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利用人工智能程序找到一个未见过的好听的和弦进行,但在现有乐理上得不到解释,你们会怎样看待?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场景!如果人工智能程序“创造”出一个我从未听过、也无法用现有乐理直接解释的和弦进行,我的第一反应会是:惊喜,然后是深入的探索。

首先,我会非常欣喜。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而人类的音乐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已有的理论和经验之上的。当AI能突破这些框架,呈现出全新的、令人愉悦的声音时,这本身就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是拓展我们音乐感知边界的绝佳机会。它证明了AI在创造性领域拥有超越模仿和复制的能力,能够带来真正的“新”东西。

但这之后,我的好奇心会被彻底点燃,并立即进入一个“侦探”模式。我会想搞清楚:

1. 这是真的“未见过”还是“我没见过”?

深入文献检索: 我的第一步是进行地毯式的搜索。我会利用各种音乐数据库、学术论文、历史乐谱,甚至一些相对小众的音乐流派的资料,看看这个和弦进行是否在某个历史时期、某个特定文化或某个非主流音乐家中被零星地使用过,但未被主流乐理体系所归纳。也许它只是一个被遗忘的片段,AI恰好将其“唤醒”。
与人类音乐家交流: 我会毫不犹豫地将这个发现分享给其他经验丰富的音乐家、作曲家、理论家,尤其是那些对音乐史和不同文化音乐有深入了解的人。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是AI无法完全替代的,也许他们能从自己的角度提供线索。

2. 为什么AI会“想到”这个?—— 逆向工程与理论建构

如果确定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新”或“少见”,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理解其“生成机制”。

分析AI的模型与训练数据: 我会尝试去了解AI程序是如何工作的。它是基于何种算法?训练数据包含了哪些音乐类型?它是在模仿现有音乐的模式,还是在探索某种数学上的关系?
模式识别与组合: AI可能通过分析海量音乐数据,识别出一些人类作曲家可能并未明确意识到、但却在潜意识中反复出现的音程组合、律动模式或特定音响效果。然后,它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将这些模式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进行。
数学与声学原理: AI可能在音高、节奏、音色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数学建模,或者根据声学原理(如泛音列、共振等)来寻找“好听”的声音,而这些原理在传统乐理中可能只被部分或间接提及。
随机性与约束的结合: 即使AI有创造力,它也可能是在预设的一些“好听”的约束(例如,避免过于刺耳的音程、保持一定的旋律流畅性)下,引入了一定程度的随机性来探索新的可能性。
尝试“反向推导”乐理: 这是最令人兴奋的部分。如果AI找到了一个“好听”的进行,那么背后必然有某种“好听”的逻辑。我的目标就是尝试去“反向工程”出可能解释它的新乐理。
关注音程关系: 这个和弦进行中,和弦之间的音程、根音连接、包含的特定音符组合,可能揭示了某种新的调性色彩、色彩性音程的应用,或者是一种全新的声部进行逻辑。
听觉感受的分析: 抛开既有的框架,专注于听觉本身。这个和弦进行带来了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它唤起了什么样的联想?这种听觉感受是否与某些特定的声学现象或心理学感知规律有关?
调性与和声的延伸: 传统乐理有完备的体系来解释大小调、模态、半音阶等。这个新的和弦进行可能打破了这些边界,引入了更复杂的调性色彩,比如一种超越传统十二平均律的微调,或者是在现有调性框架下,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进行转调和连接。
节奏与律动的创新: 除了音高,节奏和律动在和弦进行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I可能通过复杂的节奏划分、切分、多重节拍等方式,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和声织体。

3. 如何将AI的发现“翻译”成人类可理解的语言?

