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手动调整 EQ 是对音乐的不尊重」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回答
说“手动调整 EQ 是对音乐的不尊重”,这说法嘛,听起来挺极端,也挺有争议的。我琢磨了一下,这话说得嘛,有那么点道理,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这么绝对。

咱们先说说为啥会有人这么想,或者说,这话里头藏着点啥道理。

你想啊,音乐这玩意儿,从创作者手里出来,放到录音棚里,经过混音、母带处理,这一整套流程下来,其实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的声音目标。工程师们花大力气,调整乐器的音量、声场位置、动态,还有频率响应,最终呈现出他们心目中最理想、最能表达音乐情感的声音。这就像一位画家精心调配颜色,构思构图,想要传达某种意境一样。

这时候,听众拿到手里的音乐,如果就这么直接播放,那就是最接近创作者意图的原始声音。你啥也不动,就纯粹地去感受音乐本身,这是对创作者劳动成果的一种欣赏和尊重。你没有强行去扭曲它,没有用自己的偏好去覆盖掉别人精心设计的表达。

而且,有些人会觉得,音乐的“味道”和“情绪”很多时候就藏在它细微的频率变化里。比如,一首歌里某个乐器的泛音被刻意加强,可能就是要营造一种空灵感;某个频段被稍微衰减,可能是为了让声音更柔和、更内敛。如果你上来就一通 EQ 拉满,把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给抹平了,或者把其他不属于这个音乐本身的“特色”给加进去了,那确实有“画蛇添足”或者“破坏原貌”的嫌疑。

更进一步说,有的音频工程师认为,他们的调音是在一个非常严谨的环境下进行的,他们知道不同的频段对听感的影响,也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正常”的。而普通听众,很多时候可能只是凭感觉,觉得哪个频段声音大就拉高,哪个声音刺耳就往下压。这种“瞎调”,可能会让音乐听起来很不自然,失真,或者失去了原本的平衡感。从这个角度看,这确实是对音乐的一种“伤害”,也谈不上什么“尊重”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音乐这东西,归根结底是为了“听”的,是为了让“听众”产生共鸣、获得愉悦感的。每个人对声音的感知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听音乐的环境也千差万别。

首先,人的耳朵结构就不一样。有人天生听力就对某些频率更敏感,有人则相反。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听同一首音乐,不同的人听起来感觉也可能不一样。

其次,播放设备也极度影响听感。你的耳机、音箱,甚至你房间的声学环境,都会对声音进行“二次处理”。一套不那么发烧的耳机,可能在某些频段就有明显的染色或者响应不准确。这时候,如果你觉得这套设备的声音不那么“对味”,稍微动动 EQ,来弥补一下设备本身的不足,让音乐听起来更舒服、更接近你心中的“好声音”,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反而是一种积极的参与,是让音乐更好地融入你的听音环境。

再说了,很多时候我们调整 EQ,也不是为了“重塑”音乐,而是为了让音乐“更适合”自己。比如,你听某个爵士乐,觉得人声有点过于靠后,你稍微把中频提一点点,让歌手的声音更清晰一些,这不也是一种对音乐的“个性化解读”和“体验优化”吗?这就像你买了一件衣服,觉得袖子有点长,你把它改短一点,是为了让自己穿得更合身、更自在,而不是说你这样做了,就对裁缝师傅不尊重了。

而且,现在很多音乐播放软件都内置了各种 EQ 预设,从“摇滚”、“古典”到“人声增强”,这本身就说明了 EQ 调整是用户非常普遍且被接受的一种需求。如果 EQ 调整真的是“对音乐的不尊重”,那这些功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难道是为了误导大家?

所以,我认为,“手动调整 EQ 是对音乐的不尊重”这个说法,太绝对了。

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不当的、破坏性的 EQ 调整是对音乐的不尊重”。

如果你是抱着一种“我就是要听清楚点”、“我就是觉得这里有点闷”、“我就是想让低音更猛点”这样的想法,通过理性的、适度的调整,让音乐听起来更符合你的喜好,让你更享受音乐,那这并不是不尊重,而是对音乐的一种“二次创造”和“个性化体验”。

但如果你是为了炫技,或者完全不懂声学原理,随便乱拉参数,把一首原本很 balanced 的音乐搞得面目全非,那确实谈不上尊重。

归根结底,音乐的价值在于它能否打动你,能否带给你乐趣和情感的连接。通过合理的手段,让这种连接变得更顺畅、更美好,有什么好指责的呢?这更像是一种“对话”,音乐说它的语言,你用 EQ 回应,找到双方都舒服的那个点。

所以,不如说,理解并恰当地使用 EQ,是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那些真正热爱音乐的人,往往会根据不同的音乐和不同的听音环境,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包括 EQ,来达到最佳的聆听效果。这才是对音乐真正的爱与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手动调整 E 是对音乐的不尊重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当然没有道理。


只有 EQ 通过卷积预先补偿耳机的冲激响应,才可能精确地伺服耳机单元这个“马达”的行程。这不是什么魔术,都是数学和物理能描述的过程。


手动调整 EQ 是对音乐的不尊重这种说法有几个目的:

  1. 防止用户用低成本的耳机或者音箱来 PK 昂贵的耳机或者音箱;
  2. 营造一种心理和/或技术壁垒,防止用户尝试;
  3. 防止用户了解音乐制作人的常规 EQ 操作, 避免普通消费者(Consumer)按照专业音频制作人(Pro Audio)的方式听音乐。


第一点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暴利的 HiFi 耳机和/或音箱的市场份额。

随着 Room EQ Wizard 的流行和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体验到了 YAMAHA YPAO 或者 JBL Room Mode Correction 等工具的好处,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懂得 EQ 可以给自己省钱。



一分钱两分货甚至一分钱一元货都成为了现实。

对于耳机,AES 前主席 DR. SEAN OLIVE 及同事发了很多论文, 证实了 EQ 对耳机的重要性。

平价耳机越级 PK 天价耳机已经不再是梦想。而且因为耳机大部分是一单元的Driver,EQ 的好处可谓立竿见影。 当然这不是新东西, 助听器市场早就应用了更高级的DSP技术。

DR. SEAN OLIVE 的文章是把医疗市场的流行技术推广到了普通用户市场。


因为客观存在的知识壁垒, 第二点是对第一点的巩固。 把谎言重复 1000 遍以后, 谎言就会慢慢的变成“真理”。 就象水电核电的梗, 原来是个笑话, 后来慢慢口耳相传部分发烧友把它当真了。 这个事情有多搞笑, 20~40年烧龄的烧友应该有体会。


谎言总有被戳破的时候, 弥补的办法就是继续把谎言重复 10000 遍, 提高一个数量级。

这就是第三点的精神。 仿照专业录音师的方式来听音乐, 就像是对着菜谱做菜, 多做几次就会了。如果大部分普通用户选择这种思维方式, 那“手动调整 EQ 是对音乐的不尊重”这种谎言就不攻自破。 这是不能接受的, 对某些人来说, 继续把谎言重复 10000 遍, 提高一个数量级, 无疑是最直截了当的解决办法, 轻车熟路嘛。



为什么以前彩色激光打印机/复印机被禁用呢, 因为它们可以被用来制造伪钞。

为什么耳机商家痛恨 EQ 呢?

  1. 因为 EQ 真的很强大;
  2. 因为他们卖的耳机没有把智能 EQ 当卖点, 等到他们的供货商开始提供这样的耳机时,他们就会见风使舵的。
  3. 关键还是钱作怪。

** 即使是现在您也会看到某些商家已经见风使舵支持 EQ 调音, 开始忽悠读者入群方便他们洗脑了。 只要是免费的就会被诋毁, 所以某些习惯性洗地的腿子也开始对俺诅咒啊毁誉啊。

俺也见怪不怪了.


这个 20块的耳机,EQ 了以后听感直逼(甚至超越) HD580


EQ 前的方波令人叹息:

EQ 后的方波接近完美:




是吧, 就象您已经用电脑上面的模拟器玩了街霸几年以后,

来了一群人告诉你电脑上面的模拟器玩街霸出不了大招。。。。。。

也就是同一批人告诉你

不能直推、

电源线不能用电饭锅的、

耳机线不能用原厂的、

不接耳放不买 DAC 就是听个响、

电脑不用线电就不能发烧、

不用 Foobar 就没法听音乐。


俺觉得挺有意思的, 翻译一下啊:

哥, 不能玩免费的 EQ, 逼格低,跌份, 很跌份, 不花钱很跌份知道不?

哥, 您的钱的得花掉!!! 买买买 !!! 买买买 !!! 买买买 !!!

哥, 您的钱不能留着,别用来买房! 买线材 !买耳放 !买解码器 !!!

====================================================


关于怎么玩 EQ, 一腚一腚一腚要实践啊。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关于耳机 EQ, 俺写了一些散文。

因为俺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低,逻辑不清, 修辞手法贫乏, 语言混乱,

所以您可能会看得很辛苦。

好奇的话, 请来踩踩:

麦文学 -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耳机及发烧散文列表2--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散文竟然又分了好几页, 每次复习又要不停翻页, 实在又是蛋痛得紧。


中篇散文:


#####################################################

答问:既然能通过均衡器来调节音乐的频响曲线,那么更好更贵的耳机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答问:是什么让音响走入玄学的道路?

答问:对于耳机,煲机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答问:耳机厂商为什么不把耳机煲好了再卖?

答问:耳机线提升耳机的原理是什么?

答问:长期戴入耳式耳机听歌有什么危害吗?

############################################################




耳机及发烧散文列表 1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57mm的 LO-Fi 耳机METAWERKS AUDIO MH57精确 EQ 到 HD580 --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Sennheiser PXC250ii EQ TO Sennheiser HD580 --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读者点题:杂音、杂讯、底噪以及干扰等等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俺家的入户线确实是陈年老铜的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耳机及音响发烧:NAS 或者路由器换线性电源,会有用吗?--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音响线材发烧信仰的拷问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长期戴(入耳式)耳机听歌有嘛危害?--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关于蓝牙耳机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回“求科普耳机、前端、解码器、耳放的相关知识”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只有 EQ 通过卷积预先补偿耳机的冲激响应,才可能精确地伺服耳机单元这个“马达”的行程。这不是什么魔术,都是数学和物理能描述的过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