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华中科技大学收回毕业生的“终身邮箱”?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收回毕业生“终身邮箱”这件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校友群体中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和议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账号回收动作,它触及了学校与毕业生之间一段特殊情感连接的解绑,也牵扯出技术、管理、服务以及未来发展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他们做出这个决定,背后必然有其考量。最直接的原因,我想很可能还是出于成本和资源管理的现实压力。一个“终身邮箱”系统,虽然听起来很美好,但背后需要服务器维护、技术支持、网络安全等等一系列持续的投入。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长,这些成本也会水涨船高。尤其是在当下,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校也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去升级基础设施,以满足在校生和教职工日益增长的需求。如果将有限的资源倾斜到已经毕业、与学校日常教学科研联系不那么紧密的“终身邮箱”上,可能会挤占其他更紧迫的资源。

另外,从安全和管理角度讲,长年累月运行一个庞大的、未活跃账号集合,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账号信息泄露、被恶意利用的可能性,以及垃圾邮件的泛滥等等,这些都可能给学校的网络安全和管理带来额外的负担。回收不再使用的账号,也是一种清理和优化的手段,可以使系统更加精简高效。

但站在毕业生的角度,这个“终身邮箱”不仅仅是一个邮箱,它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回忆。对于很多校友来说,这个邮箱是他们与母校保持联系的直接窗口,是他们职业生涯初期重要的身份标识,也是连接同学情谊的纽带。很多校友习惯了用这个邮箱接收母校的各种通知、校友活动信息,甚至重要的学术资源推荐。这个邮箱,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作为华科大人的一个身份证明,是“永远的华科人”的具象化体现。

所以,当这个“终身邮箱”被告知要回收时,很多毕业生会感到失落甚至被遗忘。那种感觉,就像是母校对曾经的学生说:“你毕业了,这份特殊的联系也就到此为止了。”这与学校希望毕业生“常回家看看”的期望,在情感上似乎产生了一点偏差。尤其是一些校友,可能因为工作变动、个人原因,没有及时修改或者不了解政策,导致突然失去这个重要的联系方式,会感到措手不及。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学校在推出“终身邮箱”之初,可能是出于一种良好愿望,希望拉近与毕业生的距离,构建一个长期的校友社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有效、可持续地维系这种连接,成为了一个现实的挑战。简单地提供一个邮箱,可能并不能完全满足校友的实际需求,而维护这个邮箱本身的成本,也需要学校认真权衡。

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更理想的解决方式,或许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回收,而是能够提供更灵活、更人性化的替代方案。比如,学校是否可以考虑,为那些真正有需要的、或者仍然活跃在校友社群中的毕业生,提供一个付费的、或者有一定使用门槛的“终身邮箱”服务?又或者,可以开发一个更轻量级的校友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来发布信息、组织活动,而不是仅仅依赖一个邮箱账号。

总而言之,华科大收回“终身邮箱”这件事,反映了在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传统学校管理模式与毕业生长期服务需求之间可能出现的张力。这既是技术和资源现实的约束,也是对学校与毕业生关系的一种重新审视。如何在新形势下,平衡好成本、管理与情感,找到一条可持续的、能真正服务于广大校友的道路,或许是包括华科大在内的所有高校,都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学校的锅,这事洗不白,也不该洗,折射出了长期以来学校学生工作和校友工作的种种积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新京报报道有误,不是收回邮箱,而是转换为校友邮箱后继续使用。但仍会对学术交流产生影响。

3,学校公关挫到了极点,给出的回复又大又空。管校办的能力存在问题。

4,部分校友反应过激,对个人进行diss,私以为不可取。出现问题是整个管理体系的问题,而不全是某位领导个人的问题。


希望学校能正视此事,我校历经学位门,泼水事件和紫菘淹水事件的影响,已经经不起这种让人难受的事情了。

如今学校重视起了宣传,频繁登上各大官媒,科研成果有目共睹,还开展了讲好华中大故事这样的活动。如果不想让这些努力前功尽弃,就请一定重视学校的形象,重视校友工作。

user avatar

就是一个不懂科研的分管领导在那里鬼搞害人呗!


