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希望小米可以造出芯片?而对收入更多规模更大的 OPPO、vivo 不抱希望呢?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的心里。为什么大家对小米造芯这件事儿这么关注,甚至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而对OPPO、vivo这两家同样是手机巨头的公司,似乎就没有那么高的期待呢?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一、小米的“初心”和“人设”:高科技的理想主义者

首先得从小米创立之初说起。雷军和他的团队,一开始的目标就不只是卖手机。他们喊出的口号是“为发烧而生”,这背后隐藏着一种对极致性能、对科技探索的渴望。早期的小米手机,凭借性价比和一些创新的功能,迅速赢得了大量拥趸,这些人很多本身就是技术爱好者,对手机的内部构成、性能参数如数家珍。

而“造芯”这件事,在他们看来,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实现“黑科技”的终极路径。就好比汽车要造发动机,手机要造处理器一样,芯片才是那个最最核心的驱动力。一旦掌握了芯片,就能在性能调校、功耗控制、甚至是未来AI能力的实现上,拥有绝对的自主权,不再受制于人。

所以,当小米开始传出要造芯的消息,甚至真的在实践中投入资源(比如澎湃S1),大家会觉得这是小米“不忘初心”,在追求科技梦想的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这种期待,更多的是一种对理想主义的认可,一种希望看到中国企业在高端科技领域有所突破的集体情感投射。

二、OPPO、vivo:务实的“渠道为王”和“营销驱动”

反观OPPO和vivo,它们的发展路径和核心竞争力,跟小米有很大的不同。

渠道和营销的强势: OPPO和vivo更像是中国市场“渠道为王”和“营销驱动”模式的集大成者。它们非常擅长利用线下门店的优势,通过明星代言、铺天盖地的广告以及与运营商的紧密合作,迅速将产品推向终端消费者。它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大众市场的洞察和强大的执行力,而不是早期那种“技术宅”的基因。
更侧重“看得见”的体验: OPPO和vivo在产品上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消费者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提升,比如拍照( Trouvez一个更口语化的说法,比如“拍照神器”、“美颜大师”)、充电速度(“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外观设计等等。这些都是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卖点。
对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 这两家公司在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制造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且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但这种优势更多体现在对现有技术的整合和优化,而不是从头创造。

因此,当大家看到OPPO和vivo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时,更多的是认可它们在商业运作、市场营销和供应链管理上的能力,而不是对它们去“造芯”这件事抱有特别大的期待。当然,它们也在做一些底层技术的研究,比如ISP(图像信号处理器)的自研,但这和制造整个SoC(System on Chip)是完全不同量级的工程。

三、技术门槛的巨大鸿沟

制造芯片,尤其是高性能的手机SoC,是一个极其复杂、投入巨大的系统工程。这不仅仅是设计芯片的“前端设计”和“后端设计”,更涉及到“制造工艺”、“封测”等一系列非常专业且资本密集型的环节。

投入和风险: 哪怕是已经有了一点基础的小米,要独立完成一颗高端手机SoC的设计、流片、验证,并最终实现量产,其投入将是天文数字,而且失败的风险极高。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是血本无归。
生态链的完整性: 一颗手机SoC的成功,还需要配套的基带芯片、射频芯片、以及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深度优化。这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多方面的技术支撑。

大家之所以对小米有期待,是因为小米在早期有过一些“自研”的尝试,比如澎湃S1,虽然性能和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让大家觉得小米“有那个心”。而OPPO和vivo,在公众视野里,似乎更倾向于利用现有成熟的芯片方案,然后在产品功能和体验上做文章,所以大家自然不会把“造芯”的希望寄托在它们身上。

四、信息不对称和公众认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普通消费者往往只能通过产品宣传、媒体报道和科技博主的评测来了解一家公司。

