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里没钱可以出国留学吗?

回答
家里没钱,出国留学这事儿,听起来像个天方夜谭,对吧?但你真别这么早否定自己。这就像爬山,你可能觉得山顶高不可攀,但仔细看看,总有小路、有人帮你搭把手,虽然过程可能艰辛点,但并非完全没可能。

首先得承认,钱确实是个大问题。学费、生活费、机票、签证费……这一笔笔开销加起来,对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巨款。但“没钱”这个词,也得分怎么理解。是完全一分钱拿不出来,还是只是说这笔钱不是小数目,需要想办法筹措?

“没钱”的另一种解读:开源节流,各显神通

如果家里确实拮据,那么“没钱”就意味着你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心思和力气去“创造”这笔钱。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反而能让你在留学过程中更懂得珍惜,也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1. 奖学金,留学党的“定心丸”和“金钥匙”:
学校奖学金(Meritbased Scholarships): 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希望的。很多国外大学为了吸引优秀学生,都会提供基于学术成绩、特长、领导力等方面的奖学金。你的GPA、标化成绩(托福/雅思、GRE/GMAT)越优秀,申请到的可能性越大。别小看那些看起来不高,但能覆盖学费一部分的奖学金,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政府奖学金(Government Scholarships): 很多国家都有针对国际学生的政府奖学金项目,比如美国的富布赖特奖学金(Fulbright Program),英国的志奋领奖学金(Chevening Scholarships),澳大利亚的奋进奖学金(Endeavour Scholarships and Fellowships)等等。这些奖学金通常覆盖面广,金额也比较可观,但竞争非常激烈,对申请者的学术背景、工作经验、社会活动等都有很高要求。
定向奖学金(Departmental/Programspecific Scholarships): 有些大学的特定院系或专业,也会有自己的奖学金,可能是为了支持某个研究项目,或者吸引特定领域的学生。你可以关注你感兴趣的专业,看看有没有这类机会。
第三方机构/基金会奖学金: 除了学校和政府,还有很多基金会、非营利组织、企业等会设立奖学金项目,支持不同领域的学生。比如一些与你未来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或者一些关注教育公平的慈善组织。这就需要你花时间和精力去挖掘了,耐心是关键。

怎么申请奖学金?
早规划,早准备: 奖学金申请通常有独立的截止日期,而且很多比入学申请的截止日期还要早。一旦确定了想去的国家和学校,就要立刻去查询奖学金信息。
“广撒网”,但要有重点: 不要只盯着最顶尖的几个奖学金,多看看那些规模稍小、但申请人数相对较少的奖项。同时,也要分析自己的条件,选择与自己匹配度高的奖学金。
认真打磨申请材料: 奖学金申请的文书(essay/statement of purpose)非常重要。你需要清楚地表达你为什么需要这笔钱,你的学术潜力有多大,你未来会如何回馈社会等。这部分千万不能敷衍。
请推荐人费点心思: 让你了解你的老师或导师写推荐信,并提前告知他们你申请奖学金的意图,让他们在推荐信中突出你的优秀和对金钱的需求。

2. 勤工俭学(WorkStudy Programs):
校内工作: 大部分国家允许国际学生在校内打工,比如在图书馆做助理、在餐厅帮忙、在实验室做研究助手等等。这些工作通常时间相对灵活,不会对学业造成太大影响,而且可以在校园里,比较安全方便。
校外兼职: 在一些国家,国际学生在满足一定条件后,也可以在校外打工。但要注意当地的签证规定,不要非法打工,否则后果很严重。而且,校外兼职往往更辛苦,需要你平衡好学业和工作。

关于勤工俭学,有几点要提醒:
别指望能完全覆盖生活费: 勤工俭学更多是一种补充,用来补贴一些生活开销,让你不至于太拮据。它能让你体验社会,锻炼能力,但不要寄希望于它能让你完全自给自足,甚至攒下钱来支付学费。
优先保证学业: 留学最核心的目的是学习。如果兼职影响了你的学习成绩,反而得不偿失。

3. 助学贷款(Student Loans):
政府助学贷款: 如果是去一些发达国家留学,你或许可以考虑申请当地的政府助学贷款。但这通常对该国的公民或永久居民更友好,国际学生申请的门槛可能比较高,而且毕业后需要按期偿还。
国内助学贷款: 国内的一些银行或教育机构也提供留学贷款。但你需要了解清楚贷款利率、还款方式、是否有担保要求等。贷款毕竟是债务,需要谨慎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