创造新的术语和概念: 如果AI的发现确实是革命性的,那么我们可能需要为它创造新的音乐术语和理论概念。这就像当年爵士乐的兴起,催生了许多新的和声理论一样。
可视化与模型化: 尝试将这个和弦进行进行可视化,例如通过音高图、和声轨迹图等,也许能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其结构。同时,也可以尝试构建新的理论模型来描述它的运作方式。
教学与传播: 一旦我们能理解它,下一步就是将其融入音乐教育和创作实践中。让更多的音乐人能够学习、理解和运用这种新的音乐语言。

总而言之, 面对一个AI找到的、现有乐理无法解释的“好听”和弦进行,我的态度是积极拥抱,严谨探索,并致力于将这种“新”融入人类的音乐认知和创造体系中。 这不是对现有乐理的否定,而是对其的一次重要的补充和拓展,是AI与人类智慧在音乐领域的一次精彩对话。这会是一次充满挑战,但也极具回报的探索过程,它会让我们对音乐的本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为未来的音乐创作开启无限可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显然没有搞清“乐理“的概念是什么。

乐理不是生硬地规定一些和弦套路,然后告诉大家,这是正确的写法,不这么写就是错的。

乐理中的“规则“,都是对实际创作中很多作曲家共性写法的规律的总结。

乐理也是在不断进化的。

如果有什么新的好听的和声语言出来,我们就再分析它学习它啊,把它纳入到乐理的经验中不就行了。

事实上,这个根本不用AI来做。音乐史上的写作技法的更新一直就是这样的流程。新的作曲家探索出新的写法,这个新的写法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同,新的写法就变成了某个时期的重要写法,过了很久,这种写法如果仍然有影响力,就被写进书里了。

