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要上学,为什么大人要强迫我做让自己不开心的事?」,应该如何回答孩子的这个提问?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核心的困惑之一,也往往是家长们最容易触及内心深处、但也最难给出一个完美答案的时刻。如何回答,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引导孩子理解世界、接纳自我、甚至找到人生意义的起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提问的背后,往往不是单纯的“懒”或者“不喜欢”,而是对“失去自由”和“不理解目的”的深层抗议。他们可能觉得学校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而学习的内容又枯燥乏味,让他们感到束缚和不快乐。而大人强迫,更是加剧了这种“不被理解”和“无法掌控”的感受。

所以,回答的核心在于:尊重、理解、解释并引导。

第一步:尊重和倾听,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

当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时,你的第一反应绝不能是驳斥或者简单地说“你是为你好”。这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从而更加封闭。

你可以这样回应:

“宝贝,你能问出这个问题,妈妈(爸爸)很高兴。这意味着你在思考,在想知道为什么。你现在觉得上学不开心的,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功课太多,还是觉得学的东西没意思?或者是因为在学校发生了什么让你不开心的事情?”

重点:

承认和肯定: “很高兴你能问出这个问题,你在思考。” 承认孩子有思考的权利和能力。
具体化不开心: 引导孩子说出具体的不开心之处,而不是笼统的“不想上学”。这有助于你找到问题的症结。
不带评判的倾听: 用平静、温和的语气,让孩子知道你愿意倾听他的全部感受,即使是负面的。

第二步:理解“为什么上学”,从多个维度解释

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后,你可以开始解释“为什么上学”和“为什么要做不开心的事情”。这里的关键是,不要一股脑儿地说教,而是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联系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看到学习和努力的价值。

为什么上学?

1. 打开世界的窗户:
“你知道吗,学校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库,里面有很多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比如,为什么会有彩虹?为什么飞机能在天上飞?为什么有些动物会冬眠?学校里的老师就像是探险家,他们会带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些宝藏,发现这个世界有多么奇妙。”
“你喜欢听故事吗?学校里的课本里,藏着很多古人的故事、科学家的发现,还有不同国家的人们的生活。通过学习,我们就能了解更多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事情,还能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没见过的地方和人。”

2. 学习本领,让自己更强大:
“就像你想学滑板、学画画一样,学习知识也是在给自己积累‘本领’。读识字,就能自己看懂故事书;学数学,就能数清楚自己有多少玩具,还能算清楚想买的东西需要多少钱;学科学,就能知道怎么让植物长得更茂盛,怎么修理坏掉的玩具。”
“这些本领,就像我们身上的‘超能力’一样。有了这些能力,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解决更多的问题,而且还能让我们变得更自信,因为你知道自己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3. 认识朋友,学习如何相处:
“学校里不光有知识,还有很多和你一样大的孩子。大家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也是在学习怎么和别人做朋友,怎么分享,怎么解决和小伙伴之间的小矛盾。这些都是长大后很重要的事情哦。”
“就像你想玩游戏,需要知道游戏规则一样,生活中和别人相处也有一些‘规则’,比如尊重别人,有礼貌。学校就是我们练习这些‘社交游戏’的场所。”

4. 为未来做准备:
“你有没有想过长大后想做什么?是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发现新的星球?还是想成为一名医生,救治病人?或者想成为一名艺术家,画出美丽的画?无论你想做什么,都需要学习很多东西。现在在学校里学到的,都是你未来实现梦想的‘基石’。”
“可能现在有些东西你觉得很抽象,或者不感兴趣,但就像盖房子一样,每一块砖头都很重要。这些知识点滴积累起来,将来就能搭建出你梦想中的高楼。”

为什么要做让自己不开心的事?

