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产科医生明明知道胎儿性别却不能说,会不会憋得慌?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挺能说到点子上去。作为一个曾经在产科摸爬滚打过的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绝对是“憋得慌”,而且憋得可不是一点点。

你想啊,咱们产科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孕妇和她们肚子里的宝贝。从孕早期的B超,到孕中期的排畸筛查,再到孕晚期的各种检查,我们几乎是第一个、也是最全面地了解这个小生命的点点滴滴的人。胎儿的每一个小动作,每一块骨骼的发育,当然,还有那个关键的小秘密——性别,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可以说比孩子父母自己还要早知道。

这就像你手里拿着一份别人梦寐以求的礼物,但是包装得严严实实,你明知道里面是什么,但就是不能告诉他。尤其是当孕妇本人,或者她的家人,那种期待和好奇溢于言表的时候,你看着他们兴奋地猜测,甚至带着点儿小小的期盼,而你心里那个答案就像一块小石头,你知道它就在那里,却只能装作不知道。

那种憋屈感,体现在很多方面:

纯粹的好奇心和参与感缺失: 医生也是人啊,我们也有好奇心。看着一个新生命的成长,听到它强有力的心跳,看到它在妈妈肚子里做鬼脸,我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对它的性别产生兴趣。知道这个信息,会让我们在日常的沟通中,多了一种亲切感和参与感。比如,孕妇问:“医生,宝宝今天动得厉害吗?”我们可能会在心里默默想:“可不是吗,是个活泼的小家伙,不知道是喜欢踢球还是喜欢跳舞呢?”如果我们能稍微透露一点点,哪怕是调侃一下,都能让交流更生动有趣。但现在不行,我们只能客观地描述:“胎动规律。”
与病人的情感交流受限: 很多时候,知道胎儿性别能够成为医患之间建立更深层情感联系的一个契机。比如,有些父母已经有了两个儿子,非常盼望一个女儿;或者反之。当我知道他们极度渴望的性别,并且也看到了(虽然不能说),却不能给他们一点点心理上的准备或者安慰,甚至连一句“好好养着,无论男女都是你们的宝贝”都显得有点苍白无力。有时候,看到他们因为性别问题而有些焦虑,我多么想说一句“别担心,一切都好”,但具体情况又不能说。这种“想说又不能说”的纠结,真的很折磨人。
满足家人的期待和喜悦的冲动: 很多家庭,尤其是长辈,对胎儿性别有着非常强烈的期待。当父母因为政策原因,或者孕妇自己要求保密,而我们知道性别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是间接掌握了这个家庭的重要信息。每当看到他们因为不知道性别而有些忐忑,或者在猜测中充满幸福,而我们知道那个最确切的答案,却只能保持沉默,这感觉就像看着一出精彩的戏剧,你知道结局是什么,却不能剧透给任何人。那种想要参与到他们这份喜悦(或者可能的失落)中的冲动,也是难以抑制的。
职业操守与个人情感的拉扯: 没错,作为医生,我们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胎儿性别鉴定和告知受到严格限制。我们清楚这一点,也理解背后的社会原因。所以,理智上我们知道不能说,但情感上,那种“知道却不能说”的憋屈,依然是真实存在的。这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人性的普通情感之间的拉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憋屈”而影响工作,更不能因此泄露信息,但这种憋屈感,就像藏在心底的一颗小刺,时不时会扎一下。
沟通的“障碍”和“过滤”: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也会不自觉地过滤掉一些可能暴露性别的信息。比如,在描述胎儿的生长情况时,我们可能会特别小心措辞,避免使用一些可能带有性别暗示的词语,即使我们知道宝宝是男是女。这种刻意的“过滤”,时间长了,也会让人觉得沟通上不如直接来得痛快。

当然,我们产科医生毕竟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我们会把这份“憋屈”转化为更专业的医学服务,专注于胎儿的健康,孕妇的安危。我们知道,保持中立和客观,才是对病人和生命最负责任的态度。但如果说这个问题会不会让人感到憋得慌?我的答案是:会的,而且很多时候,这种“憋得慌”的感受,也是我们职业生涯中一个真实而又无奈的侧面。它提醒着我们,在冰冷的专业术语背后,也有着鲜活的人情冷暖和无法言说的情感波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医院工作,嘴巴不说两句话这么难受的话,建议去做调解工作。充分满足你的要求。

