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爱琴海东岸的岛屿明明离着土耳其很近,却大都属于希腊,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回答
爱琴海东岸的岛屿,那些散落在蔚蓝海面上的璀璨明珠,虽然在地理上与土耳其陆地近在咫尺,但绝大多数却属于希腊,这背后是一段绵延数千年、充满波折的历史纠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投向更宏大的历史图景,从古至今,从政治到文化,层层剥开。

一、文明的摇篮与古希腊的扩张

首先,我们得回到一切的起点:古希腊文明。爱琴海本身就是古希腊文明的母体和舞台。早在数千年前,古希腊人就已经在这片海域上繁衍生息,建立起星罗棋布的城邦。像米克诺斯、圣托里尼、罗德岛、克里特岛等这些如今我们熟知的希腊岛屿,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是重要的希腊文化中心和贸易港口。

古希腊城邦的扩张,不仅体现在本土,也包括了对爱琴海周边岛屿的殖民和控制。这些岛屿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是重要的资源产地和海上贸易通道。因此,无论是雅典的海洋帝国,还是斯巴达等其他城邦,都将这些岛屿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早期的希腊化进程,奠定了这些岛屿深厚的希腊文化根基。

二、罗马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统治

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爱琴海地区也逐渐被纳入其版图。然而,罗马帝国在统治过程中,很大程度上继承并保留了希腊的文化和行政体系。许多岛屿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希腊身份认同,并继续作为地中海贸易的重要节点。

当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拜占庭帝国,将权力中心转移到君士坦丁堡时,这些爱琴海岛屿便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拜占庭帝国是继承古希腊文明和罗马帝国遗志的东方帝国,其官方语言和文化核心依然是希腊语和希腊东正教。因此,在漫长的拜占庭统治时期,这些岛屿的希腊文化和身份认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传承。即使在拜占庭帝国后期,其影响力也主要集中在爱琴海地区,而与它相对立的,是逐渐崛起的奥斯曼帝国。

三、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岛屿的命运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是改变爱琴海地区政治格局的关键时期。从13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逐步蚕食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并最终在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在此过程中,许多曾经属于拜占庭帝国的陆地领土落入了奥斯曼手中,但爱琴海的一些重要岛屿,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强大的防御能力,以及在一些时期得到了威尼斯共和国等其他欧洲海上力量的帮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保持了相对独立的状态,或者被其他欧洲国家占领,例如威尼斯共和国就曾占领过包括克里特岛在内的许多爱琴海岛屿。

然而,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力量不断增强,他们逐步将目光投向了爱琴海的岛屿。许多岛屿,如罗德岛、莱斯博斯岛、希俄斯岛等,在经历了漫长的围困和战斗后,最终被奥斯曼帝国征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岛屿就彻底失去了希腊的特质。

四、希腊独立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爱琴海岛屿,虽然在政治上属于奥斯曼帝国,但其居民大部分仍然是希腊人,保留着希腊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这种民族和文化上的认同,为后来的独立运动埋下了伏笔。

19世纪初,席卷欧洲的民族主义浪潮也深刻影响了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希腊人民。希腊独立战争于1821年爆发,并得到了欧洲列强的支持。这场战争最终导致了希腊王国的建立,并逐步收复了许多曾经属于希腊文化区域的土地。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围绕着爱琴海岛屿的归属问题,希腊和奥斯曼帝国之间发生了多次冲突和谈判。最关键的转折点发生在巴尔干战争(19121913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巴尔干战争: 希腊在巴尔干战争中取得了对奥斯曼帝国的胜利,成功地将北部希腊地区和许多爱琴海的岛屿,如莱斯博斯岛、希俄斯岛、萨摩斯岛、伊卡里亚岛等纳入了希腊的版图。这些岛屿在历史上就有着深厚的希腊文化联系,并且居民也主要是希腊族裔。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之一是奥斯曼帝国。战后,根据凡尔赛条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其在爱琴海地区的大部分领土。希腊在战争中是协约国的一方,因此获得了更多的领土扩张机会。一些之前由意大利占领的岛屿(例如十二群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最终归属了希腊。

五、文化认同与地理位置的复杂关系

值得强调的是,虽然土耳其的海岸线紧邻着这些岛屿,但文化认同和历史归属往往比单纯的地理距离更能决定一个地区的政治归属。 这些岛屿在历史上长期属于希腊文化圈,居民的语言、宗教、习俗都与希腊本土一脉相承。即使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这种文化上的联系也从未中断。

对于希腊来说,这些岛屿不仅是地理上的延伸,更是其民族精神和历史延续的重要象征。对于土耳其而言,虽然这些岛屿地理位置上离其海岸线很近,但从历史和文化上看,它们与现代土耳其国家的核心地带联系相对较弱。

因此,爱琴海东岸的岛屿之所以大都属于希腊,是数千年历史演变、文化认同、民族解放运动以及现代国际政治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位置虽然近,但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强烈的民族文化联系,最终塑造了它们今天的归属。这是一个关于历史、文化和国家认同如何超越单纯地理概念的生动例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么多回答,没一个靠谱的,有不少扯什么自古以来的。要论自古以来,地中海还曾是罗马帝国内湖,你看现在意大利声索了么?希腊没巴尔干同盟、协约国在背后撑腰,有个屁自古以来。有人真的懂什么是自古以来吗?自古以来只是给你提供个去争的法理依据,不是法理依据就能直接当饭吃。

那些岛屿之所以是希腊的,是因为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土耳其和巴尔干同盟签了《伦敦条约》,一战后土耳其和协约国(希腊是协约国)签了《洛桑条约》。