4. 家庭支持与个人积蓄:
即便家里“没钱”,但如果父母愿意省吃俭用,或者动用一些积蓄来支持你,这部分支持也不能忽视。同时,如果你在本科或工作期间有自己的积蓄,也可以作为一部分启动资金。

5. 选择学费较低的国家和专业:
不是所有国家都像英美那样学费普遍较高。比如,德国、挪威等一些欧洲国家,公立大学对国际学生免学费或者学费非常低。
一些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类专业,学费可能比工程、商科等热门专业要低一些。

留学规划的关键: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明确目标和动机: 你为什么想出国留学?是因为更好的学术资源、更广阔的视野、更专业的技能,还是为了移民?清晰的目标能让你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也能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学校和专业。
做好详细的预算: 清楚你预估需要多少钱,然后拆分到学费、生活费、交通、住宿、保险等各项支出上。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你需要筹集多少钱,以及如何分配。
提前准备标化考试: 无论是语言成绩(雅思/托福)还是学术能力测试(GRE/GMAT),提前准备,争取考出好成绩,这不仅是申请的敲门砖,也是你申请奖学金的重要砝码。
多了解信息,多咨询: 网上有很多留学论坛、贴吧,也有很多教育展和留学机构。多看看别人的经验,多问问过来人的建议,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心理准备:

最重要的一点,是心态。家里没钱,意味着你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你可能会经历很多次的被拒绝,可能会因为资金问题而感到焦虑,甚至会怀疑自己。但如果你真的有留学梦,就不要轻易放弃。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

你可以把留学看作是一场创业,你需要为自己的梦想去融资,去争取资源。这个过程或许比你想象的要艰辛,但当你最终踏上异国土地,拿到那张毕业证,回头看看这段奋斗史,你会发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所以,家里没钱不是不能出国留学,只是你需要准备得更充分,策略更巧妙,心态更强大。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短一点的版本就是:我家境很不好,家里人不能提供经济支持,我高中毕业后没钱也没分数没能去读大学。后面拿到了深大的自考毕业证书和学位,2017年10月成功申请到了美国的一所学校的硕士计算机项目,时长是2年,利用8-9个月学完一些在校课程之后,开始在美找实习工作,2018年10月初,拿到EPAM Systems公司的一个offer,作为vendor在谷歌办公室上班。并不是很常规的的留学经历,但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再来一个长一点的版本,要细讲,真的很长,不擅长讲故事,但这是我实实在在的经历。

家庭背景

我来自湖南省娄底的一非常普通农村孩子,我爸曾是一个木工,书读的不多,初中都没去上就开始到处实习给村里边做木工,也算是个手工匠,但后来什么都机器化,木工慢慢被淘汰。我妈她读到了初中,会踩缝纫机,但是在农村也没有对应的工作可以去做。我有个哥哥,他比大我一岁半,但是我们是一起同一个班上小学的,家里每个人都对他比较看重,我们读完小学后,他宁可跪在雪地里也不去读书,我爸妈以及奶奶怎么劝他继续去读完初中,他硬是没有去读了,而我想去,虽然当时候读书的愿望也没那么强烈,也不懂,我爸看着我哥没有去,就不是很支持送我去读书,所以我就真停了一年,期间我去向我的舅舅们学习理发三个月,去帮忙洗头,开始学习拿推子理发,第一次给人剪发,还记得人家的头发被弄得不像个样,后边只能剃光才能修复,没有兴趣继续学习下去,只好放弃;我又不喜欢在家里干农活,虽然我不是很爱学习,但是比起家里的农活或者学习理发,我更加喜欢去学校继续学习,向爸妈要求让我继续去读书,我爸还是不同意送我去读书,我妈赞同我去,所以去完成了初中毕业,中考的分数也还OK,考上县城的排名第三的高中。

去读高中也有点不容易,我爸说,现在已经读完初中可以了,高中不需要去上了,读那么多数也没用,典型的传统农民思想,七八月份恰好是稻谷收割时候,比较忙,错过了入学日期,本以为没有希望继续念书,但心里还是渴望去县城读书,家里亲戚开始劝说我爸让我去念完高中,我爸最后也答应了,但是那时公立中学是不行了,所以就去报了一个县城里的一个民办高中,其实还不算是一个高中学校,学校的主要业务是复读班,辅助开了两个班来接受应届生,老师们参差不齐,有外地来的,有公立高中的老师想赚外快的,读的都是一些死书,读完高二后,学校的应届高中班都办不下去了,都不来报这个学校了,所以高三时我们就被拆分到各个复读班,就这样上完了高三,三年感觉什么都没做,玩没玩好,书也没读好,最后分数是399,二本线都没到,但也算是2009年顺利高中毕业。高考完后,有个郴州的北XX青鸟软件培训机构在我们学校推广7天免费夏令营的活动,反正没事并且是免费就去参加了,7天里,了解到电脑这个东西很神秘,PPT在我眼里都很酷。回去后就爸妈商量送我去这个培训学校学习软件,但那时家里恰好出了一点事,我哥开着摩托车出事让我姑姑进了医院,需要住院治疗,本来家境不咋地,再来这么个意外,哪有钱再让我去学习,只好死心,但在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我想去多多了解电脑相关的。

