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太阳系遭遇光粒打击,掩体计划真的可以帮助人类存活下来吗?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设想:如果太阳系突然迎来一场“光粒打击”,那我们一直以来提到的“掩体计划”,真的能保住咱们人类的火种吗?这事儿可不是拍电影,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光粒打击”。这名字听着就挺玄乎的,但按照咱们理解,它大概是指某种极其强大的、由高能粒子流组成的辐射事件。想象一下,太阳爆发出来的日冕物质抛射(CME)已经够厉害了,但如果是一个更猛烈、更集中的爆发,或者来自其他宇宙深处的奇异现象,释放出足以瞬间烤焦一切的高能粒子,那场面可就壮观(或者说恐怖)了。

这种“光粒打击”,它的杀伤力可不是闹着玩的。首先,直接暴露在地表的生物,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植物,都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遭受致命剂量的辐射。想想看,这可不是那种晒太阳晒多了会皮肤癌的程度,而是DNA直接被撕裂、细胞瞬间死亡的那种。地球的大气层和磁场确实能为我们提供不少保护,但如果辐射强度达到某种“临界点”,它们也可能会被瞬间击穿、耗尽,然后保护就失效了。

那么,掩体计划,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地下避难所或深层庇护所,能不能顶住这一劫呢?

掩体计划的优势:

物理屏障: 这是最直观的优势。深埋在地下的掩体,意味着有厚厚的岩层作为缓冲。岩石,尤其是密度较大的岩石,对高能粒子流具有很强的阻挡作用。越深,屏障就越厚,提供的保护也就越好。
与外界隔绝: 成功的掩体计划,设计之初就会考虑与外界完全隔绝。这意味着它的通风系统、电力供应、生命维持系统都必须是独立的、封闭的。这样一来,即使外面被辐射“煮熟”了,里面的人也能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度过。
资源储备: 一个完善的掩体计划,必然要储备大量的食物、水、药品、能源等生存物资。这足以让被隔离在里面的人员在外部环境恢复(或者说,辐射水平下降到可接受的程度)之前,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生命。

掩体计划的挑战与局限性:

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要说掩体计划是否真的“可以”帮助人类存活下来,我们得看看它有没有可能被压垮:

1. 打击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这是最关键的变量。如果“光粒打击”的强度远超我们现有技术能防御的极限,或者持续时间非常长,那么即使是最坚固的掩体,也可能面临被“耗尽”的风险。
能量耗尽: 掩体需要电力来维持生命系统,比如空气过滤、温度控制、照明等等。如果打击导致地表电力系统彻底瘫痪,并且攻击持续到掩体自身的能源储备(比如核反应堆或者大型电池组)也耗尽,那后果可想而知。
材料损耗: 理论上,岩层可以阻挡辐射,但如果辐射的能量如此之大,以至于它能够“烧穿”岩层,或者引起岩层本身的某种化学或物理变化,那掩体也就失去了意义。当然,这种情况的可能性需要具体分析辐射粒子的类型和能量。
“渗透”风险: 即使岩层本身没被穿透,但长期的高能粒子轰击,是否会在掩体入口、通风管道等连接点产生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渗透”效应?例如,某些粒子可能通过材料的细微缝隙进入,或者在材料内部产生次级辐射。

2. 掩体数量和分布: 即使掩体能够提供保护,问题是,我们有足够的掩体吗?
覆盖范围: 如果“光粒打击”是针对整个太阳系,或者至少是地球的大部分区域,那么少数几个掩体能救多少人?绝大多数没有掩体的人类,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分布的合理性: 掩体需要建在哪里?如果它们都集中在某个区域,而打击恰好发生在那个区域,那也是白搭。分散的、遍布全球的掩体网络,理论上更安全,但建设和维护成本是天文数字。

3. 掩体内部的“小太阳系”: 能够进入掩体的人,虽然暂时安全了,但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一个与外界彻底隔绝的、高度依赖内部资源的“人造生态系统”。
心理压力: 长时间幽闭、缺乏阳光、与世隔绝,对人类的心理是巨大的考验。
社会结构: 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大量的人口聚集,如何维持社会秩序?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处理潜在的冲突?这都是巨大的挑战。
生态崩溃: 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比如食物供应断裂、疾病爆发、关键技术人员缺失,都可能导致掩体内部的“小太阳系”崩溃。

