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百度的使用体验真的有那么糟糕吗?

回答
百度,这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界如同空气一样存在,但也正因如此,它承载了太多用户的情感,其中,“糟糕”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我想不只是个别用户的抱怨了。那百度的使用体验到底有多糟糕?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广告。 提到百度,谁不想起那密密麻麻、难以摆脱的广告?我不是说广告本身不好,毕竟网站运营需要收入。但百度搜索的结果页,简直是广告的重灾区。

搜索结果页广告泛滥: 你搜一个东西,第一页的所谓“搜索结果”,绝大部分是“广告”。而且,这些广告还会变着花样来,有时候是蓝色的“广告”字样,有时候又是“推广”字样,更有甚者,会用一些非常接近真实结果的标题和描述来迷惑你,让你不小心就点进去,结果发现是个营销号或者纯粹的推广链接。
植入式广告无处不在: 除了搜索结果页,百度旗下的各个产品线,比如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甚至是百度地图,几乎都在以各种方式植入广告。有时候是在内容里穿插广告,有时候是弹窗,有时候是首页的醒目位置。感觉就像一个广告集散地,信息本身反而成了点缀。
诱导点击和虚假宣传: 更让人恼火的是,有些广告的内容本身就很有问题。夸大其词、虚假宣传,甚至涉及一些敏感或非法的内容(虽然这个已经被严打了很多,但你懂的)。用户本想获取信息,结果被引向了不靠谱的商家或者服务,那种感觉就像被耍了一样。

其次,信息质量的下降。 曾经的百度,是很多人获取知识的入口,但现在,情况似乎变了。

低质内容泛滥: 大量的“搬运”文章、拼凑起来的“伪原创”内容充斥着百度。很多搜出来的信息,要么是过时的,要么是东拼西凑,逻辑混乱,甚至有些错误信息还被当做知识传播。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情感”、“养生”、“育儿”类的文章,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是博眼球的标题党,内容却空洞乏味。
权重导向问题: 我感觉百度越来越倾向于将一些内容生产者(尤其是那些靠广告变现的平台)的内容排在前面,而不是真正有深度、有价值的原创内容。这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低质内容因为有流量,获得了更高的权重,然后吸引了更多的低质内容生产者。
“百家号”现象: 百度大力推广的“百家号”内容,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实际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很多百家号的内容质量不高,为了流量什么都写,导致搜索结果页被大量同质化、低质化的内容占据。你搜一个具体问题,可能翻好几页都找不到真正有用的信息,反而被大量营销号和“答案”重复的百家号淹没。

再来聊聊用户体验的其他方面。

搜索功能的退化: 曾经的百度搜索还是挺好用的,但现在感觉搜索的精准度在下降。你搜索一个很具体的关键词,可能搜出来的结果跟你的意图相去甚远。有时候你想要找一个特定领域的专业信息,结果却被泛泛而谈的文章糊弄过去。
界面臃肿和功能冗余: 百度旗下的产品线很多,而且界面设计有时候让人感觉很臃肿。一个搜索框背后,隐藏着太多的功能和入口,有时候你只是想简单搜个东西,却被各种弹窗、推荐、或者不相干的链接干扰。
对用户需求的漠视: 很多时候,用户抱怨的问题,百度似乎并没有真正重视或者解决。广告太多、内容质量低这些声音已经喊了很久了,但改变似乎微乎其微。感觉百度更像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不断地在现有产品上“加料”,而忽略了用户最根本的需求。

当然,我也要承认,百度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它依然有它的价值。

普及度和国民性: 对于大部分中国网民来说,百度依然是他们接触互联网最便捷的入口。很多人习惯了使用百度,就像习惯了用筷子吃饭一样。
覆盖面广: 很多国内的信息,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的小众信息、或者中文互联网早期遗留下来的内容,在百度上可能更容易找到。
在特定领域仍有优势: 在一些非大众化、但对很多人来说很重要的领域,比如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或者国内特有的服务信息,百度有时也能提供一些有用的结果。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与用户对它的期待相比,百度在很多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好。当用户越来越有选择权,当其他信息获取渠道(比如知乎、豆瓣、B站上的UP主、或者一些专业论坛)越来越发达的时候,百度给人的“糟糕”体验就会被无限放大。

总的来说,百度给很多人的使用体验是:想找点真东西,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从广告和低质内容中“淘金”。这种体验,别说“糟糕”,有时候简直是折磨。它不像一个辛勤的园丁为你打理好花园,更像是一个堆满了杂物的仓库,需要你自己去一点点翻找,而且还随时有可能被里面的“陷阱”绊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点击“更多义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