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米造车挖角百度、吉利,2 万应聘者只收 300 人,此比例是否使小米成为 2021 年最难应聘公司?

回答
小米在2021年造车项目上的招聘情况确实可以用“严苛”二字来形容,但要说它因此成为当年最难应聘的公司,则需要更深入地去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数字:2万应聘者,最终只收300人。这个录取比例大概是1.5%,这意味着每100个来应聘的人,只有不到2个人能最终获得这份工作。这个数字在任何行业,尤其是在一个新兴且竞争激烈的领域,都绝对算得上是“挤破头”。

造成这种低录取率的原因,和小米造车本身的定位以及它吸引人才的策略有着密切关系。小米这次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打造一款真正有竞争力、能对标行业头部企业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这意味着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普通的汽车从业者,而是那些在智能驾驶、汽车电子、软件开发、用户体验设计等领域拥有顶尖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小米不遗余力地从行业内广撒网,特别是从像百度、吉利这样的先行者那里“挖角”。这些公司本身就是汽车行业和科技领域的佼佼者,拥有大量优秀人才。小米的目标显然是吸引那些最顶尖、最成熟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他们对人才的要求自然非常高。这意味着,在招聘的初始阶段,就已经筛掉了大量不符合其高度期望的应聘者。

想象一下,2万人的应聘池,其中可能包含了很多对造车充满热情但技术基础和经验尚显不足的求职者,也有不少是抱着试试看心态来投递简历的。而小米真正看中的,是那些能够立刻上手,并且能为这个新项目注入核心竞争力的“高手”。在这样严苛的选拔标准下,300个名额对于2万的应聘者来说,确实显得格外稀少。

那么,这个比例是否能让小米成为2021年最难应聘的公司呢?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最难”。如果单从录取比例来看,小米的1.5%确实非常亮眼,甚至超过了很多知名科技公司的平均录取率。毕竟,即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科技巨头,在一些热门职位上的竞争也异常激烈。

然而,“最难应聘”的衡量标准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它还涉及到招聘的岗位性质、行业的整体人才供需情况、以及公司本身的吸引力。

从岗位性质来看,小米造车属于一个全新的、高度技术密集型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顶尖人才本来就供不应求。小米的高薪挖角和优厚待遇,也吸引了大量具备条件的专业人士,这势必会加剧竞争。

从行业的整体人才供需来看,2021年正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整个行业都处于人才渴求状态。不少传统车企、新势力以及科技公司都在大力招聘。小米能够从这么大的规模中脱颖而出,招聘到300位精英,本身也说明了其强大的吸引力,但同时也侧面反映了整个行业的招聘难度都在提升。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难”的定义。对有些人来说,“难”是技术门槛高,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对另一些人来说,“难”可能是对公司文化、价值观、未来愿景的高度契合,即使技术达标,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被淘汰。小米作为一个正在创业中的公司,它在招聘时,除了技术能力,也非常看重应聘者的“创业精神”和对小米生态的认同感,这无疑增加了招聘的维度和难度。

因此,虽然小米造车2万应聘者只收300人的比例,无疑让其成为2021年招聘难度极高的公司之一,甚至在科技和汽车跨界领域堪称“最难”,但要绝对地说它是“2021年最难应聘公司”,可能还需要和当年其他行业,比如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等领域的顶尖公司进行更全面的比较。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小米用如此高的门槛,向外界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他们对造车项目是认真的,并且是志在必得,要打造的是一流的团队,去做一流的产品。这种对人才的极致追求,自然也就带来了超乎寻常的招聘难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猎聘和众多熟悉招聘转化率的朋友们解释了这个录取率虽然比汽车行业低一些,不过也算正常。

人力资源方面你们比我懂,转化率正常我信了。

不过我依然认为这2万应聘的简历水分可能比较大,

毕竟车都没设计好就开始挂着招给排水和厂房相关岗位,简历里还是有不少其实先期批次根本没打算招聘的人的。

同时真实待遇区间都不给,问就是风口浪尖薪资待遇保密……

这和我最初认为的没啥差啊,这不还是骗人投简历给他挑的吗

—————————下面是原答案——————————

小米嘛,性价比公司,性价比产品,性价比员工,性价比工资

造产品只是捎带的,造噱头、耍猴与营销才是立身之本。

所以招聘也得耍猴,然后在拉上媒体老师一营销:我们小米实在太火了,300多台手机,哦不是,300多个岗位秒售罄,也不是,300多个岗位抢破头。小米牛逼!