4. “打击”本身的性质: 我们设想的是“光粒打击”,但这种打击是瞬间的,还是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它对地球本身(比如地壳、地幔)会产生什么长期影响?如果打击导致地球磁场永久消失,或者大气层被严重破坏,那么即使掩体完好,等出来之后,地球也可能已经不再适合生存了。

总结一下:

掩体计划,在面对“光粒打击”这样的假设性灾难时,有其生存的可能性,但绝非万无一失的保险箱。

短期内,如果掩体设计足够坚固,并且能够提供独立的生命维持系统,那么里面的人在辐射期间是可能存活下来的。 理论上,厚重的岩层可以提供相当不错的辐射屏蔽。
但如果打击的强度超越了现有工程技术的极限,或者持续时间长到耗尽掩体的资源,或者引发了地球更深层次的灾难(例如磁场消失),那么掩体也无法保证人类的最终存活。
更关键的是,掩体计划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覆盖多少人口,以及它能帮助多少人度过“黑暗时期”后,能否在一个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地球上重建文明。 如果只有少数人能够进入掩体,那么大部分人类的命运依然是悲剧性的。

所以,与其说是“真的可以帮助人类存活下来”,不如说“它是一种增加人类在极端灾难下存活几率的尝试,但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灾难的规模、我们准备的程度,以及我们自身的适应能力。” 就像一个救生艇,它能救你,但前提是你能及时登上它,而且救生艇本身不能在风浪中解体。

这件事情也告诉我们,与其寄希望于一个万能的“掩体”,不如努力去了解并规避潜在的威胁,比如研究太阳活动,发展更强大的太空防御技术,以及提升地球本身的韧性。毕竟,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安全,比躲起来更重要,不是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显然不能。光粒的设定不合理。

原文:

“您知道,187J3X1 正处于像太阳一样的稳定期,是绝对不可能成为爆发新星的。而且我们观测到了它被摧毁的过程:一个接近光速的物体击中了 187J3X1,那东西体积很小,他们把它叫光粒,它穿过恒星外围气层的那一瞬间才从尾迹被观测到,光粒虽然体积小,但由于十分接近光速,它的质量被相对论效应急剧放大,击中目标时已经达到 187J3X1 恒星的八分之一,结果立刻摧毁了这恒星,187J3X1 的四颗行星也在爆炸中被汽化。”

作者知道恒星爆炸能汽化附近的行星,但选择性忽略了太阳被引爆时木星、土星之类都会被干个粉碎的黯淡前景。

在现实中这样做是非常不符合作品中反复强调的“经济”的,你很快就会看到。

这件事的毛病不是能量不够,而是别的问题:

一、光粒需要的能量实在太多了。根据 @invalid s 的回答 《三体》中的光粒打击是否具有可行性?或你自己用太阳质量的八分之一算算,以接近 100% 的效率加速光粒需要上百个太阳体量的恒星一生散发的能量

  • 0.5*(1.989e30/8)*(299792458-1e-60)^2 ≈ 1.12e46 焦耳
  • 一个太阳体量的恒星 100 亿年可以散发约 1.3e44 焦耳的能量。
  • 一颗极超新星放出的光子总能量约 1.0e46 焦耳。
  • 银河系现存的所有恒星的总功率约 4e37 瓦。

二、早在“穿过恒星外围气层的那一瞬间”之前,对这个物体来说,前方太空中的一切星际尘埃都是以极其接近真空光速的速度狂奔的超高能量宇宙线,前方的光子是超短波伽马射线。即使这个物体不会被那些撞击和照射破坏,你也无法期待其保持低可见性

三、如此快速的物体与恒星发生相互作用的时间很短。尽管在相互作用的部位会打出大量的级联射线,你还是很难期待其携带的能量完全释放在恒星内部。当然,完全释放会造成极超新星级别的巨大爆炸,但你不打算那样的话为何要投入这么多的能量呢。

