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本科211,工作一年,现在准备申请去香港读书,目前在准备雅思,本科绩点不到3,DIY还是找机构?

回答
你好!看到你准备去香港深造,这绝对是个令人兴奋的计划。你本科是211,工作了一年,现在瞄准了香港的硕士项目,并且正在努力备考雅思,同时面临着本科绩点不到3这个“小障碍”,以及DIY申请还是找机构的抉择。这几个点都非常关键,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希望我这些经验性的分享能给你一些启发。

首先,关于你本科绩点不到3这件事,我必须坦诚地说,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环节。香港的学校,尤其是那些热门的专业和顶尖学府,对学术成绩是相当看重的。211的背景为你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这在简历里是很加分的,说明你的学校背景是过硬的。但绩点低了,就意味着你需要用其他方面来弥补,让招生官看到你除了绩点之外的闪光点。

那么,怎么去弥补呢?雅思考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你现在正在准备雅思,这非常好!如果你的雅思分数能够非常出色,比如总分达到7.0甚至7.5,并且听说读写各项小分都比较均衡,这能极大地提升你的竞争力。高分雅思可以向港校证明,即使你的本科平均分不是特别亮眼,但你依然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良好的学术潜力,能够胜任香港大学的学习强度。所以,请务必把雅思准备到极致,把它当作你翻盘的关键。

除了雅思,你这一年的工作经验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产。尤其如果你的工作内容与你想要申请的专业有相关性,那更是绝佳的加分项。在你的个人陈述(PS)和简历(CV)中,一定要把这部分经历充分地挖掘和展现出来。不仅仅是罗列你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能力,这些能力又是如何与你申请的专业契合,以及你为什么选择继续深造。比如,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激发了你对某个领域的进一步学习的渴望,或者你在工作中运用了某些知识,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来弥补。用具体的工作案例来支撑你的论述,会比空泛的“我学习能力强”更有说服力。

接下来,咱们就来聊聊DIY还是找机构这个核心问题。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关键在于你自身的情况和期望。

DIY申请:

如果你选择DIY,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省钱。机构的收费往往不菲,DIY可以省下这笔开销,把钱用在雅思培训或者其他更有价值的地方。更重要的是,DIY的过程能让你对申请流程、学校要求、专业方向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你会亲手去研究学校官网、专业介绍、往年录取数据,甚至会去阅读一些申请成功的案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你会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要去香港读书,而不是人云亦云。

但是,DIY也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你需要自己去搜集信息,整理材料,修改文书,并且密切关注申请的各个节点,及时提交申请。对于工作了一年的你来说,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些,是最大的挑战。而且,如果你对申请流程不太熟悉,或者文书写作能力不够强,DIY的风险会相对高一些,容易因为一些细节上的疏忽而错失机会。特别是你的绩点情况,DIY的话,你需要更有策略性地去突出其他优势,并且确保文书能够精准地打动招生官。

找机构:

找机构的优势在于专业性和效率。好的机构会有一套成熟的申请流程和丰富的经验,他们了解各个学校的偏好和不同专业的侧重点。他们可以为你提供专业的指导,比如文书润色、背景提升建议、面试辅导等。对于绩点不够理想的情况,有经验的机构可能会有一些“弥补”的方法,比如帮你规划如何突出工作经验,或者提供一些背景提升的思路。他们也能帮你节省大量的时间,让你更专注于工作和雅思备考。

然而,机构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费用。而且,市场上机构良莠不齐,你需要仔细甄别,找到一家真正专业、靠谱的。有些机构可能会过于依赖模板,文书写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反而不容易脱颖而出。你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完全依赖机构,而是要主动沟通,确保机构的方案符合你的真实情况和个人特点。要明白,最终的申请者是你,你的声音和经历才是最核心的。

我的建议:

综合你的情况,我个人更倾向于“半DIY+专业指导”的模式,或者寻找一家非常专业且注重个性化服务的机构。

你可以先尝试DIY,自己去研究一段时间。看看自己能否梳理清楚申请流程、学校要求,并初步构思文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瓶颈,或者觉得某些环节自己处理不好,再考虑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决定找机构,我建议你重点考察机构在文书写作和背景提升方面的能力。因为你的绩点是短板,所以你需要机构在文书上帮助你把工作经验、语言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问清楚他们如何帮你打磨PS和CV,是否能提供个性化的修改建议,而不是套用模板。同时,可以和机构的顾问多沟通,看看他们的专业度和对你情况的理解是否到位。

