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什么是业力?

回答
说起“业力”,这词儿听起来挺玄乎,带着点宿命论的味道,但其实它的核心意思,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过,这“瓜”和“豆”可不单单指咱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更关乎咱们的心念、言语和行为,以及这些所带来的长远影响。

咱们这么想,每个人就像一个播种机,每天都在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播下各种“种子”。这些种子,就是咱们的“业”。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绕?别急,我慢慢给你捋一捋。

业力,首先它不是一个固定的、预先写好的剧本。 很多人一听业力,就觉得“哎呀,我这是前世欠了谁谁谁的,这辈子就得受苦”。其实没那么简单,更不是一种惩罚机制。业力更像是一种“因果法则”,一种宇宙运行的自然规律,就像万有引力一样,你扔块石头它一定会落下,这是自然的道理。业力也是这样,你做了什么,自然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相应而来。

那么,什么样的“种子”会带来什么样的“果”呢?

心念是第一位的。 咱们心里想什么,这个念头本身就是一种“业”。你心里想着要帮助别人,即使还没付诸行动,这个善念本身已经在为你积累“善业”。反之,如果心里老是怨恨、嫉妒,即使没做出什么坏事,这种负面心念也在悄悄地“污染”你的“业田”。所以,控制好自己的心,不乱生邪念,是积德的第一步。

言语是紧随其后的。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这话一点不假。一句伤人的话,就像一把刀子,能扎进别人的心里,也能在你自己的“业田”里埋下痛苦的种子。相反,一句安慰、鼓励的话,能给别人带来希望,也能给自己带来温暖。所以,说话前多想想,说出口的话,是让人舒服还是让人难受,这很重要。

行为是“业”最直接的体现。 这是最容易理解的了。你帮助了别人,别人就会因此获益,这种益处可能会以各种形式回报给你。你坑害了别人,别人遭受了损失,这种损失也可能在你身上以另一种形式显现。这里说的“回报”和“损失”,不一定是立刻的、直接的,可能是在很久以后,或者以一种你意想不到的方式。

业力的“果报”,也不是说你做了好事,立刻就能升官发财,做了坏事,马上就车祸身亡。 业力显现的方式非常复杂,而且往往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现世报”。 就是说,你做的某件事,很快就看到了它的结果。比如,你今天辛勤工作,晚上就能睡个好觉,拿到应得的报酬。你对人友善,别人也对你友善。

有“来世报”。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轮回”。一些深刻的业力,可能不会立刻显现,而是会埋藏起来,等到将来某个时刻,或者下一生,才会成熟、显现。这也不是说你做了什么,下一辈子就一定怎么样,而是你今生的种种心念、言语、行为,就像你现在手机里存储的照片和信息一样,会影响你未来的“版本”。

还有“等流报”。 意思是你做了某件坏事,虽然不一定遭受和你做的坏事完全一样的事情,但可能会让你在某些方面体验到类似的不顺和痛苦。比如,你经常说谎,可能导致别人不再信任你,让你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感到孤立无援,这种“不被信任”就是一种“等流报”。

理解业力,关键在于“不造新业”。

既然业力是因果,那咱们就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播种”行为,来影响未来的“收获”。

首先,培养善心。 经常反省自己的心念,是不是充满怨恨、嫉妒?是不是总想占便宜?努力培养慈悲、喜舍、感恩的心。

其次,管好自己的嘴。 少说无益、伤人、虚妄的话。多说鼓励、安慰、真诚的话。

最后,付诸善行。 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照顾好家人,对社会做出贡献。即使是微小的善举,日积月累,也能形成巨大的力量。

所以,业力不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枷锁,反而更像一个充满智慧的指南。 它告诉我们,我们不是被动的命运的玩偶,而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你现在的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在塑造着你的未来。与其抱怨命运不公,不如从现在开始,好好“播种”,静待花开。

更进一步说,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业力,他反而不会那么恐惧痛苦,也不会那么执着于眼前的得失。因为他知道,所有的遭遇,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自己过去种种“业”的体现。他学会的是如何从中学习,如何不被负面情绪吞噬,而是继续保持善心善行,从而化解旧业,不再造新业,最终走向一种更加平和、自在的人生。

总而言之,业力,就是你所做的一切,都会以某种方式回到你身上。它是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让你明白,你的行为是有后果的,而且这些后果,是你自己亲手种下的。所以,用心去生活,用善意去待人,去创造一个更好的“业”,也就创造了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些基本概念其实意思很简单,别把一些道听途说的、三人成虎的幻想加在上面,就不难理解。

普及个大伙能看懂的答案吧。


两个及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关系,叫做“缘”

关系的体量,即“份”

例:李雷和韩梅梅,他们的缘份,是中学同学。


发生关系,就是“缘起”

