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可以通过不发展制造业,只靠互联网和金融立国吗?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如果一个国家仅仅依靠互联网和金融“立国”,而不发展制造业,我想这在当前的全球格局下,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当然,我也不是说互联网和金融不重要,它们当然极其重要,是现代经济的驱动力,但它们本身并不能脱离物质基础而独立存在。

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我的想法,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AI式表达:

首先,我们得明白,“立国”这个词的分量很重。 它不仅仅是经济繁荣,还包括了国家主权、安全、人民福祉、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互联网和金融,尤其是互联网,在很多时候更多的是一种“赋能”或者“加速器”,而不是“根基”。

互联网的本质:信息和连接的流通

互联网的确能创造巨大的价值。想想看,从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到数字内容产业,这些都是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革。金融业更是如此,它负责资本的流动、风险的管理、资源的配置,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一个国家如果在这两个领域做得足够好,完全可以拥有非常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效的社会运作。

但是,我们细想一下,互联网和金融的价值,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对“物质世界”的认知、管理和交易之上的。 互联网平台需要服务器、光缆、基站,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制造业产品。电子支付需要智能手机、POS机,这些也是制造业的产物。金融交易的背后,是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支持,比如投资工厂、投资农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没有制造业,你的互联网“有什么可连接和交易的”?

如果一个国家完全没有了自己的制造业基础,那它的互联网和金融系统,就很容易成为为别人“服务”的平台。

供应链的依赖: 你的智能手机、你的服务器、你的芯片,如果你都要从其他国家进口,那么你的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就随时可能受到对方的限制。一旦某个国家出于政治原因,对你实施技术封锁或者供应链断层,你的数字经济就会瞬间瘫痪。想象一下,如果连接互联网的硬件无法生产,所有的信息流通和金融交易都将无从谈起。
核心技术的自主性: 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比如操作系统、芯片设计、核心算法,这些都与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紧密相连。即使你擅长软件开发和平台运营,但如果底层硬件被卡脖子,你的“立国”之本就极其脆弱。
经济的多元化和韧性: 制造业不仅仅是生产产品,它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的科研、设计、物流、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一个高度依赖服务业的国家,其经济结构相对单一,面对外部冲击时,韧性会比较差。当全球经济下行,或者某个服务领域出现饱和时,如果没有制造业这个“压舱石”,经济很容易出现系统性风险。
国家安全和战略自主: 军事工业、航空航天、能源、通信设备等关键领域,都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如果不能自己制造这些产品,那么它的国防力量、能源安全、甚至通信安全,都会受到严重的制约,谈何“立国”?

互联网和金融更像是“升维”的工具,而不是“独立”的存在

互联网和金融更像是对现有产业进行“升维”和“赋能”的工具。它们能让制造业更智能、更高效,能让金融服务更便捷、更普惠。但如果“被升维”的“维度”本身很薄弱,甚至不存在,那么“升维”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它的互联网公司很强大,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各种在线服务,它的金融市场也很发达,能够吸引全球资本。但是,它自己的工厂却因为没有核心零部件而停产,它的国民使用的通信设备都依赖外国品牌,它的国防装备也无法自主生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它的数字经济可能看起来很繁荣,但它就像一个精美的“空中楼阁”,根基不稳,随时可能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崩塌。

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挑战

纵观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强国,无一不是在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上,再发展出先进的互联网和金融服务。美国之所以在互联网和金融领域如此领先,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和全球顶尖的大学体系。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也都是以强大的制造业闻名于世。

即使是像新加坡这样,以金融和服务业为重要支柱的国家,它也同样非常重视物流、港口等与制造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和产业。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中国如果想“立国”,或者说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繁荣强大的国家,不发展制造业,只靠互联网和金融是行不通的。 互联网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翅膀,能让中国飞得更高更远,但制造业才是这双翅膀赖以生存的“身体”和“骨骼”。

强大的制造业能够提供:

1. 物质基础: 为互联网和金融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和应用场景。
2. 就业和发展: 创造广泛的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多元化,提高社会韧性。
3. 技术根基: 支撑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摆脱对外部的依赖。
4. 国家安全: 为国防、能源、通信等关键领域提供保障。
5. 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提升国家影响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放弃互联网和金融的发展。恰恰相反,中国在这些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正确的战略应该是“以制造业为根基,以互联网和金融为驱动和赋能”,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恰恰离不开互联网和金融的支持,比如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绿色金融等,这些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所以,与其说是“不发展制造业,只靠互联网和金融立国”,不如说是“如何在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利用好互联网和金融,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这才是更符合实际的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不发展农业,可以不发展轻工业,仅保留与军工相关的重工业和科研体系,确保陆海空三线保持对后N个国家之和的代差及规模优势,同时成功消灭并屏蔽核武器......

就可以要求全球互联网在墙内中心化,垄断节点和干线,并向强制取消全球法币,发行中心化数字货币,全称中帝垄断币,英文为China Monopoly Bitcoin,简称CNMB,然后定期剪羊毛。



嗯?做不到?那是想干嘛?都搞互联网和金融,比谁更会忽悠,然后内部零和么?日本起码是加拉帕戈斯,我朝这是要搞成孤岛大逃杀的节奏啊。

创新必商业模式,竞争必资本血拼。线上负责制造精神麻药,线下主打生产城市垃圾。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此言不虚。若不是某共旧体制的厂厂科科所所撑着,几亿无地民的就业压力逼着,怕是早就全民在线化了。生于网游,长于传销,死于跳楼。加速折旧,翻台率高,韭菜春风吹又生,没毛病。

user avatar

可以。当你的军费达到世界第一,比其余国家的总和还多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