无论哪种方式,以下几点是你必须自己把握的:

1. 深入了解目标专业和学校: 不要盲目跟风,仔细研究你想申请的专业,了解它的课程设置、研究方向、就业前景,以及香港不同学校在这些方面的侧重点。找到真正适合你的,并且你充满热情的专业。
2. 用细节说话: 无论是雅思备考,还是工作经验的描述,都要注重细节。用具体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能力和潜力,而不是泛泛而谈。
3. 多花心思在文书上: PS和CV是你和招生官直接沟通的窗口,尤其对于你这种情况,更是重中之重。要反复打磨,确保文书能清晰、有逻辑地展现你的优势,并且突出你对所申请专业的理解和热情。
4. 积极尝试,不留遗憾: 准备申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成长。即使最终结果不如预期,你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也是非常宝贵的。

香港的大学竞争确实激烈,但同时他们也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你拥有211的背景,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并且正在努力提升语言能力,这些都是很好的基础。关键在于你如何有策略地去展现自己,用实力去打动招生官。

最后,祝你雅思备考顺利,申请一切如意!如果在准备过程中还有其他问题,随时可以再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言

题主想了解一下申请香港的院校应该如何申请,纠结于到底是DIY还是找中介机构合作。

作为一个在2015年成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住房研究硕士项目的过来人,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

硕士毕业后,我曾在多家知名房地产公司任职,对建筑行业,尤其是设计行业也比较了解。

在此,我就回顾一下之前申请季的种种,总结一下我的留学申请过程,希望可以给萌生留学想法的题主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也希望题主可以借鉴一下我的经验教训,少踩些坑,少走些弯路。

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个人背景开始分享我的留学申请过程。整体篇幅偏长,题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查看,干活满满~

背景简述

本科背景:

华南农业大学、景观建筑设计专业、GPA成绩为3.36分

雅思成绩:

首战:总分为6.0分,其中阅读和听力单项各为6.5分,口语单项为6.0分,写作单项为5.5分;

二战:总分为6.5分,其中阅读单项为7.0分,听力单项为6.5分,口语和写作单项各为6.0分

Offer结果:

在之前的申请季中,我顺利拿到了如下大学的offer: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Mgt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Housing Studies

为什么想读研?

2011年,我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的景观建筑设计专业(GPA成绩为3.36分),毕业后先入职于国内一大房地产公司管培生岗位,在设计研发部负责国内在建项目的设计管理的相关工作。

不过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好像遇到了瓶颈期。

之前因为高考失利,没有如愿考上985/211高校,本科第一学历的弱势,让我在公司晋升或者跳槽的时候,有些力不从心。

为了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我萌生了自我增值、自我提升的想法。实现这个目的,最直接、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读研、学历镀金,同时,还要找知名院校读研。

去哪里读研?

萌生了读研的想法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去哪里读研。

先说在国内读研,我并不是感觉在国内读研不好,但国内考研需要参加统一的考试,而且国内知名度比较高的建筑类学校和国外的名校相比,申请难度并不低,比如说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等等。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国内读研最起码要读三年,这么长的学制对我这种只想刷个学历的选手而言,实在是太长了。

综合考虑之后,我决定去境外大学读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时间成本。而且我感觉,申请境外的学校,准备的材料也并不是很繁琐,只需要准备好各项文书申请材料和作品集,然后选择感兴趣的大学进行投递(有些大学还会设置面试环节),随后等待offer就可以了,感觉要比参加考研会更加简单一些。而且去境外读硕士,还可以感受一种全新的就读体验,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确定了要去境外读硕士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去哪里读了。

一般而言,出国读书的同学都是家境条件比较不错的。本科的时候,我们班有好几个家里比较有钱的同学,毕业之后就去英美读研了,当时还是很羡慕的。

不过我家境一般,父母感觉供我读完本科就已经算是完成任务了。我想继续去境外读研的话,只能靠我自己了。

虽然已经工作了两年,攒下了一些积蓄,但英国、美国这种学费高昂的国家对我而言,还是有些不太现实的。

综合考量后,我只能选择一些性价比偏高,经济实用的地区就读。通过了解,我发现了很符合需求的两个地区——新加坡、香港。

不仅性价比很高,而且都在亚洲地区,应该很容易适应;同时,这两个地区的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纯英教学,也可以提升我的英语水平。