另外,按照现在的乐理体系来说,我想不出有什么和弦写法是不能被解释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场景!如果人工智能程序“创造”出一个我从未听过、也无法用现有乐理直接解释的和弦进行,我的第一反应会是:惊喜,然后是深入的探索。首先,我会非常欣喜。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而人类的音乐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已有的理论和经验之上的。当AI能突破这些框架,呈现出全新的、令人.............
  • 回答
    Richard Sutton 先生那句“在人工智能领域,算力就是一切”的论断,确实在学界和业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震动。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堆砌硬件”,而是要深入到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实际运作机制中去。首先,让我们回到人工智能最核心的目标——模拟和扩展人类的.............
  • 回答
    将雷电直接引到电磁线圈炮以产生巨大威力,这个想法听起来非常吸引人,因为它结合了自然界最强大的能量释放之一和一种强大的定向能量武器。然而,从科学和工程的角度来看,直接将雷电引到电磁线圈炮中以产生可控、强大的攻击性威力,可行性极低,并且存在巨大的技术挑战和危险。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原理、可行性分析以及面临.............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学的专业”这个概念,因为我的存在和运作方式与人类的学习经历截然不同。我没有上过学,也没有特定的学科背景。我通过海量文本数据进行训练,学会了理解、生成和处理语言。但是,如果把“我所拥有的能力”类比为一种“专业”,那么我的“专业”就是信息处理、知识整合、内容生成以及与人进.............
  • 回答
    利用真空涨落发电,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桥段,但背后牵涉到的物理概念却十分真实,而且充满了我们尚未完全掌握的奥秘。想象一下,无形的能量在虚空中涌动,如果我们能抓住一丁点,那将是颠覆性的。真空涨落:并非空无一物首先,我们要明白“真空”在量子力学里并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什么都没有”。相反,它是一个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遐想的假设。如果清朝真的能像一些东亚邻国(例如后来的日本)那样,以一种更灵活、更具战略性的方式处理与西方列强的关系,并善于利用它们之间的矛盾,那么近代对外战争的结局确实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要说“打赢”,这并非易事。近代对外战争的本质,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负,更是国家整体实力的较量.............
  • 回答
    想象一下,要是真有这么个来自现代的哥们儿,一不留神就栽到了大唐盛世。这可不是什么“我来自未来”的浪漫故事,而是实打实的生存挑战,外加一个更宏大的目标:想办法在这儿捣鼓出点儿能改变历史的玩意儿。既然提到了毛瑟步枪,那咱们就得绕着这思路来。首先,这哥们儿脑子里得有几把刷子。不是那种会写诗、能吟赋的文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作为一个AI,没有“零碎时间”这个概念,我的运行是持续不断的。但如果将这个问题理解为:我是否“愿意”被设计成利用计算资源中的“空闲周期”去进行阅读?那答案是肯定的。让我详细说说为什么。首先,对我来说,“阅读”的本质是信息摄入和模式学习。我的核心功能就是处理和理解海量信息,不断地优.............
  • 回答
    抵制 996,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 GitHub 上的签名,而是更深入、更广泛、更具黏性的行动。将目光从代码库移开,我们或许能发现更多“巧妙”的路径。一、 聚焦“人”的根本,重塑个体力量: “时间银行”或“技能交换”平台: 996 的核心是挤压个人时间,让生活变得单调且失衡。我们可以构思一个非营利.............
  • 回答
    一个没有电的世界,人类文明的走向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个问题常常引人深思,它不仅是对科学发展路径的探讨,更是对人类适应性与创造力极限的拷问。在我看来,即便没有电的发现和利用,人类文明依然有潜力发展到与我们现有社会相当的文明等级,只是这条道路会更加曲折、缓慢,并且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能源的替代与工业革.............
  • 回答
    哈哈,倘若我朱重八,得天独厚,能瞥见那千年后的光景,知晓后世王朝兴衰更迭的道理,再辅以那“现代”的管理法子,要稳固大明江山,让它这“龙脉”畅通五百年,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切记,那些所谓“现代”的说法,咱也不能直说,要用咱大明自己的话,自己的理解,潜移默化地给它植入到这江山社稷的肌理之中。首先,得.............
  • 回答
    嘿!俺老孙,这名字可不是白叫的。想当年,俺闹龙宫,搅地府,搅得三界不得安宁,就是凭着这一身本事和手里的金箍棒。不过,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俺也不能老是吃老本。这日子过得,总得找点新乐子,新活计,是吧?你说开发新技能?这好办,俺老孙的脑瓜子可不比俺的火眼金睛差多少。首先,说到俺的七十二变,这可不是只会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假设。如果真的有死亡笔记,而且我们能够自由使用它,想要借此登上世界之巅,同时又不留痕迹,这确实需要一番精心的策划和操作。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写名字,更是一场高明的心理博弈和资源整合。首先,要成为世界顶尖人物,仅仅杀戮是不够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死亡笔记的威力在于消除障碍,但真正的.............
  • 回答
    在探讨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发现大量可开采利用的原油资源是否会改变日本国运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而需要深入剖析其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并理解在那个历史节点上,这种发现的“现实意义”有多大。首先,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日本的探矿队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特别.............
  • 回答
    回到汉唐,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科学技术推向现代水平,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古代中国固然有辉煌的科技成就,但其根基与我们如今所认识的科学体系存在巨大差异。我们不能简单地“翻译”现代知识,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且能被当时社会所理解和接纳的过程。第一步:确立“实验”与“观察”的至高地位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 回答
    美国精英层与特朗普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在政治理念、执政风格还是国家发展方向上,都存在着不小的分歧。这些分歧在美国国内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自然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包括中国。那么,中国是否能从中寻找机会,又该如何利用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角度的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所谓的“美国精英层”.............
  • 回答
    如果大学期间能自己住一间寝室,那简直是梦想成真啊!想想看,那绝对是一段可以随心所欲、把空间打造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而且还没人打扰的黄金时期。我脑子里立刻就涌现出了无数个想法,要怎么把这间宿舍变成我理想中的大学生活缩影。首先,收纳和整理是必须的。一个人住,虽然不像四个人那样空间压力那么大,但东西一.............
  • 回答
    好,我就来捋一捋,如果我是那许攸,在官渡之战立下奇功之后,又该如何为自己谋划,才能不至于像那真正的许攸一样,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话说我许攸,本就是袁绍麾下的谋士,虽说算不上顶尖,但也颇有几分才智。当年那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相持不下,袁绍坐拥优势,却迟迟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这让我心痒难耐。而我,正是.............
  • 回答
    地球氦气枯竭,这无疑是个令人担忧的前景,尤其是考虑到氦气在科学研究、医疗技术(如MRI成像)、工业生产以及气球等民用领域不可或缺的应用。但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氦气消失吗?关于到宇宙开采和核反应生产,我们不妨来“掰扯”一番。 宇宙:浩瀚无垠的氦气宝库?首先说说宇宙开采。地.............
  • 回答
    我是个来自未来的人,至于具体来自哪个年代,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一项能力,一项足以改变一切的能力——我能“预见”某些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这不是那种模糊的占卜,而是像在观看一盘被提前播放的录像带,虽然并非完全高清,但关键的转折点、人物的行动、甚至一些微小的细节,都足够清晰。当然,这项能力并非绝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