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九晚五是客观存在的职场现状之一,年轻学生进入职场不必认为996是社会的全部。
下面直接甩干货了
以上数据来源——高德交通报告
朝九晚五存在不?
补充:
有的人认为下班高峰和上班高峰的差值就是加班的人,
当然,不能在6点前下班而加班的人,肯定有。但是所有没有在6点前坐上交通工具回家的人,就全都是在加班吗?未必,千万不要为了抬杠而罔顾常识。
下班以后,有没有可能:去办一些自己个人的事情?有没有可能去吃个饭再回家?有没有可能朋友聚一起玩一玩再回家?有没有可能去逛一下商场再回家?还是说下班以后就只有立刻回家一个选项?成年人的世界不是两点一线吧?
如果只是朝九晚五,那我们就是。虽然我们偶尔加班,但是一年也就那几个日子,加起来不到一个月。
问题在于,我们项目都是按工期算的,虽然不强制加班,但是到期做不完工资扣减30%,半年奖金取消,年终奖扣减。
这种情况你喜欢朝九晚五吗?
九九六在目前的中国是非主流。
中国周平均工作时间是48小时,很容易算出来,这相当于大约25%的人996,75%的人955,如果没有其它工作制
考虑到相当多的工作几乎不可能实现955(譬如消防员,警察,高层管理人员等等),你可以认为总体而言,996并不能称之为主流
核心问题就一个,955的工作多了去,你去不去。比如帝都,土木行业,955不加班还可以午休一个半小时,但是只有六千块税前,你去不去。(帝都平均房价约合五万块)。CS也一样,去摩根大通修电脑,955上海八千块,你去不去。你说微软955还钱多,人要不要你。
现在的问题是,996拿的多,955拿的少,拿的多还不加班,哪有这种好事。毕竟我国不是美国,你不可能叫来几百万非法移民给你一天十二小时一周七天一小时五美元的给你打工,也不可能把二百二十万(按人口比例一千万人)关进监狱里面一小时三美元的打工,也不能从地里面直接挖出钱来(美国是石油出口国)。
我们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42%。
其实东亚模式发展到了一个阶段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昂撒模式那种直接出门抢的做法我们又做不到,莱茵模式的前提是人家祖上有钱可以躺平了一样舒服。
主义和理想不能改变客观规律。
如果朝九晚五不存在的话,早上七八点钟,下午五六点钟把我堵在路上的是阴兵吗?如果人人都是一周工作六天的话,周六他们是特意把路让出来靠空间折跃上班吗?别说公务员老师了,就是制造业也有在下午五六点就下班的,中午还有午休时间。可是给的钱哪怕算时薪也差互联网大厂太远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