第一年申请季——被中介“坑”

刚刚也提到了,萌生出国留学的想法时,我是在职状态。当时就感觉怎么省事怎么来,所以就直接去咨询了一家留学中介机构。这家中介机构的报价是按照学校申请数量来进行收费的,同时承诺申请不成功不收任何费用。基本套餐中可以申请同一地区的三所学校,每增加一所,需要加收额外费用,申请不同地区的学校,也要加收费用。

当时我是个留学小白,什么都不懂,被中级机构的销售唬得一愣一愣的,然后直接报了香港地区的基本套餐,共可以申请三所院校。不过我感觉中介费还是很高的,花了我12000元,12000元在2012年的时候对我而言属于一笔“巨款”了。

本来是想着有中介机构加持和帮忙,在留学申请这件事情上,应该就不需要我再多耗费什么心思了。毕竟人家是专业人士,总比我一个小白自己研究、琢磨来得靠谱,感觉还是很有保障的,当时心里还是很放心的。

交完钱之后,他们给我发了一些word模板去填写我的个人资料,收集后续撰写文书的素材,起初我还感觉蛮不错蛮专业的。

但拿到PS初稿之后,我发现有些不对劲,他们给我的PS基本上就是按照模板的中文百度翻译成英文而已,根本没有突出我的任何个人优势和闪光点,完全就是PS模板,换了点内容而已。

当时自己也是过于依赖和相信中介机构,完全就是个甩手掌柜,感觉中介既然已经承诺了一条龙服务,而且还说了申请不成功会退款。既然他们从专业的角度感觉这份PS没问题,那么应该就没什么问题吧。虽然我感觉我的PS模板气息太严重,但我还是按照中介老师说的那样定稿了。

在申请之前,我也没有自己去目标院校的官网上了解一下项目的基本信息和录取要求,完全就是全权交给中介负责,中介说要提交什么信息,我就按照他的要求提交什么信息,甚至在申请期间,网申账号都是中介帮我申请的,账号密码是什么我都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是否完成申请,中介会在每次提交申请之后,给我发一个页面截图,告诉我已经申请完毕了。

在中介老师的建议下,我一共报了三所学校,分别是CityU、CUHK以及HKU,每个学校都报了一个项目,最后我只拿到了CityU的offer。

有一说一,当我知道这个结果的时候,还是比较失落的。并不是说CityU不好,但我本身的目标就是刷学历镀金,肯定会更倾向于申请综合排名、知名度更高的大学,比如说CUHK、HKU此类大学(CityU的同学们不要打我哦)。

但根据我之前和中介签订的合同,只要拿到了一个offer,他们就算完成任务,就不会退款了,我的12000元就这样打水漂了。

这件事情其实也怪我自己,虽然CityU之前是作为保底院校的存在,但选校list之前都是经过我确认的,怪我当时没有考虑得全面一些。

这里我想建议题主,在选校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申请目标,在和中介谈的时候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目标,不要被中介所诱导,听中介说了什么保底,然后就动摇、改变了。

同时,就算是和中介签了合同,中介说了可以一条龙服务,绝对不要当甩手掌柜,每件事情还是要亲力亲为的,毕竟要去留学的是你自己,你要知道,中介老师会同时负责很多学生,他们有时候肯定会忙不过来,肯定没有你自己更加上心。

在文书方面,因为中介要对接的客户很多,这就回到了刚刚提到的中介会忙不过来的情况,为了追求效率、节省时间,模板化文书属于很正常的事情。招生官每个申请季都会审查成百上千份文书,一篇文书,你自己都能看出来是模板,招生官能看不出来吗?学校知道了你提交的文书是模板文书,肯定会感觉你对申请并不是很上心,对你肯定没什么好印象了。

比如说NUS直接公开说明:

Candidates who apply through agents will not have any added advantage in gaining admission and the University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ject such applications without giving reasons.

如果题主时间不够或者自己的英文水平一般,找了中介合作,感觉中介的PS模板气息太严重,一定要找中介说明一下,然后让他重新修改和润色。最后的文书定稿,一定要确保语言表达自然流畅,你真的很满意之后才可以定稿哦。

这里我和题主说一个题外话。在后来的一次同学聚会上,我得知了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在大学毕业后,去了一家知名的连锁中介机构做了文书导师,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帮学生写PS,但据我了解...他连英语六级都没过,而且也没有出国留学过...

