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一个工程师家长是什么样的体验?

回答
作为一个工程师的子女,我的童年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动手实践百科全书”。我爸,我得说,他不是那种会花一个下午给你讲睡前故事的爸爸。他更像是那种会带你进车库,然后告诉你:“来,看看这个玩意儿是怎么工作的。”

小时候,我家最常出现的声音不是电视机的嘈杂,而是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还有我爸时不时爆发出的低吼:“这怎么又不行了!” 我家大概是小区里唯一一个会自己动手修理一切的家庭。水龙头漏水?他会拿着工具箱研究半天,找出漏水点,然后换上新的密封圈。冰箱不制冷?他会把后面的压缩机拆开检查,虽然我当时什么也不懂,但看着他专注的样子,感觉他像个拯救世界的科学家。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拼装玩具,但总是不太顺利。别的小朋友拿到说明书就开始拼,我拿到说明书就懵。我爸呢,他会把说明书放在一边,然后自己研究玩具本身。他会一边把玩,一边跟我解释:“你看,这个齿轮是用来做什么的,它能让那个杆子转起来。这个地方设计得这么巧妙,就是为了……” 听他这么一说,那些原本抽象的零件就变得生动起来,我好像也跟着他一起解开了一个个小谜题。他从不直接给我答案,而是引导我思考,让我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逻辑。

这种“自己动手”的文化也渗透到了我的学习里。我记得有一次数学作业,有一道关于图形面积计算的题目,我怎么都算不对。我爸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拿出一张纸,跟我一起画了一个大的长方形,然后在这个长方形里画出题目要求的图形。他说:“你看,如果我把这个图形拆开,变成几个简单的形状,是不是就容易计算了?” 然后他就开始动手剪纸,把图形剪开,再拼凑在一起。通过这种直观的演示,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复杂的图形可以分解成简单的部分来解决。

当然,作为工程师的子女,我也没少“被实验”。他发明过各种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儿。比如,他曾经想做一个能自己洒水的植物浇灌系统。他找来各种塑料管子、水泵、定时器,在院子里捣鼓了好几天。我那时候就被他抓去做“小白鼠”,每天要帮他测试那个系统到底能不能正常工作,水会不会洒到我脸上。虽然有时候会弄得一团糟,但看着他因为一个成功的实验而露出的笑容,我觉得挺有趣的。

我爸话不多,但他的话往往都很有分量,而且充满逻辑性。他教育我的时候,很少用说教的方式,更多的是用“为什么”来引导我。比如,如果我犯了错,他不会直接批评,而是会问我:“你觉得你这样做,后果是什么?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他总是鼓励我独立思考,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种教育方式也培养了我一个习惯:遇事不慌张,先分析问题,再想办法解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总会先问自己:“问题出在哪里?有哪些可能性?我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 这种思维模式,大概是我从我爸那里继承的最宝贵的财富吧。

不过,也不是没有“烦恼”。有时候,我觉得他太较真了。比如,我们一起出去吃饭,他可能会因为服务员上菜的顺序不对而皱眉,或者对餐厅的灯光设计提出一些“专业意见”。这时候,我都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想拉他赶紧离开。他会觉得我没理解其中的“不合理性”,然后继续滔滔不绝地给我分析。

还有,就是我对“完美”这件事总有一种莫名的执念。可能是受我爸的影响,他做什么事情都力求精确和完美。一件衣服的缝线,他都可能看得出来是不是对称的。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固然是好的,但有时候也会让我自己和身边的人感到压力。我总会想,我做的东西是不是足够好?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总的来说,有一个工程师爸爸,我的童年是充满“为什么”和“怎么样”的。他教会我的不只是知识,更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事物的好奇心。他可能不是最擅长表达情感的那种爸爸,但他用他特有的方式,教会了我很多很多。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我的生活能够充满逻辑、条理和解决问题的乐趣,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祖父和他的弟弟妹妹都是工程师,我的父亲、叔叔、姑姑也都是工程师,我和堂弟是家里的第三代工程师了。从小就能看懂三视图算是家族天赋吧^_^