1. 成长的必经之路:
“你看,小宝宝要学会走路,刚开始肯定会摔倒,会痛,会觉得累,但他们还是会一次次爬起来,继续尝试,因为他们想去探索更多地方。学习也是一样,有时候会遇到困难,会觉得枯燥,这就像是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小门槛’。”
“很多时候,真正有意义的事情,都不是一开始就觉得开心的。比如,运动员要每天坚持训练,风雨无阻,即使很辛苦,但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学习也是一样,要付出努力,才能有收获。”

2. 延迟满足,收获更大的快乐:
“你知道‘延迟满足’是什么意思吗?就是现在先忍一忍,不做让自己特别开心的事情,去做一些现在看起来没那么有趣但对未来有好处的事情。等到未来,你就能收获更大的快乐和成就感。”
“比如,你现在饿了,想马上吃糖果,但是妈妈知道,如果不多吃蔬菜,你的身体就不会健康。所以妈妈会让你先吃点健康的食物,然后再给你一点点糖果作为奖励。上学也是这样,现在花时间学习,可能有点辛苦,但将来你就能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做得更好。”

3. 培养意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遇到自己不开心的事情,但你仍然坚持去做,并且想办法去克服它,你就学会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叫做‘坚持’和‘解决问题’。这就像你玩游戏遇到打不过的关卡,你会想办法找攻略,或者练习得更熟练,而不是直接放弃。”
“生活中总会有不顺心的时候,如果我们在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怎么面对这些不顺心,并且找到方法把它做好,那么长大后,我们就会是一个很坚强,很能干的人。”

第三步:将问题引向解决方案,给予孩子支持和自主权

解释完“为什么”之后,不能就此打住。要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们的感受,并且愿意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共同寻找不开心的事情的解决方法:
“你觉得学习数学很难,是因为你听不懂老师讲的吗?还是题目太多让你觉得压力大?我们能不能一起找个时间,我帮你复习一下,或者我们找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来玩,让它变得有趣一点?”
“如果是因为和同学闹别扭让你不想去学校,我们能不能找个时间聊聊,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你也可以和老师说说,他们会帮助你的。”

给予选择和自主权:
“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学的,或者特别想做的?我们可以一起规划一下时间,让你也能有一些自己做主的时间。”
“比如,写完今天的作业,你可以选择先玩半小时你最喜欢的游戏,还是先看一集你喜欢的动画片?虽然作业一定要完成,但在完成之后,你可以有权利选择接下来做什么。”

鼓励积极的心态:
“即使今天遇到不开心的事,我们也可以想想今天有什么让你开心的地方,比如吃到好吃的东西,或者学到一个新单词。我们试着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好的事情上,好不好?”
“每次你完成了自己不想做的任务,或者克服了困难,我们都可以庆祝一下,让你知道你有多棒。”

总结一下回答的关键点:

真诚的倾听和理解是基础。
解释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兴趣。
将“为什么”与“好处”和“未来”联系起来。
承认“不开心”是正常的,但强调克服困难的重要性。
提供支持,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并给予适当的自主权。
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你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当你耐心、尊重、有条理地回应孩子的困惑时,你就在用行动告诉他:“我理解你,我支持你,我们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 这种亲子间的信任和连接,远比任何道理都重要。 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个问题的答案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深化,但核心的尊重与理解始终不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孩子出的陷阱题,成年人如果有定势思维,一定会被绕进去,哈哈哈哈哈

这问题最大的逻辑bug是:上学是不开心的事。这个认知是错误的。

最好的解法肯定也就是用事实及道理论证,上学是开心有意思的事,是比在家和家长呆着好玩多了的事。

要证明这一点不难,任何事都有两面性,要启发孩子认识到上学有趣的地方:可以和小伙伴们玩,可以学新东西(一般低龄孩子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认识新事物),学校里会有各种有组织的活动。。。

同理,帮孩子克服不安心理:可能是害怕新环境,认生等等原因导致他觉得不开心。这方面很有可能孩子是对的,他可能真在学校碰到不好的事,家长要调查清楚是否有让他有顾虑的事(老师态度不好,同学骚扰,学习障碍等等)。

第二点,关键词:大人强迫。

再值得开心的事,如果觉得是被强迫的,那肯定也不觉得好了。这是人性。

所以不能让他觉得有压迫感。如果刚刚入学的孩子,有抗拒心理很正常。这时候更要有耐心,从起床到早餐到上学的路上都要营造快乐的气氛。

和老师交接的时候,可以和老师多聊两句,让孩子对老师有信任感。告诉孩子,一放学妈妈/爸爸就会来校门口接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