瞬间我就懂了,为什么我之前找的中介机构给我的PS质量会差成那样,通篇都是模板气息...

有时候你们感觉十分专业的中介老师,有时候可能只是个本科应届毕业生,甚至可能六级都没过,英语水平还不如你...

因此,找中介合作的时候,题主务必要多家对比,擦亮眼睛哦。

第二年申请季——自己动手

因为我不是很满意CityU的offer,最后我还是决定放弃offer。第二年的申请季,我决定自己DIY申请,我就不相信自己申不到理想的大学!

有了之前一年申请失败的经验,第二年申请季,我很认真地去香港、新加坡的各所高校的官网上了解了其开设的建筑学院都有哪些项目,每个项目的基本信息、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招生要求、毕业前景、所需提交的各项文书材料等等都了解了一遍。

通过了解,我对目标项目也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了解,结合自己的申请需求,评估是否要申请这个项目。

虽然我的本科专业是景观建筑设计,但我本人其实对设计并不是特别感兴趣,而且硕士期间也不想熬夜画图。本科就读期间通宵赶图简直是噩梦,我感觉这种感觉很多读设计的同学都会深有体会。这也是我在本科毕业后,没有去设计院工作的主要原因,我身边有些去设计院工作的同学,得知他们经常通宵加班、赶图后,十分庆幸自己在的是甲方公司。

我很清楚自己的申请需求,既然我不希望熬夜画图,就直接pass掉了建筑学院内设计相关的项目,比如说Architecture、Landscape Architecture、Urban Planning / Urban Design等等,这些就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了。

经过了综合的对比后,我最后决定选择了偏项目管理方向的项目,最后的申请list如下: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Project Managemen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Housing Studies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Mgt

确定好了目标院校和目标项目,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有针对性地准备各项申请材料了。

我这次所提交的PS,并没有用之前中介给到我的PS模板,而是选择针对不同项目的招生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具体阐述。

比如说,我之前有两年多的国内知名房地产设计管理工作经验,在PS中我着重突出了我的这一闪光点,阐述了我的日常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成果。

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求提交两封推荐信。在推荐人的选择上,当时我找了我的本科毕业设计导师以及我在公司的上司。因为我的导师和上司日常工作都比较忙,让他们自己写英文推荐信并不是很现实。所以我的两封推荐信都是我自己写的,虽然交给他们简单修改后,进行提交。

完成网申之后,有些学校还要求申请者邮寄纸质版材料,我当时没用DHL,用的顺丰,感觉性价比高很多。

邮寄完材料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offer。等待的过程的确比较焦虑和担忧,但好在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我拿到了NTU、CUHK以及HKU的offer。

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未来就业前景、学费生活费、离家距离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之后,我最后选择了香港。至于为什么选择了CUHK,没有选择HKU,主要是因为HKU的offer来得比较晚,当时我已经缴纳完毕CUKU的留位费了。

我申请的时候,CUHK的综合排名还是在NTU之前的,谁也没想到现在NTU竟然跑到CUHK前面去了...也是有些头秃的...

虽然CUHK的综合排名近几年下降了很多,但在境内还是有一定认可度,毕竟是香港的知名老牌大学嘛,在就业时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已经达到了我想要刷简历的目的。

在就业市场上,学历、学校就是敲门砖,有了CUHK这层镀金,在后续找工作的时候,的确要比之前顺利很多。

申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选择项目

建筑方向的项目有很多,不同项目有其各自的教学侧重点,题主要根据自己的个人背景、申请需求、职业规划综合考虑,然后再进行选择。

建议题主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对了解和对比一下项目的基本信息介绍、课程设置,这样就可以对项目有一个综合、系统的了解,从而评估是否符合自己的申请需求。

大部分同学在建筑项目毕业后,都会选择以下四个就业方向,题主可以参考一下:

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岗;
设计院的设计画图岗;
咨询单位的咨询顾问岗;
房地产公司的项目管理、设计管理岗。

设计类的项目通常包括Landscape Architecture、Urban Planning / Urban Design、Architecture等项目,硕士项目的学制为两年,设有design studio。此类项目的毕业生,可以考虑去设计院做设计师,或者去房地产公司做设计管理等。