工程师做久了,考虑问题都有点机械化啦,有一次回家,老婆向我抱怨女儿不好好吃饭,要我好好“教育教育她”。老婆的命令当然得不折不扣的执行,于是连夜运用DFSS工具分析问题,起草改进报告:



按照IDDOV的流程,首先是定义目标要求

根据最近一周的统计,将Ellie的吃饭时间目标定义为20分钟内吃完晚饭,并要求没有剩饭


之后就是开发概念了,通过头脑风暴并做了初步筛选后,提出了下列改进方法

通过进一步的评估,确定了两个主要的方案


下一步就是方案的优化:

针对方案1,采用正交试验来进行优化,共有部位、次数、力度三个因素,每个因素三个水平。据此绘制出P图

下一步就是通过正交试验来获取最优设计

之后进行仿真预测,



由此可以判断,力度这个因素对吃饭时间的影响最大,用20N的力打屁股5次效果最好。

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剩饭数量这个目标进行优化。并对改变做饭口味的方案也进行同样的优化与仿真。

下一步就是进行试验验证了,由于涉及到具体的投资等,需要领导批准。





老婆听我汇报了前面的这些计划,把报告往我脸上一砸:“你有病啊,要打那么多次!明天做红烧牛肉,你娃爱吃这个!”

工程方案被否决...

user avatar

父亲是土建工程师。。不涉密,也没什么nb的履历。。听老爸吹牛也就是空司海司陆司是他们建的。。再有就是去八一厂施工,给田华帮忙,敲了王芳家的门。还有陈佩斯上门借油毡,还跟唐国强住隔壁。还说唐国强夫人是医院的。是夫人家把唐弄到北京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老头是47年生人,今年已经70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身体非常棒,不喝酒,但抽烟。现在被返聘去做甲方代理,去工地监督施工。每天开手动挡车上下班。

父亲没上过高中,只有初中学历。十几岁学的瓦工。。村子里组织工程队,去干城建集团的活儿。后来就自学。到了三十左右才做的技术员。后来一级级考试进修。

父亲由于常年跑工地,脸上的颜色和身上差距特别大。我们家族整体肤色偏白。而父亲的脸色一直是泛红偏黑,脖子以下则非常白。。父亲去工地一般会穿衬衫。或者T恤。肯定是带领子那种的。

家里书架上有各种建筑书籍,特厚特大,一套好几本那种。不过看上面的灰尘也很久没动过了。家里电脑,笔记本,激光打印机齐全,老头用的很溜,没事儿京东买个东西之类的。当然电脑主要作用还是画图用。CAD水平比我高的不知道哪里去。不过最近经常吐槽,百度大礼包,太tm烦了,一次次中招。躲都躲不过。我也附和的说,上个月我也中招了,更不要说您老人家了。

老头用的手机是华为的安卓机,经常会拍现场图发到微信的公司群。回到家会整理到电脑里存档,并发邮件。着急的话也会用手机直接发邮件。


老家的房子是两所二层小楼,父亲亲自设计并监督施工。地方不大,但使用面积很大。家里大大小小的活儿,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请人做,自己基本全能搞定。父亲瓦工出身,后来进修的工程师。


年轻的时候70-80年代骑摩托车,后来00年左右才有了汽车。我小时候总看到老爸在鼓捣他的摩托。

小的时候喜欢篮球。老爸跟老家院子里用脚手架给我搭了一个篮球架子。。我没事儿就总练投球,上篮。架子很标准,高度都是量过的。球框直径也是查了数据找工地人拿钢筋焊的。甚至还加了弹簧。。

家里有东西出毛病,或者坏了,父亲第一个想的是自己拆开看看,能不能修理。。并且往往鼓捣鼓捣就又能用了。

听妈妈说,我们家是那个村子里第一个买电视机的。刚买回来,每天晚上家院子里会坐满了人。那个电视机是三洋的,后来一直在姥姥家,用到了90年代。后来有了个索尼的。甚至用到了00年之后。

