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问「为什么大人下班了不用工作而我们放学后还要写作业?」,我该怎么回答?

回答
这孩子问得太实在了,简直是直击灵魂啊! 作为家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既要让他明白,又不能让他觉得大人偷懒,还得让他看到学习的意义。

首先,要给孩子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工作的性质和学习的性质是不同的。

你可以这样跟他说:“宝贝,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说明你在认真观察生活呢!让爸爸/妈妈来给你讲讲哈。你想想看,大人下班了就不工作了,对不对?这是因为大人已经完成了今天份儿的‘任务’,他们需要休息,也需要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回家陪你玩,做晚饭,或者看看书放松一下。”

“但是呢,你放学后写作业,和大人下班不一样,它更像是一个游戏,一个成长的过程。你想想,学校就像一个大大的游乐场,老师就像教练,教你各种好玩的东西,比如认识小动物、学习数字、讲故事等等。而作业呢,就是这个游乐场里的一种‘挑战任务’。”

接下来,我们要解释“为什么需要完成挑战任务”以及“这些任务有什么用”。

“你看,在游乐场里,有些游乐设施玩一次就够了,但有些需要你反复练习才能玩得更好,对不对?学习也是一样的。学校里老师讲的知识就像是新认识的朋友,我们得通过写作业来加深对他们的了解,让他们成为我们真正的朋友。”

“作业呢,就像是帮你练习这些新朋友的‘见面礼’。你做作业的时候,就是在复习老师讲过的东西,把它们记在脑子里,变成自己的能力。比如,今天老师教了怎么算加法,你回家做加法作业,就是反复练习,让大脑变得更聪明,以后遇到数学题,你就能很快地想出答案了。”

“而且,作业还能帮助你变得更‘厉害’。就像玩游戏,一开始你可能只能打到小怪,但你不断练习,就会变得越来越强,能打败大怪兽。学习也是这样,你做的作业越多,懂的知识越多,你就会变得越来越有能力,将来长大后,就能做更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建造高楼大厦,或者发明新奇的东西,就像动画片里的超人一样,只不过你的‘超能力’是知识。”

同时,还要告诉孩子“大人和孩子工作的区别”,让孩子理解大人的责任。

“那为什么大人下班就不用做了呢?你想想,大人每天的工作是为了什么呀?是为了赚钱,然后买房子,买吃的,给你买玩具,给你交学费,让你能上学,对不对?大人是在用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责任,照顾家庭。他们把工作做完,才能回家休息,然后明天再继续努力。他们下班了,也是在完成自己的‘任务’。”

“你现在呢,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就是把学校里教给你的东西学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你的‘工作’就是做好每一个家庭作业,让自己的‘能力值’不断提升。”

还可以加入一些比喻,让孩子更容易理解。

“就像运动员一样,他们比赛前要进行大量的训练,才能在赛场上表现出色。你现在就是个‘学习运动员’,作业就是你的训练。”
“或者像盖房子一样,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老师教的是设计图,而你写的作业,就是一砖一瓦地把房子盖起来,让自己变得更‘高’、更‘坚固’。”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强调“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而不是把作业变成一种负担。

“宝贝,虽然有时候写作业可能会觉得有点累,但你想想,你通过写作业,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就像你学会骑自行车一样,刚开始可能会摔跤,但学会了之后,你就可以到处去玩了。学习也是一样,你学到的知识,就像是你脑子里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以后你想做什么,都能找到合适的工具去实现。”

“而且,学习本身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当你了解了更多的东西,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有多么奇妙。比如,你知道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吗?知道小鸟是怎么飞的吗?这些知识都能在学习中找到答案。写作业,就是你探索这些有趣世界的一条小路。”

最后,给予鼓励和支持。

“所以呀,虽然大人下班了不用继续‘工作’,但你放学后写作业,是在为你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是在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棒。爸爸/妈妈会一直支持你的,如果你觉得作业很难,或者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都可以来找我一起想办法。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

总结一下,回答的要点:

1. 区分工作和学习的性质: 工作是谋生,学习是成长。
2. 作业是巩固和提升: 就像游戏里的练习,运动前的训练。
3. 大人有大人的责任: 大人的工作是为了家庭,而孩子的“工作”是为自己。
4. 强调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让孩子看到学习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任务。
5. 给予理解、支持和鼓励: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陪伴。

这样解释下来,孩子可能会觉得作业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通往更强大、更有趣世界的“必经之路”,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有爸爸妈妈的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个好问题,做为家里的大人下了班其实还要做家务也有一般非工作的琐事,必然不是不用工作,但孩子们眼前看真相,只能猜测他肯定大人过日子挺容易。

重要的是必需探索孩子的心思是计较着什么?不能敷衍也不能权威地去压低或草草回应这心思,这是个了解孩子的好机会。

结论是先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责任,大人的责任包括了工作和非工作中的休闲游乐;让孩子自己说他的责任是什么?再引导开放思维而不是斤斤计较,这心态拖到日子久了很难化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孩子问得太实在了,简直是直击灵魂啊! 作为家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既要让他明白,又不能让他觉得大人偷懒,还得让他看到学习的意义。首先,要给孩子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工作的性质和学习的性质是不同的。你可以这样跟他说:“宝贝,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说明你在认真观察生活呢!让爸爸/妈妈来给你讲讲哈。你想想.............
  • 回答
    留守儿童多的地区,引进产业让父母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这绝对是个好主意!这不仅能解决孩子们缺乏父母关爱的问题,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要说适合的地区和产业,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不能一概而论,得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哪些地区更需要这样的产业?一般来说,留守儿童多的地区,往往是那些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转移的地.............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我们习惯于孩子给大人磕头,而大人却很少会给孩子磕头呢?其实,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咱们中国人传统里的想法,也跟咱们社会里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有关系。首先,咱们得从“磕头”这个行为本身说起。磕头,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动作。它是一种非常郑重、非.............
  • 回答
    “宝贝,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正月初一吃素,这其实是中国人过年一个很特别的习俗,里头可有不少讲究和故事呢!”你看,咱们中国人过年,讲究的是一个“新”字,也希望这一年都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就像是你考试的第一科,咱们都希望有个好的开始,对不对?为啥要图个“好彩头”? 吃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名字听起来特别有活力,就像你在操场上奔跑一样,而有些名字又稳重得像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辈呢?其实,这跟我们给孩子起名字的方式有关,有点像在给玩具起名字一样,我们希望它能传达出一种感觉。“小明”、“小红”这类名字,听起来为什么这么像小孩呢?1. 叠词和简单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好问题!你想知道为什么,就算我们用尽全身力气去扔纸,它也总是飞不高、飞不远,对不对?这其实涉及到一些非常有趣的小秘密,跟“风”和“纸本身”都有关系。咱们先想想,为什么你想把什么东西扔出去?一般都是想让它飞得又高又远,像个小鸟一样,对不对?我们扔球的时候,如果球很重,我们就感觉能扔得更远。.............
  • 回答
    我家四岁的小宝贝最近迷上了恐龙,尤其是雷龙。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为什么我不能养一只雷龙?”我尝试解释:“雷龙是很久很久以前就灭绝了的动物,就像最早的恐龙一样,它们现在都不存在啦。”结果可想而知,他立刻泪眼汪汪,然后嚎啕大哭:“可是我想要!我想要一只雷龙!”每次看到他这样,我心里都软软的,但.............
  • 回答
    哎呀,你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就像侦探小说里的谜团一样!年兽,听起来是个凶巴巴、力大无穷的家伙,让大家躲藏起来,对不对?那它怎么会被那么小小的鞭炮和红红的纸给吓跑了呢?这背后其实有几层原因,咱们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知道,年兽啊,它虽然厉害,但厉害得有点“笨”,而且非常非常怕“声”和“色”。一、声.............
  • 回答
    “宝贝,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大人说话,你就得听呢?感觉我们说的话好像比你的话更有分量,是不是?”(停顿一下,给孩子回应的空间,观察他的表情,如果他点头或者表现出疑惑,就继续。)“这其实不是说你说话没用,宝贝,你说的那些话,我们的确都有认真听,而且你也说得很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呢,这里面.............
