碰车,回去找场地练好了再来。
生命没有第二次。
有句话说的好:开车要抱有杀人的心。
你驾驭的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杀人兵器。
你的任何违规、任何处置不当、任何错误,轻则车损,重则人亡。
开车这么多年,我总结出了一个经验:
撒娇也许可以解决人情世故,
但一定解决不了交通事故。
驾龄8年的老司机出来为男同胞们狡辩两句。
这种心理可以说和题主辅导孩子时的心理几乎是一致的。
俗话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同样适用于教老婆练车。在你看来已经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再教了无数遍孩子还是不会时,你内心的心理活动同样是你老公心理的真实写照。
你教孩子心态崩了能说是不爱他吗?同样的你老公陪你练车脾气大了,只是心态崩了,千万别怀疑他不爱你,他要是真不爱你应该就会带你去车贼多的路段,然后下车站在车外慈眉善目,喜笑颜开地给你加油,鼓励你别怕,放开了开。
或许辅导孩子这个例子还是不够贴切,孩子教了很多遍学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次考试写错了,耐着点性子,总结错误原因,下次也就写对了。
开车不一样,试错成本往往太高,有时甚至无法承受。
练车真的需要在开始之前做好充足准备,打起十二分注意力,部分常规操作需要形成肌肉记忆,并且要预判到复杂的交通工况中各种潜在的危险,提前做出防御性应对。
没有任何性别歧视的意思,但不得不说,在驾驶技巧学习方面,男生天然的比女生要稍具天赋一些。所以在教女生时会不自觉的用自己的脑回路来预判你的操作,这时对于一个操作诡异,屡教不会且亲近的人,想保持平和的心态就需要较高的心理素质。
最后看一下操作失误集锦,大概谅解下坐在副驾的男同胞的心理吧。
驾驶操作失误集锦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2482633973174272最后,
狡辩了这么多,还是给男同胞们一句忠告,实在不行咱就自己开吧,别硬教,硬教费老婆。
从与身边的新手司机的交流中总结了一点,主动安全配置非常有必要。
360环视摄像头、变道预警、开门预警、透明底盘、这些主动安全相关的配置对于新手司机来说那就是简直就是副驾驶座上教练一样的存在。对于车辆方位和体量感差的新手司机,无法判断自身相对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是他们开车时最大的痛点之一。像AEB这样的功能平时觉得没啥用,关键时刻真的能避免一场事故(救过我一条狗命)。
另外,除了主动安全,自动泊车对于泊车困难的女司机来说也是一个很香的配置。有时因为视场角受限,不自信的时候也会直接自动泊车,总之谁用谁知道。
因为你就没当他是权威,他也不敢真凶你,同时你也没意识到汽车这玩意有多危险
换个敢凶你的人来教
讲个真事。
n年前,我在国外考驾照。考之前上网查攻略。
因为国外可以 五年(也许更长,记不清了)驾龄的亲友,代替教练教你开车。所以,很多父子,夫妻,母女都是自己家完成教学。然后去路考的。
接着,一个热帖进入我的视线。
标题大概是——为什么不建议丈夫教妻子开车?
大体内容,就是题主你遇到的现象。
跟帖一大堆血泪教训——————丈夫教妻子,离婚的一堆,发生恶性争吵的一堆,没发生争吵的,几乎没有。
多数人都是,早知道教老婆开车,会让彼此关系这么恶劣,,就不节约那几百块钱了。(折算人民币大概2500--5000左右吧。)
所以,题主没必要不平衡。大多数给老婆当教练的丈夫,都一个德行。你也不是唯一产生离婚心理的。
但客观上,不是你丈夫不温柔,而是过于温柔,你们就一起见阎王了。
去搜索一个广东的案例。
在一个小区的停车场,
老公被自家的车的尾巴怼在墙上,胸部骨折压迫窒息,死了;
老婆被自己的车的车门夹在立柱,颈部扭断脑部骨折,死了;
现场还原大致是:
老公下车指导老婆倒车,老婆把头探出车窗倒车,油门猛踩,一个倒车冲刺,于是阴阳两隔。
车上,夫妻俩不满十岁的女儿目睹一切。
不要事小而为之,勿以直言而鄙之。
非要说撒,就是不要矫情,经典的台词大家都知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