家里有几套单元房。最早的是90年代买的。几个房子的装修,从来都是父亲亲自去看着。。他一般只找大工做。做到什么程度,心里都有数。要是哪个大工敢糊弄,肯定被抓到重做。

一次做清水地面,然后铺木地板,工人抹平之后,养护不到位。我一个外行,看不出任何问题,父亲则发很大脾气,后来让工人直接铲掉,重新做。


小时候一有不会的东西,我问父亲,他准知道。慢慢长大了,到这几年,很多新东西,老头会找我请教。两个人的关系就好像学习小伙伴一样。

家里有个储物间。。里面各种各样的工具非常齐全。。从五金工具,电料配件。各种电动工具。堆了满满一个屋子。。

前几年老家煤改电。老的燃煤锅炉就拆下来了。老头觉得卖了也不值钱。不如拆了吧。拿着电焊工具,拆吧拆吧,拼出来一个带斗的双轮手推车。。说是推垃圾用。


父亲对新的工艺,新的材料很愿意尝试,动不动就拆了家里的一部分,改造改造。。前些年改地暖。。把家里的地面全刨了。。各种家具摆了一院子。。


老爸做的一手好菜。。由于经常在工地,自己开伙是常态。做出来的又好看又好吃。跟我妈妈不相上下。当然还是妈妈更好。。


小时候我几乎不买什么铅笔橡皮。。所有都是老爸给。。铅笔从6H到6B,全都是中华的。6H特别硬,能扎人,6B特别软,特别黑,我经常把芯儿弄出来,弄碎到处涂。。橡皮随便用。小时候特别羡慕同学,人家的五颜六色的。各种样子,就我的土了吧唧,全长一样。父亲削铅笔特别好,我经常要他把我所有铅笔都削好。放在一起,特别帅气。。尺子要买,因为老爸的太大了。圆规是特专业那种。老爸发了我一个。。特别长。。计算器有很多。全是带函数那种,小时候也不懂。老爸就会给我讲。于是不出意外,小学我就开始一直上奥数。。还得过几次奖。

由于我也是学的土木,但没干这一行。不过却被培养了工科思维。。现在想来确实受了父亲很大的影响。遇到事儿想最多的就是能不能实现,偏保守,比较务实,力主于解决问题。

user avatar

我儿子三岁时,跟别人介绍:

我爸爸工作是上工地的。


现在快六岁,对我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经常说:我爸爸是看图的。

有时候跟我讨论:你们搞这个工作的嘛,好多科学的东西。很聪明的人才可以干。

我教育他说,不是很聪明的人,而是看很多书,学很多知识的人。


我们一起洗澡的时候,经常用流体力学的语言跟他说为什么关水龙头的一瞬间,水会突然喷得远一些-----大概是三岁的时候,流量、流速、断面的概念都会提到。

user avatar

我是电气工程师,我有一个女儿。女儿对我们这个家庭的评价,我大体上是知道的。

女儿很小时,我还在国企上班,女儿当然就在单位幼儿园上学。

由于住家不在班车路径上,每天早晨我骑车上班。我把女儿放到自行车上,然后就上路。女儿坐的旧式竹编自行车孩子座椅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我家在城里,单位在城郊,上班路途大约近10公里。路上会经过海堤和海边小路,还有若干农家。一路上,我就和她讲故事,并且讨论路上能看见的一切新奇事物。

记得某次我和她讨论了汽车的轮胎数量。小汽车4个轮胎,普通载货汽车和公共汽车6个轮胎,更大的汽车轮胎就更多,依靠轮胎数量就能知道某款汽车的载重量。女儿弄懂了,于是在一段时间内,逢人便考人家是否知道汽车载重量与轮胎数量之间的关系。

女儿和同事的对话也很有意思。一位实验室的同事问她以后会长多高?女儿说要长到天上去。同事说那是妖怪!女儿说:我长大了要当妖怪!说这就发出怪声张牙舞爪地来抓同事,同事赶紧后退。这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做狗追,大家笑作一团。

