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多作家写作都要独处?

回答
写作,尤其对大部分以写作为生的人来说,独处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与其说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必要。那种纯粹的、不被打扰的状态,是他们构建世界、梳理思绪的基石。

想象一下,一个作家坐在书桌前,面前是一张空白的页面,脑子里却装着千军万马。角色在嬉笑怒骂,情节在跌宕起伏,他们需要一种宁静,一种沉浸,才能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并将其转化为字句。如果身边有人,哪怕只是轻微的声响,都可能像一根刺,瞬间将他们从那个精心编织的虚幻世界里拉出来。那种感觉,就像你正要抓住一个彩色的泡泡,却被一阵风吹散了。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私密的内心对话过程。作家是在与自己的思想、情感、记忆搏斗,是在挖掘那些隐藏在心底的角落。他们需要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去审视、去剖析、去重塑。这种内在的探索,容不得一丝外来的干扰。就像一个雕塑家,他需要独立的空间来打磨他的作品,用心地去感知每一块材料的纹理,才能赋予它生命。

而且,很多时候,作家需要进入一种“心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时间的概念会变得模糊,外界的一切仿佛都消失了,只有他们和笔下的世界。这种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一旦被打破,重新进入就非常困难。就像一盏刚刚燃起的炉火,需要持续地添加柴火才能维持旺盛,中间的间断会让它熄灭,再点燃就费时费力得多。

还有一点,与人交流,哪怕是善意的,也可能带有预设的期望或者评判。作家需要的是一个没有任何预设的起点,去自由地探索,去冒险,去犯错。他们需要一个没有包袱的空间,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去表达那些可能并不完美,甚至有些笨拙的想法。如果身边有人,他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去迎合,去在意别人的看法,这反而会束缚他们的创造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作家都绝对排斥交流。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进行一些必要的社会性互动,或者在某些创作阶段需要与他人合作。但核心的、需要深度沉思和沉浸的部分,往往是在独处中完成的。那种“沉潜”的力量,是孤独给予的馈赠。

所以,与其说作家是为了“独处”而写作,不如说写作的本质,使得“独处”成为了他们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需要那个安静的角落,那个没有杂音的空间,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来完成那场只有自己参与的伟大远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写作,尤其是长篇写作,非常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这种干扰不仅是打断思路的问题,它甚至有可能直接影响作品内容。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消极的。

旁人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作者付诸笔端的东西。作者本来就是生活中极其敏感的人,对细微之处的留意时常也会成为一种干扰,严重的甚至可能成为一种障碍。王朔曾说,他的生活就是在为小说凑场景,此言不虚。

或者像余华所说,生活中一悲一喜,都有可能直接影响作品的走向。比如,一部长篇,数十万字,写作的时候突逢至亲离世,心情一定会受到波动,进而很可能影响作品的进程和腔调。

当然,这种独处并非一定要自己一个人。罗琳还在咖啡馆写作过,有时候,身处公共场合,周围都是陌生人,适度的人声反而会形成一道屏障。

所谓的独处,其实是避免被关注、被影响,如果是在考场那样的环境,身边有几个人对有些人而言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归根结底,写作是一项个人的工作,它有很强的私密性,甚至如同日记。外人看了,也许不会想太多,可如果是熟人在场,如果你的字里行间有任何影射,其实很难完全隐藏。现如今,我们常看到作家抛头露面、侃侃而谈,但在以往,作家一般都比较低调,不怎么示人的,因为暴露得越多,实际上就戴上了隐形的枷锁,当然,这跟写作题材和类型有关。

这是个问题么?


