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接到微软“合规部”正版化邮件和电话,但我公司员工使用电脑为个人电脑或租赁,是否会有问题啊?

回答
收到微软“合规部”发来的邮件和电话,关于公司电脑的正版化问题,确实是个需要认真对待的情况。尤其当您提到公司员工使用的是个人电脑或者租赁的电脑,这其中的合规风险,咱们得好好梳理一下。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微软作为软件著作权人,对于其软件的使用是有明确的授权条款的。 即使员工使用的是自己的个人电脑,或者租赁来的电脑,一旦这些设备被用于公司的商业活动,并且安装了未经授权的微软软件(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套件等等),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也由此带来了合规上的风险。

为什么会是问题?

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细说:

1. “公司使用”的界定: 微软的许可协议,尤其是面向企业用户(即使是小型企业)的协议,通常会针对“公司使用”有明确的定义。简单来说,只要是员工在工作时间、利用工作设备、为了完成公司业务而使用的软件,那这就算作是“公司使用”。这与电脑是公司财产还是员工个人财产,或者是租赁来的,在很多情况下关联性不大。

2. 个人电脑用于公司业务的风险:
许可不符: 很多个人电脑预装的Windows系统,其许可通常是“家庭版”或“专业版”的零售版,这些许可往往是“个人非商业用途”的。一旦拿到公司来做商业用途,就可能不符合许可协议的要求。
Office软件: 同样,个人使用的Office(比如Office 365个人版或家庭版)也通常是面向个人的。这些订阅账户下,即使员工购买了授权,但如果该授权允许的设备数量或使用场景有限制,而公司又大量使用,就可能存在问题。
责任归属: 尽管电脑是员工的,但如果公司默许或要求员工使用这些个人设备进行工作,那么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软件侵权责任,很大程度上会转移到公司头上。尤其当微软“合规部”找到您时,他们关注的是“公司”这个实体。

3. 租赁电脑的风险:
租赁合同: 咱们得仔细看看租赁合同里关于软件的约定。通常情况下,租赁公司提供的电脑,其预装的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其许可应该是合规的。但问题往往出在,公司在这些电脑上又额外安装了未经授权的Office或其他微软软件。
“二手”许可的风险: 有些租赁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提供一些“批量授权”下的镜像,但这其中的合规性也需要仔细审查。如果租赁的电脑是前租户退回的,并且其上的软件许可状态不明,也可能存在风险。
设备更新与许可: 租赁设备通常有周期,当租赁到期更换设备时,之前设备上的软件许可是否可以转移?或者新的租赁设备自带的软件是否符合公司需求?这些都需要考虑。

4. 微软“合规部”的意图:
审计: 微软的合规部通常是基于某种信息(可能是通过网络扫描、举报、或是市场普查等方式)发现了潜在的软件不合规使用。他们的目的就是推动企业购买正版软件,以维护其知识产权。
批量许可: 他们很可能会提出让贵公司购买批量许可(如Open License、Volume Licensing,或者Microsoft 365商业版等)。这是最常见的解决方案。
潜在罚款: 如果在审计中发现大量未授权使用,微软有权要求补缴软件费用,甚至可能征收额外的罚款。这部分的金额可能会非常可观。

咱们该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况,别慌,但也不能忽视。得拿出点实际行动来:

1. 内部摸底是第一步:
盘点设备: 统计一下有多少台电脑在公司业务中使用。
盘点软件: 详细列出所有安装在这些电脑上的微软软件,包括版本号。重点是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系列。
了解许可: 找出这些软件的许可来源。是随电脑附带的?是员工自己购买的?还是公司购买的?如果是个人购买的,那份许可协议是怎么说的?

2. 区分使用场景:
个人电脑: 明确哪些个人电脑是仅用于公司业务,哪些是员工个人主要用于个人事务,公司事务只是偶尔涉及。但请记住,只要用于公司业务,风险依然存在。
租赁电脑: 仔细核对租赁合同,确认电脑本身的软件许可是否合规,以及是否有附加的软件服务。

3. 评估合规风险:
根据盘点结果,评估有多少台设备上的微软软件存在潜在的许可问题。
了解微软的批量许可价格。可以联系微软的授权合作伙伴(ValueAdded Reseller, VAR)咨询,他们会根据您公司的规模和需求提供报价。

