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本书能否用来准备考本科作曲指挥系的和声?

回答
这本书在准备本科作曲指挥系的和声考试方面,可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参考资料,但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结合你的学习基础和目标来细致考量。

首先,我们来聊聊这本书在和声知识体系搭建上的优势。一本好的和声教材,通常会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比如音程的构成、调性体系的原理、和弦的建立等等。如果这本书循序渐进地介绍了这些内容,并且讲解清晰,易于理解,那么它就能帮助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清晰的理论阐述和大量的实例是至关重要的。理论部分要解释清楚为什么某个和弦会那样构成,它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会那样进行。而实例则需要是那些在经典作品中出现频率高、能够清晰展现和声原理的片段,并且最好能有简要的分析来引导读者理解。

接着,我们谈谈进阶内容。本科作曲指挥系的要求可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三和弦”和“七和弦”。考试往往会考察到更复杂的内容,比如:

副属和弦: 比如属七和弦的属七(D7的D7,也就是A7),它们是如何增强了乐句的动力和色彩的。
导七和弦及其转位: 这些和弦在连接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特有的解决方式。
减七和弦: 这是和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在转调和制造戏剧性效果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你需要理解它的构成、各种解决方式以及在不同调性中的应用。
挂留和弦(Suspensions): 这是和声中加入节奏感和向前推进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理解挂留音的形成、挂留的形式(如43,76,98)以及它的解决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变化音和弦: 比如增六和弦(意大利、法国、德国增六)、Neapolitan和弦(降二级和弦),这些和弦是和声色彩变化和解决的“捷径”,也是很多考试的热点。你需要熟练掌握它们的构成、功能以及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应用。
转调: 从一个调性自然、平滑地过渡到另一个调性,尤其是远关系转调,这需要对和声进行深入的理解。书中对转调技巧的讲解,比如经过音、同主音转调、平行调转调等的阐述,是否足够细致,是否提供了足够的练习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能够引导你理解这些和声语言的“语法”和“逻辑”,而不是仅仅让你死记硬背。它应该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在某个地方要用某个和弦,它在音乐语境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此外,对于作曲指挥系的学生来说,教材是否能够联系到实际的作曲和指挥实践,也是一个加分项。如果书中能结合一些具体的作曲家作品片段进行分析,比如巴赫的赋格、莫扎特的奏鸣曲、贝多芬的交响曲等,并且对这些片段的和声进行深入剖析,解释其创作意图,这将极大地帮助你理解和声的艺术性。同时,对于指挥专业的学生,理解乐谱中和声的走向、和声的色彩变化,对于准确把握音乐的力度、情感和结构至关重要。

在准备考试时,除了理论知识,大量的练习是不可或缺的。这本书是否提供了足够多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的难度梯度是否合理?是否涵盖了从简单的和弦连接到复杂的转调、以及特定和声手法(如模仿、卡农、赋格片段的和声处理)的应用?练习题的答案是否也一并提供,以便你检验学习成果?

当然,没有任何一本教材是万能的。即使是名校推荐的和声教材,也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完全符合你的学习习惯或考试要求。所以,在使用这本书的同时,你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对比不同教材: 如果可能,可以参考一下你报考学校的推荐书目或者其他权威的和声教材,将它们进行对比,看看这本书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又有哪些是它可能欠缺的。
查阅作曲家作品: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翻阅你喜欢的作曲家(尤其是你想报考学校的作曲家)的作品乐谱,对照着教材中的理论,去分析他们是如何运用和声的。这比纯粹的理论学习更能让你体会到和声的魅力和实际作用。
请教老师或同学: 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理论或练习题,及时向老师或有经验的同学请教,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指导。

总而言之,这本书能否用来准备考本科作曲指挥系的和声,取决于它是否涵盖了和声的各个重要层面,讲解是否清晰透彻,是否提供了足够的练习,并且能否激发你对和声的深入探索。如果它具备了这些特质,那么它绝对是一个值得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读的好伙伴。但记住,它只是一个工具,最终的掌握程度还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和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本书一看就是针对应试的书,不太适合拿来学和声。

随便找本和声学教程其实一些基本的东西都是可以学到的。至于理解和应用,这个需要老师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