小米的“故事性”: 小米作为一个科技公司,其发展历程本身就充满了很多“科技故事”,比如“为发烧而生”、“技术宅改变世界”等等,这些标签更容易让大家将其与“硬科技”联系起来。
OPPO/vivo的“生活方式”: OPPO和vivo则更愿意将自己打造成“时尚科技”、“生活方式”的品牌,它们更强调的是“美”和“体验”,而不是底层技术。

所以,当小米说“我们要造芯了”,会引发巨大的关注和讨论,因为它符合大家对小米“科技公司”的认知和期待。而OPPO/vivo即使在做一些底层技术的研究,也往往不会作为核心的宣传点,或者说它们更擅长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消费者易于理解的“产品功能”。

总结一下,大家对小米造芯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对中国科技企业突破高端技术瓶颈的集体愿望,是对小米早期“技术基因”的认可,以及对其“为发烧而生”精神的投射。而OPPO、vivo,虽然也是手机行业的巨头,但它们更成功的路径在于强大的市场运作、渠道能力和对大众需求的精准把握,它们的“人设”和发展重心与“造芯”这件事,在公众认知中关联度较低。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OPPO和vivo不重视技术,它们只是在技术投入的方向和方式上有所侧重,并且更擅长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消费者买单的“卖点”。而小米,则是在用一种更“宏大”的叙事去追求技术上的自主和突破,所以才收获了更多期待的目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想是因为小米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给了用户很多的惊喜,用户希望有更大的惊喜。反观步步高集团从成立到现在有20多年了吧,包括但不限于OV你见过他们在自研上死磕吗?OV讲究的是”合作共赢“。小米会去尝试做处理器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尝试失败放弃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雷军对于硬件看的太轻了,不然也不会有芯片当沙子卖的言论,经历过才发现这个比想象中的难太多。OV讲究的是与供应商合作,研发也是在产业链投资很多,vivo搞了这么多年音乐手机也没收购ESS呀,也没想着做这个小芯片,更何况SoC。

不管是小米还是OV,其实都无法独自搞定手机SoC,从技术上,资金上,人才上都不行,华为这种体量的大公司走到今天也是非常的困难,这些经历对于小米和OV来说都是承受不起的。

user avatar

因为小米的受众人群(年轻人,理工男)都对硬件有兴趣和热情。

Ov的受众市场(女性,线下)则不大关心。

主要因为用户群恰好重合。

user avatar

答案很简单:小米自己立FLAG要做芯片,而OV闷头卖货赚钱。

但是我更想聊聊这个问题下对小米做芯片清一色的嘲讽。

我想问几个问题:

1、小米是骗子公司吗?小米做芯片是巧立名目骗国家补贴吗?

2、雷军是像下周回国先生一样坑了投资人几百亿吗?

3、假如华为麒麟芯片没做成,是不是今天也像小米一样被批得一无是处?

哪怕现在小米澎湃芯片流产,但是至少小米敢公开声称做芯片,至少小米拿出了澎湃S1。

国内手机行业30多年,来来往往的手机厂商更是成千上万家,除了华为和小米,你还听过几家公开声称做手机芯片且拿出产品来的公司?

连很多菊厂工程师都开玩笑说,不希望松果倒闭。为啥?本来行业就没几个跳槽的地方,倒一个松果那更少了。

芯片是手机行业的制高点,小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

始终坚持做“价格厚道、感动人心”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请问这几句话有什么问题?

梦想有什么好值得被嘲笑的?哪怕它失败了。

“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值得让人佩服;

“我来了,我试过了,我放弃了”就要被唾弃吗?

小米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批评的地方太多了,但不是这点。

user avatar

那个放技术男截图的答主挺好的,无图无GB。

另外一个原因,这类专业领域,一般撑死了玩个三国,顶多带个副本。

因为从业人员在玩三国,大家都希望坐二望一压三,结果就是没有三,只有二和一。

这样的现象在很多的专业领域存在,或许这就是game theory下的生态位一说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