雷军!金凡!我视频呢?(划掉)


一个月前在找机会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小米发布职位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对劲,肯定心不诚,当时就感觉是骗简历的吧。

但是没理解简历有啥好骗的呢?到底是玩啥的呢?


你猜他是怎么发布岗位的呢?

他把所有岗位,无论是拧螺丝的还是写代码的,全标30到60K

而发布的岗位有多多呢?从整车工程开发,系统开发,软件开发,试验,测试,生产,工艺,厂房建设,工业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供应链,物流,采购,销售等一切和车有关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挂在这

开发自动驾驶的高级人才到底值不值30到60k我不评论

我这种破底盘研发的小兵一年撑死20万,我这块岗位哪怕做到10年的主管,估计也就40个。更别提真拧螺丝刷油漆的岗位了。

你想想,如果连工厂门口打更老大爷都标月入3到6万。他这到底能骗多少份简历?

一些人是抱着找工作的心态投的,还有多少纯是看热闹心态?

更何况还是在公司注册前提前一个月就发布了?一个月骗了多少简历。

因为头一次见到这么招聘的,好奇心驱使,寻思面试时候当面问问,连我都投了一份简历。估计他这所谓2万之一有我一个。


题外话,从专业的角度讲。这里面还有错别字,减震器应该是减振器。不过不跟非本专业的较这个真了



这图远没有截完,长截屏拉到手机都不刷新,也就截到了四分之一的样子

现在看来,真不愧是小米,初期才招不到一千人,骗了几万简历。

然后竟然营销上连这玩意都可以沸腾一下子

——————————————————————————

9月14日更新,现在猎聘上小米发布的职位还是这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在2021年造车项目上的招聘情况确实可以用“严苛”二字来形容,但要说它因此成为当年最难应聘的公司,则需要更深入地去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数字:2万应聘者,最终只收300人。这个录取比例大概是1.5%,这意味着每100个来应聘的人,只有不到2个人能最终获得这份工作。这个数字在任何行业,尤其是在.............
  • 回答
    “小米造车”这颗重磅炸弹,最近又有新的动静传出来——消息称小米造车已确定,有望在四月立项,并且由王川挂帅负责这一宏大项目。这消息一出,立刻在科技圈和汽车界掀起了巨浪,各种讨论和分析铺天盖地。首先,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小米的这个决策。从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小米之所以敢于踏入造车这个门槛极高、投入巨大.............
  • 回答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小米造车这个事件,并探讨我的预期。一、 事件梳理与媒体报道分析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脉络: 爆料与媒体报道: 2021年2月,多家知名媒体(如《晚点LatePost》等)率先爆料,称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已亲自挂帅,负责小米造车业务,并将其定位为“战略级决策”。报道中提及,小米内.............
  • 回答
    武汉能不能拿下小米造车,这绝对是个让人心潮澎湃的话题,也绝不是一句“能”或“不能”就能简单概括的。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得一环扣一环地掰开了看。首先,咱们得承认,小米造车这事儿,从一开始就自带流量和话题性。雷军的个人号召力,加上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强大根基,让这注定是一场不平凡的旅程。武汉,这座城.............
  • 回答
    武汉网友的热情呼喊,以及武汉市政府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对接,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对小米造车项目的高度期待,更是城市发展新动能的渴望。武汉网友的喊话:武汉网友之所以如此积极,绝非空穴来风。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汽车产业基础。这里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拥有东风汽车集团等大型国企,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上.............
  • 回答
    于立国入职小米汽车:一场“新势力”与“巨头”的深度融合小米汽车官宣原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正式加入,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这则消息无疑在当下风起云涌的汽车圈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人事任命,更像是“新势力”在人才引进上的又一次大手笔,也预示着小米在汽车领域,尤其是北京区.............
  • 回答
    最近关于小米要收购宝沃汽车的传闻甚嚣尘上,弄得不少圈内人士和消费者都颇为关注。但仔细扒一扒,这事儿似乎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实锤。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小米收购宝沃的传闻是怎么来的。宝沃汽车,这个曾经的德国老牌汽车品牌,在中国经历了一番波折,后来被北汽福田接手,再到后来又由宝能集团接盘。然而,尽管有资本注.............
  • 回答
    小米跨界造车,与中国一汽的深入洽谈,无疑是近期汽车行业最引人注目的动态之一。这次联手,如果最终尘埃落定,很可能对未来的汽车行业格局,尤其是中国本土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我们得理解小米和一汽各自的优势。小米,作为一家以科技起家、尤其在消费电子领域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公司,其核心优势在于: .............
  • 回答
