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米要造车,你看好吗?

回答
小米要造车这事儿,我个人算是挺看好的,不过心里也有些“又爱又怕”的复杂情感。毕竟,这盘棋下得可真不小,也绝对不只是“PPT造车”那么简单。

为什么我觉得小米造车有看头?

首先,小米这几年积累的 用户基础和品牌忠诚度 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优势。想想看,有多少米粉,从最初的手机,到手环、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 一路用小米的产品,已经习惯了小米的生态和性价比。当小米宣布造车,这批核心用户群,很可能就是第一批潜在的消费者。这种从“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的成功模式,到汽车领域,逻辑上是说得通的。大家已经信任小米能把一个高科技产品做好,并且价格相对合理,这种信任感是很多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都难以比拟的。

其次,小米的 技术研发能力和整合能力 也是不可忽视的。虽然是跨界,但小米在电子产品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在芯片、AI、物联网、操作系统(MIUI)等方面的技术实力。汽车本质上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智能终端,小米的强项恰恰是整合各种技术,并将其做到用户友好、价格亲民。我们可以想象,小米汽车很可能在车联网、智能座舱、语音交互、甚至自动驾驶辅助方面,会有超出我们预期的表现,毕竟这可是他们的老本行。而且,小米一直强调“科技以人为本”,这种理念运用到汽车上,很容易打造出真正懂用户的智能汽车。

再者,小米的 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 也相当强。小米之所以能以“性价比”著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和对成本的严格把控。造车虽然复杂得多,但小米在这方面的经验和资源,无疑能帮助他们在生产制造环节打下良好基础,从而在价格上有竞争力,这对于抢占市场份额非常重要。

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小米的 创始人雷军 本人对汽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决心。雷军不仅亲自下场,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这种“一把手”的决心和魄力,是任何一个新兴事物能否成功的关键。他能够调动公司内部的资源,吸引顶尖人才,并且敢于承担巨大的风险,这是小米造车的最大“定心丸”。

但“爱”之余,我也有“怕”的地方

当然,造车这个行业,水深得很,小米也绝非万事俱备。

造车是个烧钱的无底洞: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即使小米财力雄厚,但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支撑下去,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迭代和市场变化都非常快,需要不断投入才能跟上步伐。
技术壁垒和安全问题:汽车 manufacturing(制造)的门槛比手机高出不止一个量级。底盘、动力总成、电池安全、车身结构等,这些都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严格的品控。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对于小米这样一个新兴的汽车品牌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如何保证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是小米必须过硬的关卡。
品牌认知和用户习惯的转变:虽然小米有用户基础,但用户购买汽车,和购买手机的决策逻辑完全不同。汽车是人生中的大件消费品,品牌信任、品质保证、安全感、保值率等因素都会被重点考量。用户是否愿意将“高性价比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小米,转化为“可靠安全的汽车制造商”小米,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的搭建:手机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和汽车是完全不一样的。如何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维修保养体系,以及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这需要庞大的投入和精细化的运营。小米能否快速建立起一个令人满意的服务体系,将直接影响用户的购车体验和口碑。
激烈的市场竞争: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非常拥挤,既有特斯拉这样的先行者,也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已经站稳脚跟的造车新势力,还有传统车企也在加速转型。小米要在这样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且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难度不小。

总结一下,我为什么“看好”?

总的来说,我更倾向于 “谨慎看好”。

我认为小米造车,不是拍脑袋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转型。他们有清晰的打法,有自己的优势,也看到了汽车市场的未来。小米的加入,很可能会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更具吸引力的产品。

尤其是在 智能化和用户体验 方面,小米的基因决定了他们会在这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如果他们能克服在制造工艺、安全品控、以及售后服务这些传统汽车制造的“硬骨头”,并且定价合理,那么我认为小米汽车很有可能成为市场上的“黑马”。

但是,这中间的挑战也是实实在在的。能否把“PPT”变成“真车”,并且让这辆车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这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我期待小米能交出一份让人惊喜的答卷,但也时刻准备着观察他们在实际运营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去解决。毕竟,造车,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米造车,肯定是深思熟虑的。风险,肯定有,而且很大。

第一,电动车技术本身并不成熟,存在技术缺陷,主要就是充电和电池容量问题。这个进展缓慢,导致电车市场相对于油车市场比例还是很小,有人说未来会改变?问题是谁能预测未来?