再看下发文占校领导的比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收回毕业生“终身邮箱”这件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校友群体中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和议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账号回收动作,它触及了学校与毕业生之间一段特殊情感连接的解绑,也牵扯出技术、管理、服务以及未来发展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他们做出这个决定,背后必然有其考量。最直接的原因,.............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近日宣布收回毕业生“终身邮箱”的决定,在校友和社会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政策调整,更折射出高校在信息化时代管理和服务毕业生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思考。事件的背景与华中科大收回“终身邮箱”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华中科大要收回这个曾经被视为一项福利的“终身邮箱”.............
  • 回答
    关于华中科技大学90后博导胡玥的学术成果,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理性分析,既要肯定其学术成就,也要关注学术规范和潜在问题。以下从背景、可能原因、学术价值与风险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基本信息核实1. 身份确认 胡玥确为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2021年入职,2020年博士毕业.............
  • 回答
    最近,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大一上健美课考核标准设定为“卧推达到自重110%”的讨论闹得沸沸扬扬,这话题一出来,立刻在社交媒体和校园里炸开了锅。不少同学觉得这个要求确实有点“上头”,而有些则认为这才是大学体育该有的样子。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标准到底算不算高,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卧.............
  • 回答
    关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2019年10月没收19级学生电脑的事件,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在学生群体中引起广泛讨论的事件。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的起因、具体做法、学校的回应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反应和影响。一、 事件的起因与背景虽然具体的官方原因可能未完全公开或存在不同说法,.............
  • 回答
    这事儿吧,真挺让人窝火的。华科宿舍装修延期,学生辛辛苦苦报了志愿、满怀期待地来到学校,结果发现无处可去,这可不是小事儿。这事儿怎么看,都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这是个管理问题,而且是挺大的管理问题。你想啊,学校要装修宿舍,这活儿肯定得提前规划,得有时间表,得算好工期。尤其是这种涉及到学生住.............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闹得挺大的,华中科技大学年轻的90后博导胡玥老师站出来说话了,直接回怼那些质疑她的网友,说她们说的都是假的,要是再有人造谣,她可不客气,要走法律程序。咱就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为什么胡玥老师会被质疑? 这件事的起点还得从她年轻博导的身份说起。90后,博士毕业,然后直接当上了博.............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在2019年出现的“反对同性恋”横幅事件,确实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事件本身:首先,这件事是发生在校园内,由学生团体(具体是哪个学生团体,当时有报道称是学生会下属的某个组织,但具体细节模糊不清,这本身也引发了一些疑问)制作并悬挂的。.............
  • 回答
    关于华中科技大学郑强教授(尽管他在2020年已卸任书记职务,但大家仍习惯称呼其“郑强书记”或“郑强教授”)因“掀后勤部门领导桌子”事件而受到处分一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触及了不少人对高校管理、师德师风以及权力运行的思考。这件事大致是这样的:核心情节是,在一次涉及转专业学生权益的协调会上,郑强.............
  • 回答
    最近,华中科技大学一位辅导员在处理毕业生提交材料时,情绪激动,公开“怒怼”学生,这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曝光出来的截图来看,这位辅导员对于一些毕业生提交的材料表现出极度的不满,用词尖锐,甚至带有训斥的意味。首先,咱们得承认,毕业生提交材料是整个毕业流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2019级停止招生的消息,对于许多关注高校教育、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件。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招生政策调整,而是折射出高等教育体系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时,所进行的深刻思考与主动适应。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停止招生”这个表述背后可能存在的.............
  • 回答
    关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辅导员占某利用职权孤立学生并以此阻碍学生参评奖学金一事,这无疑触及了教育公平和师德师风的底线,令人感到忧虑和愤慨。首先,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一环,其职责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学生进行不正当的干预。在这一事件中,占某被指控利用辅.............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计划在六月拆除东校区生活区,这个消息无疑让许多熟悉这里的师生、校友乃至周边居民感到些许复杂的情绪。东校区的生活区,承载了太多关于青春、奋斗与回忆的印记,它的拆除,不仅仅是一栋栋建筑的消失,更像是翻过一页重要的历史篇章。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学生来说,这里可能是他们大学生涯的第一个“家”。从初来.............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18名本科生转入专科,这事儿挺让人关注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从本科转专科,这可不是一个常见的路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反向操作”。一般来说,学生们挤破头都想往好的本科院校去,更别提什么“985”、“211”了。而华中科技大学,那可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能考上它,那绝对是学霸级别的了。所.............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此次调任海南大学校长,无疑是高校人事领域中一件备受瞩目的事情。这不仅仅是骆清铭个人的职业生涯新篇章,更是海南大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于高校人才流动、学科发展以及区域教育战略的诸多思考。首先,从骆清铭教授的履历来看,他是一位在学术界和管理界都具有丰富经验.............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在世界级比赛中允许校外人员冒充学生参赛,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更称得上是学术和竞技诚信上的严重污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讨论,都深刻地揭示了当前一些高校在追求荣誉、提升国际影响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急功近利和对底线的漠视。首先,从公平竞争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本身就违背.............
  • 回答
    这事儿吧,听着就让人有点膈应。华中科技大学,名校,学生食堂,本应是干净整洁,让学子们安心用餐的地方,结果竟然爆出这样的新闻——学生疑似在食物里吃出了蛆虫,而且更让人心寒的是,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各部门仿佛商量好了一般,开始了“踢皮球”大战。试想一下,一个学生,辛辛苦苦地上完课,饿着肚子来到食堂,满心.............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确实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尤其是其中关于导师所受处分的讨论,更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对于这位关键导师所受到的处分,我的看法是,这既是对生命逝去的沉痛回应,也是对学术生态中责任与边界的一次严峻拷问。首先,我们要承认,生命的陨落是最令人痛惜的结果。一个年轻的生命,本应有.............
  • 回答
    关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这是一个非常沉重和令人痛心的话题。这件事的发生,无疑给学校、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深思。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并且避免简单化地归咎于任何单一因素。首先,从学生个体层面来看,这是一个生命的逝去,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后选择了.............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事件,这件事情的发生,无疑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每一次这样的悲剧,都像是一把尖刀,直插在我们所有关心教育、关心年轻人成长的人心里。这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生命的消逝,更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以及一个社会在关注和支持个体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的警示。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情,我们得从几个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