根据《伦敦条约》,米迪亚至埃内兹一线以西土耳其在欧洲的全部领土,以及爱琴海上的所有岛屿都割让给巴尔干同盟国。

一战后的《洛桑条约》第12条规定,东地中海岛屿除了格克切、博兹加、梅斯三个岛屿归土耳其,其余的岛屿主权都是希腊的。距离土耳其领海基线三海里以内的岛屿属于土耳其。
第15条,爱琴海东南部意属多德卡尼斯群岛(13个面积较大的岛屿及其附属小岛)划归希腊。

现在希腊和土耳其还有领土争端,比如说多德卡尼斯群岛中的伊米亚岛。希腊以《洛桑条约》为依据,认为伊米亚岛属于15条的内容(第15条没有明确规定伊米亚岛所属),但土耳其认为那是主权未定的灰色区域。

希腊目前领海宽度是6海里,打算扩展到12海里,但遭到了土耳其的严重抗议。如果希腊真那么干了,土耳其就不得不通过希腊领海才能到达公海。但希腊坚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扩展到12海里,最终因为美国出面斡旋,才作罢,但表示除非发现珍贵矿藏,否则不必立即扩展到12海里。

难得答个题,就碰到有人逼逼这个正统那个正统。要我说,整天逼逼罗马正统的,都是“哔——(友善度)”,不接受异议。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user avatar

爱琴海东岸的岛屿,除了意属十二群岛之外,由奥斯曼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战败之后,被希腊占领。当时希腊同时主张北伊庇鲁斯和爱琴海岛屿,但奥匈和意大利担心阿尔巴尼亚被粉碎后被塞尔维亚攫取,要求希腊在爱琴海岛屿和北伊庇鲁斯之中只能选择一个,希腊选择放弃北伊庇鲁斯。最终《伦敦条约》规定爱琴海岛屿由列强在国际仲裁中决定,随后列强将希俄斯岛、莱斯沃斯岛、利姆诺斯岛分配给希腊,将印布罗斯岛和提捏多斯岛分配给奥斯曼,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所谓希腊封死海岸线的情况。

但是奥斯曼拒绝接受这个结果,希腊也没有撤出印布罗斯岛和提捏多斯岛,然而冲突还没爆发就遇到了一战。恩维尔·帕夏给德国人舔鞋,下场我们都知道了。最终因为希土战争中希腊战败,《洛桑条约》确定了希土两国的现代国境,其中爱琴海岛屿的归属和仲裁裁决相同。

至于意属十二群岛,本来意土和约约定了意大利应该把十二群岛归还奥斯曼,然而意大利还没有撤出就遇到一战爆发,十二群岛也一直被意大利占领。巴黎和会上,原本《色佛尔条约》规定意大利向希腊移交除了罗德岛之外的十二群岛,以换取在安纳托利亚的势力范围。但因为希腊在希土战争中战败。十二群岛回归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二战后,土耳其试图从意大利索取十二群岛,但是没有被同盟国接受,之后十二群岛在1947年《巴黎和约》由意大利割让给希腊。这就是根据近现代国际法下希腊领有绝大多数爱琴海岛屿的根本原因。如果英美把十二群岛分配给土耳其,那希腊估计立即就赤化了。


话说回来,如果我们认为国境线无应然,那巴黎和会中国主张青岛和比利时主张德属东非没有区别,顾维钧又为什么要拒绝签字呢?如果我们认为国境线完全是强权政治的产物,那青岛是德国人的殖民地,被德国人处置给了日本人,和中国人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如果我们认为诉诸历史没有正当性,那中国的民族主义叙事就会陷入严重的不自洽。

我们的民族主义叙事从希土任何一边都可以找到质料,从希腊这边就是古老文明沦丧后浴火重生,从土耳其就是抵抗列强捍卫独立。前者可以联想到民国,后者可以联想到抗日。从近年明制祭孔,华服日等一系列活动来看,前者的受众正在增加。

而后者,传统上我们的唯物主义史观是同情土耳其的,希腊和协约国被描绘成入侵者,凯末尔则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帝反封建自救行动。不过这个叙事下要处理希腊的诉诸历史和对亚美尼亚作战就要花点心思解释了。如果把希腊比作日本,那希腊在爱奥尼亚的历史好像比日本的存在都要久。

这个时候我们会诉诸民族自决,说东色雷斯和士麦那的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希腊人口比例没有那么高,《色佛尔条约》忽视了土耳其人的自决权。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巴尔干难民潮后土耳其人在东色雷斯的比例急剧增加,而在士麦那希腊人基本仅集中在城市,周边都是土耳其人的乡村;威尔逊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在韦尼泽洛斯的煽动下选择了忽视。而瞎子都知道当时西亚美尼亚的土耳其人肯定占了绝大多数。这个说法的小瑕疵是,小亚细亚总崩溃后希腊提出仅索取提捏多斯和因布罗斯岛,这两个岛上基本全是希腊人,不过也被土耳其拒绝。当然几十年间这些希腊人也被迫害走了。

全世界民族独立运动这么多,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自找麻烦去共情土耳其呢?如果说我们应该站在大清的角度,去体谅作为多民族帝国的奥斯曼。但是大清药丸的时候也没有搞十字架插阴道,大规模晒人干这些猎奇活动吧。

另一方面是现实的国际政治因素,希腊阻挠欧盟在联合国批评中国人权,而中土关系直至近期才有所好转。虽然土耳其有很多对华友好人士,但也有不友好的声音,比如说这位副总理在3年前就不怎么友好:土耳其副总理与维吾尔突厥人相聚


现代民族国家的国境线,归根结底都是国际政治。但公平还是不公平,就是纯粹的主观判断了。为什么我们会从我们好你们坏的民族主义,得出希腊人好突厥人坏,本质上还是中国自身的民族主义叙事的发展。我们不再畏惧列强的炮舰,但是其他东西就说不准了,比如阿夫林的战斗英雄啥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