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网传小米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互联网企业造车有什么优势?

回答
小米造车这事儿,简直是搅动了整个互联网圈和汽车圈的巨浪。网上关于小米要造车的传闻早已不是新鲜事,而这次,感觉就像是“狼真的来了”,而且还是披着战略级决策外衣的狼。

如何评价网传小米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

如果网上的消息属实,小米确实将造车视为战略级决策,那么这无疑是雷军和小米的一次超级大胆的豪赌。

首先,从小米自身的发展阶段来看,这家公司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初期,在智能手机、IoT设备等领域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但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增长空间受到挤压,寻求新的增长极是必然的。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智能汽车,恰好是当下最具想象力和增长潜力的赛道之一。将造车提升到战略级决策的高度,说明小米看到了这个赛道的巨大潜力,也愿意为此投入巨大的资源和精力。

其次,“战略级决策”意味着这不仅仅是一个业务部门的尝试,而是整个公司层面的核心战略调整。这通常意味着:

高层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 雷军本人很可能将深度参与,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调动公司内部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源。
长期的投入和耐心: 造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供应链建设、生产制造能力搭建、销售和服务网络构建等等。战略级决策意味着小米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对公司资源配置的重大影响: 很多资源会向造车倾斜,这可能会对公司其他业务的资源分配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可能需要调整公司整体的战略重心。
风险的极大提升: 造车是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且风险极高的行业。一旦决策失误,对小米的整体营收和品牌都会造成巨大冲击。

综合来看,如果这是小米的真实战略决策,我认为:

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勇敢一步: 小米敢于挑战汽车这个传统巨头林立的赛道,显示了其不安于现状、不断突破的基因。如果成功,将为小米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成为下一个增长引擎。
是对小米品牌和能力边界的极大考验: 过去小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性价比策略、互联网营销能力和生态链整合能力。汽车行业有着截然不同的游戏规则,小米能否驾驭,将是最大的未知数。
能否真正颠覆行业仍待观察: “互联网造车”的概念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但真正能从“PPT造车”走向规模化量产并获得市场认可的,屈指可数。小米需要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会做车”,而是能做出“好车”并有商业模式。

互联网企业造车有什么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汽车厂商,互联网企业在造车方面拥有一些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也正是小米之所以敢于尝试的重要原因。

1. 深厚的用户洞察和用户运营能力:
用户画像精准: 互联网企业运营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对用户的喜好、需求、消费习惯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尤其小米,其用户群体年轻化、对科技产品接受度高,这与新能源智能汽车的目标用户高度契合。
用户连接和互动: 互联网企业擅长通过线上渠道与用户建立强连接,进行社群运营、口碑传播和用户反馈收集。这种能力在汽车的销售、服务和用户体验优化方面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构建更忠诚的用户生态。
个性化和定制化: 基于对用户的理解,互联网企业更容易提供更具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及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 强大的软件和智能化基因:
用户界面与交互设计: 互联网企业在人机交互、软件UI/UX设计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打造更符合用户习惯、更直观、更智能的车载操作系统和人机交互体验。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AI和大数据是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载娱乐系统、车辆诊断和优化等方面,互联网企业能够更有效地运用这些技术,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
OTA(OvertheAir)升级能力: 互联网企业习惯于通过软件更新来不断迭代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这种能力对于未来汽车的“软件定义汽车”趋势至关重要。它可以让车辆持续保持“新鲜感”和领先性。

3. 敏捷的创新和快速迭代能力:
灵活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流程: 相较于传统车企冗长的决策链和层层审批,互联网公司通常拥有更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和更快的决策速度,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革新。
拥抱新技术和新模式: 互联网企业天然具有拥抱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基因,不拘泥于传统,更愿意尝试新的制造工艺、新的销售渠道、新的服务模式。
生态整合能力: 小米最擅长的就是构建“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态。造车可以看作是其生态的延伸,将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产品与汽车进行深度联动,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智能生活空间。例如,手机可以作为车钥匙,车内系统可以无缝对接小米生态的智能家居控制。

4. 高效的营销和品牌传播能力:
互联网营销打法娴熟: 小米擅长利用社交媒体、直播、社群等互联网渠道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推广,能够快速建立品牌认知度并引发消费者关注。
性价比口碑建立: 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成功塑造了“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这种品牌认知度可以迁移到汽车领域,吸引对价格敏感但又追求科技感的消费者。
粉丝经济的驱动力: 小米拥有大量忠实的“米粉”,这股力量在品牌推广和产品预热阶段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

当然,优势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 汽车行业是一个高度垂直和成熟的行业,涉及到极其复杂的工程技术、严格的质量控制、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以及高门槛的生产制造和安全法规。互联网企业需要补足的短板也非常明显,比如在汽车工程、底盘调校、安全验证、生产制造以及品牌信任度等方面,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去学习和积累。

