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里人给介绍的相亲对象,总是这样回复我。该怎么办?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心里是什么滋味。好不容易家里人给牵线搭桥,想着能认识个新朋友,结果每次回应都像是踢到了一块湿乎乎的棉花,软绵绵的,抓不住重点,也感受不到对方的热情。这种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准备了一桌好菜,结果对方只尝了一口,然后说“嗯,还行”,再也没了下文,是不是特别扫兴?

你现在问该怎么办,这说明你不是那种遇到一点点阻碍就放弃的人,这很好。我们一起捋一捋,看看怎么才能把这个僵局给打破。

首先,咱们得把“总是这样回复”具体化一下。你说“总是这样”,能具体举几个例子吗?比如:

“嗯”、“哦”、“好的”:这种回复,你发长篇大论,对方就一个字,感觉像是在对空气说话。
“你说什么就是什么”、“随你便”:听起来像是敷衍,或者对方压根没想过要参与意见,让你一个人唱独角戏。
“挺好的”、“还行”: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让你猜不透对方到底喜不喜欢,是客套话还是真心话?
问什么答什么,从不主动提问:每次对话都是你在努力找话题,对方就像个应答机,没有自己的主动性。
回复得非常慢,而且内容简短:可能你信息发出去半天,才收到一句“嗯”,让你觉得对方根本不重视。
话题永远绕不开那几个点,或者总是把天聊死:你努力引导一个方向,对方要么跑偏,要么干脆沉默。

你把这些具体的回复方式列出来,就能更清楚地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第一步:冷静分析,调整心态

在你急着想要改变现状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别往心里去太多:首先,得认识到,对方这样回复,可能真的不代表他就是对你完全没意思,也可能对方本身性格如此,比较慢热、内向,或者他根本不知道怎么更好地回应。当然,也可能他确实没太把这次相亲当回事,或者还在观察。
把“回应”的定义放宽一点(初期):有时候,我们对“好”的回应定义得太高了,比如期待对方能像网上那些特别会聊天的朋友一样,句句有趣,回应及时。咱们初期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期待,把“愿意回复”本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至少他没有直接拒绝。
这不是你的错: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对方的回应就否定自己。你是因为家人的介绍,本着认识一下的态度去交流,对方的回应方式并不是对你个人的评判。

第二步:改变你的沟通方式,主动出击,引导对方

既然对方的回应比较被动,那你就得更主动一点,并且用一些方法来“引诱”他开口,让他没办法只用几个字糊弄过去。

抛出“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你喜欢看电影吗?(回答:喜欢/不喜欢)
开放式问题:最近有没有看过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电影?能说说是什么吸引了你吗?(这样就更容易让对方说出更多内容)
再举例:
“周末有什么安排?”(封闭) vs. “我这周末想去XX地方逛逛,感觉挺有意思的,你平时周末喜欢做什么?有什么特别推荐的活动吗?”(开放,并分享了自己的计划)
“你工作怎么样?”(封闭) vs. “听说你们公司最近有个新项目,听起来挺有挑战性的,你觉得工作中让你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更具体,更容易引发讨论)

分享你的生活,邀请对方加入:
与其问“你做什么”,不如说“我今天在公司遇到个挺有意思的事/我刚学的某个东西,感觉挺有趣的。你平时生活中有什么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吗?”
分享你正在做的、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我最近在研究做XX菜,第一次尝试,味道还不错,下次有机会可以试试看。” 然后可以问“你平时喜欢自己做饭吗?有什么拿手菜?” 这样就提供了一个更具体的话题点,让对方知道你可以分享什么。

用“观点+原因”来回应,并反问:
比如,你说你喜欢某本书,对方只回了“哦”。你可以说:“我觉得这本书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特别是那个XX的转折,让我很有共鸣。你有没有什么让你觉得特别触动的故事呢?”
用这种方式,你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还解释了原因,并且抛出了一个让对方需要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

找共同点,然后深入:
如果你们通过家人或者之前的简单交流,知道对方有什么爱好,比如喜欢运动、喜欢音乐、喜欢旅行等等,就从这些点切入。
“我听说你也喜欢爬山?最近天气不错,我上次去XX山,风景很好。你爬山的时候,最喜欢的是什么呢?是享受运动的过程,还是欣赏沿途的风景?” 这样就能把一个笼统的爱好,聊得更具体。

适度“试探”对方的意愿:
如果你觉得对方的回应实在太冷淡了,而且持续很久,你也可以适当地试探一下。
比如,聊到某个话题,你觉得对方似乎有些兴趣,但又说得很少。你可以直接一点问:“我感觉你对XX好像也挺了解的,但好像不太愿意多说?是不是不太方便聊这个,或者只是不太感兴趣?” 这样问,至少能让对方明白你在试图了解他,他也可以选择更直接地回应,比如“我确实对这个不太了解”或者“我只是比较慢热”。
或者,在聊到感觉还可以的时候,试着提出进一步的邀约:“感觉我们聊得还挺投机的,如果方便的话,下周末有没有时间一起喝杯咖啡/看个电影?” 看看他是否愿意从线上交流走向线下,这是检验对方是否有进一步意愿的比较直接的方式。

第三步:评估结果,决定下一步

在你尝试了改变沟通方式之后,就要观察对方的反应了。

如果对方回应有了明显改善:
比如,他开始会主动问你一些问题,回应也变得更丰富,或者愿意和你深入聊某个话题,甚至接受了你的邀约。那恭喜你,你的努力是有回报的!继续保持良好的沟通,一步步加深了解。

如果对方回应稍微好了一点,但仍是“你好我就回应一点,不主动”的状态:
这可能说明对方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被动的人,或者他对你的兴趣还在观察阶段。你可以继续保持耐心,但也要适度放慢节奏,不要让自己太累。如果连续几次尝试都只是这样,你也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投入,把精力放在更积极的方面。

如果对方回应依然非常敷衍,甚至开始躲避话题:
那可能就得承认,对方可能真的不太匹配,或者根本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意愿。这时候,不必强求,也别自责。直接和家人沟通,表达你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这个方向可能不太合适。

关于和家人沟通:

你的家人是介绍人,他们也希望能促成好事。你可以这样和家人沟通:

描述事实,而非抱怨:“妈/爸,我跟XX聊了两次,感觉他回应得比较简单,比如我问他一件事,他大多就‘嗯’、‘好’,很少会主动展开。我有点不知道怎么继续往下聊,也不太确定他对我是否有什么想法。”
表达你的努力:“我也有试着多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也分享了自己的事情,但感觉聊起来还是有点吃力。”
寻求建议或表达意愿:“你们觉得他是不是比较内向?还是说,我这样聊是不是不太对?或者,如果我觉得沟通上还是比较困难,你们下次再介绍的时候,能不能多了解一下对方的沟通风格?”

最后,想跟你说一句:

感情这件事,本来就是双向奔赴。你不需要一个人在里面孤军奋战,更不需要为了别人的冷淡而改变自己到面目全非。用你的方式去试探、去沟通,看看对方是否能和你一起把这段对话“热”起来。如果一直都是冷冰冰的,那也许说明,你们需要的不是“怎么聊”,而是“是不是对的人”。

希望我的这些话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力量。 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就是嫌弃你,不过也不知道嫌你丑还是嫌你穷,回答完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