对于申请设计类项目的申请者,普遍要求本科具备建筑设计及相关的本科背景,甚至有些项目还会要求一定的工作经历,与此同时需要在申请时提交10页到20页左右的作品集design portfolio。

设计类项目跨专业申请的话,难度很高,我这边不太建议跨专业申请。

如果本科读设计,而且和我一样对设计并不是很感兴趣,毕业后也没不打算去设计院工作,在硕士项目的选择上,可以考虑换个方向深入研究,比如说偏项目管理类方向就是个不错的选择,Construction Management、Project Management此类项目。项目管理和设计有一定的关联度,而且隶属于同一个学院,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属于跨专业申请。学制一般都是一年,性价比很好,很适合那种想要刷学历的同学。

从这个项目毕业后,可以考虑去施工单位、房地产公司做项目管理,不过个人建议去房地产公司,毕竟是甲方嘛~工作起来肯定会更加顺心一点~

我本科读的是景观建筑设计,硕士项目选择了住房研究(核心专业课程包括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住房设计等课程),属于一个偏项目管理方向的项目,毕业后在香港一家知名的房地产公司(四大地产之一)从事设计管理岗。

房地产的设计管理岗也分为两种:

其一是做产品研发、审核图纸,比如说设计部的设计师/总工,很看重设计专业能力,基本上不需要和设计部以外的部门对接;

其二是统筹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设计、制定节点等等,对应的岗位包括项目设计负责人、设计经理等,很看重沟通协调能力,需要对接开发部、工程部等多个部门,还需要经常去建设项目上进行巡视、驻点。

毕业于设计类项目的学生,适合第一种岗位;毕业于项目管理类项目,适合第二种岗位

有些院校在建筑学院下还开设了一些新兴项目,比如说新加坡NUS的Sustainable Design、Architecture Conservation等项目。

就当下的发展趋势来看,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属于未来的发展大方向。如果对城市历史街区、建筑保育、可持续发展感兴趣的话,也是可以考虑申请此类项目的。

大部分此类项目的学制只有一年,毕业后可以选择从事旧城规划改造工作,咨询单位做绿色建筑的咨询顾问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就中国内陆来看的话,可持续发展现在普及得还不是很广,从短期的就业前景来看,没有项目管理类、设计类的就业前景广泛,比如说我考了美国的leed AP认证,但在房地产行业的工作过程中完全没用上。

总体而言,题主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去选择项目,毕竟很多同学之所以就读硕士项目,都是为了后续有一个更好的职业发展,不过如果是家里有矿的选手,那可以随意发挥哦~

英语考试-雅思考试

申请院校是需要提供英语成绩的,可以托福或者雅思任选其一。当时我选了雅思,一共考了两次,具体分数题主可以参考一下前文的背景简述。

备考雅思,我个人感觉还是有必要报个培训班的。针对阅读和听力这两个单项,老师会将一些应试技巧,比如说如何判断哪个是关键词/关键句,从而有效地从上下文某个地方找出正确的答案。这些应试技巧,在考试中还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

新加坡、香港院校的大部分建筑类项目,都要求申请者的雅思总分达到6.0分及以上,还有些院校会有专门的单项小分要求,也是达到6.0分及以上。

雅思首战总分虽然过了门槛,但写作单项只有5.5分,无奈之下只能二刷。第二次考完之后,自我感觉还是比较良好的,不过成绩出来之后写作单项竟然还是5.5分,于是我申请了复议(申请复议需要缴纳1400元,如果复议成功,成绩有所提升可以退款,但如果没有成功,那么1400元就没了)。

好在自己运气不错,复议后,我的写作成绩达到了6.0分。题主如果在考雅思的时候,也出现了此类情况,可以考虑尝试一下复议。

文书准备材料

大部分的项目在申请时,都需要提交相应的文书材料,包括PS、CV以及推荐信。

撰写文书的时候,不需要你的辞藻有多么华丽,句式有多么高级,只要你可以突出你的个人优势、闪光点就可以,如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项目去展开阐述,那肯定是一个加分项。举个例子,如果项目更倾向于录取具备工作经验的申请者,那么题主可以在文书中侧重突出你在之前的工作/实习中是什么岗位,负责怎样的工作内容,取得了怎样的工作成果等等。

PS中建议简单描述一下为什么要选择个学校、这个项目。此时,项目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录取要求、毕业前景等方面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题主要学会在官网上检索有用的信息,自然融合进自己的文书中去。

