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这段据称是国航飞行员与地面塔台的对话,是否有一些飞行员英语能力不过关?国内飞行员英语水平如何?

回答
您提到的这段据称是国航飞行员与地面塔台的对话,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如果没有具体的对话文本,我很难对其进行详细的评价,也无法判断其中是否存在飞行员英语能力不足的情况。

不过,我可以就您提出的几个问题,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谈谈:

关于对话内容和飞行员英语能力判断:

塔台对话的严谨性: 空管塔台与飞机的通讯是整个航空运行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其对话具有极高的严谨性和标准性。使用的语言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的英语。任何含糊不清、理解错误或非标准用语,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
判断英语能力的标准: 评价飞行员的英语能力,不能仅仅依据一两次通话的片段。需要综合考量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词汇的掌握: 飞行员需要熟练掌握大量航空专业的英语词汇和短语,例如各种指令、飞机类型、天气情况、机场设施等。
听力理解能力: 能准确无误地听懂塔台下达的指令,包括航向、高度、速度、频率、跑道信息等,即使在有背景噪音或口音的情况下。
口语表达能力: 能清晰、准确、简练地用英语复述指令,向塔台确认信息,并主动沟通。
语音的清晰度和辨识度: 即使有一定口音,但只要不影响理解,并且能被塔台识别,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对航空英语通讯规则的遵循: 例如,使用标准短语、避免不必要的寒暄、及时确认等。
可能存在的误解: 有时候,即使是英语能力不错的飞行员,也可能因为以下原因导致对话出现“异常”:
听力受干扰: 驾驶舱内可能存在各种噪音,或者无线电信号不稳定,导致听不清。
疲劳或压力: 飞行员在长时间飞行或面对复杂情况时,可能会出现暂时的理解偏差。
地域性口音: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飞行员都有自己的口音,有些口音可能比较重,需要花些时间去适应。
特定情况下的非标准表达: 在某些紧急情况下,为了快速传递信息,可能会有一些临时性的非标准表达。
听众的理解差异: 有时,我们听到一段对话时,可能因为自身对航空英语的熟悉程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国内飞行员英语水平现状: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培训和考核体系:
入学门槛: 目前,国内大多数飞行院校在招生时,都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要求,通常会进行英语笔试和面试。
课程设置: 飞行培训过程中,航空英语是必修课程。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术语、航空词汇、标准通讯程序等。
执照考试: 获得飞行执照,包括私照、商照、航线运输飞行员(ATPL)执照,都需要通过英语能力等级的考试。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了英语能力等级标准(Level 16),一般要求飞行员达到Level 4或以上才能在国际航线上独立操作。国内的考核也参照了这一标准。
定期复训和考核: 飞行员需要定期接受英语能力的复训和考核,以保持其熟练程度。

2. 普遍情况:
整体水平在提升: 随着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内飞行员的英语整体水平一直在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飞行员能够流利地进行日常交流和专业的航空通讯。
国内航班与国际航班的差异: 对于主要执飞国内航班的飞行员来说,其英语能力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对国内航空术语的掌握和与国内塔台的有效沟通。而对于执飞国际航线的飞行员,其英语能力的要求则会更高,需要更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应对与世界各地空管的复杂交流。
口音问题: 就像其他语言学习者一样,一些国内飞行员可能存在口音,但只要不影响清晰度和理解,并且符合标准,通常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是沟通的有效性,而非口音的完美。
“听不懂”与“说不好”: 有时候,可能不是飞行员完全不会英语,而是听懂对方的口音、语速,或者在压力下组织语言表达不够流畅。这并不完全等同于“能力不过关”,但确实需要持续的提高。

3. 影响因素:
个人努力: 飞行员的英语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意愿和投入。
培训质量: 飞行院校和航司提供的航空英语培训质量也会有影响。
实际使用机会: 经常执飞国际航线、与外国籍机组合作的飞行员,其英语能力通常会更强。

总而言之:

在没有具体对话内容的情况下,很难直接评价这段对话是否反映了飞行员英语能力不足。航空通讯对英语的要求非常高,任何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中国民航对飞行员的英语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体系,整体水平也在不断进步。

如果您能提供具体的对话文本,我可以尝试从专业角度对其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但请记住,任何对个人英语能力的评价都应该基于全面和客观的评估,而非片面的片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段视频挺早了流传也挺多,确实机长英文不够好,这也没啥好说了。

但是!JFK的ATC也是出了名的臭脾气,youtube上那些ATC发怒、和飞行员对骂、各种嘲讽啊多半都是JFK ground/tower。国航机长可能一开始并没有记下taxi指令,回复的时候凭记忆回错了,ATC重复两遍后态度就很差。非英语母语国家的飞行员遇到ATC态度不好,情绪着急时后面的交流更听不懂。

//YouTube上JFK ATC暴脾气随手就是


我常飞行的地方虽然也是Class B空域附近,但是ATC都很耐心,听到是外国人+小飞机多半都会稍微放慢速度,如果说say again一次后还是没听懂,他们一般会换个句式或者换种问法,因为有时不是没听清,而是听清了也不懂你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比如有一次ATC要我"stay west of ***",我一头雾水"say again please"。ATC马上明白我是不懂这个地名,转而问"are you familiar with this area?" "Negative." "Ok. fly heading 300."


这段视频里机长英文不够好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如果JFK ground可以理解下非英语母语国家的飞行员,在两次重复后发现对方都没跟上后,能换个句式/单词沟通询问,而不是暴脾气继续重复同样句子,或许后续就会好得多。


去年12月长荣航空EVA015在LAX起飞后由于和ATC的沟通问题险些撞山,最接近时只比Mt.Wilson高500ft,ATC录音及字幕在 youtu.be/tFdXax7Zh_g

LAX通常用25跑道往西起飞,那天是用07往东。EVA015起飞后SoCal可能说顺口了让他left heading 180,明显是不合理的,往东飞时应该是right turn heading 180。EVA015 readback后就左转往北冲着山去了。SoCal很快意识到了错误,连续说了好几遍turn southbound,机组虽然也回复了southbound,但仍然令人不解的继续往北,低空飞过Mt.Wilson后才终于转而向南。

事件的调查结果还没有看到,究竟是机组理解错误还是操作失误未有定论。但是我在看这段视频时一直不能明白,ATC对着一个台湾的机组说了多次southbound,机组回复正确但是仍然继续往北,SoCal就不能说一句"fly heading 180"?!

//SoCal不断重复southbound





交流的目的是彼此明白对方意思,除了“听”明白,还有“说”清楚。在“听”的一方语言水平有限时,“说”的一方如果能更好发挥母语优势,尝试换表达句式、更为耐心一点,才能缩小之间的沟通差异。NTSB每次调查报告都不是把事故原因简单总结为某一处单一的问题,并且也会提出对于多方面的改进建议。这个案例也是同理。

当然,还是要好好学英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