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里的种族歧视写得明明白白啊。“黑人”压根就不是人。开篇就说了,最聪明、最能干的黑人,训练成为“干屋里活儿”的;次一等的送去学手艺,比如管理牲口、打造农具什么的;再差的,送去“干地里活儿”。三六九等分得明明白白。最“高等”的黑人,如黑妈妈这样的,从小是睡在“老太太床边”的,最瞧不起“干地里活”的黑人了,对白人主子那是一个忠心耿耿。
个儿头大,年轻力壮的黑人得到的待遇还不错,因为“老爷不会打我这么一个值钱的黑人的”。你家里用来耕地的老黄牛,除非地主脑残,也不会没事儿去鞭打它。
不过呢,书里一开篇就讲了斯嘉丽的爸爸去把他贴身男仆的老婆(另一个庄园主家的女奴)给买了回来,让他们夫妻团聚。这个被买回来的女仆对斯嘉丽的爸爸感恩戴德,倒不是为了他能让她夫妻团聚,而是”老爷好心,肯把我的小丫头一起买下来“,避免了她母女分离。如果不是遇到斯嘉丽父亲这个”烂好人“,一个女奴,可能就被庄园主随便卖掉或者送掉了。至于她有没有丈夫,有没有孩子,都是无需过问的。
怎么说呢,玛格丽特•米歇尔鼓吹的那个“蓄奴制”,是白人奴隶主和黑人家务奴隶之间相亲相爱的故事,大田里真正种棉花的黑奴,其实以主角思嘉的视角是看不见的。
在塔拉和十二橡树园那种地方,还参杂着若干“穷白人”家庭,这些穷白人也是被黑人家务奴隶所鄙视的。
特别是主角的父亲作为一个因为爱尔兰大饥荒而逃到美国的爱尔兰冒险家来说,瑞德•巴特勒那种美式冒险家的资产阶级精神其实一直是整本书的主线。
那作为资产阶级精神来说,大田黑奴什么也学不会所以被送去种棉花,这种思想在当下的中国是一种存在非常广泛的观念。
你说玛格丽特•米歇尔鼓吹奴隶制,那么她鼓吹的其实只是“你穷是因为你烂”,在这件事上没有黑白之分。
当然,随着联盟国的崩塌,佐治亚州的大奴隶主们纷纷因为谢尔曼大军的洗劫、联邦政府的惩罚性政策而广泛破产。
大批没有作者所鼓吹的资产阶级冒险精神的奴隶主同样也被作者无情的讽刺了,包括女主恋了一本书的艾希礼。
作者毫无疑问地以思嘉的资产阶级冒险精神而感到自豪、以瑞德•巴特勒的走私商精神自豪、以瑞德•巴特勒与北方佬做走私生意的资本主义精神自豪。
对于作者或者思嘉、瑞德这对狗男女来说,行贿、杀人、走私、贪污、说谎等等事情,都是她们自豪感的来源,是她们作为资产阶级的勇气的象征。
在结局中,思嘉因为富足的生活而丧失了资产阶级精神,导致她失去了瑞德的爱之后,这种精神就重新回到了她的情绪之中。
所以有了那个结尾: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对于《飘》这本书来说,作者把奴隶制视为wind,取消奴隶制是另一个wind,奴隶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gone,是资产阶级的奋斗。
身为一个资产阶级去指责wind邪恶是非常无聊的行为,风往这边吹,资产阶级就要往这边奋斗,风往那边吹,那就往那边奋斗。
对于一个共产主义者来说,把这些随风倒的奋斗逼从无产阶级之中揪出来批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