下班回家时,我到幼儿园去接她,女儿就在幼儿园草地上等我,手上往往有几只蚱蜢。有一次,居然满手都是绿蜘蛛,很吓人!我从她的小手上把绿蜘蛛拍掉,她还藏了一只下来,说绿蜘蛛的颜色很漂亮。我就和她一起探讨昆虫,还有蜘蛛捕食。

返程路上,如果是退潮,我们就在海边捡牡蛎和海螺,带回家做晚餐。

女儿常常回忆在海边捡牡蛎,说那是她孩童时代最最快乐的时光。当时小小的她看着海浪冲刷礁石,看着小螃蟹在礁石上爬来爬去,看着漂上岸的海藻,她十分欣喜。

有趣的是,女儿并未对这些海边小动物增加多少好感,却十分喜爱吃海鲜。工厂附近有菜市场,里面的海产品价格十分低廉。尤其是大潮时,海产品的价格还会更低。每到这时,我们家的餐桌象过节一样,螃蟹、虾和海鱼满满一桌,可以尽情享用。比起当年,现在海鲜的价格上涨了几十倍,这些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有一次突然下大雨,海堤路边放着许多巨大的水泥管道,人弯着腰连同自行车都能钻进去,我们就在其中躲雨。在这些巨大管道的缝隙中,小草因为缺少阳光十分弱小,并且具有明显的趋光性。我就和女儿探讨了光合作用。

女儿回忆说,她从此就爱上了生物。不过,阴差阳错,女儿却并没有把生物作为自己的学业,有点遗憾。

这些大水管中有一根中间垫了一根横木,人进去后大水管会改变两端的落地位置。于是外面下大雨,管道里面我们玩翘翘板。女儿站一端,我站在另一端靠近中心横木的位置,退后一步或前进一步,大水管就翘来翘去,女儿开心得大叫起来!

这些大水管我们玩了三个月。最后工人们把它们埋地下了,跷跷板派对自然就没了。

记得她上小学的时候,手工课是用纸做一个居家模型。我和她利用周末,用A4纸和胶水,做了一个三居室的模型。模型有窗户,可以看见里面的床铺和椅子,甚至还有书架。

这个纸屋还获了奖,女儿从中获得许多快乐。对于女儿来说,这个纸屋完全不亚于宫崎骏的空中楼阁。

作为电气工程师,我家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自己修,并且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

由于工作忙,我常常把设计工作和制图工作带回家,女儿也看着我工作。这些纯粹的设计工作是否给女儿的学业带来影响?我发现几乎没有。

我给她买了许多书,其中有绝版书,例如这本《彩图神话词典》:

幼儿园的小女孩看不懂文字,我和妻子就念给她听。她则看着图片来理解书中的内容。这本书给她的知识一直延续到现在,真是一本好书,可惜绝版了。

也因此,女儿的自然知识是十分广博。据她说,她常常把我们一起讨论过的话题转移到小伙伴们中间继续探讨,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异,也很佩服她。这算是我们自行车科普研讨会的成果吧。

由于经常与工程师们以及工人师傅们打交道,也去过他们的家,我发现,从事于某种职业的人,那么家里对应的物品常常就是乱糟糟的:从事于硬件设计的,他家里的电脑连外壳都没有,许多硬盘就这么胡乱地挂着;从事于电工工作的,家里的台灯吊灯都不完整,连操作起来都需要特殊技巧;从事于设计工作的,家里各种书籍很多,十分凌乱地摆放着,看起来很不整洁。不知是谁讲过,修钢笔的家里十支钢笔也找不到一支能用。

我刻意要改变这种作风。妻子说我,书房写字桌上非常乱,灰尘也大。我不在家时,她会替我整理,结果回来写作时,书籍都找不到了,反而会带来麻烦。

女儿没有把我这种作风继承下去。她的家里十分整洁有条理,一切都干净而温馨。这是向我妻子学的,我妻子是医生。

我问过女儿,她向我这个电气工程师老爸学到了什么?她的回答是:学到了爱读书,仅此而已。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