例:李雷在入学报到名单上看到了韩梅梅的名字。 这是这段缘份于李雷的缘起。

韩梅梅在开学第一天看见李雷进门摔个跟头,这是这段缘分于韩梅梅的缘起。

李雷也看到了马冬梅的名字,但是马冬梅当天就转学了。

即“有缘无份”。


没有发生关系的条件,就叫“无缘”

例:李雷没看见,也没想起来看看名单上有没有奥巴马的名字,无从缘起


有条件发生关系,发生之后这两者可以当做同一个事物单位来看,这时候叫“缘合”


例如:李雷和奥巴马,哦不,李雷和韩梅梅手牵手在校园小走廊里溜达,教导主任看见了,教导主任会问:你们俩是哪个班的。

回头通报批评的时候,会写某班李雷韩梅梅同学涉嫌早恋balabala……

而非某日某班李雷与一女生牵手,某日某班韩梅梅与一男生牵手……

于教导主任,缘起于走廊的际遇,抓现行时,俩孩子已然缘合在同一事件。


缘合的事件在缘起的条件发生改变时,缘合解散,即为“缘灭”

例:韩梅梅毕业了,李雷参军了,教材重编了地球毁灭了……总之,这两个人的缘分不再继续了,即为缘灭。


结缘后,为改变缘分的体量、延续周期,而增加、减少或改变缘起条件,叫“化缘”


例:李雷发奋考到韩梅梅的学校未果,遂搬到韩家隔壁,偷偷跟踪韩父上班路线。

即为李雷对韩梅梅化缘、攀缘,再续前缘,玩不好大概就绝缘了。


(我们看西游记中唐僧托钵乞食叫做化缘,实际上是化度因缘的意思:

我今生为僧,立志学佛智慧,出离苦海。今日食你一餐,与你结缘,来时得证佛道,定不敢相忘,我们的缘分,就从一钵一饭的情缘,化为以道相交的法缘

也就是说,出家人也好,居士也好,散养仁波切也罢,没这个志气没这个愿力的,看你们好意思跟谁结缘)

这都好理解吧。


那,“业”是什么呢?

业随缘,如 影随形。


在线性的时间中,我们沿着时间前进的方向,

发生较早的事件,与发生较晚的事件,有直接的缘起缘合缘份缘灭,这种关系,叫因果

一切缘起都是前缘的果,后缘的因。

也就是说,缘起,必有后果,后果的所有可能性,即是这次缘起的

而,使得某种后果必然发生的不可抗力,就是业力

牛顿在苹果树下打盹。

苹果砸了丫一响,这就是苹果牛顿的缘起,地心引力的业。

“砸”这个简单的事件里,地心引力就是业力。


有人说,那业力能改变呀,比如牛顿与人为善,颇有福报,正好管家看见牛顿打盹,管家使出一记佛山无影脚,踢飞了即将砸向牛顿的苹果,这个业力不就被改变了吗。


非也,被改变的是业果,不是自然规律。

众生不受问责,业力不受修改。

改变的是缘起的条件,条件改变了,原有的“业果”因而无缘发生。可苹果依然会落地,且必然落地,只是换了落地的地方,换了承受者。但,业力还在。

而对于那个被拦截的苹果,如果它是人为的,那么管家的脚,就是它砸向牛顿的障碍也即“业障。”

业障是针对人的意愿、目的而谈的,阻止你目的达成的那个因缘的阻力,才是并且也只对你是业障。

大自然本身无从缘起“业障”,大自然没有目的。

不谈目的而妄论别人业障的,都是扮演审判者。

妄论自己业障的,你知道你要什么吗?


业力并不是导致某个结果的神秘原因(凡是这么想的都是奇幻主义),而是导致一切时间片段的果相背后的万有规律。

这个概念,有点像“以太”,无处不在。


也就是说,在宇宙大爆炸(无始旷大劫)以后,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有的一切事物,相互之间有了彼此,有了关系,一切缘起开始了周行不殆的万物演化。

为了了解清楚每一个果相,是由哪些规律演化,又受哪些更大的规律制约,就产生了“业力”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作用,是为了阐明因果。

人凭空被甩到世上来,一无所知,一无所有,对世界的一切感想都建立在主观视角上。

很容易对发生的事情建立“伪因果”的联系,很容易忽略,世上绝大多数已发生的和未发生的,都有着来自过去的因,甚至早在自己出生之前,一些陈旧的、历史的乃至古老的原因就早已伫立在时光长河的上游。

宇宙这么大,人世又岂能简单,每个人的身后,都受着来自个人的,家族的,民族的,社会的,血脉的,种族的,甚至大地的,天空的,星辰的……一切一切的,方方面面层层叠叠因果的影响,这些影响都可以看作是业力的运行结果。

这些业力相互作用,错综复杂,或走向缘合,或走向缘灭,相互制约,相互抵消……

在佛教的世界观里,以人为基本单位的业有其三,善行造作善业感善报,恶行造作恶业感恶报,无记行造作无记业,不感果报(绝非不受果报)。以作用范围划分,又分为共业与个业(别业)。