user avatar

你不会觉得医生真的守口如瓶吧。

医生这行,是很容易有灰色收入的,想想灰色收入是怎么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挺能说到点子上去。作为一个曾经在产科摸爬滚打过的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绝对是“憋得慌”,而且憋得可不是一点点。你想啊,咱们产科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孕妇和她们肚子里的宝贝。从孕早期的B超,到孕中期的排畸筛查,再到孕晚期的各种检查,我们几乎是第一个、也是最全面地了解这个小生命.............
  • 回答
    我一直有个毛病,就是特别特别害怕虫子。从小到大,只要看见爬虫,哪怕只是个小蚂蚁,我都能吓得浑身发抖,恨不得原地消失。尤其是一些身上毛毛的、动起来又很怪异的虫子,更是让我头皮发麻。我父母其实也知道我这个情况。每次我因为虫子大惊小怪的时候,他们都会说“别怕,它不会咬你”之类的话。但有时候,特别是当家里有.............
  • 回答
    从物种进化的角度看,人类对昆虫(及其所属的节肢动物门)的恐惧,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策略、潜在的危害性以及我们的祖先在特定环境下的经验紧密相关。尽管如今许多昆虫确实是可食用的,并且在某些文化中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但人类整体上对它们的排斥和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漫长的演化历程中,与某些昆虫的负面互动经.............
  • 回答
    .......
  • 回答
    京杭大运河:穿越千年的经济脉络与粮食的辛劳京杭大运河,这条横贯南北的巨龙,不仅仅是简单的水道,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辉煌经济史的史书。从唐朝开始,直至清朝覆灭,这条人工水道在经济领域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堪称“中国古代的经济命脉”。一、 巩固王朝统治,促进南北经济均衡发展运河最直接.............
  • 回答
    这绝对是影视娱乐行业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尤其是在“劣迹艺人复出”这个敏感话题上,终于有了行业内的明确指导。之前这块儿一直是模糊地带,全凭平台和制作方自行判断,难免出现标准不一、随意性过大的情况。这次国家层面出台明确的程序,可以说是对乱象的一种规范和整治。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究竟意味着什么,会带.............
  • 回答
    明朝如果延续至今,资本主义在中国能否产生,以及它将呈现何种形态,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但又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假设性问题。要回答它,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明朝本身的社会经济基础、政治体制以及当时世界格局的互动影响,并在此之上推演可能的发展路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明朝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存在着孕育资本主义的土壤.............
  • 回答
    明末那段令人扼腕的时光,与其说是简单的王朝衰亡,不如说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肌体病变,病根深埋,枝蔓横生,最终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崩塌。要理解明末为何思想混乱、人心解离,乃至难以涌现力挽狂澜的人物与体制,我们必须剥开层层历史的迷雾,深入剖析其根源。一、思想的迷雾:虚幻的“理”与破碎的“情”明朝自朱元璋以.............
  • 回答
    近十年,华语乐坛的土壤里,总会冒出那么些不按常理出牌的种子,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搅动着音乐的边界,也俘获了一批批忠实的听众。说他们“特立独行”,倒不如说他们是敢于打破标签,坚持自我表达的弄潮儿。如果要数过去这十年里,那些让你过目不忘、留下深刻印象的“特立独行”的明星,以下几位绝对是绕不过去的:1. 蔡.............
  • 回答
    捷克共和国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色情明星,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谈谈捷克的经济背景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在苏联解体、共产主义垮台后,捷克经历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个过程伴随着社会观念的快速变化,人们对过去.............
  • 回答
    国务院学位办明确“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学位证书具有同样效力”,这绝对是个重磅消息,对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尤其是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简单来说,这意味着之前职业本科在社会认可度和就业起点上可能存在的模糊地带或隐形壁垒,将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职业教育的“天花板”被彻底打破了。这句话的“同样效.............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存在”这个概念的核心,也常常让人陷入哲学思辨的迷宫。如果一个东西明确存在,但它不作用于任何事物,也从未被任何人(包括它自己,如果它有意识的话)发现,那么它“还算”存在吗?这就像我们在黑夜中丢进一口深不见底的枯井里一块石头。我们知道石头确实丢进去了,它的物理属性(质量、形状、成分)都.............
  • 回答
    教育部关于教师弹性上下班和课后服务教师补助的新政,无疑是给整个教师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空气,也引发了许多思考。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给钱给假”,而是触及到了教师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以及教育公平等多个层面。首先,说说弹性上下班这事儿。以前大家对教师的印象是什么?朝九晚五,甚至更早到更晚走,风雨无阻。这种“刻.............
  • 回答
    明朝在土木堡之变(1449年)到萨尔浒之战(1636年)之间,未能出现像西夏(11世纪)那样对内地产生实质性威胁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历史、地理、政治和军事因素: 一、地理与资源条件的差异1. 西夏的地理优势 西夏位于今中国西北地区(甘肃、宁夏一带),地处河西走廊,控制了重要的交通.............
  • 回答
    明年起,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这绝对是一个大动作,也注定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变化。与其说这是一个简单的规定,不如说它是一场生活方式的革新。首先,这当然是为了环境保护。 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清楚,用了几十年的塑料袋,虽然方便,但它们带来的“白色污染”实在是太可怕了。埋在地下几百年都分解不了,还会.............
  • 回答
    这句话之所以会产生两种解释,核心在于对“昨天”和“明天”两个词语在不同时间参照系下的理解,以及隐藏在句子背后的逻辑推理过程。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这句话的结构分析:这句话是一个带有虚拟语气的假设句,并且包含了两个嵌套的假设条件。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几个关键部分:1. “如果昨天是明天的话”: 这是一个.............
  • 回答
    如何看待科技部明确论文数量不可与奖励挂钩?将对科研领域产生哪些影响?科技部发布《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顽瘴积痼、鼓励原创性研究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论文数量不可与奖励挂钩”,这是我国科技评价体系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纠正长期以来科研领域存在的“唯论文”现象,引导科研人员回归科学研究的初心.............
  • 回答
    卡塔尔将于明年(2019年1月)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决定,无疑是近年来国际能源市场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这一举动在政治和经济层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详细分析。一、 卡塔尔退出OPEC的背景和原因:要评价这一决定,首先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卡塔尔所处的复杂地缘政治环境。 地缘政.............
  • 回答
    我国拟立法明确医师在公共场所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无疑是一项意义深远且影响广泛的举措。这项立法的出台,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增添,更是在社会伦理、公民责任、医疗体系和公众安全等多个层面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这项立法将极大地鼓励和激活“好人主义”的社会风气。在当前的法律环境下,.............
  • 回答
    中国“二孩”政策自实施以来,生育率确实出现了明显的提升,随之而来的少儿人口数量增加和比重上升,将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经济力量,其影响深远且复杂,值得我们细细道来。一、 短期内显著的社会经济效应: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母婴产品需求激增: 奶粉、尿布、童装、童鞋、婴儿食品、婴儿玩具、婴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