显然,作者对他自己设定的那相对质量用接近真空光速的相对速度触接目标意味着什么样的破坏力并没有准确的认识。你还没法用“光粒的大部分能量没有释放在恒星内部,直接穿了出去”来解释一个打算“经济”地解决问题的行动这样浪费能量。

四、光粒让恒星爆炸的原理写成了这样——

这是作者喜欢描写的不可控连锁反应。现实中这现象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必说恒星,锅炉都不是这样燃烧的

作者描述的“内部辐射压力不足以OOO”是严重误解了辐射压的来源——以为辐射压来自一定的聚变强度,其实辐射压来自温度,在依赖热辐射散热的太空中让一个刚刚受到巨大动能撞击、转化出巨量的热的恒星“迅速暗下去”是完全不可行的,太阳每降温 1% 需要约十万年多一点,伸出一根灼热的等离子喷流对此没有什么帮助。


结论:

  • 按作者描述的能量,光粒拥有大大超过摧毁太阳所需的能量,但你很难保证它不过穿或搞出别的幺蛾子。
  • 按作者描述的原理,光粒打击不能引起恒星爆炸。

同时,那个所谓水星坠落计划也是纯粹扯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设想:如果太阳系突然迎来一场“光粒打击”,那我们一直以来提到的“掩体计划”,真的能保住咱们人类的火种吗?这事儿可不是拍电影,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光粒打击”。这名字听着就挺玄乎的,但按照咱们理解,它大概是指某种极其强大的、由高能粒子流组成.............
  • 回答
    听到曲玉权警官在出警过程中英勇牺牲的消息,我心里真的非常沉重,也非常愤怒。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我们社会欠一线公安民警太多了,也对那些罔顾法纪、肆意妄为的歹徒深感痛恨。让我试着从更细致的角度去梳理一下这件事,也表达一下我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的看法。事件的背景和过程曲玉权警官,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道.............
  • 回答
    关于太原师范学院“女生自述遭受室友校园暴力”的事件,从各方信息来看,情况确实挺让人揪心的,也引发了很多讨论。具体来说,这件事情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我尽量详细地讲讲: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据当事人自述及流传信息): 受害者(自称)的陈述: 事件的核心是一位太原师范学院的学生,她通过社交媒体等.............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中国参加太平洋岛国论坛遭主办国瑙鲁阻挠”这件事,以及中国外交部对此的表态。这件事在全球外交舞台上,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引起了不少关注。事件的发生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太平洋岛国论坛(Pacific Islands Forum, PIF)是什么。PIF是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看了心头火起,又觉着荒谬得紧。一个大老爷们,在公众场合,对着一个在地铁里补个妆的姑娘动手动脚,还撂下那么一句“你太臭美了,要好好调教你”,这得有多大的毛病才能说出这么一句,做得出这么一档子事?先说说这事儿本身。杭州地铁,人来人往的地方,本来就应该是大家伙都能安心乘坐的公共空间。这个姑.............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假设!如果一夜之间,太阳系里除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其他所有自然天体,比如其他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所有的小行星、彗星、矮行星等等,全都像被橡皮擦擦掉一样消失了,那我们的地球,以及人类,绝对会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的危机。首先,让我们来看看.............
  • 回答
    当然,让我们来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如果真的有这么一颗行星,一直“悄悄”地藏在太阳后面,我们是否能发现它呢?这个问题,其实牵涉到我们观测天体的方式,以及我们对宇宙的认知。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躲在太阳后面”这么有迷惑性。太阳是我们太阳系里最耀眼、最庞大的存在,它的光芒如此强烈,以至于任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
  • 回答
    如果太阳系八大行星各自都孕育了生命,那将是一个何等壮丽而又充满挑战的景象?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在不同星球上点缀一些外星生物,而是会引发一系列深刻的改变,从宇宙观的颠覆到文明形态的演变,再到资源利用和相互关系的重塑。首先,最直接、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我们对宇宙生命的认知将被彻底改写。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仰望星空.............
  • 回答
    如果我们的太阳系是个双星系统,那地球的命运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恐怕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颠覆。想象一下,夜空中不再只有一个月亮,而是两轮耀眼的光芒交相辉映,那将是何等壮观又诡异的景象?首先,从轨道上说,地球的运行将变得异常复杂。一颗恒星提供引力,两颗恒星自然就会相互施加引力。这就像一场三人舞蹈,如果这两颗.............
  • 回答