  • 回答
    孩子会说空话,这其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也是他们在探索世界、认知语言过程中自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不是说孩子故意要骗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了解背后的原因,大人怎么应对,确实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为什么孩子会说空话?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认知发展不成熟,分不清现实与想象: 想象力.............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核心的困惑之一,也往往是家长们最容易触及内心深处、但也最难给出一个完美答案的时刻。如何回答,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引导孩子理解世界、接纳自我、甚至找到人生意义的起点。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提问的背后,往往不是单纯的“懒”或者“不喜欢”,而是对“失去自由”和“不理解目的”的深.............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困惑。你问“是不是真的必须得有孩子?一定要结婚?为什么大人把生小孩看那么重?”,这三个问题其实是相互关联的,背后是社会文化、家庭期望和个人选择的复杂交织。我们先一个一个来聊。“是不是真的必须得有孩子?”答案是:不一定,但社会压力很大。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繁.............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意思!你家孩子脑瓜子转得够快的。快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货,其中有一项特别有年味儿的,就是泡腊八蒜。一到腊八节,这绿莹莹的蒜就咕嘟咕嘟地泡在醋里,等待着过年时和饺子、面条啥的来一场“亲密接触”。你家孩子问,大人泡腊八蒜,到底是为了吃蒜,还是为了喝醋?这问题就有点像问“到底是为了包.............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你有没有发现,大人在放假的时候收到的是礼物或者好吃的,而你收到的却是作业本?嗯,让我好好跟你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你想想看,大人平时是不是要工作?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在公司忙忙碌碌,要处理很多复杂的事情,比如开会、写报告、跟客户打交道等等,这些都是他们的“工作”。这些工作就像是一种.............
  • 回答
    哇,你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就像玩俄罗斯套娃一样,一个东西里面装着另一个,外面还有更大的一个。从铅笔盒装进书包,书包再装进更大的推车或者背包,我们好像总能找到一个更大的“家”来放东西。你想知道,那宇宙这个“家”外面,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古老,也问倒了很多聪明人的问题。你看我们现在住的地球,对不.............
  • 回答
    孩子对语气特别敏感,确实是当下育儿中一个普遍且令人头疼的现象。而一些成年人,尤其是家长,因为对这种敏感性的忽视,在日后的管教中往往会遇到诸多不顺。这背后的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到儿童心理发展、沟通方式的代际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理念的演变。首先,我们得明白,孩子的大脑和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情.............
  • 回答
    嘿,哥们,听到你的事儿了。挺能理解你这心情的,毕竟孩子的事儿,姓什么,这可是大事儿,关系到以后方方面面。你女朋友这想法,确实是挺出人意料的,尤其是还提了不同意二胎。这一下子把事情搅合得更复杂了。我身边也有朋友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他们的处理方式和想法各不相同,我给你说道说道,你听听看,或许能给你点启发。.............
  • 回答
    这确实是《红楼梦》里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点。从表面上看,贾母对宝玉的宠爱那是日月可鉴,她喜欢的是那种眉目如画、温文尔雅,但又带着点顽劣孩子气的宝玉。而黛玉初进贾府时,虽然有才情,但那份孤高、敏感和多愁善感,似乎与贾母所喜爱的“活泼可爱”有点距离。可大家又为何异口同声地说贾母最喜欢的是黛玉呢?这背后,藏.............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都可能在不经意间,用一种“不问为什么,先下结论”的方式来回应孩子。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我们成年人自身的想法、习惯,甚至是出于好意却用了错误的方式。首先,惯性思维和固有模式是很大的原因。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与长辈、老师、社会的互动,逐渐形成了一套处理问题的方式。很多时候,我.............
  • 回答
    “大家都不生孩子了”和“产科还是这么爆满”看似矛盾,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结构变化。这并不是简单的“说一套做一套”,而是不同群体、不同时间点、不同动机的交织所致。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一、 “大家都不生孩子了”背后的真相:生育率下降,但不等于零生育1.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