2009-2010流水线工人

2009年高中毕业后,8月份就去了深圳,没什么才能,只能在工厂里做事,工作非常简单单调,上班,吃饭,睡觉,偶尔看看书记记流水账日记,大概工作八九个月的样子,当时在心里埋下的种子开始慢慢发芽,所以当时抽了一个周末就去深圳福田区的北XX青鸟了解计算机软件培训项目,了解到学费很贵,所存下来的钱(八九千的样子)都不够第一期的学费,就开始计划省钱,到了2010年5月份的样子就攒够了第一期的学费,就辞职不干了。

2010-2011边工作边学习

2010年5月,开始学习软件相关的课程(HTML,SQL,Java...),第一期时长大概是四个月的样子,上午上理论课,下午上机操作练习,晚上我给自己在肯德基找了一份兼职,从晚上六点开始,到11点结束,7块多钱一个小时,挣的钱恰好够我生活。第一学期的生活很充实,在新环境下能够生活下去就足够了,没有时间去担心身边有没有朋友,有没有温暖,只是觉得一天天过得太快第一期学习完后没有钱继续报第二、三期,尝试去找过相关的工作,甚至文员相关的(心里想着就可以用有电脑学习了),很不幸运没有公司愿意提供机会。之后了解到另外一个IT培训机构提供边工作边学习的机会,就开始去了解,发现很适合我,付款方式提供分期付款,上课方式非全日制,赞!

2010年10月,开始边工作边学习,周三周五晚上,周日下午上课,其他时间在114百事通做电话客服,主要工作就是接电话给人订饭店,靠单挣钱,工资也有时拿到2300左右一个月的样子,好景不长,做了四个月,我被炒了鱿鱼,当时在工作上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也不打算隐瞒我错了什么,我利用了一些技术上的小聪明小漏洞去抢别人的单。。。当时恰好学校也搬迁到了深圳南山区,也需要一个新的工作。

2011年3月,开始找工作,有点不好找,一是工作时间要求配合我的上课时间,周三周五晚上7点上课,最后发觉可能只有工厂里的工作比较固定稳定,工资稍微比其他服务行业的也要好一点,最后找到一个在南山区里的Phillip电子工厂里上班的工作,现在已经不记得工作内容具体是做什么。第三期的学费更贵了一些,需要付学费的首付,当时钱不够,就申请了一张额度为3000的招行信用卡,全部额度用来支付,开通分期还款,之后靠工资还剩下的学费以及每个月信用卡的还款额,就这样维持到了毕业,那时是2011年8月底。

2011-2017努力生活

2011年9月,开始进入IT行业工作,朝九晚六,周末双休,试用期拿着3000元的工资,转正后4000。在刚刚高中毕业的时候,心里就有一个“白领梦”,周末要双休,工资3000。到此时此刻,恰好符合,但这一切对我来说并不容易。生活开始趋向简单,两点一线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爱好,偶尔打打羽毛球,除去租房,生活费,再加上要还信用卡,每个月几乎是没有得剩。为了自己更加“富足”些,记得当时候还在哈根达斯找了一份晚上的兼职,10块钱一个小时,做了两个月就没做了。

2012年4月,开始学习英语,当时报了一英语培训机构(XX联),现在回想起来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驱使我去学习它,将近三万的学费,培训机构恰好跟招行信用卡有分期还款的合作项目,没有利息和手续费,不需要一次性还清,每个月还款日还就可以了,所以当时就报了。下班之后,就开始去学习英语。培训机构对帮助最大的地方应该就是让我有机会开口去说,我自己也算努力,BBC和VOA这两个网站提供很多音频教学资料,很多都是以主持人对话的方式的形式,我就下载了很多音频资料装在我的MP3里,上下班路上就听,英语水平一点点也在提升。也因此,在14年6月份的时候,在公众号才刚刚开始兴起的生活,站在了风口,我创建了一个英语学习的公众号(名称: Lets English, ID:heyletsenglish),刚建之初,就推送VOA教学音频资料,所有的音频,都有文本,做做笔记就整理出了图文,相当于是将自己的学习过程整理出来,很幸运到现在积累了7万多的粉丝。

