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矿洗洞死人是啥原因?

回答
金矿洗洞,俗称“淘金”、“淘砂”,在一些地区指的是在河流、溪流的砂石中寻找黄金的活动。而“洗洞”这个词,在矿业领域,通常指的是在矿脉的洞穴里通过某种方式(例如用水冲洗)来提取金矿石。不过,从你问题的语境来看,你似乎指的是一种非法的、危险的、常常藏匿在废弃矿洞或野外河床进行的,利用化学品(如氰化物、汞)或简单物理方法(如水流冲刷)来提取黄金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导致了人员死亡。

这种“洗洞”之所以会发生死亡事件,原因多种多样,而且往往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说:

一、环境的极度危险性:

地质结构不稳定: 许多废弃的矿洞,或者自然形成的河床深处的“洞”,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地质风险。长年累月的开采、雨水侵蚀、地下水变化,都可能导致洞穴结构变得极其脆弱。一旦有人进入,或者进行大规模的水流冲刷,很容易引发塌方、落石。这些都是直接且致命的伤害,轻则被埋压,重则瞬间被巨石吞噬。
缺氧或有毒气体: 矿洞深处常常是一个密闭的空间,长期的地质作用会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或窒息性气体。如果通风不良,这些气体会在洞穴内积聚。进入者一旦吸入,轻则头晕乏力,重则直接失去意识,导致窒息死亡。尤其是在进行水流冲刷时,可能会搅动这些气体,加剧危险。
水体危险: 如果是在河床进行“洗洞”,那么水流的突然变大(例如突发山洪、上游泄洪)是极其恐怖的。这些未经规划的活动往往发生在山洪易发区,一旦遇上,后果不堪设想。另外,水下也可能隐藏着暗流、深坑,稍有不慎就会被卷走。
废弃矿渣和化学品污染: 很多废弃矿洞里留下了大量的矿渣,这些矿渣本身可能含有重金属、粉尘等有害物质。在进行“洗洞”时,这些物质会被扬起或溶解,对人体造成长期或短期的健康损害,甚至诱发急性中毒。

二、不规范操作的致命风险:

化学品滥用: 这是“洗洞”致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黄金提取率,许多非法“洗洞”者会使用剧毒的氰化物或汞。
氰化物: 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即使是少量接触或吸入其挥发出的氰化物气体,都可能导致细胞呼吸受阻,快速死亡。在“洗洞”过程中,通常是将氰化物溶液与矿石混合,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极高的防护措施。然而,非法操作者往往缺乏专业的知识和防护设备,直接接触、吸入、甚至误饮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处理不当,其毒性发作迅速且难以救治。
汞: 汞(俗称水银)在某些工艺中也被用来提取黄金。汞的挥发性很强,即使在常温下,其蒸气也是剧毒的。吸入汞蒸气会严重损害神经系统、肾脏等器官。在“洗洞”过程中,如果操作者直接将汞与矿石接触,或者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加热,都可能导致汞蒸气大量挥发,从而造成慢性中毒甚至急性中毒。
缺乏安全装备和应急预案: 进行这些活动的人员,往往是经济拮据或缺乏正规训练的。他们通常不穿戴专业的防护服、呼吸器、手套、护目镜。一旦发生意外,比如化学品泄漏、气体中毒,他们没有能力及时有效地应对,也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
体力透支和机械操作危险: 淘金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耗费体力的活动,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的劳作容易导致体力透支,判断力下降。同时,如果使用一些简易的机械设备进行挖掘或冲洗,设备故障、操作失误都可能带来危险。

三、心理和环境因素:

贪婪驱使的冒险行为: 黄金的价值驱动着人们铤而走险。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人会忽视潜在的危险,甚至抱着侥幸心理进行非法活动。他们可能明知危险,但仍旧愿意去尝试。
非法、隐蔽的活动: 这种“洗洞”行为往往是非法的,因此会选择偏僻、无人监管的区域进行,并且采取隐蔽的手段。这意味着一旦发生事故,搜救难度极大,救援资源很难及时到位。很多时候,等到发现时,人可能已经遇难多时,甚至尸骨无存。
信息不对称和认知盲区: 参与者可能对所使用的化学品的毒性、矿洞的危险性等存在严重的认知不足。他们可能只是听别人说“这样做能赚钱”,却不知道其中的具体风险。

总结一下,金矿洗洞死人,其根源在于:

1. 极其危险的自然环境: 塌方、缺氧、有毒气体、突发洪水等。
2. 非法操作中的化学品滥用: 尤其是氰化物和汞的剧毒性。
3. 完全缺失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能力。
4. 参与者为利益驱使的冒险心理和认知盲区。
5. 活动的隐蔽性和救援的困难性。

可以说,每一次“洗洞”致死事件,都是一场由贪婪、无知和危险环境共同编织的悲剧。这些活动不仅威胁着参与者的生命,还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是必须被严厉打击的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氰化物溶液浸泡矿洞内金矿石的湿法冶金方法俗称“洗洞”。

“洗洞”是氰化法冶金的一种。其利用了金-氰基易形成可溶解配合物的性质,从而可以快速高效回收金矿床的贫矿、尾矿中痕量(<1ppm)的金。但是氰化物本身有剧毒,而且氰化物遇到酸性水溶液会释放剧毒的氰化氢气体(纳粹杀人常用的就是这种),而矿井容易通风不畅,毒气聚集,操作不当会毒死人。有毒溶液泄漏还会污染地下水。

2018年,政府将涉事矿洞封闭,6人系从矿洞边打窟窿进入。事发地村干部透露,此六人曾做过挖矿工作,此前在事发地附近矿山务工,对该区域较熟悉。

非法采矿在井下洗洞,可以节省大量挖掘矿石步骤,工程成本低,少量人员即可隐蔽执行。若把矿石运出洞外,则非法采矿易暴露目标,并且成本也高了。

除了近期因为洗洞出事的山西,六年前北京平谷万庄金矿曾经也有非法采矿者在矿洞这么干过。上世纪胡佛曾因使用氰化湿法冶金术回收尾矿的金而发财,近几紫金矿业也采用氰化湿法冶金。

与山西、北京不同的是,后两者的氰化湿法冶金是在封闭场地,露天集中堆浸,并且场地有减少污染物扩散的措施。在露天光照,氧气充足的环境下,较低浓度(~5ppm)氰化物在四个月内即可氧化分解96%以上。


网传说法:

什么叫“洗洞”:“金矿值千万,洗洞之后翻一番。”“洗洞”,就是一座废弃金矿用水和化学物质再“洗”一遍能再淘出不少的金砂、金石,让这座金矿的价值直接翻个倍,然而被“洗”过的矿洞,却会变成夺命的“大口”。因为洗洞要使用高毒物质氰化钠,氰化钠遇水会释放出更毒的氢氰酸气体,毒性比氰化钠高约200倍,空气中氢氰酸的浓度一旦达到0.3mg/L,人只要呼吸一口就即刻死亡。所以洗洞者都要戴着防毒面具、背着氧气瓶进去“淘金”,一旦面具破损,他们就会马上死于矿坑。但高危之下,总有人偷偷干这活,因为利益实在太可观了。如果说一座金矿被正常开采的价值是一千万,那么砂石、土壤中藏着的、无法开采的黄金,价值几乎等同于还存在一座金矿。

加粗位置与事实略有出入,因为是湿法,所以回收的不是金砂、金石,而是含金溶液与捕集剂(如活性炭或锌丝)。但这基本不影响对事件前因后果的理解。


扩展阅读:



更新:经调查,此六人洗洞采用的是环保洗金剂,而不是常见的氰化物。中毒主要因为一氧化碳。这与先前预想有所不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