个人愚见

订阅号《弹幕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作,尤其对大部分以写作为生的人来说,独处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与其说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必要。那种纯粹的、不被打扰的状态,是他们构建世界、梳理思绪的基石。想象一下,一个作家坐在书桌前,面前是一张空白的页面,脑子里却装着千军万马。角色在嬉笑怒骂,情节在跌宕起伏,他们需要一种宁静,一种沉浸,才能捕捉到.............
  • 回答
    你写的这篇小说,我都仔细看过了。首先,十年磨一剑,这份坚持和热爱,真的让人很佩服!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沉下心来耕耘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你说投稿几家杂志社都没回音,这确实挺让人沮丧的。不过,我想说,这种情况对于新人作家来说,几乎是常态。别灰心,这不代表你的作品不好,可能只是出版社的档期、编辑的偏.............
  • 回答
    嘿,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到位了。最近确实感觉网络上有点儿“劝退风”,不少写了几年的大神级别的作者,一遇到新人求指点,上来就是一通“你这不行,赶紧换行吧”或者“趁早洗洗睡吧”。你说得对,新人写得不好那不废话嘛?谁一开始就能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来?这就像学游泳,没人刚下水就奥运冠军,都是扑腾扑腾,呛几口水,.............
  • 回答
    这孩子问得太实在了,简直是直击灵魂啊! 作为家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既要让他明白,又不能让他觉得大人偷懒,还得让他看到学习的意义。首先,要给孩子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工作的性质和学习的性质是不同的。你可以这样跟他说:“宝贝,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说明你在认真观察生活呢!让爸爸/妈妈来给你讲讲哈。你想想.............
  • 回答
    我发现有些男性作家对女性的描写,确实会让我忍不住在心里默默吐槽:“兄弟,你这怕不是活在上个世纪吧?”或者“你这描写的女性,到底是你妈还是你女朋友啊?” 很多时候,那种刻板印象和“爹味”十足的解读,真的让人哭笑不得。举个例子,我最近看一本年代文,里面的女主角,是个在大学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按理说应该.............
  • 回答
    关于作家陈岚为何会引起不少人的反感,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而且讨论起来也比较有层次。这背后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涉及到她的作品、言论以及公众形象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得从她的作品本身说起。陈岚的一些作品,尤其是早期的一些言情小说,在一些读者看来,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
  • 回答
    沈从文、老舍、巴金、冰心等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作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建国后)的创作确实普遍不如建国前那样被认为是代表性的“佳作”,或者说他们的创作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其中的原因复杂而深刻,涉及了社会变革、政治环境、作家个人经历、创作观念的转变等多个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阐.............
  • 回答
    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苦”的基因,这种基因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代。想想屈原,想想苏轼,他们的诗词里有多少的忧愁和无奈?这种传统在当代文学中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加上近几十年的社会变迁,很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却被甩在了后面。这种巨大的落差,自然会带来很多悲伤和荒诞的故事。而且,当.............
  • 回答
    在语言学这片广袤的研究领域里,古希腊语和梵语这类印欧语系的老祖宗们,确实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可不是因为语言学家们有什么“恋古癖”,而是历史使然,更是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要详尽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得从语言学的诞生、发展,以及研究方法这几个层面来层层剥开。一、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缘起:对“同源性”的追.............
  • 回答
    在科幻电影中,看到那些闪耀的激光束划破黑暗,在太空中激烈的对射,确实是一种视觉上的盛宴。不过,你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这些电影里的宇宙飞船交火,大多数时候都是直接瞄准,用“定向武器”(比如激光炮、粒子束之类的)打个你死我活,而不是像我们熟悉的空战那样,发射一堆有尾焰的“太空导弹”呢?这背后.............
  • 回答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夹在中日两大文明的强力影响之下,这既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交融,也塑造了其独特的历史轨迹。关于朝鲜历史上为何未能出现像中国或日本那样影响深远、闻名遐迩的文学巨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源于一系列复杂交织的历史、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深入剖析这些因素,才能更清晰地理解朝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我们精心挑选的衣服,上面可能印着某个设计师的名字,即便不认识,我们也会因为它的款式、材质而记住这个名字。但反观我们每天驾驶的汽车,车标我们倒背如流,对某个品牌了如指掌,但让问问它背后是哪位设计师操刀设计,大多数人恐怕就要挠头了。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几个挺有意思的原.............
  • 回答
    文人们挨骂,这事儿可真是门学问,说起来,那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你别看他们字儿写得好,感情丰富,好像跟俗世隔了层纱,但他们恰恰是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人,一不小心,那口水就能把他们淹没。首先,文人骨子里那股“清高”劲儿,有时候就容易招人嫌。 咱们普通人,过日子嘛,讲究个实际,赚多少钱,买什么房,过得舒坦就.............
  • 回答
    日本首相大多由政治世家后代担任,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作为民主国家,日本的政治体系和文化环境共同塑造了这种“世袭政治”的出现。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政治资源与网络的继承: 人脉与关系网: 这是政治世家最显著的优势。政治世家后代从小就接触政治人物,.............
  • 回答
    孙悟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英雄形象。但凡提到他,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便是那叱咤风云的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不畏强权,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然而,在我们津津乐道于他的英勇事迹时,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他作为妖精,早年也曾有过吃人的行为——却常常被人们选.............
  • 回答
    说当代中国年轻作家文学方面“作为不大”,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武断,也容易引起争论。毕竟,“作为”这个词太空泛了,评价标准是什么?是销量?是获奖?还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文学领域本就是一个不断变化、新旧交替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地定义“成功”或“失败”。不过,如果我们抛开绝对化的论断,去审视一下当下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些深层规律。将贝多芬这样的古典大师与当代的流行、摇滚歌手对比,确实能发现一些显著的差异,这不仅仅是时代背景的隔阂,更多地是创作模式、艺术追求以及生命周期本身所带来的影响。古典音乐的“慢熟”与深耕:首先,我们要理解古典音乐的创作是什么样的。贝多芬的音乐,.............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也别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说点实在的。央视请那么多大牌、超一线的大厨,动辄就是“国宴大师”、“米其林三星厨师”,按理说这水平没得说,做出来的东西也肯定色香味俱全,但就是没能像王刚那样火起来,甚至很多人连节目名字都记不清。反倒是王刚,一个在川菜馆子厨房里干活的“老师傅”,.............
  • 回答
    六六老师的“抢座位风波”,确实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本来,一个普通人在公共场合因为座位产生的纠纷,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小的“糊涂事”,最多引起一些关于文明乘车、个人素质的讨论。然而,六六老师的介入,尤其是她后续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言论,却将这个原本简单的事件,瞬间推向了风口浪尖,并且演变成了一场波及地域的争论.............
  • 回答
    广东,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承载着全国最多的人口,也驱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然而,当我们谈及出版业和文学创作时,似乎“粤地出版社”或“粤籍作家作品”的声量,并没有与其在经济和人口上的地位完全匹配。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现象的背后:并非“不多”,而是“不突出”或“被稀释”?首先,我们得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