很多人好奇,当初没钱的我为什么就选择花那么多钱去学习英语呢?其中一个原因是我真觉得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就相当于掌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了解信息也多了一个渠道。我认为英语用起来不止是说,而是可以真正用起来以更加丰富的角度来了解这个世界

英语带我的两个好处:第一,是让我有条件出国留学;第二,就是让我有能力去阅读原著,去听优质的英文播客。 关于阅读原著,一开始我选择了适合小朋友读的《Diary of a Wimpy Kid》,后面陆陆续续完成了《The willpower instinct》、《Beyond Feelings》、《Flow》、《Educated》、《Animal Farm》、《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等等。

我的单词量不高,原著确实很难读,但一页一页读,学会分解,积累的效果往往比你预期的要好很多。现在也有一些APP来降低阅读原著的门槛,我自己之前有用过薄荷阅读,里边有很多阅读书单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单词量来选择书单,每天15到20分钟,边听语音边阅读,不懂的单词双击能查到词义,我想这样会比较容易坚持下来。

2012年12月,我意识到将来如果没有文凭,也不好找工作,当时候就给自己报了西安交通大学的远程教育,学费总共是要一万多,有六个学期,可以按一期一期来交,每期是两千多,这个也只是为了拿个证而已,没有什么用。到了12年底,觉得每个月还信用卡的压力有点大,开始跳槽换工作。

我高中文凭,一年多一点的工作经验,不好找工作,最后找到了在一小公司月薪6000的工作。慢慢趋向稳定,直到2014年下半年,生活还是跟之前一样,上班,学习英语,远程教育学习,考试,偶尔打打羽毛球,徒步。

2014年1月,我拿到了大专文凭后,开始报了一个深圳大学的专升本的自考,周末去深圳大学上课,复习,一共有十几个科目需要考试,很多没用的东西需要去记忆,我应该是最幸运的,14年一年可以考四次(现在好像是两次了),每次好像是可以考两三门,利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考完了所有的科目,2015年6月,拿到了深大的自考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在国内这个证其实没什么含金量。但是其中的成绩单和学位证在我后来申请美国学校的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

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慢慢开始接触跑步,加入一些跑团,加入跑者的行列。当时候深圳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有趣的跑步活动,我报名参加了很多,什么5k新年跑,彩色跑,荧光跑等等,纪念奖牌都拿了好多。14年12月,报名了深圳国际马拉松的半程马拉松,跑了我的第一个半马。之后跑了很多个半马,五个全马。到现在,虽然不是我的最爱,但是只要我有时间,都会穿着跑鞋去跑个几公里。

2014下半年还发生了一件事,因为英语,我发展了一个新的爱好,有次参加一次英语公益型的讲座活动认识了一个玩飞盘的外国人,从此开始接触极限飞盘这项团队运动,发现是非常有趣的一项运动,一发不可收拾,慢慢将花在跑步上的时间转向飞盘。每周玩两次,其他地方如果有飞盘赛事的话,有时间有经济能力的话就报名,各个地方到处去玩,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东莞,珠海,香港,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等,顺便借着飞盘的名义,到处去玩,花了很多钱在这个爱好上,因为的所有的赛事活动都收取报名费,出行住宿都是自费,所以有些爱好有时候很烧钱的,哈哈。

2015年3月,跳槽到了互联网金融行业,但还是程序员,继续上班,偶尔跑跑步,玩飞盘,积极参与深圳当地的联赛,偶尔飞到别处去玩比赛,总之一有机会就到处去玩,我玩心很大,工作上能不加班就不加班。飞盘圈子里有外国人,有机会可以练练口语,英语没有进步,但至少没有退步,生活在深圳,快节奏的进行。

2016年圣诞节,有次我跟朋友们一起聚会,其中一个环节是所有人写下自己的愿望,挂在圣诞树上,我当时就萌生了一个愿望——我要去其他国家至少生活一年,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跟这个有点相关的另一个事情是,在16年7月份换工作的时候,在拉勾网上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招聘,招赴美带薪实习的程序员,当时很好奇,就打电话问了下,了解到这是中国的一个招生代理机构在拉勾网上发布的一个一所美国学校的计算机科学的硕士项目,由于自己资金不够,当时就加了下qq,就此搁置。