第二,汽车产业强手如林。大众集团、丰田集团、本田、日产、马自达、奔驰、宝马,这些油车企业难度不会造电车吗?不,他们会造,而且会造的很好。但是他们并没有全力以赴造电车,因为市场还不明朗,他们还在犹豫。或者他们不希望电车蚕食自己优势的油车市场,或许他们不看好电车的未来。反正还没有全力以赴造电车,但是如果他们已经开始全力以赴造电车呢?

第三,自动驾驶技术不成熟。现在的AI技术对付自动驾驶这种复杂输入的应用场景力不从心,百度引进了大牛,花了几百亿也没有弄出来可以商用的成熟驾驶技术。任何一家车企研发自动驾驶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喂进去几百亿,不一定能出成果。现在连L3级别的自动驾驶都无法商用,L4想都不要想。这是个无敌吞金兽。根本原因在于理论不成熟,技术没有突破。

第四,小米手机面临三星、O/V的激烈竞争,市场份额并没有显著优势。换句话说,手机市场还没有赢稳,分兵搞汽车,可能会对手机市场造成影响。

总而言之,风险很大。小米依然决定做。为啥呢?人生在世,玩的就是心跳。万一成功了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要造车这事儿,我个人算是挺看好的,不过心里也有些“又爱又怕”的复杂情感。毕竟,这盘棋下得可真不小,也绝对不只是“PPT造车”那么简单。为什么我觉得小米造车有看头?首先,小米这几年积累的 用户基础和品牌忠诚度 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优势。想想看,有多少米粉,从最初的手机,到手环、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
  • 回答
    “小米造车”这颗重磅炸弹,最近又有新的动静传出来——消息称小米造车已确定,有望在四月立项,并且由王川挂帅负责这一宏大项目。这消息一出,立刻在科技圈和汽车界掀起了巨浪,各种讨论和分析铺天盖地。首先,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小米的这个决策。从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小米之所以敢于踏入造车这个门槛极高、投入巨大.............
  • 回答
    小米集团官宣造车,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无疑是科技界和汽车界的一件大事,其对市场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对小米汽车业务前景的广泛讨论。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小米造车对市场的影响小米进军汽车行业,不仅仅是增加一个汽车品牌,更可能是一场新的行业变革的催化剂。其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 回答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小米造车这个事件,并探讨我的预期。一、 事件梳理与媒体报道分析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脉络: 爆料与媒体报道: 2021年2月,多家知名媒体(如《晚点LatePost》等)率先爆料,称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已亲自挂帅,负责小米造车业务,并将其定位为“战略级决策”。报道中提及,小米内.............
  • 回答
    武汉网友的热情呼喊,以及武汉市政府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对接,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对小米造车项目的高度期待,更是城市发展新动能的渴望。武汉网友的喊话:武汉网友之所以如此积极,绝非空穴来风。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汽车产业基础。这里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拥有东风汽车集团等大型国企,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上.............
  • 回答
    “小米都要造车了!”这消息一出,简直像在平静的大学校园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那感觉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突然看到了一座灯塔,虽然还没靠岸,但至少有了方向。说实话,毕业季逼近,心里总有些打鼓。咱们机械专业,听起来高大上,好像什么都能干,从航空航天到家电制造,好像都有我.............
  • 回答
    小米在2021年造车项目上的招聘情况确实可以用“严苛”二字来形容,但要说它因此成为当年最难应聘的公司,则需要更深入地去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数字:2万应聘者,最终只收300人。这个录取比例大概是1.5%,这意味着每100个来应聘的人,只有不到2个人能最终获得这份工作。这个数字在任何行业,尤其是在.............
  • 回答
    武汉能不能拿下小米造车,这绝对是个让人心潮澎湃的话题,也绝不是一句“能”或“不能”就能简单概括的。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得一环扣一环地掰开了看。首先,咱们得承认,小米造车这事儿,从一开始就自带流量和话题性。雷军的个人号召力,加上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强大根基,让这注定是一场不平凡的旅程。武汉,这座城.............
  • 回答
