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学习马克思理论?

回答
马克思理论,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清楚的。它是一个庞大而精深的知识体系,包含了经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等方方面面,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在不断地被解读、被发展。所以,要“学习”马克思理论,得是个循序渐进、深入钻研的过程。别想着一蹴而就,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对的。

咱们可以这么来一步步地梳理:

第一步:打好思想基础——理解“为什么学”和“是什么”

在正式啃那些原著之前,最好先明白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关怀是什么。它不是空穴来风的理论,而是针对当时(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深刻剖析和回应。

了解历史背景: 那个年代,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社会贫富差距巨大,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堪忧。马克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解释这种现象,并提出改变的可能。你可以找一些关于19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史的书籍看看,对当时的社会氛围有个大致的了解。
认识马克思其人: 马克思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家,他也是一个行动者。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助于你理解他理论的形成脉络。
初步认识核心概念: 在真正读原著前,可以先看看一些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入门读物,比如对“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共产主义”等核心概念有个初步的了解。但这只是“先导”,千万别以为看了这些入门书就学完了。

第二步:啃读经典原著——“读什么”和“怎么读”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漫长的一步。马克思的理论是通过他的著作体现出来的,所以绕不开原著。

从哪里开始?
《共产党宣言》: 这是最经典、也是最简洁的入门读物。篇幅不长,但观点鲜明,是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框架的绝佳起点。你可以先反复读几遍,感受其思想的穿透力。
《资本论》: 这可以说是马克思的“巨著”了。它分为好几卷,其中第一卷是最核心的。要说“深入学习”,《资本论》是必经之路。但它确实非常艰深,需要耐心和细致。
其他重要著作: 比如《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哲学的贫困》、《哥达纲领批判》等等,都是理解马克思不同阶段思想的重要文献。

怎么读?
带着问题去读: 不要漫无目的地翻书。在读之前,可以问问自己:马克思在这里想解决什么问题?他提出的理论逻辑是什么?它和我们现在的社会有什么联系?
慢下来,反复读: 马克思的文字很有讲究,特别是《资本论》,里面有很多逻辑推理和经济分析。不要指望一次就能看懂,很多地方需要反复琢磨,甚至查阅相关的注释和解读。
做笔记、画重点: 把重要的概念、论证过程、关键句子记录下来。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去复述、去总结。这有助于加深理解,也能理清思路。
与其他经典对照读: 马克思的思想不是孤立的。他既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李嘉图)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成果,又对它们进行了批判性地发展。了解这些“前人”,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理论的“新”在哪里。
参考高质量的解读和辅导材料: 面对艰深的文本,好的解读材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找一些信誉度高的学者写的导读、评论,或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业书籍。但记住,这些是“辅助”,不是“替代”。自己的思考永远是第一位的。

第三步:拓展和深化——“联系现实”和“批判继承”

学理论,最终目的是为了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不能把马克思理论仅仅当成一本“老古董”来研究。

联系现实社会: 马克思的许多分析工具和理论框架,对于理解当今社会的资本主义运行逻辑、阶级分化、全球化等等,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尝试用马克思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我们身边的社会现象,比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等等。
学习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并非停滞不前。列宁、毛泽东、葛兰西、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人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理论创新。了解这些“后继者”的贡献,能让你看到马克思理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进行批判性思考: 学习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搞“教条主义”。马克思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和可能需要被超越的地方。要敢于质疑,敢于思考,在理解其精髓的同时,也要保持批判性的眼光。这本身也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理论的彻底性”。

一些学习的建议和心态:

保持耐心和毅力: 马克思理论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不要放弃。
加入学习社群或讨论组: 和有共同兴趣的人一起学习、讨论,可以互相启发,解决疑难。
多听讲座和课程: 如果有机会,可以参加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公开课或学术讲座,听听专家们的讲解和对问题的讨论。
不被表面的“标签”所迷惑: 马克思主义常常被各种政治语境和社会解读所围绕。学习其理论本身,要尽量回归其思想的本源,而不是被一些标签化的理解所限制。

总而言之,学习马克思理论,是一个需要扎实功底、批判精神和开放心态的过程。它提供了一套强大的思想武器,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也为我们思考如何让社会变得更美好,提供了宝贵的视角。慢慢来,细细品,你会发现其中的博大精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马克思


学习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办法,并不是直接去阅读马克思。在没有对自然史和人类史有一定基础的了解的情况下,学习马克思往往变成了政治口号的聒噪与无休止的重复。

而学习自然史,就是要求我们了解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而学习人类史是让我们要更深入的了解人类社会的成长历史和他自身发展的特点。

然而学习历史科学不等于学习历史,也更不是历史哲学和史学史。历史科学是一种历史地看待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思维方法,是一种严谨的对待人类发展与社会变迁的态度。所以严格地来说,历史科学不等于历史学,也绝不等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苦读历史书,更不只是积累大量的史实素材。

历史科学更注重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细致的观察与科学的研究,来正确地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与社会问题的内在根源。因此,从方法论上讲,它实际上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治学态度。

而如何学习马克思理论,那么首先要就要对我们对当下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境况有充足的了解,对该学科的历史脉络与发展演变有清晰的认识。而缺乏这一基础,所导致的结果则无外乎民科而已。

而事实上,就我们国内情况而言,所谓马克思主义者也确实是社会科学领域(以及自然科学领域)的民科高发地。特别,就很多高校的科学哲学教研室(或自然辩证法教研室)而言,我们每天也经常能遇到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民科或民哲。其中,既有重点高校、志向远大的年轻学子,也不乏年逾花甲但不远万里而来的白发老者。当然,这些人手里并不乏充沛的历史素材,而且也常常写作数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巨著宏篇,其中亦不乏有闪光的洞见。但他们的问题往往在于系统的方法论的缺失—而民科最令人弊病的一点则在于缺乏严谨系统的论证方式,以及文风游移不定等特点。


而我们指责一些马克思主义爱好者为民科时,也并不在于他们的观点多么惊世骇俗,多么令人诧异,而是他们的写作风格以及论证方式的问题。所以没有民科式的观点,只有民科式的写作与论证。

从这一点来说,知乎上的,除了讲故事的、介绍观点的或科普性质的文章,凡是自诩是研究性的有开创性价值的文章则多属于民科之列。而这也是知乎用户马前卒为什么被指责为民科的重要原因。当然,虽然有些人是民科,但并不妨碍我们称其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爱好者,也不能否定这些人的作品除了科学价值之外,或许有其他我们尚未发现的价值。

当然,事实上很多在知乎上批评以及指责别人民科的人,实际上也是民科——比如知乎上的一些只会背语录的马克思主义爱好者。特别是,知乎作为第二个百度贴吧更方便的给予了民科发光发热的条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