2017年初,我心中有出国的想法,就想到了去年7月份看到的招聘广告,就开始了解这到底是个什么项目,需要什么条件,需要多少钱等等,了解到我应该符合申请条件除了资金,要求一要有工作经验,二要有本科学位,三要有可以正常沟通的英语水平,四要能够支付第一期学费的首付以及生活费。虽然英语可以简单的沟通,但肯定远远不够,所以我需要准备的就是提高我的英语水平以及钱。所以17年初就立下两个目标,到17年的九月份,1. 雅思要过5.5分, 2. 存款10万。这个学校不要求有雅思托福成绩,但我知道雅思托福比较综合权威,报考这样的考试可以给自己动力以及反馈,就报了5月初考,考前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样子,24号出了结果,5.5;关于存款到了9月份,我自己存了12万。从17年6月份,开始在网上自己申请,准备各种各样的资料,准备申请过程中的口语面试和技术面试,中间有遇到一些问题,走了一些弯路,但最后都解决了,申请通过,收到通知10.27号入学。

2017-2018新篇章

2017年11月,从09年到现在,经历了很多,再次将自己置身为一个学生身份,还给跨洋了,快速地去适应了身边的不同,学校的生活不能说很丰富多彩,但提供了一个刷新自我、挑战自我、接触多元文化、交国际朋友的一个平台。很感激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认认真真体验了一把大学生活。直到18年7月,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认真上课,做作业,冥想,偶尔去健身房,偶尔去户外跑步(每次跑步都可以看到兔子),每天的课业还比较重,每天的作业要花2-3个小时才能完成,除了寒假期间出校去东西海岸去玩了十几天,其他时间几乎都是在学习。

2018年7-9月,从7月中旬开始投简历找工作,我在美国虽然是学生身份,但是我可以找全职工作,每周40个小时的工作。开启求职的旅程,各个简历网站更新简历,在美国找工作的流程跟国内有点不一样,一慢很多,二是大部分面试都是电话和视频面试。一开始电话不多,安排的面试也不多,没有电话就复习面试题,看学习视频。我一开始采取的策略是,尽一切可能给自己多安排面试,涨经验很重要。虽然都是电话是视频面试,无论人在哪都没有什么限制,学校的地方在爱荷华州的一个小镇,工作机会就别想了,所以决定去加州找工作,生活费虽然要高很多,给自己压力也是一个动力。通过一些学长在圣何塞找好了住房,7月31号飞去了西部。在新的地方就会有新的发现,认识的学长对刷题呀找工作都非常有经验,才开始意识到刷题的重要性,也是去了加州,遇到的很多面试都是要求算法数据结构过硬才行,碰了很多壁,刷题意识更加强烈了。八月的每一天就在面试,刷题,跑步(无论在哪,美国的跑步环境真好)中度过。九月初拿了2个offer,一个在Arizona的凤凰城,另一个在纽约,9月12号定了去纽约,通知10月8号开始工作

2018年10月,开启上班族的模式,与国内的工作环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语言和文化,第一次在这样全新的环境下,一开始真觉得有点挑战,无论是沟通上还是具体到工作上,发觉身边的同事都很优秀,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都很强。但无论如何,一开始只要不影响正常工作,有问题大胆问,一切都会慢慢会好起来的。


================

以上是我2018年年底开始在美国第一份工作一个月左右后写的,没想到获得这么多的关注,感谢大家的点赞以及评论,如果我的这个经历对你有一点点参考性的价值,我都会觉得很开心。我也很感激我这将近10年期间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以及我的一些爱好,可以说这让我有机会慢慢去改变我价值观、人生轨迹(跑步、飞盘这两甚至改变了我的外观,比以前要瘦了些,这里我放两张图片)。

2013年的我

2019年的我

user avatar

我小姨子出国读研,一年60万·······

她一个学校的本科的中国学生里,申请不到宿舍,在外租房的,假期回家都是把房子退掉的

因为···房租好贵啊!一两个月都很心疼了

回国就是吃喝玩看病看牙配眼镜一条龙就不用说了。



奖学金、国家资助啥的,真不是一般人能弄得到的、能考的到的。

我自认我小姨子挺聪明的,但是真申请不上,也弄不到

至于出去打工兼职啥的,呵呵,算了吧,又不是养不起,就是弄个学历回来,何必出去呢,多危险不是··

-----------------分割线-------------------------


我记得是冼星海还是谁,饿的去酒吧卖艺,当时国民政府还是给了一批助学金的,结果负责发放助学金的官员的儿子带着小女友正在酒吧里开心的花着这笔钱·······



喵的以前遇到这种洗冼的字,智能输入法都会帮你识别出来,怎么这次没识别出来··喵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