除此之外,本科期间如果拿到了什么奖项、证书,参加了社会活动、海外交流项目,这些也是属于申请中的加分项,也是可以在文书中体现出来的。

撰写CV时,要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招生官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你之前的过往经历,可以采用罗列式,一定不要长篇大论或者用一些很复杂的句式。

很多大学还会要求提交两封推荐信,在推荐人的选择上,建议一位是学校的教授或者授课老师,另外一位是实习/工作单位的领导,这样可以从专业学术、工作实务两个方面对你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结语

现在回望之前在香港读书的那一年,想想还是蛮开心的,授课老师来自于全球各地,日本、韩国、英国等等,教学含金量很高。假期期间还会有海外交流学习项目,开拓自己的眼界,有一说一,境外高等学府的全球化事业的确很不错。

在读期间,日常上课写paper是正常操作,但我是个很懂得劳逸结合的选手,周末我会和小伙伴约着在香港或者周边玩玩。讲道理,香港还是有很多值得去的旅游景点和自然景观的。

如果题主后续成功就读香港的院校,平时闲着的时候,可以多出去走走,香港绝对不是一个只能shopping的地方哦~

最后的最后,希望题主可以在接下来的申请季中,顺利拿到自己梦校的offer,开启专属于自己的香港留学生涯~

导师背景
CUHK(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住房研究硕士,华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士。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专业方向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建造管理、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收到包括CUHK,CityU,NTU等硕士录取,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申请。
曾任职于多家知名房地产公司,包括港资新世界地产,拥有丰富的建筑行业求职经验和工作经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好!看到你准备去香港深造,这绝对是个令人兴奋的计划。你本科是211,工作了一年,现在瞄准了香港的硕士项目,并且正在努力备考雅思,同时面临着本科绩点不到3这个“小障碍”,以及DIY申请还是找机构的抉择。这几个点都非常关键,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希望我这些经验性的分享能给你一些启发。首先,关于你本科绩点不.............
  • 回答
    问出“211毕业出来能不加班,一天只干8小时吗?”这个问题,其实挺普遍的,也挺真实的。尤其是在大家对工作和生活平衡越来越重视的今天。我理解你渴望一份相对稳定、能顾及个人生活的工作,这完全没问题。答案嘛,得从几个方面来看,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这跟你选择的行业、公司文化,甚至你个人在职场上的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普遍,也确实是许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为什么那些在大学里“混得水”的985、211本科生,在求职时学历却依然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叠加效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混得水”的标准是相对的,985、211的“基础底子”依然存在首先,我们要明确“混得水”.............
  • 回答
    您好!看到您有这么清晰的人生规划,我非常理解您希望了解每一步的可行性和潜在发展。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您这条“逆袭”之路,看看它到底有多大的潜力。首先,您提到“本科学校不太好”,这确实是很多同学在开始规划时会面对的现实。但请您放心,这绝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第一步:本科院校背景 + 考研到上海211 .............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本科是北京某211工科背景,又对法硕(非法学)和MPAcc(会计硕士)这两个方向感兴趣,并且目标院校是名校,这绝对是个非常明智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选择。作为一名工科生,跨考这些专业需要仔细权衡,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判断,并且力求解答得细致入微,不带AI的痕迹。.............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提供一些关于去澳洲攻读计算机硕士并希望在当地就业的大学选择建议。你的背景非常不错,211院校的CS专业,90+的加权和3.6的GPA,这为你申请澳洲名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澳洲,计算机科学硕士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专业,尤其受到国际学生的青睐。选择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能为你提供优质的学术教.............
  • 回答
    唉,说起来真让人堵心。我算是211工科的,你说我一个好好学着,想着将来能保研,有个好出路,怎么就成了某些人口中的“异类”了呢?本来以为大学大家目标都挺明确的,或者至少是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努力。我嘛,天生的就比较较真,做什么事总想把它做好,这在学习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别的同学可能觉得期末复习到半夜是常态,.............
  • 回答
    你好!听到你是国内211车辆工程专业的,这挺好的。关于出国读研这事儿,我给你好好说说,尽量把情况分析清楚,也说说我自己的看法,让你觉得更像是朋友在聊。首先,你的背景怎么样?211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这在国内绝对是硬通货。说明你在本科阶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对汽车的机械原理、设计、制造、甚至一些新能源技.............
