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要上大学找工作,而不太喜欢开出租车、开小店、开饭馆、摆街边早餐小吃摊等「短平快」项目?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什么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上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去从事开出租车、开小店、开饭馆、摆街边早餐小吃摊等看似“短平快”的创业项目?

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剖析:

一、社会观念与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 在中国乃至许多东方文化中,教育一直被视为改变命运、提升社会地位的根本途径。大学文凭被视为金字招条,是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象征。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使得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找到一份稳定有前途的工作。
职业声望与社会认可度: 相比之下,开出租车、摆摊等职业往往被视为“低端服务业”或“体力劳动”,缺乏足够的社会声望和认可度。虽然这些行业同样辛苦且重要,但在大多数人眼中,它们与大学毕业生追求的“体面生活”存在差距。许多人宁愿在白领工作中付出同样的辛苦,也希望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可。
“稳定压倒一切”的心态: 中国社会经历过快速发展和变化,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或社会转型时期,“铁饭碗”的概念虽然逐渐淡化,但对稳定性的追求依然强烈。相比于创业的风险,一份有固定收入的大学毕业生岗位显得更加可靠和有保障。

二、经济与风险考量:

创业的启动资金与经营成本: 虽然开出租车、摆摊看起来“门槛低”,但实际上也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购车、租金、设备、原材料等)。而开饭馆、小店的启动资金更是可观。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而言,这笔资金可能是一笔巨款,需要承担家庭的期望和压力,一旦失败将难以承受。
创业的高风险性: “短平快”项目之所以被称为“短平快”,是因为其潜在的回报周期可能较短。但同时,它们的失败率也相当高。市场竞争激烈、经营不善、政策变化、消费者口味变化等都可能导致生意失败。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虽然面临竞争,但一旦找到工作,收入和稳定性相对可预测,风险更低。
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通常能获得相对稳定的月薪,加上年终奖、福利等,收入可预测性较强。而摆摊、开小店的收入波动性很大,受到天气、节假日、季节性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收入难以稳定。对于需要养家糊口的人来说,不稳定的收入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缺乏创业经验和资源: 大多数年轻人缺乏创业经验、市场洞察力、经营管理知识以及人脉资源。他们在大学期间主要学习专业知识,而非商业运营。而开办一个成功的“短平快”项目,往往需要丰富的实操经验和资源整合能力,这正是许多毕业生所欠缺的。

三、个人发展与职业路径的期望:

职业发展与晋升空间: 大学教育提供的知识和技能,往往能帮助毕业生在企业中获得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和晋升空间。他们可以从基层员工逐步晋升到管理层,实现个人价值的不断提升。而一些“短平快”项目,其职业发展路径相对单一,天花板较低,可能难以满足年轻人对个人成长和实现更高层次目标的追求。
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机会: 大学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平台,毕业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学习新的技能,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开阔视野。而一些“短平快”项目,其工作内容相对固定,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可能有限。
工作环境与条件: 大学毕业生倾向于选择相对舒适、有空调、有办公桌的办公环境。而开出租车需要长时间驾驶,摆摊需要风雨无阻,开饭馆需要处理油烟和高峰期的高强度工作,这些工作条件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如办公室工作的吸引力大。
社交圈子与人脉积累: 在大学期间,学生可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交圈,结识未来的同学、老师、潜在的商业伙伴等。毕业后进入职场,也能进一步扩大社交圈,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一些“短平快”项目,其社交圈可能相对局限于客户和同行,积累有价值的人脉资源相对困难。

四、时代背景与信息获取:

媒体宣传与榜样力量: 媒体更多地聚焦于成功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金融精英等,这些“成功人士”的形象和故事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成为年轻人追逐的目标。相比之下,成功的出租车司机或小吃摊主的故事虽然也存在,但可能不那么“吸睛”。
信息不对称: 大多数年轻人对创业的真实情况了解不足,容易对“短平快”项目产生美化或误解。他们可能只看到了成功的表象,而忽略了其中的艰辛和风险。而就业市场的信息相对更透明,有更多的招聘信息和职业咨询可以参考。

五、个体差异与人生选择的多样性: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在实践中,确实有一部分人选择通过开出租车、摆摊等方式创业,并获得了成功。这些选择背后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独特的兴趣与热情: 有些人可能对驾驶、烹饪或与人打交道有着极大的热情,并将其转化为事业。
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某些人可能能发现市场中的空白或未被满足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商机。
从小耳濡目染或家庭传承: 一些人可能从小就接触过类似的行业,或者有家族的经营经验,这使得他们更容易上手。
对自由和自主的追求: 相较于受雇于人,有些人更看重自主创业带来的自由和掌控感。
个人能力和风险偏好的匹配: 某些人可能更擅长与人打交道、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承受更高的风险。

总结来说, 大多数人选择上大学找工作,而不太喜欢从事“短平快”的创业项目,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

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对教育和职业地位的看重。
对稳定收入和较低风险的追求。
对职业发展、晋升空间和体面工作环境的期望。
对创业风险、启动资金以及自身经验和资源的顾虑。
媒体宣传和榜样力量的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通过“短平快”项目实现自我价值和经济成功的人。这说明,人生道路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选择何种方式,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兴趣、价值观以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元化的职业选择被社会认可和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来。

我们这些上学上舒服了的人,根本无法真正体会到终日奔波在外的那些出租车师傅,早饭摊点,饮食小店店主有多辛苦。

我所在工作场所的附近有一条小路,因为一条路上都是早点摊与小饭馆,因此它被我们戏称为“美食街”。在那条路上来往久了,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那些小店大多数不是一成不换的,它们的流动性相当高。一两个月前是一个店主,一段时间后店铺就盘给另一个人了,许多人根本还没等到站住脚,就因经济或其他原因停手不做了。