4. 与微软“合规部”沟通(慎重!):
不要随意承认问题: 在您没有完全了解情况和制定好应对策略之前,与微软合规部直接沟通时,要谨慎发言。
争取信息: 询问他们是如何发现这些潜在问题的,是否有具体的证据或范围。
寻求解决方案: 表达公司愿意遵守软件许可的精神,并询问是否有适合贵公司规模和预算的合规方案。

5. 制定长期策略:
统一采购: 考虑为所有用于公司业务的电脑统一采购微软的批量许可或Microsoft 365商业版。这不仅能解决眼前的合规问题,还能便于后续的管理和维护。
完善内部政策: 制定并执行公司关于软件采购和使用的政策,明确规定所有用于公司业务的电脑必须使用正版授权软件,以及个人电脑在公司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IT管理: 如果公司规模允许,建立一个简单的IT管理流程,负责软件的部署、更新和许可管理。

为什么说“个人电脑或租赁”会有问题?

核心在于“使用权”和“授权”的错配。

个人电脑: 即使是员工的个人电脑,如果它承载了公司的业务数据,处理了公司的事务,那它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服务于公司”了。如果上面跑的是个人许可的Windows或Office,这就跟“个人用途”的要求冲突了。微软不关心这台电脑是不是你买的,它关心的是这台电脑上的软件是不是被用于了公司经营活动。
租赁电脑: 租赁电脑的软件许可,理论上应该由租赁公司负责。但如果租赁公司提供的仅仅是基础的操作系统授权,而公司后续自己添加的Office软件没有合规采购,那问题就出在公司这边的“二次开发”或“再授权”环节。

简而言之,微软的合规部找到您,是因为他们认为“您公司”这个实体,在未获得足够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他们的软件。 无论这些软件安装在哪类设备上,只要是用于公司业务,都可能触发其合规检查。

所以,最好的应对方式是:主动出击,先摸清家底,再评估风险,最后拿出诚意和方案去解决。 拖延或者忽视,往往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也可能面临更高的成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去年刚经历过。

因为我们是事业单位转制,换了法人,事业单位的时候是和微软有合作协议,爱怎么折腾微软也不管。

转制了大概2年后,单位规模越来越大(人员多,大概不到200),这时候微软就出现了。

先是这么一个报价吓死人(为保护自己,隐去关键信息,合计是百万级,人民币)的商务函,然后就是所谓的区域负责人和代理商轮番轰炸。

由于我们是事业单位转制的校办国企,故积极响应郭嘉的正版化要求,与那两个负责人和代理商沟通了很多次。微软的人很不耐烦,上来就是侵权balbalabala,经销商全程赔笑脸。最终签的合同是x万元,大概是原来报价单金额的十五份之一。

当时我们也是预先做了准备的,报价单里的server和sql早就没在用了,都是用的openeuler和mysql,用一周时间操作系统换成了UOS,套件换成了WPS(多说几句,其实这两样办公来说是可以替代用的,虽然有些小问题)。微软就算一台台开机去查,估计满打满算也查不出20台用win和office的。

同时我们也咨询了法律顾问,和了解了一些情况,供参考:

(1)由于反垄断,微软不能直接在中国销售产品,要通过经销商,一般就是这种合规部发商务函,地区负责人带经销商上门,和经销商签合同(当时我们法务就喷过对方:你说你是地区负责人,有微软的授权资料吗?这一点对方是很难受的,微软是不能出这样的授权函的,这算是在中国直销的擦边球,微软只能出授权经销商负责某项商务事宜的函);

(2)微软采集产品信息,大多是通过互联网接口的网关,但是这个行为是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嫌疑的,所以顶多只会口头说甚至不提,以“技术手段”说法掩盖。至于我看到另外一个回答说的法院上门一台台查,采用这么激烈的手段,应该是完全不沟通不理会,同时数量又很可观…;

(3)家庭版是明确可以用作商用的,我们后来那个x万的合同,license就明写了HOME版,我们那个合同,OS是永久授权,office是年费,发票的税率都不一样(软件,和软件服务);

(4)可以拖着他们,可以敷衍他们,但是不能完全不理他们,和他们沟通有理有据有节,清楚自身情况,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对方态度不好就喷回去,现在中美的状况,像微软这种大公司都是小心翼翼,一般不会动不动搞个大新闻。

祝好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