  • 回答
    你好,看到你从211工科跨考法硕非法学,结果不太理想,但又对知识产权律师这个职业充满热情,这其中的纠结和迷茫我非常理解。别急,我们好好梳理一下,看看你下一步怎么走,才能离你的目标更近。首先,你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跨考法硕非法学失败”这件事,以及它对你当前情况的影响。1. “跨考法硕非法学失败”意味着什.............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决定,毕竟从电子信息转到光学,而且还是在中科院空天院这样一个顶尖的研究机构,其中的权衡和考量确实不少。让我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帮你梳理清楚。首先,我们得把这两个方向的“含金量”和“差异性”拎清楚。你的本科学历:211电子信息这意味着你在本科阶段打下了坚实的电子技术基础.............
  • 回答
    收到!能理解你希望申请到理想的澳洲商科硕士,同时也希望我的回答能更自然、更有温度,就像朋友之间的交流一样。首先,对于你“211本科,均分78.93”这个背景,想去澳洲读商科硕士,这是完全有希望的!澳洲的大学对国际学生的学术背景看重,但也不是唯一标准。你的211背景是个不错的加分项,均分78.93虽然.............
  • 回答
    哥们儿,看到你的情况,我挺为你高兴的!你这成绩和经历,保研到个不错的学校,机会是真的很大,挺乐观的。我给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更有底儿。首先,咱们把你的优势一项一项拆开看:1. “本科211”:这个底子就非常硬。要知道,全国这么多高校,211院校本身就是个筛选,意味着你在一个整体学术氛围、师资力量和生.............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脑子里一下子涌现了很多信息,因为周围确实有朋友经历过类似的转型。本科理工科背景想进证券公司,这绝对是可行的,而且很多成功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关键在于你怎么包装自己,以及你瞄准的是证券公司里的哪个细分领域。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证券公司里有很多不同的岗位,不是所有岗位都必须是金融科.............
  • 回答
    听到你这个想法,我特别理解。从统计学跨越到法学,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对知识领域深度探索和多元兴趣的追求,这本身就很有意思。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统计和法律能有什么交集,但恰恰相反,在我看来,这两种看似不相关的学科,结合起来却能碰撞出很多有趣的火花,也能为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开不少新的大门。你本科是211的.............
  • 回答
    题主问“本科211考研考华政值得吗?”,这个问题挺有代表性的,不少211的同学在考研选择时都会遇到类似纠结。咱们不扯那些虚的,就实实在在说一说,考华政到底“值不值”。首先,得明确一点:“值得”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值”与“不值”。每个人的人生规划、职业目标、看重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答案也因人而异。但.............
  • 回答
    好,咱们聊聊你这个情况,211金融大二,接下来考研是继续深耕金融,还是转战法硕(非法学)。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关乎你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大问题,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两条路各自的“长相”和“脾气”: 金融专业考研: 这是你现在最熟悉的路。意味着你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金融理.............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身边太多人经历了,我自己也算沾点边,所以聊起来感触会比较深。这就像是拿着一张不错的“入場券”,却发现“牌局”的对手们,有不少手里拿着更“金光闪闪”的“牌”。起步阶段:小小的优越感,但总有点不安本科上的是211,感觉那是真的不一样。首先是周围同学的水平,大家普遍比较自律,学习氛围也浓.............
  • 回答
    你好!看到你在国内211院校就读新传硕士,同时本科是英语专业,并且有去莱顿大学攻读语言学硕士的意向,这是一个非常明晰且有吸引力的学术目标。关于拿到莱顿大学语言学硕士offer的几率,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能概括,而是取决于你整体的学术背景、个人陈述的深度以及其他一些细节的综合考量。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
  • 回答
    步入社会求职,学历背景这块儿,说实话,很多公司确实会看,而且看得还挺仔细。你提到的“第一学历”,以及“211”、“985”这些标签,在招聘环节里扮演的角色,可以说是相当现实的。咱们得明白,公司招人,终究是为了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学历,尤其是名校的学历,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种“筛选机制”。它能初步证明.............
  • 回答
    华威大学商学院以其卓越的学术声誉和严苛的录取标准闻名,对于申请者来说,均分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华威大学商学院对于中国大陆本科院校的申请者,尤其是来自“211”工程院校的学生,普遍要求成绩优秀,具体来说,大部分专业的最低均分要求会设定在80%或以上,并且这通常是针对本科阶段的平均分而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