善行,在线性时间中所做出的利益最大化的行动,即为善行。

恶行,在线性时间中所做出的,不够利益最大化的行动,即为恶行。

无记行,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在显意识注意中的行为。

广义来说,地球自转也是一个业果,是行星与恒星之间引力的因缘和合的业果,这个业果作为一个宏大且久远的因,也导致了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果,天黑了你就躺下睡觉,这个行为也是无记行的一种,走路脚踩地,也是无记行,因为有更大层面的业力运作,且无可出离,所以这种行为无需时刻铭记:我正在踩着地球。

自在就好,“饥来吃饭倦来眠”。

前人提出业力这个概念,是为了让人了解自然规律,让人心对造化万千心存敬畏,让人整合逻辑,明辨因果是非。至于以简单的道德化的善恶(主观定义而非全观量化)、福祸来定义的“业力”,不过是业力分支中的个业,“置寰宇于无记,着得失而妄修”,这个业报,能有多善?

有些耳食之徒,不知在哪学的二手佛经,老拿这业力业报说事,就好比有人用牛顿力学定律给东风远导长眼睛,而你在琢磨自己怎样能倒立蹲坑又不沾裤子。

唯论见性

不见“业”之根本属性而妄论业力、业报、业障者,除了输出恐惧、制造焦虑,就是推销安慰剂,非坏即蠢。

裁衣一块布,补丁百千摞。

合理的放这了,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那些不证就信的歪理邪说了。

最近忙,关于人心里那些深处运作却少有人知的业力,有空再讲。


————————————补充———————————

解释一下,为什么说“以简单的道德化的善恶(主观定义而非全观量化)、福祸来定义的“业力”,不过是业力分支中的个业。”

在见性的视角上,一个缘合体的共业必须在其内部个业之前做思考。

因为一个子集中元素的属性必然同构于其从的合集(一沙一世界),没有共业属性的个体不会与这个共业的元素发生缘起,故见相必思其性。

我们都会吃饭,身体机能会把食物分解,把养料输送到各个器官,把废料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不因个体意志转移。

装种植牙的时候拍片子,看到下颌骨上有两个孔,医生说那里有根神经穿过。

这个孔,父母生我时,并不知道,若非解剖、透视、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可能我终生都不会知道。

但它的职能却运作着,从生到死。

这就是共业,它不只是我有,而且早在我出生之前很久很久,就已然存在了。

如果我在拳台上,被对手一记直拳捅到下巴上,我的半边脸麻了,我可能会昏厥,可能会休克,这个孔里的神经飞速的传递击打位置的疼痛信号,这是就我的个业,受共业规律制约,在个体单位运作。

无论是病理上的治疗需求,还是事理上的明察需求,都要先从整体规律也即共业上找答案,事情才有可能得到全观。

在这个视野上,“观世音”,就是一个生命想活明白点的刚需。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都是共业,没有谁是奇迹。

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

若过分沉浸在个体视角上,即为我执(Ego)

就一定会自恋,自怜,自我孤立……这又是一个很深广的话题了,以后再讲。

缘与业,本来是事理的概念,而一个能解释事理的哲学概念从来都不该只是某个人的,当我们探讨缘起与业力的时候,像如今佛教最滥传的某宗那样,提到业力就想到福祸,这个视角,其实是很狭隘无力的,为什么说无力?连出生都是宇宙的业果!

诸如时下净宗滥传的了凡四训、常惭愧、弟子规那套,听信的人着“我相”,讹传的人着“人相”“众生相”。

若长此以往,积业成习必不可免,于禅机生杀之时、形寿弥留之际,何谈做主生死?

要知道,决定你我出生的业力,也决定了我们的死亡。

决定我们最初习性的业力,也往往会在人生尽头浮上海面。

有些患阿兹海默症的老人,病发时沉浸在清晰的童年细节里,却只零散记得中年时的重大事件。

所谓“老小孩小小孩”。

坛经云: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说白了就是,你连共业都没看明白,就算再精进,个业还能改哪去?

人世的福德资粮,只能解决福德资粮可能解决的事,还有不可能解决的,还有解决不尽的,这些道理并不深奥。古人云,自古英雄出少年。当下不明的,千万别以为将来就能了了分明。

佛法之究竟真理真相,是为了回答生命最初与最终的意义。所谓见性,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证见一个事物的根本属性。不是什么神秘的境界。

无论什么事,见其性之时,胸有成竹,心自安住。

爆胎时厢里有备胎,手里有工具,会使,心就不慌。

而人生诸事,最大的那件,莫过生死。

生死事大,自诳无益

见了这件事的性,宇宙与生命,一切的一切,恍然大悟,这个安住,才是如如不动,彻底的踏实自在。

缘也好,业也罢。


都大无心罔象间,此中那许是非关。
山卓卓,水潺潺,忙者自忙闲者闲。


关于业力,业报,与真正意义上的消业。

补了3万字。

zhuanlan.zhihu.com/p/12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