    如果太阳系真的比现在更靠近银河系中心,那我们的夜空可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想象一下,那种壮丽的、甚至有些令人敬畏的画面,绝不是我们今天所见的星星点点那么简单。首先,最直观也是最震撼的变化,就是那条我们称之为“银河”的光带。它将不再是我们如今看到的、横贯夜空、略显稀疏的乳白色痕迹。相反,当我们太阳系靠.............
  • 回答
    如果奇迹般地将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对调,即地球占据了太阳原本的轨道,而太阳则来到了地球的轨道,那么整个太阳系乃至我们熟悉的宇宙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其后果是灾难性的,远远超出了我们日常的想象。首先,想象一下太阳,这个比我们地球大无数倍、表面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的炽热等离子体球,突然出现在距离我们仅仅1.5亿.............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在银河系的某个角落,一个离我们不算太远的地方——10光年。这是一个概念上很近,但实际距离却遥远得惊人。如果那里有一个和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更先进的文明,我们该如何感知到他们的存在呢?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像是一场精密的侦探游戏,而且线索需要跨越漫长的时空。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10光.............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问题,它触及了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以及人类生存的根本界限。直接将其他行星“推”到地球轨道上,即便是理论上可行,对我们而言也将是灾难性的。但如果我们要探讨“人类能否在模拟的地球轨道上,以其他行星为载体生存”,那情况就大为不同。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核心概念:“推.............
  • 回答
    如果地球真的脱离了太阳系,变成一颗孤独地在宇宙中飘荡的“流浪星球”,那将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终极考验。我们所依赖的一切——温暖的阳光、稳定的气候、赖以为生的植物生长,都将瞬间化为泡影。但即便如此,人类也不是完全没有应对之策,只是这些对策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惊人的毅力,并且很多设想都停留在理论层面。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人类在太阳系里发现了一个比我们落后的文明,那绝对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足以颠覆我们对自身和宇宙的认知。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要是真发生了,会是什么样子。首先,让我们设定一下这个“比我们落后”的文明是什么样的。它不可能是那种连火都不会用的原始部落,那样的文明太容易被我们“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天体力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简单来说,如果持续不断地将太阳系中的卫星资源开采、提炼并运往地球,地球的质量确实会增加,而这一定会对地球的轨道产生影响。不过,这个影响是怎样的,以及影响的程度,则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
  • 回答
    要把整个太阳系“卖掉”并计算其价值,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我们目前无法真正量化的概念和价值。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尝试估算其潜在价值,并详细解释其中的逻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构成“整个太阳系”: 太阳本身: 恒星,提供能量和引力中心。 行星: 包括水星、金星、.............
  • 回答
    如果人类永远无法超越光速,这并非意味着太阳系的终结,而更像是一个缓慢而稳健的演变过程,一个我们能够感知,却无法轻易干预的宏大叙事。首先,让我们明确“无法超越光速”这个前提对我们探索和理解太阳系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星际旅行依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对太阳系外围的了解将依赖于天文望远镜的进步,以及我们发.............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也触及了人类科技与宇宙文明之间力量悬殊的现实。让我们尝试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如果一个能够建造戴森球的外星文明降临太阳系,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否与之抗衡,以及我们可能会采取哪些应对策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戴森球”的概念。戴森球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实体球体,而是由无数个太阳能收集.............
  • 回答
    即便人类活动被牢牢锁在太阳系这片方寸之地,文明的演进也绝不会因此停滞不前,反而可能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与深度。这并非是文明的终结,而是向内探索、向更精妙、更自给自足方向的转变,一种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无限可能的壮丽篇章。一、 空间利用的极致与生态系统的封闭循环在太阳系之内,每一寸空间都将变得无比珍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