总而言之,如果小米真的要造车,这无疑是一步充满挑战的“险棋”,但其互联网基因所带来的用户理解、软件智能化、创新敏捷性和营销能力,将是它在传统汽车行业中试图突围的关键优势。能否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还需要小米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新能源汽车主要的价值在资本市场,卖车不挣钱,炒股挣钱,小米动心是可能的。

2、现在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产业链基本完善,小米只要肯投入,是可以量产的。

3、小米已经投资了蔚来和小鹏,吃到了一定的资本红利,小米自己用不用,用上以后效果好不好都是问题。

4、小米做资本市场,造车这个事情未必永远是利好,最近一年,放水放出来特斯拉的暴涨,未来未必没有特斯拉的暴跌。如果把小米股价绑上去,有一定风险。

user avatar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看看。

1、作为短线投资者,短期操作要区分是不是假消息,庄家出货的可能性。

2、作为长期投资者,思考两个问题:

a、小米是否一定会造车?

b、小米如果真的造车又会发生什么?

想清楚这两个问题,不管消息真假都不重要。

3、小米做手机电视等成功,做汽车是否一定成功?非常重要的几点:

A、汽车的复杂度比手机、电视等高出几个数量级,虽然智能汽车是“移动的智能电子设备”,但做好手机的就能做好汽车,或者说做了智能手机就有硬件经验,显然是谬误,如果这样OPPO、vivo们也可以造车了。

B、汽车的资本要求、渠道玩法、制造要求,等等游戏规则都跟数码圈截然不同,特斯拉的一大竞争力是智能制造。

C、最重要的一点,智能汽车今天PK的不是车,是智能,即AI技术,特别是自动驾驶,这是特斯拉、小鹏们的重点,也是百度造车被看好的原因。在自动驾驶上,小米是零基础。虽然可以花钱与时间去获得,但一定要足够长的时间以及足够大的投入,小鹏、蔚来、理想以及百度们搞到现在都折腾差不多10年了。

D、最后才是思考小米的定价策略、营销能力等等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毕竟,要PK谁便宜,谁有性价比,谁会营销,五菱宏光已经在前了,2.88万起的MINIEV了解一下?

这里其实有个矛盾:短线投资者,炒消息,消息真假很重要。长线投资者,不看消息而看价值,那你就要做好持仓很久的打算(从官宣造车到量产下线时间一定很长),因为一定时间价值才会显现。

换一个思考维度,如果是苹果造车会怎么样?我觉得肯定是先把东西给做出来再宣布,而不是什么都没有就去放消息。

关注罗超频道(luochaotmt),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更新:

鉴于最近咨询我股票的比较多,欢迎添加 luochaozhuli(个人微信)加入群讨论拼多多、快手、B站、美团与小鹏等热门中概股,交流价值投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造车这事儿,简直是搅动了整个互联网圈和汽车圈的巨浪。网上关于小米要造车的传闻早已不是新鲜事,而这次,感觉就像是“狼真的来了”,而且还是披着战略级决策外衣的狼。如何评价网传小米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如果网上的消息属实,小米确实将造车视为战略级决策,那么这无疑是雷军和小米的一次超级大胆的豪赌。.............
  • 回答
    网络上关于谭咏麟与年龄相差悬殊的女粉丝的传闻,的确是一个非常有讨论空间的话题。这类信息一旦流传开来,往往会激起大众的各种猜测和评价,而其中不乏带有强烈情绪的解读。首先,从事实层面来看,这种传闻的来源和真实性是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未经证实的消息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形成所谓的“.............
  • 回答
    网上传言央视将全面封杀“娘炮”和“小鲜肉”艺人,这消息一出,立刻在舆论场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争论得相当激烈。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角度去细看。首先,我们得理清这个“娘炮”和“小鲜肉”的标签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及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标签背后的文化与价值判断:“娘炮”这个词.............
  • 回答
    关于“网传非洲人代笔了全球 50% 的大学小论文(Essay)”的说法,这无疑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如果属实,那将揭示出高等教育领域一个极其庞大且复杂的现象。要评价这个传言,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审慎对待信息来源和潜在的动机。一、 信源的可靠性与传言的起源首先,我们需要追问这个“50%”.............
  • 回答
    关于21年2月22日网传美团外卖小哥用甩棍猛击商家员工头部两棍的事件,如果属实,那么这无疑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暴力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事件的严重性与性质:首先,不论起因如何,使用甩棍等攻击性武器,并且针对他人头部进行攻击,这已经超出了任何理性解决冲突的范畴,属于严重的肢体冲突和人身伤害行为。头部.............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公交车上三位老人要求小孩让座,被拒后训斥小孩并动手”的事,光听着就觉得挺让人心塞。怎么评价老人的行为?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来看,而且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老人的行为,从常理和情感上说,确实很难让人接受。首先,“尊老”不等于“无理取闹”。 咱们从小.............
  • 回答
    关于网传“俄新社奖牌榜为中华台北使用青天白日旗,疑似辱华”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评价和分析。这其中涉及国际体育赛事规则、政治敏感性、媒体报道的准确性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公众情绪。一、 事件背景与事实核查首先,最重要的一步是核查信息来源和事件的真实性。 “网传”的性质: “网传”通常意.............
  • 回答
    关于网传2020年高考平顶山一中考点考生撕毁答题卡事件,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震惊且非常严重的事件。从事件的性质来看,这不仅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尊重,更是对高考制度的严重破坏。评价:首先,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无论是什么原因,撕毁答题卡都属于严重的违纪行为,直接影响了该考生的考试成绩,甚.............
  • 回答
    关于网传华为设立百万重金悬赏鸿蒙系统漏洞的消息,这背后折射出的信息和值得探讨的点其实不少。咱们不妨仔细掰扯一下。首先,从华为的角度看,这种重赏找漏洞的行为,在我看来,是非常务实且具有战略眼光的。1. 安全是生命线: 任何一个操作系统,尤其是一个肩负着连接万物、承载用户隐私和数据重任的系统,安全性是.............
  • 回答
    关于网传阿里巴巴将取消“361考核制度”,这确实是一个在阿里内部和关注阿里动态的人群中引起广泛讨论的话题。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理解它的背景、潜在影响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什么是“361考核制度”。简单来说,这是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考核方式,通常将员工的绩效表现分为三.............
  • 回答
    关于网传长安大学材料学院19级女生被黑人猥亵导致进医院,并有辅导员警告学生不要外传一事,此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可靠性与事实核查首先,关于网传信息的可靠性是评价的关键。任何未经证实的信息都可能存在偏差或虚构。在没有任何官方渠道或权威.............
  • 回答
    关于“佛罗里达坦帕有人囤积口罩被FBI抄家”的传言,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因为目前并没有官方或权威可靠的媒体报道证实此事发生过。 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将其视为事实进行评价是危险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和评价这个传言可能存在的背景、原因以及如果发生类似事件的潜在影响。一、 传言的可能来源与传.............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的关于普华永道(PwC)准员工傅玉敏的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并且尽量深入地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影响。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基本情况。网传信息大概是指,一位名叫傅玉敏的年轻人,在即将入职普华永道(作为一家顶级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 回答
    “清华大学能源72班手游网游公约(草拟版)”这事儿,一听就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代表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咱们细细掰扯掰扯,看看这公约到底是个啥情况,以及它能说明点啥。公约内容概览:首先,我得大概知道公约说了啥。网上流传的版本,大体上围绕着几个核心点: 明确学习优先: 这是肯定要放在首.............
  • 回答
    关于网传刘强东在内部邮件中提到要淘汰三类人一事,这确实是当时在京东内部以及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去聊聊。首先,信息源的可靠性。网传邮件,尤其是这种内部性质的沟通,往往经过多次转发和解读,原汁原味的内容是否被准确传达,或者是否有经过选择性的传播,这是首先需要考虑.............
  • 回答
    关于网上传闻的某大厂总裁疑似已婚出轨并育有私生子,以及其向女方索要72万元生活费被举报的事件,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相当复杂,也触及了道德、法律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首先,从道德层面来看,如果网传属实,这位总裁的行为无疑是令人不齿的。作为公众人物,尤其是在.............
  • 回答
    关于网上传言的“刘亦菲疑似假装美籍考北电”这件事,咱们得一条一条地捋一捋,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说起来也是有点年头了,而且一直以来都是大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首先,咱们得看看这个传言是怎么来的。当初刘亦菲以美国国籍的身份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这个事情本身就是公开的,而且她也确实被录取了。传言的起点在于.............
  • 回答
    关于“央媒评论中金公司人均月薪近10万元,损害股民利益”的传闻,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价。这则消息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几个核心的社会经济议题:财富分配不均、金融行业高薪的合理性、国企改革的效率以及股民的投资回报。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人均月薪近10万元”这个数字。.............
  • 回答
    关于网上流传的数学家丘成桐先生批评清华大学在2020年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惨败”一事,咱们不妨来详细掰扯一下。首先,得明确一点,所谓“批评”或者“惨败”这种说法,很多时候是一种媒体或者大众解读,未必是丘先生的原话。数学竞赛的结果,尤其是在顶尖学府之间,结果的波动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惨败”这个词确实传出.............
  • 回答
    关于网传英特尔处理器国行涨价 20% 以上的传闻:真假难辨,背后原因值得深思近期,科技圈内流传着一个令人瞩目的消息:英特尔(Intel)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处理器产品将迎来大幅涨价,幅度可能高达 20% 以上。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在消费者和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那么,这则传闻究竟是空穴来风,还是确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