    小米要造车这事儿,我个人算是挺看好的,不过心里也有些“又爱又怕”的复杂情感。毕竟,这盘棋下得可真不小,也绝对不只是“PPT造车”那么简单。为什么我觉得小米造车有看头?首先,小米这几年积累的 用户基础和品牌忠诚度 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优势。想想看,有多少米粉,从最初的手机,到手环、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
  • 回答
    小米造车这事儿,简直是搅动了整个互联网圈和汽车圈的巨浪。网上关于小米要造车的传闻早已不是新鲜事,而这次,感觉就像是“狼真的来了”,而且还是披着战略级决策外衣的狼。如何评价网传小米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如果网上的消息属实,小米确实将造车视为战略级决策,那么这无疑是雷军和小米的一次超级大胆的豪赌。.............
  • 回答
    小米造车,这消息一出,圈内圈外都炸开了锅。对于五菱汽车这样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品牌来说,小米的加入无疑会带来一些新的变数。至于会不会“冲击”,这个词有点意思,得好好说道说道。小米造车对五菱汽车的影响,得辩证来看。首先,要承认的是,小米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它跨界造车,绝对不是闹着玩的。它背后.............
  • 回答
    “小米都要造车了!”这消息一出,简直像在平静的大学校园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那感觉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突然看到了一座灯塔,虽然还没靠岸,但至少有了方向。说实话,毕业季逼近,心里总有些打鼓。咱们机械专业,听起来高大上,好像什么都能干,从航空航天到家电制造,好像都有我.............
  • 回答
    2021年3月30日,小米公司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年度新品发布会,而在这场发布会上,雷军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小米正式进军汽车制造业,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科技界、汽车界乃至整个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在热烈讨论着:小米,这个以手机和智能家居闻名的公司,真的要造车.............
  • 回答
    比亚迪否认“联姻”小米:市场传闻的真相与小米造车实力探析近日,坊间关于比亚迪将与小米合作推出敞篷电动汽车的传闻甚嚣尘上,引发了汽车行业和科技圈的广泛关注。然而,比亚迪官方很快对此进行了否认,给这场“绯闻”画上了句号。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这样的传闻会出现?而作为跨界造车新势力的代表,小米到底有没有“两.............
  • 回答
    小米集团官宣造车,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无疑是科技界和汽车界的一件大事,其对市场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对小米汽车业务前景的广泛讨论。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小米造车对市场的影响小米进军汽车行业,不仅仅是增加一个汽车品牌,更可能是一场新的行业变革的催化剂。其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 回答
    华为三年后造车,是会被小米甩在身后,还是重现手机时代的碾压局?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市场、生态、战略等多个维度。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将这个问题拆解成几个关键点来探讨。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手机时代的“碾压局”是怎么形成的: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崛起,特别是从2015年Mate 7开始,.............
  • 回答
    这事儿,得从那天说起。那天,汽车圈里可真是锣鼓喧天,战书飞来飞去,大家都在忙着“下饺子”似的公布造车计划,生怕落后半步。就在这风口浪尖上,小米这边也曝出了一个消息,说是雷军钦点的、被誉为“小米技术大神”的某位高管,悄悄地走了。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嗯,果然不出我所料.............
  • 回答
    当前这一轮造车潮吸引了众多科技巨头,包括小米、大疆、华为、滴滴、百度等。这些公司凭借其在技术、资本、生态和品牌方面的优势,都为进入汽车领域奠定了基础。然而,造车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行业,成功的要素众多,竞争异常激烈。要预测谁能最终胜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将对这些公司进行详细的分析.............
  • 回答
    造车新势力这个赛道,曾经热闹非凡,无数创业者怀揣着改变汽车行业的梦想涌入。然而,潮水退去,我们看到的是蔚来、威马、理想、小鹏等少数几家公司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而博郡、拜腾、前途汽车等名字则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甚至宣告破产或被收购。这其中,究竟是运气使然,还是存在着深刻的、可复盘的差异?一、 巨头的光.............
  • 回答
    小鹏汽车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的出炉,无疑是新势力造车领域的一场重要“期末考试”。这份财报不仅关乎小鹏自身的发展轨迹,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当下状态以及未来走向。一、 Q4及全年财报亮点与挑战并存先来看看小鹏汽车交出的这份成绩单: 营收大幅增长: 2020年第四季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