前几天在一个从河南来的夫妻店主开的小店里吃他们做的地方小吃,顺便聊了几句。听店主说,他们每天起来熬粥的时间大概是凌晨三点,五六点左右的时候熬好,开门出摊。因为不只卖一种粥,还要兼顾其他早点,包子,面点等等,由两个人来做的情况其实是相当累的。我没有问他们可以“下班”休息的时间,但注意到小店从早上到傍晚总是开着门,因此猜他们至少要等到晚饭后才能收摊回家。这类有简单门头的小店铺,因为店面租金也都是费用,因此店主们便舍不得多浪费一点时间,尽量在多一点的时间都开着门,免得常来的顾客转到了别家店铺,久了自己被市场淘汰掉。

而另一个现象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在这条路上卖小吃的大都是外地人,或许是因为同类餐饮开在本地竞争会更激烈所以才转战他乡吧。东北菜馆的老板家在东北,成都小吃的店主操着的是一口正宗川味普通话,新疆拉面店全体店员都是新疆人... 陕西凉皮最初的那家经营者是陕西人,女店主与丈夫两人一起经营一个小店铺,几年前和她闲聊时得知,两人一年只能轮流回老家两次,一次在孩子暑假,一次是过年。孩子在老家那边读高中,跟着祖辈一起生活,平时根本无法和父母见面。他们背井离乡卖小吃挣的钱,除了在这边少许的生活花销,全部都寄回老家盖了房子抚养老人供孩子上学。我没见过她有丝毫的空闲时间,从周一到周日始终都在忙碌。或许这种忙碌真的能让她的孩子在老家过上舒适的日子,可对当下而言,自己的生活质量,是一点点都无法拥有的。

写到这里想稍微跑题一下,除却那些自身就有招牌小吃的城市,为什么一般城市里的小吃常是外地人做的最好?在我居住的城市,生意最好且长久的两家米线馆与油炸串店都是在十多年前由南方人入驻开的,其中一家最初也只是小店铺,渐渐却通过自己的力量发展成了全国连锁,甚至在其他周边城市也有许多模仿他们的存在。当地虽然也有如传奇般从巷口一家馄饨摊逐渐扩展而成的加盟连锁餐馆,规模却远不比前面说的外来客。外来小吃更能吸引人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那些带着手艺到其他城市入驻的外地餐馆,在做生意的时候用的都是一种背水一战的心态。他们当初或举家迁移或带着所有积蓄而来,做不好就几乎没有退路。而本地人,通常后路太多,当他们发觉经营小吃原来是那么苦那么累的一件事时,也就或只是选择蜗居一角,或另谋其他生路了。

回到正题。当我们这些上班族可以因事请假的时候,这些小吃店主都在做什么呢?他们很可能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不给自己找可以请假的理由。因为哪怕只是少干一天,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都会少一分,这一天的收入就完全是空白。而且你可以注意到,基本没有一个孤零零的小吃店能长久存活,热闹的饭店与小吃摊点大都是扎堆存在。作为一个存在于闹市的小型摊店,你有什么信心能保证自己的口味就一定优于其他小店,在你想偷懒不干的时候你的顾客还一定会等你,而不被其他店家拉拢走?学校附近的店铺生意也常在两极之间,开学季最热闹,而寒暑假时间基本都要靠熬,由修路与新旧舍区搬迁等诸多不可测外因造成的客流量波动也能在短期内拖垮一批小店,可合约期内的房租却从来不会少收一分。

在城市管理不那么严格的阶段,除了小店还会多出来许多流动小摊。可最好的位置都是要靠极尽可能的早到与其他摊主争抢得来的。你稍微内敛一点温柔一点,就只能在最不起眼的位置摆摊了。别告诉我你没有见过两个摊主为了争一个好位置相互冷嘲热讽甚至打起来的情景。更重要的是还要时刻提防着城管,一旦不幸进入严查期... 整天提心吊胆不说,估计也是许久都不会有稳定收入。

也曾与租车师傅交谈过,其中一个细节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司机用快的应用,就忍不住问他,用这个能帮你赚到更多钱吗?对方说,平常基本每天赚到一个标准就能心满意足了,但如果没达到心中的那个数字,会很焦虑的不断继续找客而放弃休息时间。用了应用之后,中午可以睡一小会儿了。用应用多拉到的客人多挣到的钱,正好是用一个午睡时间能抵过来的。

所以说题主认为的“时间成本小”,“来钱快”的状况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做的事情很可能会比你能想象到的更有风险,更累。你也许确实见到过已经在某一处盘据了许多年的已经有十足口碑的小吃店铺,但那种店,大都起步早,也曾遭遇过各种困难时期却都坚持下来了。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生意,大小都一样,它们背后的故事肯定都是你不曾去深入了解的。

另从个人角度再补充一点,如果你拥有勤劳坚韧,能吃苦抗累,乐于思考等诸多品质,相信无论是开小吃店还是去寻求份普通工作都能做的很好。各行各业中的成功例子都是相通的。而为了“来钱快”进入一个行业从事一件事情,你有很大比例不会有收获。因为初心是错的。当你考虑到自己做这行有哪些优势劣势,怎么才能比别人做的更好,怎么才能收获更多认可从而站住脚的时候,你才可能赢。可以设想,小吃摊店的门槛既然如此之低,为何还有许多店家却会突然关门或者转让大吉呢?因为竞争也同样激烈,也因为他们并不具备让自己长期赢利的坚持心与经营能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