    于立国入职小米汽车:一场“新势力”与“巨头”的深度融合小米汽车官宣原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正式加入,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这则消息无疑在当下风起云涌的汽车圈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人事任命,更像是“新势力”在人才引进上的又一次大手笔,也预示着小米在汽车领域,尤其是北京区.............
  • 回答
    最近关于小米要收购宝沃汽车的传闻甚嚣尘上,弄得不少圈内人士和消费者都颇为关注。但仔细扒一扒,这事儿似乎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实锤。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小米收购宝沃的传闻是怎么来的。宝沃汽车,这个曾经的德国老牌汽车品牌,在中国经历了一番波折,后来被北汽福田接手,再到后来又由宝能集团接盘。然而,尽管有资本注.............
  • 回答
    小米跨界造车,与中国一汽的深入洽谈,无疑是近期汽车行业最引人注目的动态之一。这次联手,如果最终尘埃落定,很可能对未来的汽车行业格局,尤其是中国本土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我们得理解小米和一汽各自的优势。小米,作为一家以科技起家、尤其在消费电子领域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公司,其核心优势在于: .............
  • 回答
    小米造车这事儿,简直是搅动了整个互联网圈和汽车圈的巨浪。网上关于小米要造车的传闻早已不是新鲜事,而这次,感觉就像是“狼真的来了”,而且还是披着战略级决策外衣的狼。如何评价网传小米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如果网上的消息属实,小米确实将造车视为战略级决策,那么这无疑是雷军和小米的一次超级大胆的豪赌。.............
  • 回答
    小米造车,这消息一出,圈内圈外都炸开了锅。对于五菱汽车这样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品牌来说,小米的加入无疑会带来一些新的变数。至于会不会“冲击”,这个词有点意思,得好好说道说道。小米造车对五菱汽车的影响,得辩证来看。首先,要承认的是,小米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它跨界造车,绝对不是闹着玩的。它背后.............
  • 回答
    2021年3月30日,小米公司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年度新品发布会,而在这场发布会上,雷军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小米正式进军汽车制造业,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科技界、汽车界乃至整个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在热烈讨论着:小米,这个以手机和智能家居闻名的公司,真的要造车.............
  • 回答
    比亚迪否认“联姻”小米:市场传闻的真相与小米造车实力探析近日,坊间关于比亚迪将与小米合作推出敞篷电动汽车的传闻甚嚣尘上,引发了汽车行业和科技圈的广泛关注。然而,比亚迪官方很快对此进行了否认,给这场“绯闻”画上了句号。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这样的传闻会出现?而作为跨界造车新势力的代表,小米到底有没有“两.............
  • 回答
    华为三年后造车,是会被小米甩在身后,还是重现手机时代的碾压局?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市场、生态、战略等多个维度。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将这个问题拆解成几个关键点来探讨。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手机时代的“碾压局”是怎么形成的: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崛起,特别是从2015年Mate 7开始,.............
  • 回答
    这事儿,得从那天说起。那天,汽车圈里可真是锣鼓喧天,战书飞来飞去,大家都在忙着“下饺子”似的公布造车计划,生怕落后半步。就在这风口浪尖上,小米这边也曝出了一个消息,说是雷军钦点的、被誉为“小米技术大神”的某位高管,悄悄地走了。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嗯,果然不出我所料.............
  • 回答
    当前这一轮造车潮吸引了众多科技巨头,包括小米、大疆、华为、滴滴、百度等。这些公司凭借其在技术、资本、生态和品牌方面的优势,都为进入汽车领域奠定了基础。然而,造车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行业,成功的要素众多,竞争异常激烈。要预测谁能最终胜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将对这些公司进行详细的分析.............
  • 回答
    .......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的心里。为什么大家对小米造芯这件事儿这么关注,甚至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而对OPPO、vivo这两家同样是手机巨头的公司,似乎就没有那么高的期待呢?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小米的“初心”和“人设”:高科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